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减粘型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379阅读:35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尤其涉及一种减粘型胶带。



背景技术:

在滤光片等光学镜片玻璃或者是微小元器件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采用胶带辅助固定,避免在切割工艺中由于元器件移动导致损坏。但是用于固定的胶带,其粘贴强度需要严格控制,如果粘贴力过强,容易在拆除胶带时发生损坏元器件的状况,而如果粘贴力过小,则容易无法完全固定元器件导致损坏。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减粘型胶带进行处理,固定时胶带保持高粘度,保证元器件固定稳固,切割完成后采用一定的手段降低粘度,在去除胶带。但是现有技术仍未做到十分优秀的易剥离性,损坏元器件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且现有减粘胶带通常采用PET材料制作,该材料并不适用于滤光片的切割工艺,PET极易在该工艺发生损坏导致无法实现固定的元件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粘型胶带,实现优秀的剥离性,保证精细元器件不被损坏,且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V减粘型胶带,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离型膜层、UV减粘胶层、底面涂层以及PO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O膜层上方还设置有PET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层的剥离力范围为500-2000g/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层的厚度为10-2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层经10-20秒350-400nm波长、400mJ/cm2照射强度的UV光照射后的剥离力为8-10g/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O膜层的厚度为100-2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型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20-4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PO薄膜作为减粘胶带的基材,扩宽了UV减粘胶带的应用范围,同时针对PO薄膜的特性对UV减粘胶带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PO膜层与UV减粘胶层之间增加了底面涂层,使得PO膜层与UV减粘胶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UV减粘胶带的固定能力;

(2)通过采用聚烯烃(PO)作为塑料薄膜材料,光线透过率高,抗静电不沾尘,且延伸性好,特别适合应用在光固化工艺中,保证胶带经UV照射处理后可以达到极低的粘度,进一步方便胶带剥离,同时,当采用PO塑料薄膜作为基材时,当胶带在剥离时被拉伸时,可产生胶带经拉扯后粘度消失的效果;

(3)通过在PO膜表面上增设PET膜,可以使较为柔软的PO膜在进行涂布施工时质量更加稳定,各处涂料厚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UV减粘胶带的质量;

(4)UV灯的波长和照射强度,时间都会影响UV解胶后的残余粘力,通过严格控制UV灯的波长和照射强度,时间,进一步保证经UV照射处理后胶带的低粘度。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离型膜层1、UV减粘胶层2、底面涂层3、PO膜层4、PET膜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UV减粘型胶带,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离型膜层1、UV减粘胶层2、底面涂层3以及PO膜层4。采用PO薄膜作为减粘胶带的基材,扩宽了UV减粘胶带的应用范围,同时针对PO薄膜的特性对UV减粘胶带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PO膜层4与UV减粘胶层2之间增加了底面涂层3,使得PO膜层4与UV减粘胶层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UV减粘胶带的固定能力,聚烯烃(PO)作为塑料薄膜材料,光线透过率高,抗静电不沾尘,且延伸性好,特别适合应用在光固化工艺中,保证胶带经UV照射处理后可以达到极低的粘度,进一步方便胶带剥离,同时,当采用PO塑料薄膜作为基材时,当胶带在剥离时被拉伸时,可产生胶带经拉扯后粘度消失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O膜层4上方还设置有PET膜层5。在PO膜表面上增设PET膜,可以使较为柔软的PO膜在进行涂布施工时质量更加稳定,各处涂料厚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UV减粘胶带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层2的剥离力范围为500-2000g/25mm,厚度为10-20μm,保证胶带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适当的厚度可以保证胶带初始粘度达到使用需求,且不易在胶带剥离后出现残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层2经10-20秒350-400nm波长、400mJ/cm2照射强度的UV光照射后的剥离力为5-10g/25mm,UV灯的波长和照射强度,时间都会影响UV解胶后的残余粘力,对各个参数进行具体的限定,保证UV减粘胶层2经UV光照射后可以达到极低的粘度,方便胶带剥离,产生胶带经拉扯后粘度消失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O膜层4的厚度为100-200μm,适中的厚度不会过于柔软也不会过硬难以弯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型膜层1的材料为PET,厚度为20-40μm。

该UV减粘型胶带采用以下方法制得:

(1)设置涂布复合机,装载基材PO膜;

(1.1)在PO膜其中一面上用涂布复合机的第一复合装置贴合PET膜;

(2)于铬黄灯照射下,采用挤出涂布或刮刀涂布的方式在PO膜其中一面上涂布底面涂料;该底面涂料的配方为广州市明舟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HTI-P型号树脂,其无苯无酮,不含卤素,环保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3)将步骤(2)所得的产品,于铬黄灯照射下,采用挤出涂布或刮刀涂布的方式在底面涂料层上涂布UV减粘胶,并控制UV减粘胶的厚度公差在2μm以内,涂布过程中需要提前对UV减粘胶进行过滤,并且要严格控制胶带表面洁净度,保证胶带各处经UV光照射前后粘度等性能指标一致;

(4)步骤(3)所得涂布完成的产品传送至涂布复合机的烘干装置中,在90-120℃的温度下烘烤2-5分钟;

(5)步骤(4)所得的涂层干燥的产品传送至涂布复合机的第二复合装置中,贴合PET离型膜;

(6)将步骤(5)得到的产品用黑色遮光膜完全包裹,在40-60℃下放置72小时,此时需要保证产品完全避光,尤其不能受到白光或者紫外光的照射

(7)将步骤(6)得到的产品进行分切加工,得到UV减粘型胶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V减粘胶的剥离力范围为500g/25mm-2000g/25mm,UV减粘胶的剥离力可通过调整其配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一般配方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氨酯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混合单体、以及乙氧基苯偶姻(光引发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经10-20秒350-400nm波长、400mJ/cm2照射强度的UV光照射后的剥离力范围为5-10g/25mm,UV减粘胶中光引发剂的含量为1-4%。由于UV灯的波长、照射强度以及照射时间都会影响到UV解胶后的残余粘力,在严格控制UV光波长、照射强度以及照射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光引发剂的含量,可以准确控制胶带在UV灯照射后的残余粘力,胶带剥离力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5-10g/25mm之间进行调整。此外,在该粘力范围下,胶带经拉扯后粘度可以降低至0,保证胶带的易剥离性。

上述剥离力的测定条件为,在20℃下,将胶带贴附于不锈钢板上,180°剥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为:一种UV减粘型胶带,所述UV减粘胶层的厚度为20μm,所述PO膜层的厚度为150μm,所述离型膜层的厚度为38μm,所述UV减粘胶的剥离力范围为800g/25mm-1000g/25mm,经10-20秒350-400nm波长、400mJ/cm2照射强度的UV光照射后的剥离力范围为8-10g/25mm。在此条件下的UV减粘型胶带特别适合于在滤光片等光学镜片玻璃的切割工艺中,固定效果以及剥离效果特别优异。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采用PO薄膜作为减粘胶带的基材,扩宽了UV减粘胶带的应用范围,同时针对PO薄膜的特性对UV减粘胶带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PO膜层与UV减粘胶层之间增加了底面涂层,使得PO膜层与UV减粘胶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UV减粘胶带的固定能力,聚烯烃(PO)作为塑料薄膜材料,光线透过率高,抗静电不沾尘,且延伸性好,特别适合应用在光固化工艺中,保证胶带经UV照射处理后可以达到极低的粘度,进一步方便胶带剥离,同时,当采用PO塑料薄膜作为基材时,当胶带在剥离时被拉伸时,可产生胶带经拉扯后粘度消失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