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晶防眩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71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液晶防眩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装置,特别是可以防眩的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生产领域,很多生产单位仍以普通玻璃作为汽车后视镜的主要材料。这种玻璃的汽车后视镜光反射比较强,驾驶者的眼睛容易产生疲劳,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防眩玻璃制成的新型汽车后视镜,它的光反射力比较中柔,使汽车驾驶者的眼睛较为舒适、不易疲劳,可清晰显示后面车况,从而大大提高汽车驾驶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两片玻璃内侧分别镀有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导电膜,即显示电极。该电极的作用主要是使外部电信号通过其上下片玻璃公共电极(用金属粉如导电金球或银桨进行导通)加至液晶上。在上述的两片具有氧化铟锡(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上涂布称为取向层的聚合物薄膜,如聚酰亚胺(PI),然后用绒布沿一定方向摩擦,使取向层表面形成方向一致的微细沟槽,在保证两片玻璃基板上取向层沟槽方向正交条件下,密封成一个盒,盒间隙一般控制在5-12微米,盒留有一个小口,用抽真空压注的方法将正性向列型染料液晶从小口处灌注,然后用堵口胶将口密封。在液晶盒的玻璃基板外表面镀一铬层镜面。与取向层表面接触的液晶分子由于物理作用将沿沟槽排列,在无电场作用时,由于取向层沟槽方向正交,使液晶分子排列从上到下扭曲90°;当有电场作用时,由于是正性液晶,电场力使液晶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列。显然,只有当电场足够强时(大于阈值场强),电场力克服液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弹性形变力),首先是中心层面的分子沿电场取向(垂直上下基扳排列),随着电场增强,从中心层逐步扩展到上下基板,最后除取向层接触面上的液晶分子仍沿沟槽排列外,所有分子都与基板垂直排列,这样,在断(OFF)态(无电场作用),当入射光通过液晶层时,由于液晶的旋光性使液晶分子旋转90°,无光输出呈原来的颜色(黑色、绿色、蓝色);在通(ON)态(有电场作用),由于液晶分子垂直基板排列,入射光通过液晶层时方向不改变,因而有光输出呈白色,根据反射光的强弱,感应器可以自动调节镜面玻璃的反光度。
由于该汽车后视镜采用灌晶及镀镜面铬层设计,令汽车驾驶者观看后视镜不感疲劳,图象清晰,因此,可以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图1为汽车液晶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玻璃基板 2.氧化铟锡(ITO)层 3.聚酰亚胺(PI)薄膜 4.密封胶 5.聚酰亚胺(PI)薄膜 6.氧化铟锡(ITO) 7.玻璃基板 8.染料液晶 9.镜面铬层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在两片玻璃基板1和7的内侧分别镀有透明的氧化铟锡(简称ITO)导电膜2和6,即显示电极。在该透明电极层的表面涂布称为取向层的聚合物薄膜3和5,该聚合物薄膜首选原料为聚酰亚胺(PI),再经过绒布沿一定方向摩擦,取向层表面便形成方向一致的细微沟槽,当两片玻璃基板上取向层沟槽方向正交时,用密封胶4将两片玻璃四周密封,以形成一个密封盒,盒间隙控制在8微米,密封时预留一个用于灌注液晶的小口,用抽真空压注的办法灌入正性向列型染料液晶8,再用密封胶将口密封,最后,在液晶盒的玻璃基板外表面镀一层铬9。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液晶防眩后视镜,包括两片玻璃、镀于两片玻璃内侧的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导电薄膜、涂布于导电薄膜上的聚酰亚胺薄膜、两片玻璃之间的正性向列型染料液晶,和玻璃外侧的铬镀层,其特征在于,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为5-12微米,玻璃四周有密封胶,使之成为盒状。
专利摘要汽车液晶防眩后视镜,属于汽车后视装置,包括玻璃基板1和7、附着在玻璃基板表面的氧化铟锡(ITO)透明电极层2和6、涂敷于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层上的聚酰亚胺层3和5、玻璃基板1和7之间的密封盒内灌注的正性向列型染料液晶8、玻璃基板1和7周边的密封胶4,以及玻璃基板7的外镀铬层9。本结构较之一般汽车后视镜的玻璃,具有光反射力为中柔的特性,使驾驶者的眼睛较为舒适,不易疲劳,可清晰显示后面车况,从而大大提高汽车驾驶者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R1/02GK2710970SQ200420059660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程兴堂 申请人:深圳市瑞福达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