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8411发布日期:2018-07-27 20:49阅读:17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离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碳材料,具有优异并可调的荧光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铁离子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中fe3+含量过多或过少都将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找到一种能够灵敏且简便快捷的检测fe3+含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文献已公开了多种碳量子点作为检测fe3+方面的应用,但是这些量子点没有好的生物相容性,不能很好的进入细胞内呈现出强的荧光,而且基本上为蓝色的荧光。文献1报道了一种用羊毛经过300℃高温水热合成的量子点,该量子点在水中可以检测fe3+,但是该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波长比较低,出峰位置在407nm,呈现蓝色的荧光,但是蓝色的荧光对于细胞成像有很大的干扰,制约了此类量子点在生物中的应用(wangr,etal.one-stepsynthesisofself-dopedcarbondotswithhighlyphotoluminescenceasmultifunctionalbiosensorsfordetectionofironionsandph[j].sensors&actuatorsbchemical,2016,241:73-79.)。文献2报道了一种由n-(膦羧甲基)亚氨基二乙酸和乙二胺通过微波法制得的n,p共掺杂的碳量子点,该量子点的量子产率为17.5%,其荧光发射峰出峰位置在430nm,呈现蓝色的荧光(lih,etal.microwave-assistedsynthesisofn,p-dopedcarbondotsforfluorescentcellimaging[j].microchimicaacta,2016,183(2):821-826.)。文献3报道了一种5'-腺嘌呤核苷酸在180℃下经水热法制得的n,p共掺杂的碳量子点,该量子点最大激发波长为360nm,最大发射波长为430nm,量子产率为26.5%,可以选择性检测fe3+(suy,etal.preparationoffluorescentn,p-dopedcarbondotsderivedfromadenosine5′-monophosphateforuseinmulticolorbioimagingofadenocarcinomichumanalveolarbasalepithelialcells[j].microchimicaacta,2016:1-8.)。上述的量子点的荧光颜色均为蓝色且量子产率不高,由于蓝色的荧光对于细胞成像有很大的干扰,因此制约了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碳量子点制备技术中所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差和荧光激发波长较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具有高的发光性,尺寸分布均匀,较高的激发波长,可以很好的检测fe3+,生物相容性好。

为了实现了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间苯二胺做为碳源和氮源,与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后溶解在甲醇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于100~250℃下反应2~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前驱体溶液中,间苯二胺的浓度为0.1~2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的浓度为0.1~2mol/l。

优选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8~12h。

本发明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原料简单易得,重复性较好,碳量子点的荧光产率高达32%。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光学稳定,能够选择性地检测fe3+,最低检测限达1.1×10-7mol·l-1,并且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用于纳米靶向诊断和靶向治疗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afm图。

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xps图。

图3是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mtt法检测图。

图4是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对不同离子的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0.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的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31.3%。

图1为制备的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afm图,可以看出,n,p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尺寸均一,大约在3nm左右,并且分散均匀。图2为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的xps图,可以看出,在c1s分峰图中表明量子点表面有c=c(284.5ev),c-n(285.4ev),c-o(286.0ev)与c=o(288.1ev)等化学键。在n1s分峰图中表明量子点表面有n-h(398.4ev),c-n=c(400.5ev)和n-c/n-n/n-p(401.1ev)等含氮化学键。

实施例2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33.3%。

实施例3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2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31.6%。

实施例4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0.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30.3%。

实施例5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2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31.6%。

实施例6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00℃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2.8%。

实施例7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250℃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12.6%。

实施例8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14.6%。

实施例9

步骤1: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混合,溶解在甲醇中,得到间苯二胺浓度为1mol/l,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浓度为1mol/l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悬浊液,透析分离后冻干,得到氮磷掺杂的碳量子点。其相对量子产率(以荧光素为标准)为29.6%。

实施例10

将a549细胞按照每孔6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在96孔板中,在37℃的5%co2孵育箱培养24h,使用含有胎牛血清的不完全培养基分别配制10,25,50,100μg/ml的n,p掺杂的碳量子点溶液与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为不加n,p掺杂的碳量子点的细胞。孵育箱培养24h后,于每孔中加入20μlmtt溶液(5mg/ml),继续培养4h;然后去除旧培养基,在每孔中加入150μldmso(二甲基亚砜),振荡10min待沉淀物溶解后,使用bio-rad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下从测定各个孔的吸光值。细胞毒性测试结果如附图3。在附图4中当n,p掺杂的碳量子点浓度增加时,细胞存活率一定程度下有所降低,然而其最低细胞存活率仍高于83%。这说明制备的n,p掺杂的碳量子点毒性很低。

实施例11

1、n,p掺杂的碳量子点的阳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将n,p掺杂的碳量子点作为受体化合物,分别移取0.5ml受体化合物的水溶液(50μg/ml)于一系列10ml比色管中,然后再分别加入0.25ml的fe3+,ag+,pb2+,cd2+,cr3+,mg2+,cu2+,zn2+,ca2+,ni2+,hg2+和co3+(4×10-3mol/ml),定容到5ml,此时n,p掺杂的碳量子点的浓度为5μg/ml。混合均匀后放置30分钟左右,观察各个受体化合物对离子的响应。

发现,当在受体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上述离子时,只有fe3+的加入使受体的荧光发生猝灭。另外,n,p掺杂的碳量子点水溶液在365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在545nm处出有一个荧光发射峰,呈现绿色荧光。而fe3+的加入使得溶液的荧光峰消失。其它阳离子的加入对荧光没有任何影响(见图4)。因此,该量子点能单一选择性检测fe3+

2、n,p掺杂的碳量子点对fe3+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在25℃时,根据fe3+对受体化合物溶液的滴定实验,通过3sb/s计算,得到该受体化合物对fe3+离子的最低检测限达1.1×10-7mol·l-1。由此说明该受体化合物在水中的fe3+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