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打气筒上使用的双用打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588阅读:2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家用打气筒上使用的双用打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接头,特别是一种即可打自行车,又可打摩托车的家用打气筒送气胶管头部的送气连接接头。
现代家庭中往往大多都有辆自行车(有的甚至有多辆自行车),同时往往也有摩托车,因此必须经常为这些不同交通代步车辆打气,但摩托车上的轮胎进气咀,一般都为气咀内侧装复杂气门芯的结构,而自行车上的轮胎进气咀则大多仍是头部有较细进气细管的传统式,所以家用打气筒就需要有能为具不同结构进气咀轮胎打气的能力。虽然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具类似功能的许多不同样式的打气接头在使用,但其共同特点都是一般为二件式,接头主体部分是一个为某一类轮胎打气的接头,打具有另一种进气咀的轮胎时,再在这一接头外侧加一分离的外接接头,这样结构的打气接头装置,即在使用方面存在某种不便,同时外侧的外接式送气接咀又易于丢失,因而对这类二件式打气筒送气接头,就很有进行改进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就是要提出一种使用更为简单方便,并且结构上为一体式的家用打气筒送气接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可打内装气门芯式进气咀轮胎的胶圈固定式打气接头前部,安装用于与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固定的固定式或可伸缩式固定装置来加以实现,并且为了适应打二种不同结构进气咀轮胎的需要,从而在打气接头的进气腔之内,安置了可适应为不同结构进气咀打气需要的可伸缩顶针体,内密封胶圈、复位弹簧等进气调节装置。
家用打气筒上的送气管接头,在采用上述结构制成时,将具有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比较方便,并且连续打不同结构进气咀轮胎时,即不用换打气接头,也不用在已使用接头上添换任何装置的优点。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一下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


图1是在类胶圈固定式打气接头前部连接了可与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固定的固定装置的打气接头剖面图,图2是在类胶圈固定式打气接头的外侧装一可伸缩固定装置的打气接咀的主体部分外视平面图。
图内,1是具有进气孔与密封面的可移动顶针体2具有楔形压头的外牵拉压管3钩式弹性锁定片4固定胶圈5定位密封软垫6钩式弹性锁定片固定螺丝7内密封胶圈(垫)8复位弹簧9连接固定压柄10送气胶管连接管11可伸缩与转动式固定装置12可伸缩固定装置的前卡头。
图1内的钩式弹性固定片,可以如图一样装二片,这时固定钩部位的宽度应较宽,但也可装置四片或更多,这时固定钩的宽度就可较小了。而具有楔形压头的外牵拉压管和内侧主套管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可只很少量重叠,并相互用螺口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
另外图内定位密封软垫也可去掉,同时将这一部位的进气腔开口,加工为与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前部细管直径相同的小孔状以便其伸入,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打气接头与进气咀固定。图2内的可伸缩与转动式固定装置,除可以为类似图内的方式外,也可改为半圆孤形状,并且以半圆孤状时使用更为方便。
由于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前部进气细管伸入本打气接头,并顶到定位密封软垫上时,可使可移动顶针体(1)受压较大幅度后移,造成顶针体内侧密封平面挤压进气腔内内密封胶圈,从而使气只能完全从可移动顶针体中央小孔送出,而在摩托车胎等有内装式气门芯的轮胎进气咀伸入本打气接头时,可伸缩顶针体会部分伸入轮胎进气咀内,自然其向后位移幅度变小,因而气也就可以通过可伸缩顶针体后部及周围向前送,所以本打气接头即可为传统式自行车胎打气,也可为摩托车胎等具有内装气门芯式进气咀轮胎打气。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轮胎打气筒上使用的双用打气接头装置,具有进气腔管及外牵拉压管,密封圈、垫,连接固定压柄,进气胶管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进气腔内具有适应为不同结构进气咀打气所需的可移动顶针体、内密封圈、复位弹簧等进气调控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打气接头,其特征是打气接头前部,具有用于固定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的可伸缩与转动的长U形片状或半圆孤管状卡式固定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打气接头,其特征是打气接头前部,具有用于固定传统自行车胎进气咀的有钩状弹性锁定片的固定装置。
专利摘要本打气接头内侧部位,有可与内装气门芯式轮胎进气嘴固定的固定胶圈,接头前部为可以与传统自行车轮胎进气嘴固定的长U形片状或半圆弧管状的可伸缩卡式固定装置,或固定于接头前部的钩状弹性钢片式固定装置,并且接头的进气腔管内,也具有可适应为二类不同结构进气嘴打气所需的可移动顶针体等进气调控装置,因而本打气接头,可以为自行车与摩托车等一切家用交通工具打气之用。
文档编号B60C29/06GK2421189SQ00208860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日
发明者郭宏斌 申请人:郭宏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