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轮圈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549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轮圈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尤其涉及一种在加大的轮圈盖外缘内侧设有环槽,其上设有抵掣在轮胎侧O形环的改进的轮圈盖。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所示,分别为现有产品与汽车轮圈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现有产品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汽车1为了使其四侧位于轮胎11中央的轮圈12美观,一般都是嵌设一与轮圈12大小相同的轮圈盖13,利用其内侧下方的嵌凸而扣在轮圈12上。但是,由于现有产品轮圈盖13除遮蔽轮圈12的作用外,别无其他功用,故,使用范围相当小,造成轮圈盖13的设计受到限制,且当受到风的阻力及离心力时容易变形,当受到挤压时容易脱落,其本身并无缓冲结构的设计,很容易使轮圈盖13脱落,这些缺点,长期以来一直为从业者及消费者所面临的困扰,因此,是否能够提供一种确实具有较好功效、并能提高这类产品使用价值的轮圈盖,实有必要,这也是本实用新型创作发明的动机所在。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轮圈盖,其在加大的轮圈盖外缘内侧设有环槽,环槽上设有O形环,利用O形环产生的缓冲作用,解决了轮圈盖在车辆行驶时受挤压而变形脱落的问题,并使轮圈盖不仅局限使用于遮蔽轮圈,而且使轮胎能够增加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轮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盖的直径大于固定轮胎的轮圈的直径,轮圈盖外缘内侧设有环槽,该环槽内设有抵掣在轮胎侧面的O形环。
前述的改进的轮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O形环为橡胶或PU发泡材料制成四、


图1为现有产品轮圈盖与汽车轮圈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产品轮圈盖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圈盖与汽车轮圈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现有技术部分1汽车、11轮胎、12轮圈、13轮圈盖;本实用新型部分2轮圈盖、21环槽、22 O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图4A、图4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与汽车轮圈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以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主要在汽车1的四侧面所设置的轮胎11中央的轮圈12设有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盖2,该轮圈盖2的直径加大,即直径超过固定轮胎11的轮圈12直径,其与轮圈12嵌合的结构,是在轮圈盖2内侧下方设有嵌凸,以供嵌扣在轮圈12上,这部分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是在加大的轮圈盖2外缘内侧设有环槽21(如图4A、4B所示),环槽21上设有O形环22,由于环槽21延伸位于轮胎11侧面,因此当环槽21嵌设有O形环22时,会抵掣在轮胎11的侧面,该O形环22可由橡胶或PU发泡材料制成,由于O形环22本身具有缓冲作用,当汽车1在行进时,轮胎11、轮圈12随着转动,当轮胎11遇到路面凹凸不平时,会造成轮胎11的变形,如图4箭头所示,当行进间受到风的阻力及离心力时,则会使轮圈盖2变形,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轮圈盖2外侧内缘的环槽21上设有O形环22,且贴合在轮胎11侧面,因此使轮圈盖2与轮胎11间即形成一种缓冲作用,可完全避免前述因路面不平、风的阻力或离心力所造成的挤压变形脱落问题,同时,由于轮圈盖2面积加大,更有增加轮胎11视觉效果的作用,具有轮胎11加大的错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轮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盖直径大于固定轮胎的轮圈的直径,轮圈盖外缘内侧设有环槽,该环槽内设有抵掣在轮胎侧面的O形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轮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O形环为橡胶或PU发泡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轮圈盖,包括轮圈盖本体,该轮圈盖直径大于固定轮胎的轮圈的直径,轮圈盖外缘内侧设有环槽,该环槽内设有抵掣在轮胎侧面的O形环;利用O形环产生的缓冲作用,解决了轮圈盖在车辆行驶时受挤压而变形脱落的问题,并使轮圈盖不仅局限使用于遮蔽轮圈,而且使轮胎能够增加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B60B7/00GK2649366SQ03209268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0日
发明者程江龙 申请人:程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