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997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遮光薄片的以展开状态折返的两个侧缘形成为比收纳遮光薄片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的遮光装置。引导块(40)具有:导向突壁(45),其随着沿各个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卷取轴而从处于折返的状态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向折返的起点移位;以及导向上壁(42),其随着沿各个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卷取轴而沿与遮光薄片(32)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朝向该遮光薄片32移位,从而能够与正打开的各个侧面保持(33)抵接。
【专利说明】
遮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光(Shade)装置,将遮光薄片卷绕成滚筒状而变成收纳状态,并放卷成薄片状而变成展开状态。【背景技术】
[0002]以前,作为遮光装置,已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遮光装置。这种遮光装置具备遮光薄片,该遮光薄片通过放卷成薄片状而变成展开状态,从而遮蔽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透光部的光,或者卷绕成滚筒状而变成收纳状态,从而容许所述光的通过。并且,遮光装置具备导轨,该导轨具有在将各个遮光薄片的两侧缘分别折返的状态下可滑动地支承的导向部。也就是说,例如在展开遮光薄片时,其侧缘以折返的状态在导轨(导向部)滑动。另一方面,在收纳遮光薄片时,在导轨折返的侧缘以打开的状态卷绕。此外,遮光装置具备引导块(折弯引导部),该引导块在展开遮光薄片时对其侧缘在进入导轨时的折返进行引导。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8324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6]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展开遮光薄片时,虽然用引导块对遮光薄片的侧缘进入导轨时的折返进行引导,但是在收纳遮光薄片时,将在导轨折返的侧缘自然地打开。因此, 有时会有遮光薄片的侧缘在打开不充分的状态下卷绕成滚筒状的可能性。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遮光薄片的以展开状态折返的两个侧缘设置成比遮光薄片的收纳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的遮光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解决上述课题的遮光装置具备:一对导轨,其向一个方向延伸;卷取轴,其在所述一对导轨的一端侧且在所述一对导轨之间延伸;遮光薄片,其一侧端部与所述卷取轴连接, 通过使所述卷曲轴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侧缘分别以折返的状态沿各个所述导轨滑动,放卷成薄片状而变成展开状态,从而将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透光部的光遮蔽,或者将在各个所述导轨折返的所述两个侧缘分别打开并卷绕成滚筒状而变成收纳状态,从而容许所述光的通过;以及引导块,其配置在所述卷取轴的配置侧、即各个所述导轨的一端侧,该引导块具有: 第1导向壁,其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轴,而从处于折返的状态的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向折返的起点移位;以及第2导向壁,其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轴而沿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朝向该遮光薄片移位,从而能够与正打开的各个所述侧缘抵接。
[0011]根据该构成,在收纳所述遮光薄片时,通过使在各个所述导轨折返的各个所述侧缘到达各个所述引导块,从而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轴,使得各个所述第1导向壁向所述折返的起点移位而逐渐地翘起,并且正打开的各个所述侧缘通过与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抵接而顺利地打开。因此,能够将所述遮光薄片的以展开状态折返的所述两个侧缘设置成比收纳所述遮光薄片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〇〇12]优选地,针对上述遮光装置,具备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在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夹着所述遮光薄片配置在与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相反的一侧,从而抵接或接近所述遮光薄片。
[0013]根据该构成,即使各个所述侧缘在与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抵接的状态下想要离开该第2导向壁而向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移位,也可以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遮光薄片抵接来限制各个所述侧缘的移位。因此,在收纳所述遮光薄片时,能够降低各个所述侧缘离开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而不能充分地打开的可能性。
[0014]优选地,针对上述遮光装置,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遮光薄片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下方遍及两个所述引导块之间的整个长度延伸。
[0015]根据该构成,即使所述遮光薄片在重力的作用下想要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下垂,也可以通过所述保持部件在两个所述引导块之间的整个长度上与所述遮光薄片抵接而限制所述遮光薄片下垂。因此,能够使各个所述侧缘的姿势更加稳定,并能够使各个所述侧缘设置成比收纳所述遮光薄片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
[0016]优选地,针对上述遮光装置,所述保持部件作为使从所述卷取轴放卷的所述遮光薄片转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并将所述两个侧缘分别引导至各个所述引导块的导向架发挥作用。
[0017]根据该构成,所述保持部件作为所述导向架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18]优选地,针对上述遮光装置,在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形成有通孔,该通孔将从被各个所述第1导向壁折返的状态翘起的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解放。
[0019]根据该构成,在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形成所述通孔,从而不需要使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向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移位至能够将从折返状态翘起的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解放的充分的距离,也能够进一步缩小各个所述引导块在该方向上的尺寸。
[0020]优选地,针对上述遮光装置,所述引导块具有导向纵壁,该导向纵壁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轴,从处于折返状态的各个所述侧缘的折返的起点向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移位。
[0021]根据该构成,将引导块设定成在展开遮光薄片时引导遮光薄片的侧缘折返以及在收纳时引导遮光薄片的侧缘展开的两用部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〇〇22]实用新型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将遮光薄片的以展开状态折返的两个侧缘设置成比收纳遮光薄片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的效果。【附图说明】
遮光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4]图1是适用遮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车顶的立体图。
[0025]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遮光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〇〇26]图3 (a)、(b)是沿图2的3A-3A线以及3B-3B线的剖视图。
[0027]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遮光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8]图5(a)、(b)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遮光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〇〇29]图6(a)-(c)是示出沿图4的6A-6A线、6B-6B线以及6C-6C线的剖视图。[〇〇3〇]图7是沿图4的7-7线的剖视图。[〇〇31] 附图标记说明[0〇32] 12…可动面板(透光部)、13…固定面板(透光部)、14…导轨、16…后外壳、16b…保持部(保持部件、导向架)、31…卷取轴、32…遮光薄片、33…侧面保持(侧缘)、33a…顶端、 40…引导块、42…导向上壁(第2导向壁)、42a…通孔、45…导向突壁(第1导向壁)。【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对遮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并且,将朝向车室内侧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称为“车内侧”,朝向车室外侧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称为“车外侧”。
[0034]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的车顶10形成有大致四角形的开口 11,并且设置有作为透光部的玻璃制或者树脂制的大致四角形的可动面板12以及固定面板13。可动面板12被安装成可以电动地对开口 11的前部进行开闭。另一方面,固定面板13被安装成始终将开口 11 的后部封闭。
[0035]如图2所示,在车顶10上,在开口 1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上以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导轨14,该导轨14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出材料形成。也就是说,两个导轨14相互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车顶10上,在开口 11的前缘部以及后缘部上以分别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前外壳15以及后外壳16,该前外壳15以及后外壳16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两个导轨14的前端彼此以及后端彼此分别通过前外壳15以及后外壳16连接。并且,在后外壳16上以围绕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周围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大致圆筒状的卷取轴31,该卷取轴3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在两个导轨14的一端侧且在这些两个导轨14之间延伸)。
[0036]在卷取轴31的外周部以遍及该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整个长度的方式连接固定有遮光薄片32的一侧端部。并且,卷取轴31随着其旋转而可以卷绕以及放卷遮光薄片32。也就是说,遮光薄片32的在其进行卷绕以及放卷的动作方向(与前后方向大致一致)上的一侧端部被固定在卷取轴31。并且,遮光薄片32可以相对于卷取轴31在其下方进行卷绕和放卷。另夕卜,在卷取轴31内装有用于将遮光薄片32始终向卷绕侧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扭簧等,省略图示)。
[0037]遮光薄片32的另一侧端部(在遮光薄片32的动作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固装于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棒状的装饰物35(garnish)。该装饰物3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可以自由滑动地被支承在两个导轨14上。[〇〇38]并且,当遮光薄片32与装饰物35—起沿两个导轨14移动至车辆的前方时,使卷取轴31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同时,遮光薄片32从该卷取轴31放卷成薄片状而变成展开状态,从而遮蔽通过可动面板12等的光(关闭动作)。或者,当遮光薄片32与装饰物35—起沿两个导轨14移动至车辆的后方时,使卷取轴31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同时,遮光薄片32在该卷取轴31上卷绕成滚筒状而变成收纳状态,从而容许通过可动面板12等的光的通过(打开动作)。另夕卜,在装饰物35在前后方向移动时,遮光薄片32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缘部在两个导轨 14内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
[0039]也就是说,如图3(a)所示,各个导轨14的车内侧端部具有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上壁21以及下壁22、以及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将这些上壁21以及下壁22的车外侧端彼此连接的纵壁23。并且,各个导轨14的车内侧端部具有大致凸缘状的脱落防止片24,该脱落防止片24从上壁21的车内侧端向下方延伸。并且,各个导轨14的车内侧端部通过这些上壁 21以及下壁22等的协同动作,而形成向车内侧开口的截面为大致U字形的导向部20。另外, 下壁22比上壁21更向车内侧突出,其车内侧端部在脱落防止片24的下方形成最深的、向下突出的弯曲部22a。
[0040]另一方面,遮光薄片32例如由无纺布等布构成,在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缘部熔接沿其动作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带状的树脂材料,从而形成作为侧缘的侧面保持 33。该侧面保持33在导向部20内以相对于遮光薄片32的该侧面保持33以外的部位(以下,称为“薄片主体34”)从上方重叠的方式折返成大致半旋转的状态,其顶端33a抵接或者接近脱落防止片24的基端。也就是说,各个侧面保持33以折返的状态在导向部20滑动,并且通过其顶端33a抵接或接近脱落防止片24的基端,从而防止脱落。[〇〇41]另外,如图3(b)所示,侧面保持33在从导向部20导出而卷绕在卷取轴31上的状态下,变成以向薄片主体34的车外侧突出的方式打开的大致平的状态。[0〇42]如图2所不,在后外壳1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例如具有输出齿轮的电动机等的电动驱动源17。该电动驱动源17经由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大致带状的一对驱动带 18而与装饰物35的两个端部连接,将该装饰物35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驱动。也就是说,涉及到装饰物35的移动驱动的驱动带18从与装饰物35的连接部位向车辆的后方延伸。
[0043]如图4以及图5(a)、(b)所示,在后外壳16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端部(卷取轴31 的配置侧、即各个导轨14的一端侧)载置固定有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引导块40。另外,弓丨导块40的车外侧部形成收纳驱动带18的带导向40a。[〇〇44]引导块40与导轨14(导向部20)的后端连接。并且,如图6(a)所示,引导块40具有成形导向部41,该成形导向部41形成在与导轨14连接的前端与导向部20的内壁面大致对齐地连续的内壁面。[〇〇45] 也就是说,该成形导向部41具有:作为第2导向壁的导向上壁42以及导向下壁43, 其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导向纵壁44,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将这些导向上壁42 以及导向下壁43的车外侧端彼此连接。并且,成形导向部41具有作为第1导向壁的大致凸缘状的导向突壁45,该导向突壁45从导向上壁42的车内侧端向下方延伸而抵接或接近薄片主体34。成形导向部41的前端与这些导向上壁42以及导向下壁43等协作,而形成呈与导向部 20的内壁面相同的形状的内壁面。因此,在导向部20内折返的各个侧面保持33在成形导向部41的前端也成为折返的状态。
[0046]并且,如图6(a)-(b)_(c)的变形的推移所示,导向纵壁44随着靠向后方(随着沿各个导轨14的延伸方向靠向卷取轴31),从处于折返状态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折返的起点向处于展开的状态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移位。同时,导向突壁45随着靠向后方,处于折返的状态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向折返的起点移位。
[0047]另一方面,导向上壁42随着靠向后方,与导向纵壁44以及导向突壁45的移位相对应地,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移位,如在图4中一起示出,在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开口的通孔42a。并且,导向上壁42随着从其前端朝向通孔42a的前端靠向后方而向上方移位,并随着从通孔42a的后端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在与遮光薄片32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朝向该遮光薄片32)移位。[〇〇48]另外,导向下壁43例如沿前后方向延伸到通孔42a的前端,相比于前端在车辆的后方成为非形成状态。
[0049]如上所述,例如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打开动作时),在各个导轨14折返的侧面保持33到达引导块40,而被随着向通孔42a的前端靠向后方而向车外侧移位的导向突壁45向上翘起。此时,伴随该动作,导向上壁42向上方移位,从而使其顶端33a被解放。然后,到达通孔42a的前端的侧面保持33被随着向通孔42a的后端靠向后方而向车外侧移位的导向突壁 45向上翘起,直到大致呈直立的状态,并使其顶端33a在通孔42a被解放。然后,到达通孔42a 的后端的侧面保持33被随着进一步靠向后方而向下方移位的导向上壁42向下按压而展开的同时,伴随该动作而使导向纵壁44向车外侧移位,使得顶端33a被解放。由此,遮光薄片32 以侧面保持33展开的状态卷绕在卷取轴31。
[0050]或者,在展开遮光薄片32时(关闭动作时),以展开的状态卷绕在卷取轴31的侧面保持33到达引导块40,而被随着向通孔42a的后端靠向前方而向车内侧移位的导向纵壁44 向上翘起。此时,伴随该动作,导向上壁42向上方移位而使顶端33a被解放。然后,到达通孔 42a的后端的侧面保持33被随着向通孔42a的前端靠向前方而向车内侧移位的导向突壁45 向上翘起,直到大致呈直立的状态,并使其顶端33a在通孔42a被解放。然后,到达通孔42a的前端的侧面保持33进一步被随着靠向前方而向下方移位的导向上壁42向下按压而折返的同时,伴随该动作而使导向突壁45向车内侧移位,从而顶端33a被解放。
[0051]如图7所示,后外壳16具有截面为大致圆弧状的盖部16a,该盖部16a以在卷取轴31 的下方变成最深的方式向下突出。并且,盖部16a(后外壳16)的前端部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作为保持部件的保持部16b,该保持部16b以在前后方向上的引导块40的后端位置变成顶点的方式向上突出。该保持部16b在遮光薄片32的下方(在与遮光薄片32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夹着遮光薄片32而位于与各个导向上壁42相反的一侧)抵接或接近遮光薄片32,并在两个引导块40之间的整个长度上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〇〇52]保持部16b具有例如将从卷取轴31放卷的遮光薄片32转向两个导轨14的延伸方向 (前后方向),并将两个侧面保持33分别导向引导块40的作为导向架的功能。另外,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以为了卷绕在卷取轴31而展开的状态脱离引导块40的各个侧面保持33通过抵接到保持部16,而限制与薄片主体34—起向下方的移动。[〇〇53]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〇〇54]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在各个导轨14折返的各个侧面保持33到达各个引导块40。 此时,各个侧面保持33随着沿各个导轨14的延伸方向靠向卷取轴31,各个导向突壁45向侧面保持33的折返的起点移位而逐渐地(自然地)翘起,并且正打开的各个侧面保持33通过与各个导向上壁42抵接而顺利地打开。因此,能够将遮光薄片32的以展开状态折返的两个侧面保持33设置成比收纳遮光薄片32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
[005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0056](1)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遮光薄片32的以展开的状态折返的两个侧面保持33 设置成比收纳遮光薄片32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即使是例如在高温条件下等而导致侧面保持33固化,也能够将其设置成比收纳遮光薄片32时更确实地打开的状态。并且,能够降低侧面保持33以折返的状态卷绕于卷取轴31上的可能性。
[0057]此外,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利用引导块40对在各个导轨14折返的各个侧面保持 33进行引导?辅助而将各个侧面保持33打开,从而与例如像以前那样以自然地打开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缩小在导轨14的后端以及卷取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即在前后方向上的引导块40的尺寸。并且,与能够缩小在该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相对应地,能够扩大在前后方向上的开口 11的开口宽度。[〇〇58](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遮光薄片32的下方配置有抵接或接近遮光薄片32的保持部16b。因此,即使各个侧面保持33在与导向上壁42抵接的状态下想要从该导向上壁42离开而向下方(与遮光薄片32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移位,也可以通过保持部16b与遮光薄片 32抵接来限制各个侧面保持33的移位。因此,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能够降低各个侧面保持 33离开各个导向上壁42而不能充分地打开的可能性。[〇〇59](3)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6b在遮光薄片32的下方遍及两个引导块40之间的整个长度延伸。由此,即使遮光薄片32因重力的作用而想要向下方下垂,也可以通过保持部 16b遍及两个引导块40之间的整个长度与遮光薄片32抵接来限制遮光薄片32下垂。因此,能够使各个侧面保持33的姿势更加稳定,并能够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使其成为进一步确实地打开的状态。
[0060](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保持部16b作为将从卷取轴31放卷的遮光薄片32转向两个导轨14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并将两个侧面保持33分别引导至各个引导块40的导向架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〇〇6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导向上壁42上形成有通孔42a,该通孔42a将被各个导向突壁45从折返的状态翘起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解放。因此,能够减少在各个引导块40成形时所需要的材料消耗量。或者,由于不需要使各个导向上壁42向上方(与遮光薄片 32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移位到可以将从折返的状态翘起的各个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 解放的充分的距离,所以能够进一步缩小在该方向上的各个引导块40的尺寸。[〇〇62](6)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薄片32以各个侧面保持33打开的状态卷绕于卷取轴31,从而能够进一步缩小该卷取轴31的直径(滚筒径)。[〇〇63](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引导块40设定成在展开遮光薄片32时引导侧面保持33折返以及在收纳时引导侧面保持33展开的两用部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64](8)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6b形成为呈向上突出的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遮光薄片32与该保持部16b线性抵接。因此,能够降低卷绕或放卷时的遮光薄片32的滑动阻力。
[0065]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006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外壳16(盖部16a、保持部16b)由树脂材料成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不锈钢等成形。
[006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6b也可以是呈向上突出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弧状。
[006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与后外壳16—体形成的保持部16b,但也可以采用独立的专用部件(保持部件)。
[0069]?在上述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各个导轨14的延伸方向上,以遍及包含引导块40的后端的其前后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的方式延伸的保持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包含引导块40的后端的导向下壁43在非形成的范围延伸的保持部件。
[007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在前后方向上的引导块40的全长设置的下壁 2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引导块40的成形性。但是,优选地,至少在引导块40的后端设置对遮光薄片32进行支承的保持部件。
[007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是以在收纳或展开遮光薄片32时,即使侧面保持33向上翘起到大致呈垂直的状态也可以将其顶端33a解放的方式配置的导向上壁(42),就可以省略通孔42a。
[007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能作为导向架发挥作用的专用的保持部件(保持部16b)。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件与两个引导块4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范围相对应地设置一对。
[007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保持部件(保持部16b)。[〇〇7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向突壁(45)也可以以在折返的侧面保持33变成大致直立的状态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到达折返起点的方式进行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导向突壁(45) 也可以从该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后方沿前后方向笔直地延伸,也可以以随着向后方靠向处于打开的状态的侧面保持33的顶端33a的方式进一步向车外侧进行移位。[〇〇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引导块40设置为在收纳遮光薄片32时引导侧面保持33打开的专用部件。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在展开遮光薄片32时不对以打开的状态卷绕在卷取轴31上的侧面保持33的折返(向导轨14的插入)进行引导?辅助的引导块(40)。具体地讲,导向纵壁44也可以在前后方向笔直地延伸,也可以省略该导向纵壁44。在这种情况下, 优选地,另外设置用于对侧面保持33的折返进行引导?辅助的适当的引导部件。
[00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侧面保持33的树脂优选为摩擦系数小的树脂(例如氟树脂等)。[〇〇7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代替侧面保持33,也可以将遮光薄片32的原材料本身的该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缘部折返,而形成侧缘。[〇〇7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饰物35(以及遮光薄片3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手动进行。
[007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取轴31也可以被开口 11的前缘部支承而向车辆的后方放卷遮光薄片32。
[008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光装置也可以是配设在作为透光部的挡风玻璃、侧面玻璃、以及后玻璃等上,容许以及遮蔽透过该透光部的光的通过的装置。
[008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设置在车顶10的开口 11的可动面板12以及固定面板 13构成透光部的天窗。与此相比,也可以采用设置在车顶10的开口 11的一个面板(可动面板或固定面板)构成透光部的天窗。或者,也可以在由树脂材料构成整个车顶的天窗中,将该车顶的一部分作为透光部。
[008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光薄片”不仅是指100%遮蔽光的薄片,也可以包含使光的透过率变化的薄片。[〇〇83]接着,以下追记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例掌握的技术思想。
[0084](a)在上述遮光装置中,所述保持部件在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上被配置在包含各个所述引导块的所述卷取轴的配置侧的顶端的一部分。
[0085]根据该构成,所述保持部件由于不需要以在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上遍及各个所述引导块的大致整个长度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实现在该方向上的进一步小型化。
【主权项】
1.一种遮光装置,其具备:一对导轨,其向一个方向延伸;卷取轴,其在所述一对导轨的一端侧且在所述一对导轨之间延伸;遮光薄片,其一侧端部与所述卷取轴连接,通过使所述卷取轴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侧 缘分别以折返的状态沿各个所述导轨滑动,放卷成薄片状而变成展开状态,从而将通过设 置在车辆的透光部的光遮蔽,或者将在各个所述导轨折返的所述两个侧缘分别打开并卷绕 成滚筒状而变成收纳状态,从而容许所述光的通过;以及引导块,其配置在所述卷取轴的配置侧、即各个所述导轨的一端侧,该引导块具有:第1 导向壁,其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轴,而从处于折返的状态的各个 所述侧缘的顶端向折返的起点移位;以及第2导向壁,其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 向所述卷取轴而沿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朝向该遮光薄片移位,从而能够 与正打开的各个所述侧缘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具备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在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夹着所述遮 光薄片配置在与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相反的一侧,从而抵接或接近所述遮光薄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与所述遮光薄片展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沿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遮光薄片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下方遍及两个所述引导块之间的整 个长度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作为使从所述卷取轴放卷的所述遮光薄片转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 向,并将所述两个侧缘分别引导至各个所述引导块的导向架发挥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在各个所述第2导向壁形成有通孔,该通孔将从被各个所述第1导向壁折返的状态翘 起的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解放。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块具有导向纵壁,该导向纵壁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 轴,从处于折返状态的各个所述侧缘的折返的起点向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移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块具有导向纵壁,该导向纵壁随着沿各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靠向所述卷取 轴,从处于折返状态的各个所述侧缘的折返的起点向各个所述侧缘的顶端移位。
【文档编号】B60J3/02GK205706108SQ20162037257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梅木位幸, 小林勇贵, 中村祯孝, 林永清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