一种接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477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接缝剂是一种新型抗裂材料,因其具有极强的抗裂性能和粘结附着力、柔韧性、耐水性能、耐腐蚀、耐黄变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缝隙的防开裂接缝以及不同材质的相互粘接。

目前市场上的接缝剂在季节交换的时候出现黏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夏天(5-10月)制备的接缝剂到冬天(11-4月)时,其性状变浓稠,冬天制备的接缝剂(11-4月)到夏天(5-10月)时,其性状变过稀,两者性状均不符合客户使用的标准,导致厂家需要备用适合不同季节的配方,增加了生产厂家的工作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生产厂家无法做好生产安排,同时经销商无法做到合理的库存,使用者购买的接缝剂遇到季节交换时不利于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接缝剂,本发明可以使接缝剂在冬夏季节交换的时候不会出现太稠太稀现象,提高了生产厂家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减缓了经销商库存的压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接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接缝剂,所述接缝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包括树脂、稀释剂、活性稀释剂、触变剂、防沉淀剂、填充物;

所述组分B包括固化剂、稀释剂、触变剂、防沉淀剂、色粉、填充物。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其中,以所述组分A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A包括树脂30-33%、稀释剂3-4.5%、活性稀释剂2-2.5%、触变剂2-3%、防沉淀剂10-12%、填充物45-50%;

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B包括固化剂30-34%、稀释剂1-5%、触变剂1-5%、防沉淀剂8-12%、色粉1-3%、填充物48-52%。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组分A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A包括树脂33%、稀释剂4%、活性稀释剂2%、触变剂3%、防沉淀剂10%、填充物48%;

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B包括固化剂32%、稀释剂3%、防沉淀剂10%、色粉2%、填充物53%。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其中,所述组分A中稀释剂为苯甲醇,所述组分B中稀释剂为苯甲醇;

所述组分A中防沉淀剂为纳米活性钙,所述组分B中防沉淀剂为纳米活性钙;

所述组分A中触变剂为白炭黑,所述组分B中触变剂为白炭黑;

所述组分A中填充物包括方解石、轻钙和石英砂,所述组分B中填充物包括方解石和轻钙。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其中,所述苯甲醇为饰品级苯甲醇。为了使本发明的接缝剂环保及杜绝有害物质,本发明使用饰品级苯甲醇作为稀释剂,而不选用其他稀释剂。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其中,以所述组分A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A中的填充物包括方解石20%、轻钙23%和石英砂5%;

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组分B中填充物包括方解石20%和轻钙30%。

一种制备上述的接缝剂的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包括:组分A:依次加入树脂、活性稀释剂、稀释剂混合、开启分散机搅拌5分钟,再加入防沉淀剂,搅拌6分钟,加触变剂,搅拌5分钟,加入填充物,搅拌10分钟,放置常温,单独包装,即得;

组分B:加固化剂、稀释剂开启分散机搅拌3分钟,加防沉淀剂,分散机搅拌5分钟,加触变剂,搅拌5分钟,分别加入色粉、填充物,调转速,搅拌8分钟,放置常温,单独包装,即得;

在使用时,将上述制备的单独包装的组分A与单独包装组分B分别拆包,混合均匀,制备得所述接缝剂。

上述的一种接缝剂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组分A与所述组分B混合的重量之比为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缝剂及其制备方法,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本发明中组分的选择和其比例的调整可以使接缝剂在冬夏季节交换的时候不会出现太稠太稀现象,提高了厂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缓解了经销商库存的压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本发明的接缝剂环保,环境友好,在性能方面具有抗裂性能,柔韧性,耐黄性和较强的粘结性等。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下面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专利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组分A:以组分A总重量100%计,由树脂33%、饰品级苯甲醇4%、活性稀释剂2%、纳米活性钙10%、白炭黑3%、方解石20%、轻钙23%、石英砂5%组成;

组分B: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由固化剂32%、饰品级苯甲醇3%、纳米活性钙10%、白炭黑3%、色粉2%、方解石20%、轻钙30%组成;

本发明的接缝剂包括上述组分A与组分B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1。

本实施例接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组分A:按照上述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先将树脂加入搅拌锅当中再倒入活性稀释剂、饰品级苯甲醇、开启分散机搅拌5分钟,再倒入纳米活性钙,调节转速1000r/min,搅拌6分钟,加入白炭黑,搅拌5分钟,加入方解石、轻钙,再均匀搅拌10分钟,停机出锅放置常温,单独包装,即得;

组分B:按照上述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将固化剂加入搅拌锅中再加入饰品级苯甲醇,开启分散机搅拌3分钟,再加入纳米活性钙,调节转速1000r/min,搅拌5分钟,加入白炭黑,搅拌5分钟,分别加入色粉、方解石、轻钙,调节转速800r/min,均匀搅拌8分钟,停机出锅放置常温,单独包装,即得;

分别将上述单独包装的组分A与组分B按重量之比2:1包装即得。

在使用时,将上述制备的单独包装的组分A与单独包装的组分B分别拆包,混合均匀,制备得所述接缝剂。

其中,树脂起交联作用,活性稀释剂用以活性稀释树脂,饰品级苯甲醇用于稀释树脂,纳米活性钙用以防沉淀,白炭黑用于增加触变、方解石和轻钙、石英砂属于级配填充物,固化剂用以与组分A中的树脂交联固化;

本发明使用色粉不仅可以调色和辨别组分A和组分B,而且便于施工者将组分A和组分B搅拌均匀,使接缝剂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本发明由于同时加入特定组分比例的白炭黑和纳米活性钙可以更好的增加触变提高接缝剂抗流挂抗沉淀的性能,而且该接缝剂在增加触变的前提下,加入更多的稀释剂降低环氧的粘性,以解决冬天温度降低时接缝剂不粘易施工的特点。

实施例2以实施例1的配比及制备方法生产出的接缝剂为例,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溶剂型其他类)规定的各项有害物质限量指标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的接缝剂的性能测试结果

未检出*:苯、甲苯、二甲苯<0.02g/kg;

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0.05g/kg。

经检验,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溶剂型其他类)规定的各项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本发明制备的接缝剂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溶剂型其他类)规定的各项有害物质限量指标检测结果合格。

实施例3本发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组分A:以组分A总重量100%计,由树脂30%、饰品级苯甲醇4.5%、活性稀释剂2.5%、纳米活性钙12%、白炭黑3%、方解石20%、轻钙23%、石英砂5%组成;

组分B: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由固化剂30%、饰品级苯甲醇5%、纳米活性钙8%、白炭黑5%、色粉2%、方解石20%、轻钙30%组成;

本发明的接缝剂包括上述组分A与组分B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1。

本实施例接缝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制备的接缝剂的检测方法同实施例2,检测结论均合格,符合其规定。

实施例4本发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组分A:以组分A总重量100%计,由树脂32%、饰品级苯甲醇3.5%、活性稀释剂2.5%、纳米活性钙11%、白炭黑3%、方解石20%、轻钙23%、石英砂5%组成;

组分B:以所述组分B总重量为100%计,由固化剂34%、饰品级苯甲醇2%、纳米活性钙12%、白炭黑1%、色粉1%、方解石20%、轻钙30%组成;

本发明的接缝剂包括上述组分A与组分B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1。

本实施例接缝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4制备的接缝剂的检测方法同实施例2,检测结论均合格,符合其规定。

上述实施例1、3、4接缝剂的配比优选实施例1所述的比例。

实施例5验证本发明接缝剂的适用范围测试

由实施例1的接缝剂为例,分两步进行适用测试:

一、分别取出1kg组分A,0.5kg组分B放在温控箱(温度调节5度左右)中2个小时后取出用刮刀分别搅拌组分A和组分B都可轻松搅拌,按重量比组分A:组分B=2:1配比混合成接缝剂再搅拌也可轻松搅拌。

二、分别取出1kg组分A,0.5kg组分B放在温控箱(温度调节40度左右)中2个小时后取出按重量比组分A:组分B=2:1配比混合成接缝剂搅拌完,补缝隙未产生流挂现象。

由此可见,实施例1制备的接缝剂在5-40度范围内不影响施工使用,而同类产品需配备两个季节的配方,以防止出现在季节交换时产品明显的变稠或明显的变稀情况。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