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整体式支架布置和改进的安装性能的漏气保用支承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82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整体式支架布置和改进的安装性能的漏气保用支承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气保用支承环的改进布置,其是一种安装在轮胎内轮辋上的部件,可延长在轮胎内压下降或为零的情况下轮胎的行驶距离。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整体式支架布置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能提高支承环在漏气保用状态下的操作性能。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支承环,其特点是能改进支承环安装到轮辋上的工艺和在轮辋及支承环的直径上有较大的、在制造公差的范围内的许用偏差。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在气压部分地或完全丧失后仍可延长其行驶的组件业已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很多这样的装置结构复杂且使用或装配十分费时。美国专利5891279克服其中某些困难,因此将其整个地包括进来以供参考。该专利描述的组件包括轮胎、其独特的剖面可接纳轮胎的轮辋,和可以变形但最好圆周方向不能伸长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该支承环安装在轮辋的园筒形支承面上,支承环的基部中包括不可伸长的周向布置的加强件,可在支座与轮辋的支承面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美国专利申请公告US2003/0005991也描述一种轮辋及漏气保用支承环,环的许多区域在支承环的支承面上具有突出部,但在轮辋中却无与之相配的凹陷处。
漏气保用支承环的布置对漏气保用条件下的性能及漏气保用装置的组装作综合考虑。在漏气保用支承环装配到轮辋上时需要一定大小的轴向定位力。此力最好足够小就能在装拆过程中使支承环正确就位。但漏气保用时要将支承环从轮辋上离座的力必须相当高,以使支承环在车辆正常行驶时能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能够对这些互相矛盾的考虑予以优化,同时又能在漏气保用时提供好的操作性能的漏气保用支承环是优选的。
此外,即使制造公差在合理且可接受范围内,直径在其制造公差下限的漏气保用支承环与直径为其制造公差上限的轮辋特别难装拆。支承环及轮辋的偏差在许用制造公差范围内容易接受的漏气保用支承架也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部分得到陈述,也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到。
本发明提供的漏气保用支承环的优点是,可改进支承环的安装拆卸要求要求,同时提供的配合在车辆作正常行驶而胎内压力部分地或全部丧失时仍能保持支承环的横向与周向位置。此外,本发明环提供一种漏气保用支承环,它采用整体式支架结构,该结构为某些漏气保用轮胎组件提供改进的操作特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轮胎内侧安装在轮辋上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轮胎有一胎面胶条区域。轮辋有至少一条环形凹部和一个突出表面。支承环限定一轴向,根据该轴在操作时绕该轴进行旋转。本实施例的支承环还限定轮胎的内侧和外侧。本支承环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基部,它有一径向最内侧表面。该最内侧表面上包括i)多条圆周上分布的突出部,其形状可沿轮辋接合于环形凹部;ii)多条圆周分布的薄片,其形状适合接合上述环形凹部旁的轮辋,及iii)多条圆周分布的肋,其沿轴向纵向延伸,且其形状适合接合环形突出表面。支承环还包括基本上为圆筒形盖部,其构造成用于在气压有很大的损失时接触胎面胶条区域。基本上圆筒形的主体部分连接基部和盖部。该盖部的轴向宽度大于主体部分的轴向宽度,因此,盖部沿支承环的外侧以轴向延伸。这段延长构成支承环的架状件。
对这一示例性实施例而言,根据应用场合不同各种组成部分可以修改或增加。例如,可设置多个在盖部和主体部分外侧之间延伸的根支板。这些支板可提供附加的支撑,见下述。该支承环还可做成其基部的轴向宽度小于盖部的轴向宽度。同样,基部可做成其轴向宽度大于主体部分的轴向宽度。主体部分可由多个壁部件构成,该壁部件有多个外侧面,同时壁部件沿该外侧面连接到支板上,且该外侧面沿周向的宽度约等于支板在同一方向的宽度。
必要时对径向最内侧表面可作各种修改。例如,薄片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各突出部之间或定位在支承环最内侧表面的其它位置。虽然薄片通常是矩形的,但也可采用其它形状。肋最好在轴向靠近薄片或在薄片内侧,但其它变化也在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同样,虽然可采用其它尺寸,但突出部相对于径向最内侧表面的高度最好约为1.7mm或者以下。某些实施例可以包括8-12条肋,沿圆周分布在径向最内侧表面上。但是其它的实施例包括的肋可沿轴向接近各薄片。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轮胎内侧安装轮辋上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该支承环构造成在充气压力降低很大的情况下可接触轮胎的胎面胶条区域。轮辋限定一轴向,根据该轴在操作时绕该轴进行旋转。轮辋还限定了轴向与周向。轮辋有一条环形凹槽和一个支承环的支座,该支座包括一外侧支承面和一内侧支承面,其中所述的内侧支承面离轴线的径向距离大于外侧支承面的。该支承环包括的基部,其形状适合放置在轮辋周围,基部形成一凸缘,其纵向沿圆周方向且形状适合定位在轮辋的环形凹槽中,凸缘沿圆周方向有至少一个不连续处。设置有一盖部,其状适合在气压降低很大的情况下接触胎面胶条区域。该实施例的支承环还包括多个壁部件,它们在基部与盖部之间沿径向延伸。每一个壁部件的轴向宽度小于盖部的轴向宽度,因此,盖部提供一从壁部件伸出的支架部分。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按类似前述方式作变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轮辋有一条环绕轮辋外表面的环形凹槽。该支承环包括基本上不可拉伸的环形主体部分,其形状适合于装配到轮辋上。该主体部分包括在径向最内侧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多个凸起部分,其形状适合于放置在轮辋的凹槽内。各凸起部分有一纵轴,它们沿径向最内侧部分周向定位,且各凸起部分互相隔开一定距离。主体部分还包括径向最外侧组成部分,其形状适合在漏气保用时轮胎接触,主体部分包括多个介于径向最内侧部分和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的壁部件。径向最外侧部分的轴向宽度小于壁部件的轴向宽度。作为附加支撑,在壁部件外侧和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延伸有多个支架。此外,本发明这一实施例可按前述相似方式变更。
本发明的这些或其它的特点、方面和优点可参看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属权利要求书而得到更好理解。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成为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它们和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的本申请文件阐述了本说明书全部可被授权的内容,其以最佳实施方式,提供给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其中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从外侧观看时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图2A示出从外侧观看的该实施例径向内侧表面。
图2B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从外侧观看的本实施例的径向内表面。
图2C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从外侧观看的本实施例的径向内表面。
图2D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从外侧观看的本实施例的径向内表面。
图2E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从外侧观看的本实施例的径向内表面。
图3是图1和图2A所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装配到各自轮辋上时的横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透视图。
图5A是图4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图5A示出该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径向内表面。
图5B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图5B示出该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径向内表面。
图5C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该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径向内表面。
图5D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该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径向内表面。
图5E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示出该实施例从外侧观看的径向内表面。
图6是下面充分说明的某些数据的坐标图。
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重复使用的标号用于代表本发明同样或相似的零件或组成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安装和拆卸特性的支承环。本发明的支承环在轮胎内作为在充气压力下降或为零情况下操作的漏气保用系统的一部分。如下所述,本发明的支承环还设置有整体支架,该支架用于提高漏气保用状态下的性能。现在详细参看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一个或多个例子。提供的每个例子意在解释本发明,并不意味着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作为所述或者所示一个实施例一部分的特点可以与另一实施例一起应用而产生第三实施例。本发明试图包括这些和其它的修改和变更。
图1、图2A和图3描述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漏气保用支承环20,也叫支承环,设置有基本上为圆筒形的主体部分22,该主体部分22将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基部24与基本上是圆筒形的盖部26相连。支承环20放置在轮辋32上(图3),作为漏气保用系统一部分。支承环20安放到轮胎内并通过旋转该组合件并施加一定的横向力直到正确地坐落在支承环20上的工艺,对于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是已知的。在正确装配的支承环20在零压力或低压力下行驶时,支承环20的径向最外侧表面28接触轮胎的内表面,在此叫做胎面胶条区域,以便提供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的改进的操作性能。
径向最内侧表面30支承在漏气保用轮胎系统的轮辋32上。如图3所示,当正确定位在轮辋32上时,支承环20搁置在支承环支座上,该支座包括外侧支承面44和内侧支承面52。支承环20的表面30形成多条突出部34,也叫凸缘,沿漏气保用支承环20的圆周方向定位。每条突出部34定位在轮辋32形成的环形凹槽36中。对于图1-3的示例性实施例而言,各突出部34可以具有相对于径向最内表面30高出1.7mm或者以下的高度。由于支承环20基本上是不可伸长的,因此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突出部34阻止支承环20沿轴向移动或脱离。
与图1和2所示的互相隔开或分开的多条突出部34不同,现有的支承环包括一条连续的凸缘或突出部,其形成在径向最内侧表面30的圆周上且其形状适合定位在轮辋凹槽中。本申请人的发明的一部分是发现将此连续的凸缘分隔成许多段互相隔开的突出部34,如图1和2A的实例所示,为支承环20提供改进的装拆性能。图6示出连续凸缘分成许多凸缘或突出部的效果。通过旋转轮辋将支撑环安装在轮辋上同时施加侧向力使支承环座落在轮辋上方法,对于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是已知的。在图6中,X轴表示在支承环上的突出部或凸缘与装配的轮辋之间的过盈量。Y轴表示为了正确将支承环座落在轮辋上在装配时轮辋必须转动的圈数。
支承环在布置上的一个目标是尽量减少支承环装到轮辋上所需圈数。如图6中数据连线所示,当过盈量增加时支承环安装所需圈数也增加。本申请人断定,对于给定的过盈而言,将连续的凸缘分割成许多突出部或凸缘极大地降低了安装支承环所需圈数。例如,对1.4mm的过盈而言,如图6所示,为了产生环绕支承环圆周的许多突出部或凸缘可从连续的凸缘上切除100mm,则安装支承环所需圈数从7圈(A点)减少到4圈(B点)。此结果表示支承环装配所需时间和人力有很大改进。附加试验也显示,将连续的凸缘分割成许多突出部或凸缘,对于支承环受到操作力作用时——如车辆在低充气压力或零充气压力下正常行驶中转弯或撞到路缘上时,防止支承环脱离轮辋的能力不会有不可接受的下降。应当明白,从环绕支承环内表面圆周上连续的凸缘上只切除一段大约10mm的长度就可改善其安装特性,而这正在本发明范围内。这简单的不连续在安装中支承环与轮辋相对转动时提供类似扭结的效应。但最好环绕支承环内表面均布多处不连续(产生多个凸缘),以进一步增强此类似扭结的效应。
回来讨论图1、2A和3的示例性实施例,绕漏气保用支承环20隔开许多防转动表面或薄片38。对此示例性实施例而言,每个薄片38至少是部分地位于两个突出部34中间。仅通过例子的方式,每个薄片38可以具有相对于环带37的表面约1.5mm或者以下的高度。
在装配时,支承环20沿内侧方向移到轮辋32上,该方向在图3中是从外侧轮辋座40到内侧轮辋座42。发生上述移动时,轮辋32接触由径向最内侧表面30形成的环带37。与环带37的接触首先沿表面30的内侧斜边39发生(图1及图2A)。如图2A所示,斜边39的斜度最好是大约30°,有利于支承环20的定位。利用在此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也可应用其它斜角。当支承环20继续朝向里侧方向移动时,薄片38沿轮辋32的外侧支承面44与轮辋32接触。每个薄片38的内侧边46也有斜角以提供不大的斜面。这一特点有利于支承环20在装配过程中进一步布置,并对支承环20和轮辋32提供在制造公差范围内补偿偏差的手段。如图3所示,支承环20处在正确位置上时,薄片38沿靠近环形凹槽36的部分外侧支承面44与轮辋32接触。薄片38与轮辋32之间的过盈有助于保持支承环20的位置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提供对不希望发生的支承环20与轮辋32相对转动的抗力。
参看图1和图2,在径向最内侧表面30上还有许多肋48,每条肋48沿轴向定位在薄片38旁边并在其内侧。每个肋48沿着该轴向纵向地定位。对于正在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而言,每个肋48具有相对于径向最内侧表面30约1.2mm或者以下的高度,且具有略低于突出部34的高度。当装配过程中支承环20移到轮辋32上时,肋48的内侧边缘50与内侧支承面52接触。为使支承环20装到轮辋32上更方便,肋48的内侧边缘50是曲线形的,如图2A所示。这一特点和内侧边缘46一样也有助于确保支承环20的安装更方便,而不用考虑支承环20和轮辋32的尺寸在制造公差范围内的变动。当支承环20如图3所示定位后,肋48有利于支承环20与轮辋32之间的过盈配合,从而帮助固定该组合件。更具体地说,内侧支承面52离轮辋32转轴的径向距离大于外侧支承面44,肋48通过与内侧支承面52的接触提供过盈配合。
继续说明图1、2A和3的示例性实施例,圆筒形主体部分22的轴向宽度B小于圆筒形盖部26的轴向宽度A,更具体地说,圆筒形盖部28在支承环20的外侧55沿轴向延伸,从而形成支架部分70(图3)。圆筒形主体部分22由许多壁部件53构成。如图所示,支架部分70从壁部件53伸出,但不超过轮辋外侧部位40。此外,各壁部件53的外侧表面72是支承环20外侧面55上壁部件53的最外表面。在圆筒形盖部26和外侧表面72之间延伸着许多支板74(在此也叫支撑)。对这一特定实施例而言,支板74、支架部分70及壁部件53做成一体,作为支承环20的一部分。
在漏气保用期间,支承环20的载荷主要由构成圆筒形主体部分22的多个壁部件53承担。各壁部件53上一系列隆起部59改善了承载能力。本申请人的发明的一部分是发现了圆筒形主体部分22的轴向宽度B可以比圆筒形盖部26的轴向宽度A小,有利于降低支承环20的总重。虽然总重减轻,但支架部分70为漏气保用期间支承环20提供好的操作能力。仅以实施例的方式,在漏气保用时支架部分70能防止轮胎相对于支承环20及轮辋32的横向相对运动。支板74对支架部分70提供结构支撑。此外,仅以实施例的方式,支板74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轮胎转动时支承环20的变形,以免产生离心力。
如图1及图2所示,圆筒形主体部分22由各壁部件53沿支承环20的圆周方向相邻连接而成。应当明白,本发明不要求以这样的连续结构来形成圆筒形主体部分22。仅作为例子,在某些实施例中,各壁部件之间在支承环20的向里侧57的内侧表面76可以有间隙或不连续处。此外,虽然并不要求,但最好各突出部34位于径向上靠近外侧表面72的位置。因为突出部34,薄片38和肋48的相对宽度和长度可变,所以主体部分22的整体形状也可变。
漏气保用支承环20可由各种不同材料做成。通常应采用10%应变时的拉伸模量为10-100Mpa的材料。作为例子,但不是限制,适用的材料有聚氨酯、热塑性弹性材料和橡胶。此外,虽然主体部分22、基部24及盖部26可以分别制造和组合形成支承环20,但最好将这些零件模塑成一个部件以形成支承环20。还应注意,虽然应用图1-3所示轮辋32的特定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任何一种具体轮辋结构,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应用这里的技术内容就会明白。
此外,应用这里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会了解到各种各样的其他变化及在本发明实质和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仅作为例子,图2B示出本发明支承环120的另一可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2A的实施例相似,但其支板174的径向高度(沿半径方向测量的高度)小于与其轴向相邻的伸出支板174的壁部件53的高度。虽然图2B所示支板134高度约为壁部件53高度的一半,但应明白,相对高度按需要可以改变,而这是在本发明实质和范围内的。
除了支板74和174高度的变化外,这些元件的周向宽度(沿圆周方向的宽度)也可按需改变。现在参看图2C,支承环220具有附着在多个壁部件253上的许多支板274。与支板74和174较窄宽度相反,这样的支板274的宽度与相邻的外侧表面172相同。支板247这样宽度的增加在某些场合可增加对支架部分270的附加横向支撑。应当明白,本发明不要求对于给定的支持环而言各支板74、174和274的高度与宽度必须均匀一样。相反,例如可以应用宽度与高度交替改变的模式。
图2D提供本发明支承环32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没有使用支板。对此实施例而言,圆筒形盖部326的轴向宽度A仍大于圆筒形主体部分322的轴向宽度B,从而形成整体式支架部分370。但轴向宽度A和B的总差值下降了,因而在支承环320上提供有附加的支承能力。由于与前述诸实施例的支架部分70、170和270相比,支架部分370的总轴向宽度较小,因此对某些车辆应用来说,支承环320不需要支板作附加支撑。同样,参看图2E,支承环420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也不利用前述的支板。圆筒形盖部326的轴向宽度A约等于圆筒形基部424的轴向宽度C。整体式支架部分470是通过沿圆筒形盖部326外侧方向延伸到比圆筒形主体部分422的轴向宽度B为宽的轴向宽度A而形成的。因此,在某些场合,可取消支板,以便进一步减轻这里所述支承环320和支承环420的重量。但应用这里所述的内容,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明白,必要时可将支板加到各实施例中,而这样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实质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图4及图5A示出本发明支承环52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支承环520有圆筒形主体部分522、圆筒形基部524和圆筒形盖部526,与前面几个实施例有点类似。此外,支承环520还有沿径向最内侧表面530周向隔开的许多凸缘或突出部534。突出部534也配合到漏气保用系统的轮辋上的凹槽中,以提供防止支承环520与轮辋发生轴向位移的阻力。支承环520也包括由支板574支撑的支架部分570,有点类似于图1、2A和3中所示实施例。但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支承环520在各突出部534之间不包括薄片,而在支承环520的径向最内侧表面530上平均地隔开8条薄片538。各薄片538包括向里的斜边546,以有利于支承环520安装到轮胎轮辋上,如前所述。此外,在轴向靠近薄片538位置也有许多肋548,该肋沿支承环520的轴向纵向地定向。每一条肋548的向里边缘550是曲线形的,可进一步方便支承环520在轮辋上的安装,同样见前述。本发明可有很多改变,其中不同数量的薄片538和肋546可绕径向最内表面530定位于不同位置上。本申请人认为,某些场合最好有8-12个薄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数量。此外,本发明不要求薄片538均布在径向最里侧表面530上,应用这里公开的内容应明白可采用其它变化。
图2B的支承环120也可修改,使每个凸缘或突出部534之间不用薄片。这样,修改为图5B中的支承环620。支承环620包括许多突出部634,但在每对突出部634之间不包括薄片638。和图2B的实施例一样,图5B中的支板674的径向高度小于壁部件653的径向高度。
同样,图5C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支承环720类似于图2C实施例的支承环220。但支承环720在每对突出部734之间也不包括薄片738。有点与图2C所示实施例类似,支承环720有许多支板774附于各个壁部件753上。每一支板774的宽度与相邻外侧面772相同。
图5D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由图2D的支承环320修改而成的支承环820,其薄片不在每对突出部之间。如图5D所示,支承环820包括许多突出部834和许多薄片838。但薄片838不在一对突出部820之间。最好绕支承环820的圆周均布8-12个薄片。但也可有其它变化,如前所述。有点类似于图2D的实施例,对于支承环820而言,圆筒形盖部826的轴向宽度A仍大于圆筒形主体部分822的轴向宽度B,因而形成一整体式支架部分870。但轴向宽度A和B的总差值已减少,从而提供支承环820的附加支承能力。
在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E所示的支承环920也有许多突出部934和许多薄片938。每一薄片至少一部分位于每对突出部934之间。以类似于图2E的支承环420的方式,薄片938均布在支承环920的圆周上而不在每对突出部934之间。圆筒形盖部926的轴向宽度A约等于圆筒形基部924的轴向宽度C。通过圆筒形盖部926沿外侧方向伸出的轴向宽度A大于圆筒形主体部分922的轴向宽度B,从而形成整体式支架部分970。因此,如前所述,对某些场合而言,本发明包括了其支板或支撑可以取消的实施例,从而进一步减轻重量。但应用上述的内容,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会明白,必要时可将支板加到支承环820或支承环920上,而这样的修改是在本发明实质与下面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最后,应用这里所述的内容,变更可用来调整或优化所考虑的特定用途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同时提供的支承环容易与轮辋装配或拆卸且在胎内压力低或零压力而车辆作正常行驶时仍起支撑胎面胶条区域的作用。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理解到,可以按上述对支承环作修改或变更,而不违背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与实质。本发明意予包括在附属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内的那些修改与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漏气保用支承环,用于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该轮胎具有胎面胶条区域,该轮辋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凹陷和一个环形突出表面,该支承环限定了轴向、内侧和外侧,该支承环包括基本上圆筒形的基部,所述基部的径向最里表面包括i)多个沿圆周分布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构造成与环形凹陷接合,ii)多条圆周分布的薄片,这些薄片构造成用于与接近于上述环形凹部的轮辋接合,以及iii)多条圆周分布的肋,这些肋沿该轴向纵向延伸,且其构造成用于与环形突出表面接合;基本上圆筒形的盖部,所述盖部构造成用于在气压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与胎面胶条区域接触;以及基本上圆筒形的主体部分,其连接所述基部和所述盖部,所述主体部分具有轴向宽度,所述盖部具有轴向宽度,其中,所述盖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件的轴向宽度,从而所述盖部沿支承环的外侧在轴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还包括多个支板,这些支板在所述盖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之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盖部的轴向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轴向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该支承环限定一圆周方向,所述主体部分还包括多个壁部件,该壁部件具有多个外侧表面,所述壁部件在所述外侧表面被连接到所述支板,所述外侧表面沿圆周方向具有宽度,所述支板沿圆周方向具有宽度,其中,所述支板的宽度约等于所述外侧表面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突出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的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的轴向位置接近所述薄片且位于薄片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径向最里表面的高度约为1.7mm或者更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分布的肋由8-12个肋组成,其绕所述径向最里表面圆周分布。
11.一种漏气保用支承环,用于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当充气气压损失的情况下可支承轮胎的胎面胶条区域,该轮辋限定一转轴,在操作时转动绕该转轴进行,轮辋还限定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该轮辋有环形凹槽和支承环的支座,该支座包括外侧支承面和内侧支承面,其中该内侧支承面离转轴的径向距离大于外侧支承面的,该支承环包括基部,其构造成用于绕轮辋放置,所述基部形成有一凸缘,该凸缘定向成纵向沿所述圆周方向且其构造成用于定位到轮辋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凸缘沿圆周方向至少有一个不连续处;盖部,其构造成用于在气压降低很大的情况下与胎面胶条区域接触;以及多个壁部件,沿径向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盖部之间延伸,其中每一壁部件具有一轴向宽度,所述盖部具有一轴向宽度,并且其中所述每个壁部件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盖部的轴向宽度,从而所述盖部提供一个从所述壁部件伸出一支架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还包括多个在所述支架部分和所述多个壁部件之间延伸的支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盖部的轴向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壁部件每一个的轴向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壁部件形成有在支承环外侧的最外侧表面,每个所述支撑沿圆周方向有一宽度,每个所述最外侧表面沿圆周方向具有一宽度,其中,所述支撑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壁部件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还包括多个第一突出表面,该第一突出表面构造成用于与相邻于轮辋环形凹槽的轮辋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突出表面的高度约为1.7mm或者更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还包括多个第二突出表面,该第二突出表面沿着该轴向纵向地定向且构造成用于沿内侧支承面与轮辋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突出表面的内侧端为曲线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突出表面的高度约1.2mm或者更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中所述基本上圆筒形基部还包括多个第一突出表面,其构造成用于与环形凹槽附近的所述轮辋接触;以及多个第二突出表面,其沿着该轴向纵向地定向,并且定位在基本上圆筒形的基部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表面的内侧并靠近第一突出表面,且其构造成用于沿内侧支承面与轮辋接触。
22.一种漏气保用支承环,用于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该轮辋有绕轮辋外表面周向定位的凹槽,该支承环包括基本上不可伸长的环形主体部分,其构造成用于安装到轮辋上;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径向最内侧部分,该径向最内侧部分形成多个凸起部分且其构造成用于安放在轮辋的凹槽内,其中所述凸起部分每一个的纵轴在圆周上沿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定向,且互相隔开预定距离;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径向最外侧部分,该径向最外侧部分构造成用于在漏气保用操作期间与轮胎接触;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多个壁部件,该壁部件介于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和所述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且每个所述壁部件具有轴向宽度,所述径向最外侧部分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壁部件的轴向宽度;以及多个支撑,在壁部件外侧和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还包括由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限定的多个防止转动表面,该防止转动表面各自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两个凸起部分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在轮胎内安装在轮辋上的漏气保用支承环,该支承环限定有一轴向,该支承环还包括多个肋,该肋位于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上,每个所述肋从所述多个防止转动表面中的一个延伸,并且每个所述肋沿轴向纵向地定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止转动表面基本上是矩形形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肋的至少一端是曲线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相对于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的高度约为1.7mm或者更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布置的肋由约8-12条肋组成,这些肋沿圆周绕所述径向最内侧部分分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漏气保用支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至少约为10mm。
全文摘要
一种漏气保用支承环,其是在轮胎内侧安装在轮辋上的部件,以可扩大轮胎在低压或零充气压力下的行驶距离,该漏气保用支承环具有整体支架结构,可提高支承环在漏气保用条件下的操作特性并可降低在某些应用下支承环的总重。此外,支承环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能改善支承环装到轮辋上的工艺并且在轮辋及支承环的直径上有较好的在制造公差范围内的许用偏差。
文档编号B60C17/06GK1706673SQ200510066408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8日
发明者D·L·克里森伯里, S·A·史密斯 申请人: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米其林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