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及其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0402发布日期:2019-07-06 10:4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养护与维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及其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车身,使汽车车身长时间具有良好的光泽并不被腐蚀,车身表面都会涂覆汽车漆面,既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还能够提升汽车的外光,汽车漆面主要包括底漆与面漆,其中底漆是填料含量较多的漆料,面漆是低填料含量的漆料,底漆主要用于对凹凸不平的钣金车身进行填充,形成光滑表面,然后再在底漆上涂覆面漆,形成硬度较高的耐候、酸碱的防护层,在现有技术中,车身表面漆主要是以树脂、添加剂与溶剂为主体材料加工制备而成,在遭遇一定强度的刮蹭时,汽车表面的漆层会被刮落,留下白色的痕迹,严重的甚至会暴露出车身的金属层,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车身局部锈蚀,而且汽车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经常会沾染上尘土,需要及时进行清洗,而在清洗的过程中由于有硬质的颗粒附着在汽车的漆面上以及清洗工具自身的缺陷,容易在车身上留下很多微小的刮痕,对汽车的外观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刮痕进行弥补遮盖,就需要对刮痕进行填补,填补时先是通过原子灰来填平刮痕,再在原子灰的表面涂覆面漆,从而实现修补,但是在使用原子灰进行刮痕填充时,需要不断进行打磨,打磨后清理困难,容易在刮痕周围形成一层固化的原子灰薄膜,造成大面积色差,同时原子灰是由大量填料与少量固化剂组成,固化时干燥时间长,干燥效果差,容易出现变形与局部疏松等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及其修复工艺。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在现有技术中,在通过原子灰对汽车漆面刮痕进行修补时,修补处与其它位置之间的结合力不足,容易出现修补处漆之间出现裂纹甚至脱落的现象,同时,原子灰修补之后再在其表面涂覆面漆,修补用面漆与原漆面交接处的颜色很难达到一致,在进行修补时会存在色差,导致修补位置的外观无法达到修补要求;

2、现有技术中,在对汽车漆面刮痕进行修补时,主要采用原子灰进行修补,利用原子灰进行打磨的时间较长,在打磨过程中,空气或工作人员携带的灰尘颗粒容易掺入其中造成原子灰填充的位置有细小凸起,影响修补效果,同时需要长时间打磨使原子灰实现对刮痕的均匀填充,十分耗时耗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包括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所述填充组分设置在刮痕底部用于对汽车的漆面刮痕进行填补,所述接底组分设置在填充组分表面进一步对汽车漆面进行填补,其中填充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10-15重量份、酚醛多环氧树脂10-15重量份、空心微珠30-40重量份、光引发剂0.5-1.5重量份、固化剂2-5重量份、纳米石墨粉10-15重量份、新癸酸缩水甘油醚3-5重量份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3-5重量份;

所述固化剂为2-甲基-四乙基咪唑,能够使酚醛多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较高的热变形温度与固化硬度,所述酚醛多环氧树脂固化后具有较高的硬度,使填充组分能起到良好的垫底填充效果;

所述纳米石墨粉起到填料效果的同时起到了润滑效果,降低了填充组分中空心微珠的粘附结球,提升了填充组分的流动性;

所述新癸酸缩水甘油醚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均能够对酚醛多环氧树脂进行有效的稀释,且没有特殊气味,对填料具有润湿效果,同时新癸酸缩水甘油醚具有良好的抗结晶性能,避免混合组分结晶影响喷涂效果;

所述填充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与外添加剂加入新癸酸缩水甘油醚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后得到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待用;

s2、将纳米石墨粉与空心微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上一步骤中得到的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环氧丙烯酸树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充组分。

本发明所述填充组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实际应用时,利用填充组分的流动性能够对刮痕处自行进行填充,不需重复打磨就能够填充完整,同时通过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效果能够使填充组分具有一定硬度,防止在后续的热固化过程中,填料受重力向低处聚集,影响填充组分填充的均匀性;

所述接底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30-40重量份、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10-15重量份、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10-15重量份、光引发剂0.4-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10-20重量份、固化剂4-6重量份、二氯甲烷4-7重量份、二甲苯2-3重量份、丁酯2-3重量份、硅酮2-5重量份与硅烷偶联剂0.5-3重量份;

所述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耐候以及粘接性能;

所述接底组分中还添加有颜料,颜料的添加量根据车身颜色添加,使接底组分的颜色与车身颜色接近;

所述接底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硅酮、硅烷偶联剂、二氯甲烷、二甲苯与丁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剂;

ss2、将环氧丙烯酸树脂、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初步混合后加入混合溶剂中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负压脱泡,得到接底组分。

所述接底组分能够对填充组分以及原汽车漆面与接底组分的接触位置进行微量溶解,一方明能够降低原汽车漆面与接底组分接触界面的色差,使色彩过渡更加平缓,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接底组分与填充组分之间的结合能力。

本发明所述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中均添加有外添加剂,所述外添加剂包括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流平剂、除泡剂;

所述固化剂为2-甲基-四乙基咪唑;

所述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中的光引发剂均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利用该汽车漆面修复漆进行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打磨砂纸沿刮痕进行打磨,将刮痕以及刮痕周围的汽车漆面打磨掉形成修补槽,将漆面底部的汽车车身暴露出来,用无水乙醇冲洗修补槽后晾干;

步骤二、在遮蔽纸上修剪形状与修补槽相同,面积大于修补槽开口的缺口,将该遮蔽纸上的缺口与修补槽对应,向修补槽喷涂偶联剂溶液,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偶联剂溶液用干燥过滤纸擦除后,再用被ph为6-6.5的醋酸水溶液浸湿的过滤纸擦一遍,烘干干燥后在修补槽内形成一层偶联剂涂层;

步骤三、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向修补槽内喷涂一层填充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填充组分刮除,然后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光纸,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填充组分初步固化,再通过烤灯对填充组分进行进一步固化,其中橡胶刮是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侧平整的橡胶片;

步骤四、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在固化的填充组分表面喷涂一层接底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接底组分刮除,紫外光照射初步固化后,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喷涂过渡处理膏,利用砂纸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画圈进行打磨,6-10min后停止打磨,中性去离子水冲洗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烘干后烤灯固化接底组分;

步骤五、将接底组分表面打磨平整,在平整的接底组分表面涂覆一层清漆,固化、抛光完成漆面修复。

所述遮光纸为不透光的黑色牛皮纸;

所述偶联剂溶液为浓度为1%-3%的偶联剂去离子水溶液,所述偶联剂为碱性偶联剂;

所述过渡处理膏为二氯甲烷、空心微球、硬脂酸、分散剂、凹凸棒土与颜料超声均匀混合而成,其中空心微球、凹凸棒土、硬脂酸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1-2:0.1-0.3:3-5,所述颜料的添加量根据所养护的车身颜色进行适配,使过渡处理膏的颜色与车身颜色接近,所述空心微球起到磨砂的作用,凹凸棒土作为增粘剂使过渡处理膏成为膏状物;

该方法通过偶联剂对待修补部位的金属车身进行处理,然后再喷涂一层填充组分对刮痕位置进行填充,相较于直接采用原子灰填充的方式,该过程中无需进行打磨,且填充组分通过偶联剂层与金属层结合更加牢固,不会出现修补处受冲击脱落的情况,同时在步骤四中,通过过渡处理膏打磨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将该位置表面的部分汽车面漆与接底组分溶解,并通过打磨降低该位置的色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修复漆设置为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通过固含量高,流动性良好的填充组分自动对待修复位置进行填充,避免了长时间采用原子灰进行打磨的步骤,同时通过对车身钣金进行预处理,大大提升了填充组分与车身钣金之间的结合力;

2、本发明通过接底组分对车身待修复位置进一步进行填充,同时接底组分能够将与接底组分接触的原汽车漆面以及填充组分进行微量溶解,降低了交接界面的色差,使色彩过渡更加平缓,提升了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之间的结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包括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所述填充组分涂覆在刮痕底部用于对汽车的漆面刮痕进行填补,所述接底组分喷覆在填充组分表面进一步对汽车漆面进行填补,其中填充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10重量份、酚醛多环氧树脂15重量份、空心微珠30重量份、光引发剂0.5重量份、固化剂4重量份、纳米石墨粉15重量份、新癸酸缩水甘油醚5重量份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3重量份;

所述接底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35重量份、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10重量份、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10重量份、光引发剂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15重量份、固化剂4重量份、二氯甲烷6重量份、二甲苯2重量份、丁酯3重量份、硅酮3重量份与硅烷偶联剂1.5重量份;

所述光引发剂均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所述固化剂为2-甲基-四乙基咪唑;

所述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中均添加有外添加剂,外添加剂包括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流平剂与除泡剂;

所述填充组分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与外添加剂加入新癸酸缩水甘油醚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后得到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待用;

s2、将纳米石墨粉与空心微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上一步骤中得到的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环氧丙烯酸树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充组分。

所述接底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硅酮、硅烷偶联剂、二氯甲烷、二甲苯与丁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剂;

ss2、将环氧丙烯酸树脂、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初步混合后加入混合溶剂中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负压脱泡,得到接底组分。

利用上述汽车漆面修复漆进行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打磨砂纸沿刮痕进行打磨,将刮痕以及刮痕周围的汽车漆面打磨掉形成修补槽,将漆面底部的汽车车身暴露出来,用无水乙醇冲洗修补槽后晾干;

步骤二、在遮蔽纸上修剪形状与修补槽相同,面积大于修补槽开口的缺口,将该遮蔽纸上的缺口与修补槽对应,向修补槽喷涂偶联剂溶液,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偶联剂溶液用干燥过滤纸擦除后,再用被ph为6的醋酸水溶液浸湿的过滤纸擦一遍,烘干干燥后在修补槽内形成一层偶联剂涂层;

步骤三、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向修补槽内喷涂一层填充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填充组分刮除,然后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光纸,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填充组分初步固化,再通过烤灯对填充组分进行进一步固化,其中橡胶刮是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侧平整的橡胶片;

步骤四、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在固化的填充组分表面喷涂一层接底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接底组分刮除,紫外光照射初步固化后,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喷涂过渡处理膏,利用砂纸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画圈进行打磨,6-10min后停止打磨,中性去离子水冲洗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烘干后烤灯固化接底组分;

步骤五、将接底组分表面打磨平整,在平整的接底组分表面涂覆一层清漆,固化、抛光完成漆面修复。

所述遮光纸为不透光的黑色牛皮纸。

所述偶联剂溶液为浓度为2%的偶联剂去离子水溶液,所述偶联剂为三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过渡处理膏为二氯甲烷、空心微球、硬脂酸、分散剂、凹凸棒土与颜料超声均匀混合而成,空心微球、凹凸棒土、硬脂酸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2:0.2:5。

实施例2:

一种汽车漆面修复漆,包括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所述填充组分涂覆在刮痕底部用于对汽车的漆面刮痕进行填补,所述接底组分喷覆在填充组分表面进一步对汽车漆面进行填补,其中填充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15重量份、酚醛多环氧树脂10重量份、空心微珠35重量份、光引发剂1重量份、固化剂3重量份、纳米石墨粉15重量份、新癸酸缩水甘油醚4重量份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4重量份;

所述接底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环氧丙烯酸树脂30重量份、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15重量份、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10重量份、光引发剂0.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10重量份、固化剂4重量份、二氯甲烷7重量份、二甲苯2重量份、丁酯2重量份、硅酮2重量份与硅烷偶联剂1重量份;

所述光引发剂均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所述固化剂为2-甲基-四乙基咪唑;

所述填充组分与接底组分中均添加有外添加剂,外添加剂包括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流平剂与除泡剂;

所述填充组分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与外添加剂加入新癸酸缩水甘油醚与亚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后得到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待用;

s2、将纳米石墨粉与空心微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上一步骤中得到的稀释的酚醛多环氧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环氧丙烯酸树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充组分。

所述接底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s1、将光引发剂、固化剂、硅酮、硅烷偶联剂、二氯甲烷、二甲苯与丁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剂;

ss2、将环氧丙烯酸树脂、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与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初步混合后加入混合溶剂中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负压脱泡,得到接底组分。

利用上述汽车漆面修复漆进行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打磨砂纸沿刮痕进行打磨,将刮痕以及刮痕周围的汽车漆面打磨掉形成修补槽,将漆面底部的汽车车身暴露出来,用无水乙醇冲洗修补槽后晾干;

步骤二、在遮蔽纸上修剪形状与修补槽相同,面积大于修补槽开口的缺口,将该遮蔽纸上的缺口与修补槽对应,向修补槽喷涂偶联剂溶液,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偶联剂溶液用干燥过滤纸擦除后,再用被ph为6.5的醋酸水溶液浸湿的过滤纸擦一遍,烘干干燥后在修补槽内形成一层偶联剂涂层;

步骤三、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向修补槽内喷涂一层填充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填充组分刮除,然后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光纸,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填充组分初步固化,再通过烤灯对填充组分进行进一步固化,其中橡胶刮是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侧平整的橡胶片;

步骤四、在修补槽周边贴附遮蔽纸后,在固化的填充组分表面喷涂一层接底组分,用橡胶刮将修补槽边缘的汽车漆面上的接底组分刮除,紫外光照射初步固化后,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喷涂过渡处理膏,利用砂纸沿接底组分与原漆面的接触位置画圈进行打磨,6-10min后停止打磨,中性去离子水冲洗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烘干后烤灯固化接底组分;

步骤五、将接底组分表面打磨平整,在平整的接底组分表面涂覆一层清漆,固化、抛光完成漆面修复。

所述遮光纸为不透光的黑色牛皮纸。

所述偶联剂溶液为浓度为3%的偶联剂去离子水溶液,所述偶联剂为三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过渡处理膏为二氯甲烷、空心微球、硬脂酸、分散剂、凹凸棒土与颜料超声均匀混合而成,空心微球、凹凸棒土、硬脂酸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1:0.1:4。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