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1895发布日期:2019-06-11 22:1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高端设备需要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的透过来作为开关,例如智能手机上屏幕的开关。现在的智能手机具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能够在通话时感应手机与人脸距离从而自动关屏,防止脸部误触屏幕操作。智能手机镜片上,有个小孔用于距离感应器的近红外线穿透。镜片上这个小孔的红外线穿透能力,直接影响到智能手机的距离感应器的性能。所以这一个近红外线透光率指标,非常重要。

同样在一些报警设备上,特别是夜间报警设备上,也安装有近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应器,当不明物体进入特定的区域时,发射器发出的近红外线就会被不明物体发射至近红外线感应器上,从而触发报警开关。

以上这些设备需要在发射器和感应器之间装有滤光器。而现有的滤光器通过将红外涂料涂覆在透明的板材上得到,而现有的红外涂料的近红外光透光率一般不超过70%,而这样的透光率使滤光器对可视光的过滤能力较差,另外,现有红外涂料在板材上还存在附着力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更好地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采用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颜料,及采用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等,使得到的压敏胶黏剂不仅具有高红外光透光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及阻燃性能,同时保持强附着力,制成的胶带不仅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较高),不易从板材或其它基膜上脱落,还具有良好的可选择透光性能,即对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透光率大于80%,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小于20%,且在可见光下显示深色,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易被肉眼发现;另外该胶带还具有良好的阻燃及抗静电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敏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合物基体30~50份、增粘树脂30~50份、颜料5~15份、抗静电剂1~10份、阻燃剂1~10份、交联剂0.5~5份和有机溶剂120~180份;所述颜料为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基体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有机硅、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剂为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无卤阻燃剂。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脂肪族胺、芳族胺、酰胺基胺和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敏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黏剂为上述的压敏胶黏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颜料、阻燃剂、抗静电剂和部分增粘树脂混合并研磨成色膏,所述部分增粘树脂的用量为所述颜料的用量的1.8~2.2倍;

将所述色膏、聚合物基体、剩余的增粘树脂以及交联剂混合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带,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至少一侧的压敏胶层,在所述压敏胶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所述压敏胶层采用上述的压敏胶黏剂。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采用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可选择性透光薄膜;

所述可选择性透光薄膜通过将颜料和塑料颗粒按2:(95~100)的质量比混合后,经共挤出和双向拉伸得到,所述颜料为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30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25μm,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25~10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压敏胶黏剂采用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颜料,及采用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等,使得到的压敏胶黏剂不仅具有高红外光透光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及阻燃性能,同时保持强附着力,制成的胶带不仅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较高),不易从板材或其它基膜上脱落,还具有良好的可选择透光性能,即对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透光率大于80%,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小于20%,且在可见光下显示深色,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易被肉眼发现;另外该胶带还具有良好的阻燃及抗静电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胶带可直接应用于视频监测技术,消费电子产品如遥控装置、手持设备、智能手机等,汽车工业如包含显示器和传感器的仪表盘,建筑物中的装置如门禁系统等。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胶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胶带;

100-基材;

200-压敏胶层;

300-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井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一种压敏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合物基体30~50份如30份、35份、40份、45份或50份等;

增粘树脂30~50份如30份、35份、40份、45份或50份等;

颜料5~15份如5份、8份、10份、12份或15份等;

抗静电剂1~10份如1份、3份、5份、8份或10份等;

阻燃剂1~10份如1份、3份、5份、8份或10份等;

交联剂0.5~5份如0.5份、1份、2份、3份、4份或5份等;

有机溶剂120~180份如120份、130份、140份、150份、160份、170份或180份等。

上述颜料为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颜料具有良好的可选择透光性能,即使在可视光范围内的光线的光透光率较低,使在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光透光率较高。所述颜料优选为苝系颜料,更优选地为可见光下显示黑色的c.i.颜色黑32。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基体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有机硅、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一种或几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聚合物基体都具有在红外波长区域的良好可透光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可列举为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然也可以采用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的改性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增粘树脂具有在红外波长区域的良好可透光性。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为离子液体抗静电剂,更优选地,本发明采用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a系列、il-p系列和il-ap系列离子液体抗静电剂;其中,il-a系列离子液体抗静电剂的结构式为:

il-p系列离子液体抗静电剂的结构式为:

il-ap系列离子液体抗静电剂的结构式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上述il-a系列、il-p系列和il-ap系列离子液体抗静电剂优点包括:

(1)即使加入少量的该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即可达到非常优异的抗静电效果;由于该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的加入量少,基本上对压敏胶黏剂的粘接性能以及其耐久性不会造成影响。

(2)不同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是其疏水基吸附于压敏胶层表面,亲水基朝向空气一侧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形成单分子导电层,使得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露而起到抗静电效果,因此环境(湿度等)对其抗静电效果影响较大,且抗静电效果不是长期可持续的。而该离子液体抗静电剂,由于其本身具有离子导电性能,能够形成净电荷导出通道,因而不受到环境(湿度等)的影响,并具有长久的抗静电性能。

(3)该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不但不会对已添加了阻燃剂的压敏胶黏剂起到负面效果,还会增强阻燃性。该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还具有和聚合物基体的良好相容性,不会使得迁移速度过快,而导致抗静电性不能长期持续保持。

上述阻燃剂可采用无机盐类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或硼酸等;也可采用有机阻燃剂,如卤系、磷酸酯或卤代磷酸酯等;还可采用有机阻燃剂及无机盐类阻燃剂的混合阻燃剂。优选地,本发明的阻燃剂采用无卤阻燃剂,更优选采用无卤型有机阻燃剂,如无卤膦酸酯阻燃剂。

优选地,上述交联剂为脂肪族胺、芳族胺、酰胺基胺和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敏胶黏剂的制备方法,该压敏胶黏剂为上述的压敏胶黏剂,该压敏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颜料、阻燃剂、抗静电剂和部分增粘树脂混合并研磨成色膏,该部分增粘树脂的用量为颜料的用量的1.8~2.2倍,优选为颜料的用量的2倍;

将上述色膏、聚合物基体、剩余的增粘树脂以及交联剂混合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带,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至少一侧的压敏胶层,在压敏胶层远离基材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该压敏胶层采用上述的压敏胶黏剂经烘烤固化得到。

优选地,如图1所示,胶带1由基材层100、设置于基材层100一侧的压敏胶层200和设置于压敏胶层的远离基材层100的一侧的离型膜300组成。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采用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可选择性透光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择性透光薄膜通过将颜料和塑料颗粒按2:(95~100)如2:95、2:98或2:100的质量比混合后,经共挤出和双向拉伸得到,所述颜料为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可选择性透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先将颜料和塑料颗粒按2:(95~100)的质量比混合,然后将混合机在共挤出机上加热至200~250℃直至熔融混合;再在250~300℃下,将熔融混合物共挤出到冷却辊上形成较厚的共挤出物块状体,依次在机器运行方向拉伸三次及在横幅方向拉伸三次,最后在200~250℃热稳定8~12s。其中,所述颜料为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离型膜可采用离型pet膜。

优选地,上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30μm,基材层的厚度为2~25μm,离型膜的厚度为25~100μm。更优地,当胶带的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15μm,基材层的厚度为4~12μm,离型膜的厚度为50μm时,该胶带对近红外光的透光率更高。

本发明压敏胶黏剂采用苝系颜料、二恶嗪颜料和异吲哚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颜料,及采用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等,使得到的压敏胶黏剂不仅具有高红外光透光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及阻燃性能,同时保持强附着力,制成的胶带不仅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较高),不易从板材或其它基膜上脱落,还具有良好的可选择透光性能,即对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透光率大于80%,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小于20%,且在可见光下显示深色,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易被肉眼发现;另外该胶带还具有良好的阻燃及抗静电的安全性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实施例1

(1)将5份c.i.颜色黑32、1份抗静电剂、1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和10份石油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a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3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石油树脂和0.5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取聚丙烯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实施例2

(1)将8份c.i.颜色黑32、3份抗静电剂、5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和16份石油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a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9份石油树脂和1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取聚丙烯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实施例3

(1)将10份c.i.颜色黑32、5份抗静电剂、3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和20份松香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p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石油树脂、15份松香树脂和3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取聚丙烯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实施例4

(2)将12份c.i.颜色黑32、8份抗静电剂、5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12份石油树脂和12份萜烯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a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6份石油树脂和3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取聚丙烯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实施例5

(3)将12份c.i.颜色黑32、8份抗静电剂、8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10份石油树脂和15份松香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p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4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松香树脂和4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先将c.i.颜色黑32和聚酯颗粒按2:98的质量比混合,然后将混合机在共挤出机上加热至220℃直至熔融混合;再在280℃下,将熔融混合物共挤出到冷却辊上形成较厚的共挤出物块状体,依次在机器运行方向拉伸三次及在横幅方向拉伸三次,最后在220℃热稳定10s,得到可选择性透光薄膜。

(4)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将上述可选择性透光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实施例6

(1)将15份c.i.颜色黑32、2份抗静电剂、1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和30份石油树脂在研磨机上研磨成色膏;其中,抗静电剂采用的是日本光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il-a系列的离子液体抗静电剂。

(2)将上述得到的色膏置于混合釜中,加入5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石油树脂和5.0份聚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黏剂。

(3)先将c.i.颜色黑32和聚酯颗粒按2:95的质量比混合,然后将混合机在共挤出机上加热至200℃直至熔融混合;再在250℃下,将熔融混合物共挤出到冷却辊上形成较厚的共挤出物块状体,依次在机器运行方向拉伸三次及在横幅方向拉伸三次,最后在200℃热稳定12s,得到基膜。

(4)将上述压敏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离型膜的一侧,然后送入温度为100℃的热风烘箱中烘烤,形成压敏胶层200;将上述可选择性透光薄膜作为基材层100,将该压敏胶层200的远离离型膜300的一侧与基材层100贴合在一起,收母卷,制成胶带1。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c.i.颜色黑32替换为炭黑,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5份c.i.颜色黑32替换为2份c.i.颜色黑32,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5份c.i.颜色黑32替换为20份c.i.颜色黑32,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离子液体抗静电剂替换为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1份抗静电剂替换为0.5份抗静电剂,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1份抗静电剂替换为12份抗静电剂,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1份1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替换为0.5份1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其它同实施例1。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1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替换为12份无卤膦酸酯阻燃剂,其它同实施例1。

对上述实施例1~6制备的胶带进行剥离强度、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阻燃性能、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和近红外光的透光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对上述对比例1~8制备的胶带进行剥离强度、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阻燃性能、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和近红外光的透光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其中,剥离强度:按照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采用万能材料拉力试验机进行测定(剥离速率为300mm/min);

抗静电性能:按照gb/t33375-2016《胶粘带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采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测定胶带的表面阻抗;

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将胶带在高温高湿(60℃,90%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1000小时后取出,然后在23℃,50%相对湿度条件下静置2小时,测量胶带的表面阻抗,并计算经过上述高温高湿(60℃,90%相对湿度)处理后的表面阻抗与高温高湿处理前表面阻抗的比值。

阻燃性能:按照ul94标准进行测定;

对可见光的透光率:按照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标准进行测定,其中采用方法b:分光光度计法。

对近红外光的透光率:按照hg/t5077-2016《光学功能薄膜、近红外光谱透过率的测量方法》标准进行测定。

表1

表2

由上表1和表2可得结论如下:

(1)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胶带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小于对比例1制备的胶带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且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胶带对对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透光率大于80%,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小于20%,且远大于对比例1制备的胶带对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线的透光率。

(2)由本发明实施例1~6和对比例2~3对比可知,颜料的用量越多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及近红外光的透光率越低,采用本发明颜料用量范围时,不仅能够保证得到的胶带对近红外光的透光率高于80%的同时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低于20%,而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高于3.0n/cm);如对比例2中颜料的使用量过低时,则对可视光范围内(400~700nm)的光线的透光率高于20%;如对比例3中颜料的使用量过高时,则导致胶带对近红外光的透光率低于80%,同时粘接能力下降,并也增加了胶带的成本。

(3)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胶带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表面阻抗都在109数量级,小于对比例4制备的胶带的表面阻抗;而且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胶带具有持久和稳定的抗静电性能,经过高温高湿处理后表面阻抗的增加率都在1倍以内,远低于对比例4制备的胶带的表面阻抗的增加率。

(4)由本发明实施例1~6和对比例5~6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抗静电剂用量范围时,能够保证得到的胶带在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较低的表面阻抗和较低的高温高湿后表面阻抗的增加率)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高于3.0n/cm);如对比例5中抗静电剂的用量过低时,则导致较大的表面阻抗和较大的高温高湿后表面阻抗的增加率。如对比例6中抗静电剂的使用量过高时,则导致粘接能力下降,同时也增加了胶带的成本。

(5)由本发明实施例1~6和对比例7~8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阻燃剂用量范围时,能够保证得到的胶带在具有ul94v-1或v-0阻燃级别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高于3.0n/cm);如对比例7中阻燃剂的用量过低时,则导致无阻燃效果;如对比例8中阻燃剂使用量过高时,则导致粘接性能下降,同时也增加了胶带的成本。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配方及制备工艺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