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8188发布日期:2018-07-27 20:4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铁红底漆一种传统的腐蚀防护的涂料,对铁及其合金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效果。然而由于其构成材料的防腐效能限制,实际的防护效果并不突出,如何提高防腐性能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对多种基材的通用性,对于镀锌、镀铬及轻度打磨的碳钢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且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为e-44型环氧树脂、e-20型环氧树脂、e-02型环氧树脂中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片状颜料为云母粉、玻璃鳞片、片状铝粉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防锈颜料为铁红、锌黄、锶黄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立德粉、沉淀硫酸钡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防沉助剂为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丁醇中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浆料由石墨烯粉末、分散剂、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石墨烯固体含量为10%。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浆料中,石墨烯粉末为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所述分散剂为7163a型分散剂,所述二甲苯和丁醇的体积比为4:1。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1.石墨烯浆料的准备:将分散剂加入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搅拌后超声波分散,即得;

s102.其它组分准备:按照配比准备环氧树脂、石墨烯浆料、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防沉助剂和稀释剂;

s103.混合制备: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防沉助剂、石墨烯浆料并搅拌均匀,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滤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1中,石墨烯浆料的准备具体为:将分散剂加入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搅拌0.5~1h,搅拌速度为250~35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对石墨烯预分散制备石墨烯浆料,解决了石墨烯较易团聚、分散困难、分散稳定性不佳等问题,保证了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良好的稳定性;

2、本发明利用石墨烯优异的机械性能实现对涂层的增强增韧,提高了涂层的机械性能;

3、本发明利用大片状颜料和小片状纳米材料石墨烯之间的空隙互补、相互填充,形成“迷宫效应”,增加涂层对腐蚀介质的阻隔屏障能力,从而提高涂料的防腐性能;

4、本发明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对镀锌、镀铬及轻度打磨的碳钢基材均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且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材料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市售工业用品,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得。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制备而成:环氧树脂18~30%,石墨烯浆料5~15%,片状颜料3~10%,防锈颜料20~30%,填料10~20%,分散助剂0.4~0.8%,稀释剂20~30%。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为e-44型环氧树脂、e-20型环氧树脂、e-02型环氧树脂中任一种或几种。所述片状颜料为云母粉、玻璃鳞片、片状铝粉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防锈颜料为铁红、锌黄、锶黄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立德粉、沉淀硫酸钡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防沉助剂为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稀释剂为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丁醇中任一种或几种。所述石墨烯浆料由石墨烯粉末、分散剂、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石墨烯固体含量为10%。所述石墨烯浆料中,石墨烯粉末为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所述分散剂为7163a型分散剂,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为由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自主合成,7163a型分散剂由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成,所述二甲苯和丁醇的体积比为4:1。

实施例1

制备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1

1.1、制备石墨烯浆料

将1g7163a型分散剂加入44g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二甲苯与丁醇的体积比为4:1)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g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搅拌0.5h,搅拌速度为30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制得石墨烯浆料,备用。

表1、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1各组分配比表

1.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1的混合制备

按照表1中配比,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石墨烯浆料和防沉助剂,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120目滤网,即得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1。

实施例2

制备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2

2.1、制备石墨烯浆料

将1.5g7163a型分散剂加入43.5g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二甲苯与丁醇的体积比为4:1)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g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搅拌1h,搅拌速度为25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制得石墨烯浆料,备用。

表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2各组分配比表

2.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2的混合制备

按照表2中配比,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石墨烯浆料和防沉助剂,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120目滤网,即得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2。

实施例3

制备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3

3.1、制备石墨烯浆料

将0.5g7163a型分散剂加入44.5g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二甲苯与丁醇的体积比为4:1)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g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搅拌1h,搅拌速度为35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制得石墨烯浆料,备用。

表3、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3各组分配比表

3.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3的混合制备

按照表3中配比,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石墨烯浆料和防沉助剂,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120目滤网,即得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3。

实施例4

制备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4

4.1、制备石墨烯浆料

将1g7163a型分散剂加入44g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二甲苯与丁醇的体积比为4:1)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g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搅拌1h,搅拌速度为25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制得石墨烯浆料,备用。

表4、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4各组分配比表

4.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4的混合制备

按照表4中配比,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石墨烯浆料和防沉助剂,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120目滤网,即得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4。

实施例5

制备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5

5.1、制备石墨烯浆料

将1g7163a型分散剂加入44g二甲苯和丁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二甲苯与丁醇的体积比为4:1)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g3~10层高纯石墨烯粉末,搅拌1h,搅拌速度为350r/min,再以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分散,分散条件为超声8s、间歇20s、超声总时间为2h,分散时以循环水冷却,使浆料温度保持在25±3℃,制得石墨烯浆料,备用。

表5、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5各组分配比表

5.2、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5的混合制备

按照表5中配比,将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颜料、防锈颜料、填料、石墨烯浆料和防沉助剂,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用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以下,过120目滤网,即得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5。

实施例6

性能对比试验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石墨烯改性防锈颜料防腐底漆q-1~q-5和一种市售普通环氧铁红底漆分别制备膜厚为30±5μm的漆膜并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对比表6如下:

表6、检测数据对比表

结合上表6可以看出,在相同漆膜厚度的条件下,本发明中制备方法获得的通用型石墨烯改性环氧防腐底漆抗冲击强度优于市售环氧铁红底漆,耐盐雾性远远优于市售环氧铁红底漆,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