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63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会车灯。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照明车灯的亮度要求比较高,要能使司机看清足够远的路面情况,但是当两辆相向而来的汽车会车时,这种强光就会严重影响对方司机的视觉,甚至完全看不见前方的情况,从而导致车祸的发生。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目前公知的做法是在会车时使用近光灯来减弱灯光对司机眼睛的刺射。但是,会车时的这种近光灯仅仅只能是减弱灯光对司机眼睛的刺射,而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刺射,当两辆相会车相会到一定距离时,即便是使用近光灯,实际上对方司机是看不清前方的情况的,甚止什么也看不见,司机只能凭着感觉完成会车。这时,如果前方路面有车辆、行人、或其它物体,惨剧就极易发生。这种因夜间会车发生事故的案例在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安全的会车灯,它能使车辆相会时在一定距离内(例如30米内)会车灯的灯光不能直接刺射到对方司机的眼睛,使司机完全能够看清前方路面,从而避免惨剧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一个普通的车灯安装于一个截面尺寸与其相适应的方形灯筒的深部,从正面看方形灯筒的右侧内壁和上侧内壁由反光材料制作,方形灯筒的左侧内壁和下侧内壁由不能反光的材料制作。这样,从方形灯筒深处发出的光就有三种途径射向筒外,一是灯炮直接射向筒外的灯光,二是从灯炮反射到凹形反射镜面再反射出筒的灯光,三是从灯炮或凹形反射镜面反射到方形筒反光内壁再反射出筒的灯光。由于灯筒左侧和下侧内壁不反光,所以通过灯筒右侧和上侧内壁反射出筒的光将全部射向左侧和下侧,而只有灯炮和凹形反射镜面直射或反射的少部分光线小角度的射向右侧。当灯筒安装在车辆前部处于公路会车位置时,从灯筒内部射出的灯光在两车相会前的一段距离内就刺射不到对方司机的眼睛,这样,司机在会车前就可以提前看清前方的路面,灯筒越深,司机会车前不受车灯刺射的距离就越远,也就越安全。但是,由于灯筒的深度有限,如果将灯筒安装的和车身中心线平行,车灯刺射到对方司机的距离就相对受到了限制,这时,只要将灯筒与车身中心线向左以一个角度安装,使灯筒内会车灯凹形反射镜面反射出的最左侧的一束光在足够远处就不能刺射到对方司机的眼睛,从而使司机在会车前一定的安全距离内就能够完全看清前方路面,达到安全会车的目的。
采用上述方案时,在目前车灯的基础上仅增设了一个灯筒,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对车辆的其它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全会车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全会车灯灯光反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安全会车灯相对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车辆内侧安全会车灯灯光照射示意图。
图5是车辆外侧安全会车灯灯光照射示意图。
图6是车辆内外侧安全会车灯灯光照射示意图。
图7是两辆相会车安全会车灯灯光照射示意图。
图中①路面、②相会车车身、③对面相会车车身、④会车灯筒、⑤灯光、⑥车灯。
在图1中车灯⑥安装在灯筒④的深部。灯筒的右侧内壁和上侧内壁由反光材料制作,灯筒的左侧内壁和下侧内壁由不能反光的材料制作。
在图2中车灯⑥的灯光照射到灯筒④的左侧内壁和下侧内壁时不再反射,照射到灯筒的右侧内壁和上侧内壁时将反射,这样,从灯筒中射出的光线绝大部分射向左侧和下侧,只有灯炮和凹形反射镜面直射或反射的少部分光线小角度的射向右侧。
在图3中将灯筒④与车身②中心线向左以一个角度安装,使灯筒内会车灯凹形反射镜面反射出的最左侧的一束光在足够远处就不能刺射到对方司机的眼睛。靠马路中线一侧的灯筒安装角度稍大,靠马路边线一侧的灯筒安装角度较小。
在图4、图5、图6中会车灯筒④中射出的光绝大多数射向左侧路面,在安全距离内灯光直接刺射不到对方司机的眼睛。
在图7中两辆相会车②和③同时打开会车灯时,各自的会车灯光将照亮各自前方的路面,但在安全距离内灯光直接刺射不到对方司机的眼睛。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会车灯,是在一个方形灯筒内安装一个车灯,其特征是将车灯安装在灯筒的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从正面看方形灯筒的右侧内壁和上侧内壁由反光材料制作,方形灯筒的左侧内壁和下侧内壁由不能反光的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灯筒安装在车身上可根据会车时需要的安全距离调整其安装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汽车电气类的一种车灯。它是利用光线反射原理设计而成。在夜间,两辆汽车会车时,本发明能使相会车辆在安全距离内会车灯的灯光不能直接刺射到对方司机的眼睛,达到安全会车的目的。本发明是将车灯安装在一个灯筒的深部,灯筒的内壁分别由反光的和不反光的材料制做,然后通过调整灯筒的安装角度,使车灯的光线射向公路中心线的左侧和下方,从而使相会车的灯光在安全距离内不直接刺射到对方司机的眼睛。
文档编号B60Q1/04GK1586951SQ200410055520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日
发明者何向东 申请人:何向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