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73207发布日期:2019-02-26 18:4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对室内空间可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从保护对象物的目的、赋予美观、功能性的目的出发,使用了对于对象物的表面进行涂布的涂料。涂布涂料的对象物涉及建筑物、车辆、电气机器、金属制品、家具、皮革等多个领域,每种用途都存在多种种类的涂料。另外,在涂料的用途中,在建筑物、特别是室内空间中的壁面、顶棚面涂布的建筑内装用的涂料不仅有助于涂膜面的保护、外观设计性的提高,也有助于室内空间的环境改善。该建筑内装用的涂料主要由合成树脂、颜料、添加剂和溶剂构成。这样的有助于室内空间的环境改善的涂料例如具有减少或吸附室内空间中的尘土、尘埃、家具和建材中所含的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化学物质、烟草、宠物等的臭味等有害物质、令人不舒服的物质的能力。其中,作为尝试有效地吸附室内空间中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涂料,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就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为用于得到建筑内装用涂膜的涂料而言,以可与α,β-烯属不饱和单体共聚的表面活性剂和具有羧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作为必要成分,包含共聚了0.5质量%~10质量%的具有不包括羧基的羰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性树脂分散体(a)、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酰肼基的化合物(b)和活性炭(c)。该涂料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有害物质。另外,存在将涂料组合物中含有具有导电性的成分的涂料在室内空间的空气净化机构中利用的事例。例如,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含有具有导电性的木炭粉末的涂料的利用和开发。该具有导电性的涂料通过捕集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将室内空间等的空气净化。例如,就废气、pm2.5等微粒状物质而言,它们的构成粒子在大气中倾向于带正电存在。另外,在空气中主要存在铵离子。通过对于具有导电性的涂料的涂膜面,使负电压产生装置连接,使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从而捕集上述那样的带正电的粒子,可实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净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184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认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以及以往的用于得到建筑内装用涂膜的涂料中,在涂膜的均匀性(涂膜的膜厚的均匀性)、贮存稳定性(作为颜料的1种的无机颜料等的沉淀的产生)、有害物质的吸附性、与基底材料的附着强度、阻燃性等各种涂膜性能上有改良的余地。特别地,根据涂料中所含的由矿物、贝壳、木炭、活性炭等粉末构成的无机颜料(骨料)的粒径,对涂膜的品质、性能产生影响。例如,使用木炭粉末作为无机颜料时,如果木炭粉末的粒径大,则在涂膜中产生不均,平滑性受损,产生木炭粉末的脱落、涂料中的木炭粉末的沉淀。另外,如果木炭粉末的粒径小,则用于形成涂膜的合成树脂的量增加,涂料中的有机分增加,变得容易燃烧,阻燃性变得不充分。进而,也存在着用于使粒径变小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另外,对于上述的赋予了导电性的涂料,主要利用含有水性或醇性溶剂的涂料(水性涂料组合物或醇性涂料组合物),但存在着由各自的溶剂引起的缺点。首先,作为前提,对于赋予了导电性的涂料而言,涂料中的木炭粉末的粒子之间接触,经由该粒子确保涂料的导电性。其中,水性涂料组合物与醇性涂料组合物相比,在形成含有木炭粉末的涂膜时所需的合成树脂的配合量多,树脂层变厚。由于合成树脂的配合量多,变得容易妨碍木炭粉末的粒子之间的接触,涂料的导电性降低。其结果,在涂料的涂膜面中变得难以获得用于捕捉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的良好的带电状态。另一方面,醇性涂料组合物与水性涂料组合物相比,在形成含有木炭粉末的涂膜时所需的合成树脂的配合量少,树脂层变薄,因此导电性优异。但是,对于醇性涂料组合物而言,由于合成树脂的配合量少,因此涂膜的耐弯曲性低,根据基底的变形等在涂膜中容易产生裂纹。涂膜上的产生了裂纹的部分成为电不连续的区域,仍存在着涂料的导电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主要的醇性的溶剂例如乙醇、甲醇、1-丙醇等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因此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存在着希望替代为水性涂料组合物的要求。因而,对于以往的赋予了导电性的涂料而言,在导电性和涂膜性能、安全性上变得不充分。本发明为鉴于以上方面而创造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对于室内空间可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为含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粘结剂、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和水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在此,通过粘结剂由合成树脂构成,合成树脂成为涂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即,合成树脂将木炭粉末的粒子之间连结,形成涂膜。另外,木炭粉末作为使树脂具有厚度、强度的骨料发挥功能,并且对水性涂料组合物赋予导电性。进而,木炭粉末吸附臭味·化学物质·湿气等。另外,通过木炭粉末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从而在将涂料涂布于基底材料时,粒径小的木炭粉末进入粒径大的木炭粉末彼此之间,提高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能够提高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再有,这里所说的基底材料是指成为涂布涂料的对象的区域或者经由绝缘层等中间构件设置涂料的涂膜面的区域。进一步说,基底材料为安装于构成壁面的框状的基底结构体的板状体。另外,由于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提高,因此涂料的涂膜面变得均匀(膜厚均匀),能够使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变得良好。另外,能够改善涂膜的美观。另外,通过木炭粒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涂料的导电性提高。另外,能够提高涂膜强度。进而,由于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提高,因此将涂膜面整体视为带电为负电压的电极面的情况下,涂膜面上的电阻值的不均减少,能够提高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的捕集效率。另外,由于涂料的涂膜面变得均匀,因此与在涂料中配合单一粒径(平均粒径)的木炭粉末的情形相比,涂布后木炭粒子的脱落变得难以发生。另外,由于涂料的涂膜面平滑化,因此抑制了用手指触摸涂膜面时的白化。另外,对于涂膜面粘贴布时的粘接强度提高。进而,与在涂料中配合单一粒径的木炭粉末的情形相比,通过使粒径不同的木炭粉末在涂料中分散,涂料的粘度升高,将涂料保存、载置时,粒径大的木炭粉末的沉淀变得难以发生。即,贮存稳定性变得良好。另外,通过使用粒径小的木炭粉末,木炭粉末的表面积变大,因此臭味·化学物质·湿气等的吸附效率提高。另外,通过含有水,能够使合成树脂、木炭粉末分散。另外,在木炭粉末含有第1木炭粉末和具有第1木炭粉末的粒径的1~2倍的粒径的第2木炭粉末而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那样的涂膜面的均匀性、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涂料的导电性和涂膜强度的提高、涂膜面上电阻值的不均的减轻、木炭粒子脱落的抑止、白化的抑止、布粘接强度的提高、木炭粉末沉淀的抑止这样的涂膜的性能。另一方面,在木炭粉末含有具有不到第1木炭粉末的粒径的1倍的粒径的第2木炭粉末而构成的情况下,粒径小的木炭粉末变得难以进入粒径大的木炭粉末彼此之间,木炭粉末的填充状态的均匀化变得困难。与其相伴,涂膜性能的改善变得不充分。另外,第2木炭粉末的粒径变得接近第1木炭粉末的粒径,其结果混合状态的密度降低,涂膜强度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另外,在木炭粉末含有具有超过第1木炭粉末的粒径的2倍的粒径的第2木炭粉末而构成的情况下,变得容易产生第2木炭粉末的粉末粒子间的间隙,混合状态的密度降低,涂膜强度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另外,变得容易产生第2木炭粉末的粉末粒子间的表面的凹凸,木炭粉末的填充状态的均匀化变得困难。与其相伴,涂膜性能的改善变得不充分。另外,在第1木炭粉末为3000目以下的中心粒径5μm的粉体、第2木炭粉末为1500目以下的中心粒径10μm的粉体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充分地提高上述那样的涂膜面的均匀性、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涂料的导电性和涂膜强度的提高、涂膜面上的电阻值不均的减轻、木炭粒子脱落的抑止、白化的抑止、布粘接强度的提高、木炭粉末沉淀的抑止这样的涂膜的性能。应予说明,这里所说的中心粒径能够采用通过已知的粒径计测器的测定、通过jis8815中规定的筛分试验法确定的中心粒径。另外,在相对于第2木炭粒子的100重量份,在30~100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第1木炭粒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涂膜面的均匀性、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涂料的导电性、涂膜强度、贮存稳定性和与基底材料的粘接强度的提高这样的涂膜性能。另一方面,在相对于第2木炭粒子的100重量份,以不到30重量份配合第1木炭粒子的情况下,涂膜面的均匀性、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涂料的导电性、涂膜强度、贮存稳定性和与基底材料的粘接强度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另外,相对于第2木炭粒子的100重量份,超过100重量份来配合第1木炭粒子的情况下,弯曲性降低,表面污染性未得到改善,与基底材料的粘接强度降低。另外,在相对于总量基准的100重量份、木炭粉末的配合比例为30重量份的情况下,对于树脂的厚度、强度的赋予、对于涂料的导电性的赋予变得更为充分。另外,在粘结剂由阳离子性的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粒子的表面容易带负电的木炭粉末与阳离子性的丙烯酸系树脂之间电连接力发挥作用,粘结剂与木炭粉末变得容易粘接,能够提高涂膜强度。另外,当涂布涂料的基底材料为例如混凝土、石块板这样的表面容易带负电的基底材料时,涂料与基底材料之间电连接力发挥作用,能够提高涂料的附着强度。另外,在含有由氢氧化铝构成的阻燃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涂料的阻燃性。另外,以总量为基准,在氢氧化铝的重量比率为0.1~1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使涂料的阻燃性变得更为充分。另一方面,以总量为基准,在氢氧化铝的重量比率不到0.1%的情况下,阻燃性的功能变得不充分。另外,以总量为基准,在氢氧化铝的重量比率超过10%的情况下,涂料的阻燃性提高,但成为必要以上的配合量时,制造成本升高,有可能对其他成分的配合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机构为采用负电压产生设备使涂布了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的空气净化机构,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含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粘结剂、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和水。在此,通过含有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木炭粉末,从而在将涂料涂布于基底材料时粒径小的木炭粉末进入粒径大的木炭粉末彼此之间,提高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能够提高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另外,通过利用负电压产生设备使涂布了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从而在涂膜面表面产生电引力,能够捕集在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另外,在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在涂膜面的涂布量为150~300g/m2·湿(g/m2·wet)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涂布量未成为大量,例如在使用辊等构件通过手工作业对基底材料进行涂布时,能够涂布涂料1~2次。另外,在采用负电压产生设备带电为负电压的涂膜面处的产生电压为-100~-150v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涂膜面表面的电引力变得充分,能够提高捕集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的效率。例如,在由4个壁面和顶棚面包围的室内空间中,不在多个面涂布涂料,通过对1个壁面或顶棚面的任一个进行涂布并使其带电为负电压,可充分地净化室内空间的空气。另一方面,在采用负电压产生设备带电为负电压的涂膜面处的产生电压不到-100v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的捕集效率变得不充分。另外,在采用负电压产生设备带电为负电压的涂膜面处的产生电压超过-150v的情况下,需要的负电压产生设备的产生电压变大,导致负电压产生设备的大型化、供给负电压所需的电力成本的高涨。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在构成室内空间的多个壁面或顶棚面的至少1个面涂布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上述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含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粘结剂、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和水;使涂布了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在此,通过水性涂料组合物含有木炭粉末,从而能够使树脂具有厚度、强度。另外,能够对水性涂料组合物赋予导电性。进而,利用木炭粉末,可吸附臭味·化学物质·湿气等。另外,利用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在将涂料涂布于基底材料时,粒径小的木炭粉末进入粒径大的木炭粉末彼此之间,提高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能够提高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另外,能够提高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导电性。另外,通过在构成室内空间的多个壁面或顶棚面的至少1个面涂布水性涂料组合物,从而可在壁面或顶棚面形成涂膜。另外,利用该涂膜,不仅保护壁面或顶棚面,而且能够赋予导电性。另外,通过使涂布了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的工序,能够使涂膜面成为带负电的电极面。其结果在涂膜面表面产生电引力,能够捕集在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构成室内空间的多个壁面或顶棚面的至少1个面设置绝缘层,同时在上述绝缘层上涂布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上述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含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粘结剂、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和水;使涂布了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在此,利用由至少2种粒径不同的粉末构成的木炭粉末,在将涂料涂布于基底材料时,粒径小的木炭粉末进入粒径大的木炭粉末彼此之间,提高木炭粒子的填充状态的均匀性,能够提高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另外,能够提高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导电性。另外,通过在构成室内空间的多个壁面或顶棚面的至少1个面设置绝缘层,并且在绝缘层上涂布导电性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从而即使在用具有导电性的原料形成壁面或顶棚面时,也变得容易维持使涂膜面带负电的状态。即,可以抑制电流经由壁面或顶棚面流到土壤面侧、在涂膜面产生的电位差消失。另外,通过使涂布了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带电为负电压的工序,能够使涂膜面成为带负电的电极面。其结果,在涂膜面表面产生电引力,能够捕集在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另外,在仅在多个壁面或顶棚面的任一个面设置水性涂料组合物的涂膜面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涂料的使用量,同时捕集在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的带正电的粒子。发明的效果本发明涉及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对于室内空间可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机构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对于室内空间可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进而,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方法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对于室内空间可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的说明图。图2为表示对于基底材料的涂膜面及其周边结构的立体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为基准,将相对于顶棚面2的地面的位置规定为“下”或“下方”,将相对于地面的顶棚面2的位置规定为“上”或“上方”。另外,以图2为基准,从整饰材料7观察,将基底材料11a的方向规定为“基底材料侧”,从基底材料11a观察,将整饰材料7的方向称为“室内侧”。(空气净化机构a)在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机构的一例的空气净化机构a中,如图1中所示那样,进行被多个壁面1和顶棚面2包围的室内空间3中的空气的净化。在空气净化机构a中,在壁面11形成后述的涂料4的涂膜面41,具有使涂膜面41带负电的负电压产生装置5。即,空气净化机构a将涂料4与负电压产生装置5组合来进行室内空间3中的空气的净化。再有,涂料4为应用了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一例,其详细的组成将后述。(负电压产生装置5)负电压产生装置5是如下的装置:具有正极51和负极52(参照图1和图2),与规定的电源54(参照图2)连接,对与负极52配线接触的壁面11的涂膜面41施加电压,使涂膜面41带负电。负极52的前端与涂膜面41直接接触,经由安装构件等(未图示)固定接触的状态。另外,正极51与地里的地线53连接。就涂膜面41而言,以相对于地里的地线53具有1mω以上的绝缘电阻值的方式涂布,以可维持涂膜面41带负电的状态、即可维持涂膜面41电独立的状态的方式构成。再有,绝缘电阻值为涂膜面41与地里的地线53之间的电阻值,其值越大,涂膜面41越容易成为电独立的状态。另外,绝缘电阻值根据在涂膜面41与壁面11之间所涂布的绝缘涂料的有无、在涂膜面41与壁面11之间设置的绝缘片的有无、构成壁面11的基底结构体(成为壁面的骨架的框结构)的原料中绝缘性的有无、安装于基底结构体的板状的基底材料的原料中绝缘性的有无而变化。另外,负电压产生装置5为仪器产生电压0~300v的装置,可对于涂膜面41施加-100~-150v的基准产生电压。再有,在表1中示出负电压产生装置5的输出电压特性(1mω、-100v设定时)。另外,这里所说的基准产生电压相当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产生电压”。【表1】伪负荷(kω)输出电压(v)输出电流(ma)100000-127.4-0.00110000-124.0-0.011000-100.4-0.10750-94.0-0.13470-80.4-0.17240-60.8-0.25100-34.4-0.3475-27.4-0.3750-20.1-0.4020-8.8-0.44在此,形成涂料4的涂膜面41的面不必限定为壁面11,例如,也可以是在壁面11以外的壁面1、顶棚面2进一步涂布涂料4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只在其他壁面1、只在顶棚面2涂布涂料4的方式。例如,根据室内空间3的大小,从进行充分的空气净化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对多个壁面1和顶棚面2的整个面涂布涂料4。另外,就涂料4而言,作为一个大致基准,如果前提是只涂布于室内的顶棚面2,则相对于室内空间3的空气体积1m3,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涂布面积为0.4m2左右。例如,如果是18帖(帖=m2×0.3025×2)以下的一般的室内空间,则通过对其顶棚面的一面涂布涂料4,能够高效率地捕集室内空间3的全体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再有,在将涂料4仅涂布于壁面的情况下,在室内的宽度变宽的情况下,空间体积变大,壁面一面有可能不能确保需要的要最低限度的涂布面积,因此,此时,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宽度,通过向多个壁面的涂布,从而可以充分地净化室内空间3的空气。另外,不必将涂料4涂布于壁面11的整个面,只要以采用负电压产生装置5使涂布了涂料4的面带负电的方式构成则足以。因此,例如也可以有在壁面11的一部分(例如,壁面11中的一定的面积范围)、多个部位(以涂布部位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涂布涂料4的方式。不过,从对于室内空间3的空气用一定面积的涂膜面发挥作用、提高捕集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的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将涂料4涂布于壁面11的整个面。另外,对应用空气净化机构a的室内空间3的宽度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涂料4可涂布的壁面、顶棚面等区域,则能够与宽度无关地利用空气净化机构a。另外,负电压产生装置5不是必须是使负极52与涂膜面41直接接触而使涂膜面41带负电的构成。例如,也可采用如下构成:利用可对涂膜面41非接触地照射负电荷的离子产生器等负电荷产生装置,使涂膜面41带负电。另外,不是必须将负电压产生装置5的仪器产生电压限定于0~300v的范围。不过,从充分地捕集室内空间3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的观点出发,优选设置为可对涂膜面41施加-100~-150v的基准产生电压的方式,因此,优选采用负电压产生装置5的仪器产生电压为0~300v的范围的装置。另外,上述表1的输出电压特性只不过是负电压产生装置5具有的特性的一例。(涂膜面41)使用图2对设置于壁面11的涂膜面41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构成壁面11的基底材料11a为形成涂膜面41的基础体(板状体),由石块板、混凝土等具有导电性的原料形成。在基底材料11a的下部形成了构成壁面11的骨架的框状基底结构体。另外,在基底材料11a与涂膜面41之间设置了防止从涂膜面41向基底材料11a侧的漏电的绝缘层6。另外,在相对于涂膜面41的室内侧设置了用于提高外观设计性的整饰材料7。涂膜面41通过将具有后述组成的涂料4涂布于设置于基底材料11a的室内侧的绝缘层6上而形成。涂料4的涂布量为150~300g/m2·湿。如上述那样,由负电压产生装置5对涂膜面41施加电压,使涂膜面41带负电。即,通过涂膜面41的导电性,成为涂膜面整体带负电的电极面。其中,为了维持涂膜面41相对于地里的地线53电独立的状态,绝缘层6将涂膜面41与基底材料11a之间绝缘。绝缘层6具有室内侧的日本纸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中间层和基底材料侧的日本纸层的3层结构。构成材料都具有绝缘性。使用布(壁纸)粘贴用糨糊将绝缘层6粘贴于基底材料11a。在绝缘层6中的3层结构中,利用基底材料侧的日本纸层,绝缘片层与基底材料11a可使用布粘贴用糨糊进行粘接。另外,对于室内侧的日本纸层,提高了与涂料4的粘接性。通过如日本纸层那样使用纸原料,与使用了乙烯树脂等树脂制的原料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布粘贴用糨糊、涂料4的粘接性。在此,不必将绝缘层6规定为3层结构,只要能够确保涂膜面41与基底材料11a之间的绝缘性则足以。不过,通过在绝缘层6的表面和背面设置日本纸层,能够如上述那样提高涂料4、布粘贴用糨糊的粘接性,从这点出发,优选采用包含日本纸层的3层结构。另外,不是必须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绝缘层6的中间层,只要为具有电绝缘性的原料则足以。例如,也能够使用具有绝缘性的环氧系的防锈、防水涂料涂布了的中间层。整饰材料7是具有通气性的布或者具有通气性的着色涂料等,粘贴于或者涂布于涂膜面41上、将具有来自木炭粉末的黑色的涂膜面41遮掩的材料。另外,构成整饰材料7的具有通气性的布、着色涂料等具有绝缘性,但在基底材料11a上的涂膜面41带电为负电压的情况下,整饰材料7发生极化,整饰材料7的表面带负电,因此可吸引室内空间3中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室内空间3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是非常小的粒子(粒子半径为约10-7cm至10-8cm左右的大小的粒子),因此通过整饰材料7的通气孔,被吸引到基底材料11a上的带负电的涂膜面41。再有,在上述中,对于基底材料11a(或基底结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造的非木造的具有导电性的原料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在基底材料和基底结构材料为木造等绝缘性的原料的情况下,能够采用不包括上述绝缘层6的结构。即,成为在基底材料11a的壁面直接涂布涂料4而形成涂膜面41、在其上设置整饰材料7的结构。在基底材料和基底结构材料为木造等绝缘性的原料的情况下,利用基底材料和基底结构材料的绝缘作用,可以维持使涂膜面41相对于地里的地线53电独立的状态。进而,即使基底材料为木造,在基底结构体采用具有导电性的原料或者将基底材料安装于基底结构体时使用金属制的螺丝等的情况下,优选设置上述那样的绝缘层6。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机构a中,通过接通负电压产生装置5的电源,对涂膜面41施加电压,如果涂膜面41为相对于地里的地线53电独立的状态,则涂膜面41成为带负电的状态。如果就这样接通着负电压产生装置5的电源,则涂膜面41作为带负电的电极面,吸引室内空间3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有害物质、令人不舒服的物质的粒子,将这些粒子捕集。其结果,能够净化室内空间3的空气。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一例的组成进行说明。是上述涂料4的组成的一例。在此所示的涂料(涂料4)具有如下组成,该组成包含:以涂料组合物中的总量为基准的重量比率计,阳离子系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乳液(モビニール7820(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9.07%、水:29.07%、15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10μm):19.38%、30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5μm):9.69%、氢氧化铝:4.84%、丙烯酸系聚合物(シックナー615(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91%、防腐剂(アモルデンfs-14d(大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91%、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醚(シックナー660t(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94%、防霉剂(pbm-ds(エム·アイ·シー株式会社制造):0.10%、有机硅系消泡剂(アクアレンhs-01(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0.01%。另外,本组成的涂料的粘度为0.83pa·s,密度为1.623g/cm3。阳离子系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乳液(モビニール7820(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为粘结剂,作为涂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将木炭粉末的粒子之间连结,形成涂膜。另外,该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乳液是包含约45%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剩余由水构成的水性乳液,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水是使各成分混合和分散的溶剂。另外,水也是涂料的基础试剂。15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10μm)和30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5μm)为使树脂(涂膜)具有厚度、强度的骨料(无机颜料),并且对涂料赋予导电性。进而,木炭粉末对涂料赋予吸附臭味·化学物质·湿气等功能。本涂料中,配合了粒径不同的2种木炭粉末,中心粒径的值的比为粒径大:粒径小=2:1的关系。另外,就2种木炭粉末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粒径大的木炭粉末100重量份,粒径小的木炭粉末为50重量份。进而,在本涂料中,就相对于涂料的总量基准的2种木炭粉末的合计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涂料的总量的100重量份,2种木炭粉末为30重量份。另外,1500目和3000目的木炭粉末是以藤黄科オハグロノキ属(マイテュー、无日本名)的树木为原料、在1000℃左右焚烧而成的白炭。木炭粉末例如为通过将乌冈栎(ウバメガシ)在900~1400℃、优选1000~1200℃的高温下焚烧后施加适量的灰和土进行急冷而制造的白炭。在白炭中,作为代表性的例子,有备长炭。氢氧化铝是用于使涂料提高阻燃性的阻燃剂。氢氧化铝是在200℃以上的温度下发生结晶水的脱离反应、在脱离反应时产生吸热效果的试剂。丙烯酸系聚合物(シックナー615(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和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醚(シックナー660t(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是用于调整涂料的粘度的增稠剂。应予说明,各增稠剂以丙烯酸系聚合物或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醚作为主成分。防腐剂(アモルデンfs-14d(大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是赋予对于细菌、霉的防腐性的乳液、水性涂料等用的防腐剂。防霉剂(pbm-dsエム·アイ·シー株式会社制造)是赋予对于霉的防腐性的防霉剂。有机硅系消泡剂(アクアレンhs-01(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为抑制涂料中的发泡的水系涂料用消泡剂。在此,在本涂料中,各配合原料、配合比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配合原料、配合比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要求的功能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改变各成分、配合量。以下对其一例进行详述。本涂料中,作为粘结剂,在阳离子系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乳液(モビニール7820(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外,只要是具有涂膜形成能力的合成树脂,也能够采用。例如,作为合成树脂的种类,除了丙烯酸系树脂以外,可采用丙烯酸系硅·改性硅树脂、氨基醇酸树脂、环氧树脂、氯化橡胶系树脂、硅树脂、乙烯基树脂、氟树脂、酚醛树脂、邻苯二甲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另外,作为丙烯酸系树脂涂料,例如可采用乳液型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漆、烘烤用丙烯酸系树脂(焼付けアクリル)、水溶性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化醇酸树脂等种类。特别地,乳液型丙烯酸系树脂多用于建筑内装材料,是将丙烯酸酯等单体在水中进行乳化聚合而成的乳液聚合物。在此,本涂料的粘结剂不是必须为阳离子系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性乳液。不过,通过粘结剂为阳离子系,从而在涂料中粒子的表面带负电的木炭粉末与粘结剂的粘接力提高,能够提高涂膜强度。另外,成为涂料的涂布对象的基底材料为混凝土、石块板这样的表面容易带负电的基底材料时,涂料与基底材料之间电连接力发挥作用,提高涂料的附着强度,能够形成牢固的涂膜。由于具有基于这样的电特性的优点,因此,作为粘结剂,优选采用阳离子系的丙烯酸系树脂。另外,本涂料的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是必须为4℃。不过,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粘结剂,从而容易成为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涂布涂料的环境温度的状态,抑制涂膜与基底材料之间的收缩应力的产生,涂膜对基底材料的附着性变得难以降低。因此,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例如10℃以下左右的低值。另外,如果为室内环境,则室内的最低气温通常最低也就为5℃左右,因此如果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能够充分地确保涂膜的附着力。另外,不必将本涂料的木炭粉末限定于白炭,也能够将白炭与黑炭混合使用。不过,由于黑炭是在低温下焚烧而成的炭,因此导电性低,如果将其粉末在涂料中配合,则涂膜自身的导电性降低,因此从提高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木炭粉末由白炭构成。另外,从改善涂膜的物性、弯曲性、填充率的观点出发,也考虑使用白炭与黑炭的混合物。此时,从提高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与黑炭粉末一起配合粒径更小的白炭粉末。另外,不必将木炭粉末的原料限定为藤黄科オハグロノキ属(マイテュー、无日本名)的树木。例如也能够采用作为成为白炭的已知的原料的乌冈栎·青冈·枹栎·日本厚朴(ウバメガシ·アラカシ·ナラ·ホオ)等。另外,如果是黑炭,能够以枹栎·麻栎·枹木·桴栎·松(ナラ·クヌギ·コナラ·ミズナラ·マツ)等作为原料。另外,不必将本涂料的骨料(无机颜料)限定为木炭粉末,只要是在树脂中能够确保充分的填充率和均匀性的原料,就可作为骨料采用。例如,可采用岩石、粘土等矿物的粉末、将贝壳粉碎而成的粉末、活性炭的粉末等。不过,从不仅对涂料赋予厚度、强度而且作为吸附物质具有对有害物质、令人不舒服的物质的吸附性的方面、原料的获得容易的方面、容易提高粒径不同的粉末的涂料中的均匀性的方面出发,优选采用木炭粉末作为骨料。另外,不必将本涂料的木炭粉末限定为粒径不同的2种,例如可以是配合3种以上粒径(中心粒径)不同的木炭粉末的方案。不过,从采用配合量的调整等的涂膜的均匀化的控制复杂化的方面、制造成本升高的方面出发,木炭粉末优选采用粒径不同的2种。另外,不必将本涂料的木炭粉末限定为配合粒径不同的2种,其中心粒径的值的比限定为粒径大:粒径小=2:1。不过,从提高涂膜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2种木炭粉末中的中心粒径的值的比成为粒径大:粒径小=1~2:1,更优选为粒径大:粒径小=1.5~2:1,从进一步提高涂膜的均匀性的方面出发,进一步优选成为粒径大:粒径小=2:1。另外,本涂料的粒径不同的2种木炭粉末不是必须为15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10μm)和30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5μm)。例如,也可考虑使粒径大的木炭粉末为3000目、使粒径小的木炭粉末为6000目的方案。不过,从涂料中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状态容易变得均匀化的方面、容易提高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的方面和涂膜的形成所需的粘结剂(树脂)的量成为可确保涂料的阻燃性的配合量的方面出发,优选粒径不同的2种木炭粉末为15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10μm)和3000目的木炭粉末(中心粒径5μm)。另外,就本涂料的粒径不同的2种木炭粉末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粒径大的木炭粉末100重量份,不必将粒径小的木炭粉末限定为50重量份。不过,从提高涂膜的每单位面积的木炭粉末的填充率的方面出发,相对于粒径大的木炭粉末100重量份,优选以30~100重量份的范围配合粒径小的木炭粉末,从进一步提高木炭粉末的填充率的方面出发,相对于粒径大的木炭粉末100重量份,更优选配合50重量份的粒径小的木炭粉末。另外,在本涂料中,就相对于涂料的总量基准的2种木炭粉末的合计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涂料总量的100重量份,不是必须将2种木炭粉末限定为30重量份。只要可形成涂膜、施加了电压的涂膜面具有可维持带负电的状态的导电性则足以。不过,从确保涂膜的均匀性和良好的导电性的方面出发,就相对于涂料的总量基准的2种木炭粉末的合计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涂料的总量的100重量份,优选2种木炭粉末成为30重量份。另外,不是必须在本涂料中配合氢氧化铝。不过,从可提高涂料的涂膜面的阻燃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在本涂料中配合氢氧化铝。另外,就本涂料的氢氧化铝的配合量而言,以涂料的总量为基准,不是必须将重量比率限定于4.84%。不过,从提高涂料的涂膜面的阻燃性的方面出发,就氢氧化铝的配合量而言,以涂料的总量为基准,优选重量比率为0.5~10%的范围内,从赋予充分的阻燃性的方面出发,就氢氧化铝的配合量而言,以涂料的总量为基准,更优选重量比率为4.0~6.0%的范围内。另外,在应用了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在上述记载的组成以外,可适当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其他成分。例如也可另外配合增粘剂、防腐剂、防霉剂、消泡剂、阻燃剂等提高涂料的功能性的添加成分。作为上述说明的应用了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一例的涂料4在涂膜面的均匀性、成膜性、弯曲性、表面污染性、表面擦伤性、涂料的导电性、涂膜强度、贮存稳定性和与基底材料的粘接强度的提高这样的涂膜的性能上优异。另外,通过经由负电压产生装置5对涂料4施加电压,从而涂膜面带负电,捕集涂膜面的周围的空气中的带正电的粒子,能够净化室内空间的空气。如以上所述,应用了本发明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空气净化机构和空气净化方法可形成品质优异的涂膜,可对室内空间发挥充分的空气净化功能。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制作应用了本发明的涂料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样,进行了以下的评价。(1)试样的原料成分首先,以成为表2至表6中所示的组成的方式添加原料成分,制作了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的各试样。再有,以下表2至表6中所示的数值表示原料的重量(kg)和以原料的总量为基准的重量比率(%)。另外,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为设想使用辊等以手工作业向基底材料进行涂布时的涂料的组成,是除了成为粘结剂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所含的水分以外另外添加水而调整了粘度的组成。另外,实施例4~6和比较例4、5是设想用辊涂机等涂布用机械进行涂布时的涂料的组成,是在成为粘结剂的丙烯酸系树脂中所含的水分以外没有添加水而调整了粘度的组成。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进行了以下记载的试验序号1~12的各种试验,其结果示于表7中。另外,对于实施例4~6和比较例4、5进行了以下记载的试验序号1~11的各种试验,其结果示于表8中。【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2)粘度(试验序号1)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使用tvc-5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测定了粘度(pa·s)。就测定而言,在25℃±2的温度条件下对于1个试样进行3次测定,将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另外,对于测定结果,对于采用手工作业的涂装用(辊涂装用)涂料,将适合的粘度范围设定为0.5-5.0pa·s,对于机械涂装用的涂料,将适合的粘度范围设定为10-100pa·s,对试样进行评价。实施例1~3的粘度均为0.8-2.4pa·s的范围内的值,是采用手工作业的涂装用的涂料中的适合的粘度的数值范围的值。另外,实施例4~6的粘度均为31-82pa·s的范围内的值,是机械涂装用的涂料中的适合的粘度的数值范围。(3)密度(木炭固体填充率)(试验序号2)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测定每单位体积的重量,确认了密度(g/cm3)。将试样装入容器尺寸100mm×100mm×100mm的丙烯酸容器,用刮刀从表面舀取后测定重量,用质量对应的体积算出了密度。就测定而言,在25℃±2的温度条件下对于1个试样进行3次测定,将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另外,对于测定结果,将密度成为1.5g/cm3以上的值的涂料评价为木炭固体填充率良好的涂料。实施例1~6的密度的值均为1.5g/cm3以上,具有良好的木炭固体填充率。(4)贮存稳定性(试验序号3)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在搅拌试样后使容器静止,确认了经过所需时间后木炭粉末向容器底的沉淀的有无。使用塑料制的刮铲(宽2cm、厚2mm),考察了容器底的木炭的沉淀的有无。在25℃±2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了评价。另外,确认了静止后1小时后、24小时后和72小时后的试样。试验结果用无沉淀(表7和表8中用○记载)、在容器底部没有看到木炭粉末的沉淀但能够确认粘度的上升(表7和表8中用△记载)和在容器底看到木炭粉末分离的沉淀(表7和表8中用×记载)的3个等级评价。实施例1~6均是在所有时间下未确认有木炭粉末的沉淀。(5)成膜性(分散度)(试验序号4)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测定各试样中的涂料中的木炭粉末的分散度(μm),进行了成膜性的评价。按照jisk5600-2-5的方法进行了分散度的测定。在分散度的测定中使用了100μm的粒度计。就测定而言,在25℃±2的温度条件下对于1个试样进行3次测定,将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另外,对于测定结果,将测定值的平均值为50μm以下的涂料评价为木炭粉末的分散度良好、即成膜性良好的涂料。实施例1~5的测定结果均为50μm以下。(6)耐弯曲性(试验序号5)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施加负荷,确认龟裂的产生的有无,进行了耐弯曲性(涂膜强度)的评价。将3种图案(3パターン)的规定量(150g/m3、300g/m3和45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带状的基材(宽5㎝、长20㎝、聚丙烯制),干燥7日后,在基材的中心放置φ5mm的支柱,历时2秒将基材折曲180℃。折曲后,确认了基材的中心部处的龟裂的产生的有无。试验结果用无龟裂(表7和表8中用○记载)和有龟裂(表7和表8中用×记载)评价。在实施例1、2、4和5中,在3种图案的规定量下都没有发现龟裂的产生。实施例3在2种图案的规定量(150g/m3、300g/m3)下没有发现龟裂的产生。实施例6在150g/m3的涂布量下没有发现龟裂的产生。(7)导电性(试验序号6)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使用数字万用表(三和电气计器株式会社制造、rd700)测定涂膜电阻值(kω),进行了导电性的评价。将8种图案的规定量(100g/m3、150g/m3、200g/m3、250g/m3、300g/m3、350g/m3、400g/m3和45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100mm×100mm、聚丙烯制),干燥7日后,测定了基材的表面的电阻值。就测定而言,在25℃±2的温度条件下对于1个试样进行5次测定,将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另外,对于测定结果,将测定值的平均值为3kω以下的涂料评价为具有适当的导电性的涂料(涂布量)。再有,涂膜电阻值是涂膜面中的电流动容易性的指标的数值,该值越小,涂膜面的导电性越优异。在实施例1、2和4中,在300g/m3~450g/m3的涂布量的范围内测定值的平均值为3kω以下。另外,在实施例3和5中,在350g/m3~450g/m3的涂布量的范围内测定值的平均值为3kω以下。(8)吸附性(试验序号7)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在试验容器内使其与吸附对象气体(氨、甲醛、甲苯)接触10分钟,测定对于对象气体的初期吸附性(%),评价了吸附性。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100mm×100mm、聚丙烯制),将干燥了7日的产物作为试验片。另外,使4l的玻璃制容器中充满吸附对象气体,将试验片放入容器内,测定了经过10分钟后的容器中的气体浓度。就气体浓度的测定而言,使用ガステック株式会社制的气体检测器和气体检测管测定。规定吸附性用将试验片放入容器内前后的减少率(%)表示。就测定而言,在25℃±2的温度条件下对于1个试样进行3次测定,将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此外,对于测定结果,将测定值的平均值(减少率)中氨和甲醛为80%以上、另外甲苯为40%以上的涂料评价为对于对象吸附气体的初期吸附性良好的涂料。实施例1~6对于所有的对象气体都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9)水分吸放量(试验序号8)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在干燥环境或湿润环境下保持24小时,根据保持前后的基材重量的变化量评价了水分吸放量。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100mm×100mm、聚丙烯制),将干燥了7日的产物作为试验片。另外,在干燥环境(室温25℃、湿度50%)或湿润环境(室温25℃、湿度90%)的各环境下将试验片保持了24小时。对于试验片,在保持前和保持后测定了重量(g)。计算出保持前后的试验片的重量变化,将在干燥环境下保持的试验片的重量变化的值规定为水分放出量(g/m2)。另外,计算出保持前后的试验片的重量变化,将在湿润环境下保持的试验片的重量变化的值规定为水分吸收量(g/m2)。另外,对于水分放出和水分吸收的测定结果,将重量变化的值为15g/m2以上的涂料评价为水分吸放量(调湿性)良好的涂料。实施例1~6的水分放出量和水分吸收量均为15g/m2以上,具有良好的水分吸放量。(10)附着强度(试验序号9)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或者在干燥后进一步在湿润环境下保持24小时,进行拉伸试验,评价了涂膜的附着强度。如果涂膜的附着强度高,则可以说涂料的与基底材料的密合性以及对基底材料的追随性良好。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100mm×100mm、石块板),使其干燥7日,将干燥后的试样作为“干燥时(试验片)”,将在干燥7日后进一步在湿润环境(室温25℃、湿度90%)的各环境下保持了24小时的试样作为“高湿环境时(试验片)”。对于各试验片,经由成为粘接剂的环氧树脂使金属附件粘接于试验片,使用建研式粘接力试验机(lpt-400、オックスジャッキ株式会社制造),进行金属附件的拉伸试验,测定了发生涂膜的断裂时的或试验片破损时的负荷(kg/cm2)。在25℃±2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另外,对于测定结果,将测定值为15kg/cm2以上的涂料评价为对基底材料的附着强度(基底密合性、基底追随性)良好的涂料。实施例1在干燥时和高湿环境时这两者显示出15kg/cm2以上的附着强度。另外,实施例2~6在干燥时显示出15kg/cm2以上的附着强度(基底密合性、基底追随性)。(11)表面污染性(试验序号10)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或者干燥后进一步在湿润环境下保持24小时,进行布料污染试验,评价了表面污染性。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200mm×200mm、石块板),使其干燥7日,将干燥后的试样作为“干燥时(试验片)”,将干燥7日后进一步在湿润环境(室温25℃、湿度90%)的各环境下保持了24小时的试验片作为“高湿环境时(试验片)”。对于各试验片,将白色的布料放置于试验片表面,在其上放置100g的砝码,将布料拉伸,确认了布料的污染情况的有无。试验结果用无污垢(表7和表8中用○记载)和有污垢(表7和表8中用×记载)评价。实施例1、2、4和5在干燥时和高湿环境时这两者在布料中均未确认有污垢的附着。另外,实施例3和6在干燥时在布料中未确认有污垢的附着。(12)表面擦伤性(试验序号11)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5,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进行了由布料产生的对涂膜的擦伤试验,评价了表面擦伤性。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200mm×200mm、石块板),使其干燥7日,将干燥后的试样作为试验片。对于各试验片,在试验片表面放置白色的布料,在其上放置100g的砝码,对布料进行拉伸,通过布料与涂膜面的摩擦的产生,确认了对于涂膜表面的损伤的产生的有无。试验结果用无擦伤(表7和表8中用○记载)和有擦伤(表7和表8中用×记载)评价。实施例1~6都未确认有损伤的附着。(13)阻燃性(试验序号12)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将各试样涂布于基材,干燥后进行燃烧性试验,评价了阻燃性。将规定量(300g/m3)的各试样涂布于基材(15cm×30cm、石块板),使其干燥7日,将干燥后的试样作为试验片。对于各试验片,在与试验片相距20cm的位置设置燃烧器,将火添加于燃烧器,2分钟后灭火,确认了试验片的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试验结果用无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表7和表8中用○记载)和有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表7和表8中用×记载)评价。实施例1~3都未确认有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12)基于氢氧化铝的配合量的阻燃性的评价以上述实施例2的组成为基础,制备使氢氧化铝的配合量不同(0%、0.5%、1%、2.5%、5%、7.5%、10%、12.5%)的涂料,作为实施例7~14。对于该实施例,为与上述的阻燃性(试验序号12)同样的试验,在将火添加于燃烧器后,确认了30秒后、1分钟后和2分钟后的各试验片的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试验结果用无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表9中用○记载)、少许地确认有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表9中用△记载)和有涂膜表面中的损伤的产生、烟·气体的产生(表9中用×记载)评价。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9。【表9】实施例11~14都是即使在2分钟后也未确认涂膜表面处的损伤的发生、烟·气体的产生。附图标记的说明1壁面11壁面11a基底材料2顶棚面3室内空间4涂料5负电压产生装置51正极52负极53地线54电源6绝缘层7整饰材料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