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4017发布日期:2018-10-12 23:3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作业过程中金属钻具表面出现不同程度腐蚀现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钻具所接触的腐蚀介质,检测出钻井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最高可达7~8mg/l,高浓度溶解氧溶解氧具有强去极化作用,易造成钻具金属材质的氧去极化腐蚀,以及局部的氧浓差腐蚀,加速钻具表面的坑蚀导致穿孔甚至断裂;另外,溶解氧的存在对其它类型腐蚀,如地层中的酸性气体h2s和co2的腐蚀起促进作用。抑制氧去极化作用引起的钻具金属腐蚀的措施主要两种:一种是通过添加缓蚀剂,在钻具表面形成保护膜;另一种是添加除氧剂消除腐蚀介质中的溶解氧,彻底抑制氧去极化作用。钻井液动态循环过程中,岩屑及钻井液添加剂会冲刷钻具表面,影响缓蚀剂的沉默效果,因此选择除氧的方式更好。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当钻井液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至1mg/l以下时,腐蚀速率可降低50%以上,当钻井液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至0.1mg/l时,腐蚀速率能下降90%,因此,降低钻井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是比添加缓蚀剂更直接的防腐措施。

目前市场除氧剂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亚硫酸钠是传统的锅炉水除氧剂,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优点,与金属盐催化剂,例如氯化钴等复配使用,除氧效果增强,但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不适用于钻井液环境中应用。水合肼除氧效率比亚硫酸钠高,且高温除氧优于低温除氧效果的特点更适合在井底温度环境使用,但因具有毒性已被摒弃。现场生产均无法采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110408479.9,申请日期为2011年12月9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除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其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肟类20%~30%;胺类10%~20%;钠盐10%~20%;溶剂30%~60%。制备方法:按照所述的质量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制得。该除氧剂通过多种药剂进行复配,协同增效,快速降低钻井液中溶解氧含量,有效解决氧去极化作用引起的钻具腐蚀问题。具有用量小、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产品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钻井液从井眼返出到达地面后,要依次经过振动筛、除砂器、离心机等固相控制设备,最后由泥浆泵泵入钻杆,完成一个循环,固控设备工作时都是未封闭状态,尤其是经过振动筛环节,钻井液与空气充分接触,实际检测发现溶解氧含量在此环节快速升高。说明该种配方除氧剂能快速降低井筒中钻井液中的溶解氧,但不具备缓慢释放长效除氧的特点,所以返回地面后,之前已加入钻井液中但未消耗完的除氧剂将不停的与振动混入的氧气反应,加速了除氧剂的消耗,如果不在钻井液入井前及时补加除氧剂,携带的大量溶解氧将对钻具产生氧去极化腐蚀。所以要维持井眼内环境的低浓度溶解氧,必定要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除氧剂存在与钻井液不配伍,影响钻井液性能,或是无法满足钻井液循环过程中的非封闭系统的长效除氧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15份、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15份、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12份、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12份和溶剂为50~65份。

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n,n-二乙基羟胺和n-异丙基羟胺的质量份比为1:1。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45~50份;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15份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12份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部分多元酚类催化剂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12份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余量的溶剂和余量的多元酚类催化剂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30~50℃。

所述步骤4)与步骤6)的多元酚类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引入α-环糊精作为主体,利用包合技术,将多元酚类作为客体填充在α-环糊精管状分子结构中,形成管道状包合物,在溶液中控制催化剂缓慢释放,持续催化羟胺化合物强氧化剂与钻井液中溶解氧快速反应,达到增强除氧效果,延长除氧时效的目的;

2)主剂中n-异丙基羟胺与溶解氧的消耗比为3:1,且反应较慢,但和n,n-二乙基羟胺复配,可协同增效,且对苯二酚的溶解可同时催化二者的氧化还原反应,增强除氧效果;

3)被α-环糊精包合的客体对苯二酚除可作为n-异丙基羟胺和n,n-二乙基羟胺的催化剂外,自身也是除氧剂,可被钻井液中溶解氧氧化生成对苯醌,进一步增强除氧效果;

4)制备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利于工业化生产;

5)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返回至固控设备中与氧气接触后,即使不用补加除氧剂,实测溶解氧含量仍<1mg/l。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场普通除氧剂除氧效果图;

图2是现场长效除氧剂除氧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15份、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15份、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12份、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12份和溶剂为50~65份。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45~50份;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15份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30~50℃。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12份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部分多元酚类催化剂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12份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余量的溶剂和余量的多元酚类催化剂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引入α-环糊精作为主体,利用包合技术,将多元酚类作为客体填充在α-环糊精管状分子结构中,形成管道状包合物,在溶液中控制催化剂缓慢释放,持续催化羟胺化合物强氧化剂与钻井液中溶解氧快速反应,达到增强除氧效果,延长除氧时效的目的;

2)主剂中n-异丙基羟胺与溶解氧的消耗比为3:1,且反应较慢,但和n,n-二乙基羟胺复配,可协同增效,且对苯二酚的溶解可同时催化二者的氧化还原反应,增强除氧效果;

3)被α-环糊精包合的客体对苯二酚除可作为n-异丙基羟胺和n,n-二乙基羟胺的催化剂外,自身也是除氧剂,可被钻井液中溶解氧氧化生成对苯醌,进一步增强除氧效果;

4)制备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利于工业化生产;

5)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返回至固控设备中与氧气接触后,即使不用补加除氧剂,实测溶解氧含量仍<1mg/l。

实施例2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2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2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份和溶剂为60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2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4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0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3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2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7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7g份和溶剂为59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2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7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7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9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4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2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份和溶剂为62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4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2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5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份和溶剂为59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8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9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6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7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7g份和溶剂为61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7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7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1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7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5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12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g份和溶剂为55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45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5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3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12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3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0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8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12g份和溶剂为60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5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3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12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0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9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0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5g份和溶剂为65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50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0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4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15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10

一种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由下列原料按下述质量份制成:包合体为15g、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5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10g、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10g份和溶剂为50g。其中,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钻井液用包合型长效除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溶剂为45g;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2)在步骤1)的溶剂中加入包合体为15g并同时加热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步骤2)的加热温度为30℃;所述包合体为α-环糊精;

3)在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a为n,n-二乙基羟胺;

4)在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多元酚类催化剂为5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多元酚类催化剂为对苯二酚

5)在步骤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所述羟胺化合物的活性成分b为n-异丙基羟胺;

6)在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剂为5g和多元酚类催化剂为10g并同时搅拌30min以上至全部溶解;

7)将步骤6)的溶液静置30min后,用600目以上滤布过滤出料。

实施例11

除氧剂作为钻井液的一种添加剂使用,与钻井液配伍,不影响钻井液性能是前提,所以先将8种配方的除氧剂按比加入钻井液体系中,分别检测钻井液前后各项指标,见表1。

表1除氧剂与钻井液配伍性实验

加入除氧剂前后钻井液的密度、流变性能、ph值等重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8种配方除氧剂均与钻井液配伍。

实施例12

室内参考标准《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sy/t5889-2010》,采用梅特勒-托利多sg6溶解氧测定仪对8种配方除氧剂的除氧效果进行评价。模拟现场工矿,先将介质温度设定为50℃,磁力搅拌器转速设定为200r/min,再将8种配方除氧剂均以500mg/l的使用浓度分别加入到8个体积相同且氧饱和状态的配浆水溶液中进行实验,检测配浆水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变化见表2。

表2除氧剂室内除氧效果

加入除氧剂后,溶解氧含量下降速度快,1min时检测均下降约50%,5min时检测,溶解氧含量均为0.00mg/l,实验周期结束,60min后检测溶解氧含量仍为0.00mg/l。

实施例13

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其中一种效率最高的除氧剂配方4进行现场除氧实验效果评价并与现场原先用的普通除氧剂进行比对。实验条件:每组实验向钻井液体系中注入一种除氧剂,间歇3h测量一次数据,实验周期持续50h,25h后再补充一次除氧剂,等实验完成并且钻井液体系中的药剂消耗完,溶解氧浓度上升至起始浓度时,再进行下一组实验。

实验结果:普通高效钻井液用除氧剂加入钻井液循环后,钻井液循环到达地面后依此经过的振动筛、除砂器对应的泥浆罐,除氧速度快、效率高,3h检测时溶解样含量已降低至0.72mg/l,但后续检测过程中未补加药剂,0.7mg/l溶解氧浓度持续到6.5h后开始反弹,各环节对应的泥浆罐中溶解氧含量开始逐渐升高,25h后均达到2mg/l以上,3#、4#罐溶解氧含量达到3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大于1mg/l时就产生腐蚀作用,说明此时除氧剂作用已失效,25h后补加相同浓度的除氧剂,除氧剂浓度再次快速下降至1mg/l以下,持续数小时后又逐渐开始反弹,见图1。将此发明包合型长效除氧剂加入钻井液体循环系后,随着钻井液循环,除振动筛外的除砂器等固控设备对应的泥浆罐中的溶解氧含量均逐渐降低,最低可降低至0.1mg/l,持续检测25h,25h后再次补加相同浓度除氧剂,溶解氧浓度继续降低,50h后实验完成,实测钻井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仍控制在0.5mg/l以下,见图2。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