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车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96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车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车用轮胎,特别是一种组合式车用轮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车用轮胎,其目的是供车辆负重并与地面接触行驶用。其构造是橡胶的内胎置于外胎内,外胎的周边与置于其中心的金属轮辋相连。其不足之处是需充气,易被扎漏,易爆胎,不耐枪击且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置于轮辋1上的内定位处。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亦可更换为充气式橡胶减震支撑胶囊9。
按照发明上述的无充气式橡胶减震支撑胶囊9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抗枪击,不存在爆胎与扎漏之说,真正做到了永不补、粘胎。免除了橡胶轮胎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易扎,易爆胎,怕枪击的不足。本发明的问世填补了轮胎制造业上的一项空白。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了全新的、可靠安全的技术装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其中的7为橡胶轮胎的胎冠。
图2是图1的视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实施方式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1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置于轮辋1上的内定位处。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的中部抵于橡胶轮胎的胎冠7的内面。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和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形状可单独或一道为直型。
实施例2其上连有充气嘴8的充气式橡胶减震支撑胶囊9置于轮辋1与橡胶轮胎的胎冠7的内面之间。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亦可为直型。
本发明通过轮辋1上的安装孔6连接于车辆上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车用轮胎,具有轮辋(1),轮辋(1)上有与车辆相连接的安装孔(6),其特征在于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置于轮辋1上的内定位处,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的中部抵于橡胶轮胎的胎冠(7)的内面,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合式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和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形状可单独或一道为直型。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合式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上连有充气嘴的充气式橡胶减震支撑胶囊(9)置于轮辋(1)与橡胶轮胎的胎冠(7)的内面之间,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合式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亦可为直型。
全文摘要
一种组合式车用轮胎,解决了现有轮胎需充气,易被扎漏,易爆胎,不耐枪击且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的不足。其特征是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置于轮辋1上的内定位处。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置于轮辋1上的外定位处。定位挡圈4分别与外弹簧承重减震支架3的两端压合,并分别由定位挡圈紧固螺栓5固紧。内弹簧承重减震支架2亦可更换为充气式橡胶减震支撑胶囊9。其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抗枪击,不存在爆胎与扎漏之说,真正做到了永不补、粘胎。免除了橡胶轮胎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易扎,易爆胎,怕枪击的不足。本发明的问世填补了轮胎制造业上的一项空白。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了全新的、可靠安全的技术装备。
文档编号B60C17/00GK1944090SQ200510003228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9日
发明者尹博功 申请人:尹博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