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19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磁动力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尽管磁悬浮列车有上述的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这就存在在断电后磁悬浮安全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2)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3)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还都有影响;(4)采用直线电机驱动,驱动效率较低,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本发明可解决现有磁悬浮列车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问题、常导磁悬浮技术悬浮高度较低的问题,及超导磁悬浮技术悬浮能耗较大的问题。它由动力总成1、第一支撑轮2、第二支撑轮3、第一铁轨4、第二铁轨5、底座6、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10组成;第一支撑轮2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的中部,第二支撑轮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的中部,第一铁轨4的底部、第二铁轨5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支撑轮2的外圆面、第二支撑轮3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铁轨4的上端面、第二铁轨5的上端面滚动连接,第一磁性轮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头上,第一感应导轨9底部、第二感应导轨10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磁性轮7的外圆面、第二磁性轮8的外圆面分别置于第一感应导轨9的正上方、第二感应导轨10的正上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悬浮力能自适应、自稳定的,不需要专门的悬浮力控制装置,因此不仅控制简单、安全可靠,而且成本低、运行效率高;2、悬浮气隙大,悬浮力和推进力稳定,并且免去了对导轨高精度的要求;3、由于能采用车上控制,可以借鉴高速轮轨的控制技术,因此需要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数量少,使得控制成本低、系统的可靠性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的第一磁性轮7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右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
三中的第一磁性轮7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
四中的第一磁性轮7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3、图4、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它由动力总成1、第一支撑轮2、第二支撑轮3、第一铁轨4、第二铁轨5、底座6、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10组成;第一支撑轮2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的中部,第二支撑轮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的中部,第一铁轨4的底部、第二铁轨5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支撑轮2的外圆面、第二支撑轮3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铁轨4的上端面、第二铁轨5的上端面滚动连接,第一磁性轮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头上,第一感应导轨9底部、第二感应导轨10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磁性轮7的外圆面、第二磁性轮8的外圆面分别置于第一感应导轨9的正上方、第二感应导轨1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感应导轨9的断面形状为U型,第二感应导轨10的断面形状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断面形状相同,第一磁性轮7的外圆面、第二磁性轮8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U型底上表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U型底上表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1,气隙L1为3mm~20mm;第一磁性轮7的左端面、第二磁性轮8的右端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内侧右端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内侧左端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2;气隙L2为3mm~10mm,第一磁性轮7的右端面、第二磁性轮8的左端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内侧左端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内侧右端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3;气隙L3为3mm~10mm。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10都是由两层金属材料构成,其外层为磁性材料,内层为非磁性材料。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外圆永磁片7-1、多个侧面永磁片7-2、主轮7-3组成;每个外圆永磁片7-1的一个端面都连接在主轮7-3的外圆面上,每个外圆永磁片7-1并排均匀排列,主轮7-3上的每个外圆永磁片7-1的充磁方向都为径向充磁,每个相邻外圆永磁片7-1的磁极极性相反;主轮7-3的左侧端面、右侧端面上都镶有多个侧面永磁片7-2,每个侧面永磁片7-2都围绕主轮7-3的轴心均匀排列,主轮7-3上的每个侧面永磁片7-2的充磁方向都为轴向充磁,每两个相邻侧面永磁片7-2的磁极极性相反;每个外圆永磁片7-1与相邻的两个侧面永磁片7-2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工作原理动力总成1通过转轴1-1带动第一支撑轮2、第二支撑轮3、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高速转动,因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上有多个外圆永磁片7-1,而与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之间产生向前、向上的电磁作用力,使整个装置向上悬浮,同时因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上还有多个侧面永磁片7-2,而具有在运行时能自动导向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动力总成1增加有一根转轴1-2;第一支撑轮2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的左侧端上,第二支撑轮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的右侧端上,第一磁性轮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2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2右侧端头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6、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永磁体7-4、主导磁轮7-5组成;主导磁轮7-5的外圆表面均匀开有多个槽7-6,其槽7-6的开口方向与主导磁轮7-5的轴心线相平行,每个槽7-6中都镶嵌有一个永磁体7-4,主导磁轮7-5上的每个永磁体7-4的充磁方向都为切向充磁,每两个相邻永磁体7-4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8、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励磁绕组7-7、主导磁铁轮7-8组成;主导磁铁轮7-8的外圆上设置有多个励磁磁极7-9,每个励磁磁极7-9都围绕主导磁铁轮7-8的轴心并排均匀排列,每个励磁磁极7-9上都镶有一个励磁绕组7-7,每个相邻励磁绕组7-7的首末端都反向串联连接或都反向并联连接;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磁场强度能根据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动力总成(1)、第一支撑轮(2)、第二支撑轮(3)、第一铁轨(4)、第二铁轨(5)、底座(6)、第一磁性轮(7)、第二磁性轮(8)、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10)组成;第一支撑轮(2)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的中部,第二支撑轮(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的中部,第一铁轨(4)的底部、第二铁轨(5)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支撑轮(2)的外圆面、第二支撑轮(3)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铁轨(4)的上端面、第二铁轨(5)的上端面滚动连接,第一磁性轮(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头上,第一感应导轨(9)底部、第二感应导轨(10)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第一磁性轮(7)的外圆面、第二磁性轮(8)的外圆面分别置于第一感应导轨(9)的正上方、第二感应导轨(10)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1)上增加有一根转轴(1-2);第一支撑轮(2)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的左侧端上,第二支撑轮(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的右侧端上,第一磁性轮(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2)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2)右侧端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导轨(9)的断面形状为U型,第二感应导轨(10)的断面形状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断面形状相同,第一磁性轮(7)的外圆面、第二磁性轮(8)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U型底上表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U型底上表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1),气隙(L1)为3mm~20mm;第一磁性轮(7)的左端面、第二磁性轮(8)的右端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内侧右端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内侧左端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2);气隙(L2)为3mm~10mm,第一磁性轮(7)的右端面、第二磁性轮(8)的左端面分别与第一感应导轨(9)的内侧左端面、第二感应导轨(10)的内侧右端面之间存在有气隙(L3);气隙(L3)为3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导轨(9)、第二感应导轨(10)都是由两层金属材料构成,其外层为磁性材料,内层为非磁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外圆永磁片(7-1)、多个侧面永磁片(7-2)、主轮(7-3)组成;每个外圆永磁片(7-1)的一个端面都连接在主轮(7-3)的外圆面上,每个外圆永磁片(7-1)并排均匀排列,主轮(7-3)上的每个外圆永磁片(7-1)的充磁方向都为径向充磁,每个相邻外圆永磁片(7-1)的磁极极性相反;主轮(7-3)的左侧端面、右侧端面上都镶有多个侧面永磁片(7-2),每个侧面永磁片(7-2)都围绕主轮(7-3)的轴心均匀排列,主轮(7-3)上的每个侧面永磁片(7-2)的充磁方向都为轴向充磁,每两个相邻侧面永磁片(7-2)的磁极极性相反;每个外圆永磁片(7-1)与相邻的两个侧面永磁片(7-2)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永磁体(7-4)、主导磁轮(7-5)组成;主导磁轮(7-5)的外圆表面均匀开有多个槽(7-6),其槽(7-6)的开口方向与主导磁轮(7-5)的轴心线相平行,每个槽(7-6)中都镶嵌有一个永磁体(7-4),主导磁轮(7-5)上的每个永磁体(7-4)的充磁方向都为切向充磁,每两个相邻永磁体(7-4)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性轮(7)由多个励磁绕组(7-7)、主导磁铁轮(7-8)组成;主导磁铁轮(7-8)的外圆上设置有多个励磁磁极(7-9),每个励磁磁极(7-9)都围绕主导磁铁轮(7-8)的轴心并排均匀排列,每个励磁磁极(7-9)上都镶有一个励磁绕组(7-7),每个相邻励磁绕组(7-7)的首末端都反向串联连接或都反向并联连接;第二磁性轮(8)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与第一磁性轮(7)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磁悬浮推进装置,它涉及的是电磁动力技术领域。它可解决现有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安全、悬浮高度较低、能耗较大的问题。2套接在1的转轴1-1左侧端的中部,3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的中部,4的底部、5的底部都连接在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2的外圆面、3的外圆面分别与第一铁轨4的上端面、5的上端面滚动连接,7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左侧端头上,第二磁性轮8套接在动力总成1的转轴1-1右侧端头上,9底部、10的底部都连接在底座6的上端面上,并且使7、8的外圆面分别置于9、10的正上方。本发明具有悬浮力自适应、自稳定的特点、悬浮气隙大而不需要专门的悬浮力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B60L13/10GK1686736SQ20051000995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
发明者寇宝泉, 李立毅, 程树康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