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6766发布日期:2019-03-20 00:0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纱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发生断纱后粘接用的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胶粘剂品种很多,但适用于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需要的粘接剂不多,因为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专门应用在覆铜板材料中,对材料的绝缘性有很高的要求,要求粘接剂粘接性能好,粘接后表面形成的胶膜能快速干燥,经高温退浆后残留物少,不影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绝缘性能。加上对粘结剂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因此未去市场上寻找适用的粘接剂,也未有胶粘剂生产商专门开发该种特殊的粘接剂,一般都是企业自身依据行业要求配置粘接剂来使用,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即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由电子级玻璃纤维经纱和纬纱经上下沉浮、彼此交错而织成的平纹织物,该种平纹结构的组织由于交织点多,经纬纱线相互抱合紧密,质地牢固,外观挺括,能给复合材料提供较强的增强、支撑和绝缘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印制电路覆铜板材料中,为印制电路板主要原料之一。电子级玻璃纤维经纱在整经过程中或织布过程中因张力的作用,易发生经纱断纱异常,如果采用普通的手工打结连接起来,则织布后布表面有凸起的接头,影响布面外观,因此行业内较为常见的连接纱线的方式是采用特殊的粘结剂将断裂后的纱线粘结好,粘结好的接头较平整,纱线表面无单丝松散开,织布后布表面外观较好。因此要求粘结剂粘结纱线后有较好的粘结强度,并能保证接头表面的膜能快速干燥,不能长时停机以免影响生产,且在后续退浆过程中也能较易除去,残留物少,不影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绝缘性。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朝超薄、超轻、超快的方向发展,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而发生断纱的概率更大,因此对粘结剂的需要更加频繁。中国专利zl201610684718.6,公开一种用于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粘合的接着剂。该接着剂中含有有机挥发性化学品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丙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其危害是配置过程中有刺激性的气味散发出来。丙酮属于极度易燃品,易挥发,具有刺激性,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易使人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激动等不适症状,重者会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现象,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慢性影响是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针对上述两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品,加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接着剂粘接纱线的强度、渗透性仍然不够,因此需进行配方重新设计,目的是减少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研制出粘结强度更好的粘接剂。另外,随着环保制度的逐步加强,要求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同时企业也逐步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对生产过程中影响环境健康的有害物的管控标准比以往更加严格,因此需要对原来的化学品进行重新识别,减少对环境、对人员有害的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尤其需要对工艺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管控,以适应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环境,需少用或不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导入无毒无害的化学品及其配方,做到既不影响生产环境,又不危害人员健康,做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环保、粘结性能更好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该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接纱效果好,环保性强,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羟乙基纤维素8%--10%;去离子水30%--40%;甲基纤维素2%-5%;乙醇8%--15%;表面活性助剂0.01%-0.5%;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3.5%--5%。乙酸甲酯30%-35%。本发明中,采用的羟乙基纤维素是将纤维素大分子(非水溶性的)进行碱化处理后再经过醚化处理而形成的非离子性可溶性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化学活性,易溶于水。本发明中,采用的甲酸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粘接性。本发明中,采用环保的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型号520)作为增塑剂,增加粘接剂的粘度及柔韧性。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是一种低挥发性,无刺激性气味的增塑剂,不会在泡料过程中挥发而产生难闻的气味,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发明中,采用乙酸甲酯和乙醇作为溶剂,溶解羟乙基纤维素,以形成粘稠状胶粘剂。乙酸甲酯是无色透明并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在配置粘接剂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不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影响。本发明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会增加粘接剂的渗透性,可快速渗透到纱线内部,增强粘接强度。表面活性助剂可选择碳氢类表面活性剂或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选择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体为道康宁q2-5211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少,快速润湿纱线表面,提高粘接剂的渗透性和分散性,从而提高粘结后强度。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其制备方法如下:(1)在电子秤上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秤取各种原料组分,并置于通风橱中待用。(2)在通风橱中,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15分钟,使其慢慢溶解,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溶液a。(3)在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a中加入甲基纤维素、乙醇、乙酸甲酯后继续搅拌15分钟,使其慢慢溶解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溶液b。(4)在步骤(3)所得混合溶液b中加入表面活性助剂继续搅拌15分钟。(5)最后加入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继续搅拌3小时。使用方法:将搅拌配置好的粘接剂倒入牙膏管中,盖好盖子,待电子级玻璃纤维经纱发生断纱后取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环保无害的原料组分制备出了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该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接纱效果好,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纱线断裂强度,减小粘接剂残留量,减小断纱比例;同时该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环保性强,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效果。实施例1一种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其配方组成(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如下:表1本发明的原料组成及配比新配方化学品名称质量(g)1羟乙基纤维素102乙酸甲酯353甲基纤维素34乙醇105表面活性助剂0.16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3.57去离子水38.4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其制备方法如下:(1)在电子秤上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秤取各种原料组分,并置于通风橱中待用。(2)在通风橱中,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15分钟,使其慢慢溶解,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溶液a。(3)在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a中加入甲基纤维素、乙醇、乙酸甲酯后继续搅拌15分钟,使其慢慢溶解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溶液b。(4)在步骤(3)所得混合溶液b中加入表面活性助剂继续搅拌15分钟。(5)最后加入苯甲酸异辛酸二甘醇酯继续搅拌3小时。使用方法:将搅拌配置好的粘接剂倒入牙膏管中,盖好盖子,待电子级玻璃纤维经纱发生断纱后取用。按照本发明配置粘接剂,用于1080、106、1037、1027等布种经纱整经、织布过程中。对比例1对比例采用中国专利zl201610684718.6公开的接着剂,其配方比例和制备方法为:表2现有技术配方的原料组成及配比原来粘接剂配方化学品名称质量(g)1丙酮71.32乙酸纤维素12.53乙醇11.54甲酸纤维素1.6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1配置方法按重量秤取各种原料,将丙酮倒入乙酸纤维素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待用,再将乙醇倒入甲酸纤维素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将上述两个混合溶液再次混合后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后继续搅拌3小时左右,倒入牙膏管中盖好备用。按照对比例制备的接着剂,同样用于1080、106、1037、1027等布种经纱整经、织布过程中。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实验测试,具体结果比较如下表3。表3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测试结果比较测试方法说明:1、断裂强度:采用拉力试验机测量,使用粘接剂粘接好纱线并静置干燥后测试;2、粘接剂残留量:秤取坩埚重量m0,取一定量粘接剂样品于坩埚中,称重m1,将坩埚置于625度高温炉中燃烧30分钟,取出置于干燥剂中冷却30分钟后秤取燃烧后的重量m2,依据重量差计算粘接剂残留量,残留量%=【(m2-m0)/(m1-m0)】*100%;3、断纱比例:整经过程中粘接一整组经纱,开机时观察是否有断纱发生,记录断纱根数。从表3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线粘接剂,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纱线断裂强度,减小粘接剂残留量,减小断纱比例。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是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任何变更或修饰均应当视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