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09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壳体的改进,特别是一种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
现有技术中有的轿车,虽然在顶部存在顶窗,但在乘坐的舒适性方面仍不能完全满足众多车辆爱好者的需要,此外,有的轿车,如跑车由于没有行李箱或后备箱太小,不能满足行李或货物装载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又能满足行李或货物装载需要的一种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包括壳体,顶窗板和后窗板,其特征在于顶窗板及后窗板之间具有车顶横梁,顶窗板及后窗板的两边分别具有滑动机构,车顶横梁下部两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的滑道,使顶窗板及后窗板通过滑动机构分别在其滑道中前后方向滑移实现车顶窗和车后窗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由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窗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窗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参见附图,图中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包括壳体,顶窗板和后窗板,其特征在于顶窗板1及后窗板3之间具有车顶横梁2,顶窗板及后窗板的两边分别具有滑动机构,车顶横梁2下部两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的滑道,使顶窗板及后窗板通过滑动机构分别在其滑道中前后方向滑移实现车顶窗和车后窗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顶窗板1的前边具有能与壳体挂接并锁定的定位扣4;所述滑动机构为手动或电动,其中手动滑动机构分别由安装在顶窗板1及后窗板3的两边的滑轮6及位于车顶横梁2下部两边、顶或后窗板两边底部的支撑滑轮5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在顶窗板1和后窗板3两边的壳体或窗框上具有两重叠的滑槽,或在顶窗板的前边及后窗板的后边具有重叠的滑槽;在窗板与滑槽结合的部位,安装有密封条。
根据上述结构,当需要开启顶窗板时,向后推动顶窗板,使其向后移动至与后窗板重叠;当需要开启后窗板时,向前推动后窗板,使其与顶窗板重叠。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可以根据需要开启顶窗或后窗,以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开启后窗板装载较大的物品。
权利要求1.一种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包括壳体,顶窗板和后窗板,其特征在于顶窗板(1)及后窗板(3)之间具有车顶横梁(2),顶窗板及后窗板的两边分别具有滑动机构,车顶横梁(2)下部两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的滑道,使顶窗板及后窗板通过滑动机构分别在其滑道中前后方向滑移实现车顶窗和车后窗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其特征在于顶窗板(1)的前边具有能与壳体挂接并锁定的定位扣(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为手动或电动,其中手动滑动机构分别由安装在顶窗板(1)及后窗板(3)的两边的滑轮(6)及位于车顶横梁(2)下部两边、顶或后窗板两边底部的支撑滑轮(5)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其特征在于在顶窗板(1)和后窗板(3)两边的壳体或窗框上具有两重叠的滑槽,或在顶窗板的前边及后窗板的后边具有重叠的滑槽;在窗板与滑槽结合的部位,安装有密封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带可移动式顶、后窗板的轿车,包括壳体,顶窗板和后窗板,其特征在于顶窗板1及后窗板3之间具有车顶横梁2,顶窗板及后窗板的两边分别具有滑动机构,车顶横梁2下部两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的滑道,使顶窗板及后窗板通过滑动机构分别在其滑道中前后方向滑移实现车顶窗和车后窗的启闭。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可以根据需要开启顶窗或后窗,以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开启后窗板装载较大的物品。
文档编号B60J1/18GK2475596SQ01206370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8日
发明者夏德勇 申请人:夏德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