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4949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板用油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油墨对基板进行印刷。现有技术中,对基板进行印刷的油墨通常要利用烤箱进行高温烘烤一定时间才能固化,然而,现有技术这种对基板印刷的油墨用烤箱进行烘烤的工艺,一方面比较耗费能源,另一方面由于烘烤时间比较长,进而使得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自然干燥的基板用油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该油墨用于基板印刷后能自然干燥,且干燥时间短,进而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制得的油墨具有上述所述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5~10:1;

所述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30份~50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5份~15份

有机溶剂50份~70份;

所述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3份~8份

有机溶剂8份~15份。

优选的,所述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35份~45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8份~12份

有机溶剂55份~65份;

所述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3份~6份

有机溶剂8份~12份。

更为优选的,所述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40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10份

有机溶剂70份;

所述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5份

有机溶剂10份。

所述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机硅树脂、带羟基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或带羟基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一定时间,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一定时间,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搅拌时间为3min~5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min~3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5min~10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其中a组份包括: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低聚物和有机溶剂;b组份包括:锡酸四正丁酯和有机溶剂。在印刷时,只要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该自然干燥的油墨,由于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低聚物锡酸四正丁酯均含有活性基团,例如羟基和氨基,使得混合物能够在室温下迅速发生脱水接合,进而固化。因此本发明制得的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室温下5min~10min内即固化,无需烘箱烘烤,具有干燥时间短,且能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并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本实施例中,a组份与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7:1;

其中,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40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10份

有机溶剂70份;

其中,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5份

有机溶剂10份。

本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机硅树脂。

本实施例中,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

上述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4min,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2min,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7min。

实施例2。

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本实施例中,a组份与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5:1;

其中,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30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5份

有机溶剂50份;

其中,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3份

有机溶剂8份。

本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本实施例中,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丁酯。

上述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3min,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1min,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5min。

实施例3。

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本实施例中,a组份与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10:1;

其中,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50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15份

有机溶剂70份;

其中,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8份

有机溶剂15份。

本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本实施例中,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组合物。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二甲苯。

上述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5min,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3min,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10min。

实施例4。

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本实施例中,a组份与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6:1;

其中,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35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8份

有机溶剂55份;

其中,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4份

有机溶剂9份。

本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机硅树脂和带羟基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的组合物。

本实施例中,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组合物。

上述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3.5min,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1.5min,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6min。

实施例5。

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它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本实施例中,a组份与b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9:1;

其中,a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基体树脂45份

硅烷偶联剂低聚物12份

有机溶剂65份;

其中,b组份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锡酸四正丁酯7份

有机溶剂13份。

本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为带羟基的机硅树脂、带羟基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和带羟基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组合物。

本实施例中,硅烷偶联剂低聚物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组合物。

上述一种自然干燥的油墨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份:往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基体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低聚物,然后搅拌4.5min,即制得所述a组份;

步骤二,制备b组份:将配方量的锡酸四正丁酯加入到配方量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2.5min,即制得所述b组份;

步骤三,使用是混合a组份和b组份:印刷时,将a组份和b组份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自然干燥的油墨。其中,所制得的自然干燥的油墨在印刷后,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9min。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