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5394发布日期:2019-03-08 22: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属于胶带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可拉伸移除的双面胶带采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橡胶作为基材,胶水采用丙烯酸酯、橡胶系、聚氨酯系,在移除过程中,移除角度大于60°时,移除时所需用力明显增加,并且容易断裂。电子器件、手机电池零部件间隙较小,现有可拉伸移除的双面胶带在拆除时,需拆除一些其他部位零件再对胶带进行移除。同时现有产品几乎无阻燃,并且部分电子器件、手机电池等会产生大量热量,无法快速导出,加速这类部件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降低产品移除时所需用力,增加移除角度,降低断裂风险;提升安全性能,增加阻燃效果;延长电子器件、电池等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

本发明所述的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离型材层、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离型材层;或依次包括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离型材层;其中,所述基材层与离型材层分别通过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粘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材层为pet离型材、普通纸离型材、超压纸离型材、牛皮纸离型材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材层的厚度为0.012~0.150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材层为透明或无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系、硅酮系、橡胶系或聚氨酯系胶黏剂中的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优选为丙烯酸酯系胶粘剂或橡胶系胶粘剂,其中,所述压敏胶层中添加导热阻燃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阻燃粉为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磷化物或砷化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阻燃粉具体为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氮化铝、磷化钙或砷化钙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系胶粘剂具体成分按重量份计为:sbs橡胶0-20份,sis橡胶80-100份,ir橡胶0-10份,导热阻燃粉10-40份,溶剂50-150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酯系胶粘剂具体成分按重量份计为:丙烯酸0-20份,丙烯酸丁酯80-100份,交联剂0-10份,导热阻燃粉10-40份,溶剂50-150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25~0.200mm,优选为0.045-0.050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为改性聚氨酯薄膜、改性橡胶薄膜或改性环氧薄膜中的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聚氨酯薄膜为丝素改性聚氨酯薄膜;所述改性橡胶薄膜为共混改性橡胶薄膜或接枝改性橡胶薄膜;所述改性环氧薄膜为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改性的环氧薄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05~0.20mm,优选厚度为0.050mm。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胶带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在拉伸过程中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胶带本身厚度,尽可能的减少胶黏剂与被贴物的接触。

(2)本发明采用改性基材层和对胶黏剂添加阻燃导热成分,使得该胶带在保证原有粘着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胶带的阻燃及导热性能。在解除电子器件或手机电池等部件结合,移除胶带60~90°时,亦可轻松拉出该双面胶带,且不会断裂在被贴物之间,为后期返工、维修等工序提供方便,提供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为离型材层;12为离型材层;21为第一胶压敏胶层;22为第二压敏胶层;30为基材层。

图2为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移除示意图,图中:40为被贴物1;50为该双面胶带;60为被贴物2。

图3为一种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移除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40为被贴物1;50为该双面胶带;60为被贴物2;70为导热阻燃填料;80为拉伸后形成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a)的胶带结构,本发明的一种拉伸可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材层11、第一压敏胶层21、基材层30、第二压敏胶层22和第二离型材层12。

丝素改性聚氨酯薄膜:将干燥的丝素膜(4cm×10cm)放置在聚氨酯薄膜表面,四周用石蜡密封并固定后,迅速将其放入-nco基与oh物质的量比为2.6的预聚体溶液中反应1h。取出后,将其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平板上(丝素膜朝上,聚氨酯薄膜向下),置于一定湿度、温度的恒温恒湿箱内继续反应,生成聚氨酯一丝素复合膜。然后用溶剂溶解复合膜上未参加反应的丝素,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经真空干燥后备用。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离型材层、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离型材层,其中,第一离型材为120g双塑双硅白色离型纸;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黏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丙烯酸10份,丙烯酸丁酯80份,交联剂5份,导热阻燃陶瓷粉20份,溶剂80份,厚度为0.050mm;基材层为丝素改性聚氨酯薄膜,厚度为0.050mm;第二离型材为0.025mmpet离型膜。

对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进行性能测试,如下表所示,可见,导热阻燃陶瓷粉的加入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阻燃性能优良,且采用改性后的基材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粘着力均明显增强,且在45~90°移除胶带时,可轻松拉出该双面胶带。

表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与对照组双面胶带的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a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时,其余组成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样品b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基材未改性时,其余组成

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离型材层、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离型材层,其中,第一离型材为360g双塑双硅白色离型纸;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黏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丙烯酸20份,丙烯酸丁酯100份,交联剂10份,导热阻燃陶瓷粉40份,溶剂120份,厚度为0.150mm;基材层为丝素改性聚氨酯薄膜,厚度为0.050mm;第二离型材为0.025mmpet离型膜。

对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进行性能测试,如下表所示,可见,导热阻燃陶瓷粉的加入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阻燃性能优良,且采用改性后的基材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粘着力均明显增强,且在45~90°移除胶带时,可轻松拉出该双面胶带。

表2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与对照组双面胶带的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a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时,其余组成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样品b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基材未改性时,其余组成

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可拉伸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离型材层、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离型材层,其中,第一离型材为120g双塑双硅白色离型纸;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黏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sbs橡胶10份,sis橡胶80份,ir橡胶3份,导热阻燃陶瓷粉20份,溶剂80份,厚度为0.045mm;所述基材层为共混改性合成橡胶薄膜,厚度为0.060mm;所述第二离型材为0.025mmpet离型膜。

对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进行性能测试,如下表所示,可见,导热阻燃陶瓷粉的加入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阻燃性能优良,且采用改性后的基材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粘着力均明显增强,且在45~90°移除胶带时,可轻松拉出该双面胶带。

表3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与对照组双面胶带的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a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时,其余组成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样品b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基材未改性时,其余组成

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b)的胶带结构,拉伸可移除导热阻燃双面胶带,依次包括第一压敏胶层21、基材层30、第二压敏胶层22和第一离型材层11。其中,第一离型材为120g双塑双硅白色离型纸;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黏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sbs橡胶10份,sis橡胶80份,ir橡胶3份,导热阻燃陶瓷粉20份,溶剂80份,厚度为0.045mm;所述基材层为丝素改性聚氨酯薄膜,厚度为0.060mm。

对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进行性能测试,如下表所示,可见,导热阻燃陶瓷粉的加入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阻燃性能优良,且采用改性后的基材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面胶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粘着力均明显增强,且在45~90°移除胶带时,可轻松拉出该双面胶带。

表4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双面胶带与对照组双面胶带的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a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时,其余组成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样品b为无导热阻燃陶瓷粉、基材未改性时,其余组成

与实施例相同的产品。

对比例1:

此对比例中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中的丙烯酸丁酯为50份,其余各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将胶带分别贴合sus,放置20min后不同角度移除测试,其在80°时的移除力可高达5200g/25mm,当移除角度大于80°时,胶带发生断裂。

对比例2:

此对比例中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中的导热阻燃陶瓷粉为5份,其余各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将胶带分别贴合sus,放置20min后不同角度移除测试,其能够在90°时移除,但是其导热系数仅有0.35,阻燃等级较低。

对比例3:

此对比例中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中的导热阻燃陶瓷粉为50份,其余各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导热系数可达0.82,但是将胶带分别贴合sus,放置20min后不同角度移除测试,当移除角度为80°时,胶带断裂。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