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295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电能产生阻力矩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辅助制动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目前,现有技术中安装在两传动轴之间作为辅助制动的电涡流缓速器,一般是在一个铸有轴承座的定子骨架上贯通8个长铁芯,在定子骨架11两边露出铁芯14部分套有励磁线圈13,通过定子骨架11两侧的螺纹孔与车架连接。由于定子骨架11与轴承座铸成一体,对定子骨架11的制造及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对电涡流缓速器总成自身的组装工艺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定子骨架11两侧均要安装励磁线圈13,导致缓速器总重量很大,电涡流缓速器单位重量的制动效率不高,自身组装及总成装车均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对零件制造工艺相对要求不高、成本低、重量轻、制动效率高及安装方便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电涡流缓速器驱动控制器,包括固定在车辆车架上的固定支架以及该固定架内套设的与原车传动系的传动轴通过套装在中间轴两端的两突缘所连接的电涡流缓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电涡流缓速器由与车架连接的固定体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的旋转体组成;所述固定体由所设的两平行设置的前定子外壳及后定子外壳、在两定子外壳之间设有若干组沿其圆周分布的励磁线圈及其中间镶嵌的铁芯、铁芯两侧分别与两定子外壳密贴连接的前磁轭和后磁轭、两定子外壳的圆心部位垂直穿设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外圈组成;所述旋转体由分别套装在轴承座内两轴承内圈的中间轴,中间轴两端采用花键连接的突缘、分别与两端突缘连接且分别邻接于前磁轭的前转盘及后磁轭的后转盘、轴承内圈、分别与中间轴扣接的压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所述励磁线圈及镶嵌其中的铁芯组件,总数为偶数件。
所述前定子外壳上固设有接线装置。
所述固定体设有前定子外壳及后定子外壳,其中一定子外壳与轴承座采用螺纹固定连接,另一定子外壳与轴承座采用浮动支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轴承座与定子外壳是两个零件,分别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大大改善。
2.由于铁芯长度减小、励磁线圈个数减少,使得电涡流缓速器的总重减轻,制动效率大大提高,组装及装车方便。
3.前转盘与前磁轭之间的间隙、后转盘与后磁轭之间的间隙经过调整可以保证在设计尺寸内。
4.中置缓速器结构紧凑,且缓速器各组成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同时由于铁芯长度减小、励磁线圈个数减少,使得电涡流缓速器的总重减轻,制动效率大大提高,组装及装车方便。


图1是公知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请参阅图2、图3,该安装在两传动轴之间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包括固定在车辆车架上的固定支架(图中未示)以及该固定架内套设的与原车传动系的传动轴通过套装在中间轴两端的两突缘所连接的电涡流缓速器。所述电涡流缓速器由与车架(图中未示)连接的固定体1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2旋转的旋转体2组成;所述固定体1由两平行设置的前定子外壳11及后定子外壳12、在前定子外壳11及后定子外壳12之间设有沿其圆周分布的励磁线圈13及其中间镶嵌的铁芯14、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1将铁芯14两侧分别与前定子外壳11及后定子外壳12密贴连接的前磁轭15和后磁轭16、前定子外壳11及后定子外壳12的圆心部位垂直穿设的轴承座31内安装有两个锥轴承3的轴承外圈32组成。其中前定子外壳11与轴承座31采用螺纹固定连接,后定子外壳12与轴承座31采用浮动支承。前磁轭15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151固定在前定子外壳11上,后磁轭16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161固定在后定子外壳12上,所述后定子外壳12内孔与轴承座31外围形成间隙配合。轴承座31通过螺钉311与前定子外壳11连接。所述旋转体2由分别套装在轴承座31内两锥轴承内圈33的中间轴21,中间轴21两端采用花键22连接的突缘23、分别与两端突缘23连接邻接于前磁轭15的前转盘24、邻接于后磁轭16的后转盘25、两锥轴承内圈33、分别与中间轴21扣接的压板26组成。所述励磁线圈13及镶嵌其中的铁芯14组件,总数为偶数件。所述前定子外壳11上固设有接线座总成4。所述前定子外壳11和轴承座31之间固设有油管总成5。所述前转盘24和后转盘25分别与两端突缘23固定,并分别通过螺钉241、螺钉251和压板26将中间轴9、两个锥轴承3内圈32、两件突缘23及前转盘24、后转盘25固定成电涡流缓速器的旋转部分。所述励磁线圈13的工作电源由供电设备(图中未示)直接供给。
使用过程如下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旋转体2与传动轴连接在一起并与传动轴一起转动,固定体1和旋转体2之间留有很小的气隙。当需要制动时,控制器根据司机指令作用脚踏板开关或者手拨开关的情况给励磁线圈13通电,励磁线圈13产生交变磁场,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切割磁力线,在内部产生电涡流。电涡流产生的磁场和励磁线圈13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与传动轴转动方向相反的力矩,充分消耗车辆动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产生的大量热量由空气带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在两传动轴之间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包括固定在车辆车架上的固定支架以及该固定架内套设的与原车传动系的传动轴通过套装在中间轴两端的两突缘所连接的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电涡流缓速器由与车架连接的固定体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的旋转体组成;所述固定体由所设的两平行设置的前定子外壳及后定子外壳、在两定子外壳之间设有若干组沿其圆周分布的励磁线圈及其中间镶嵌的铁芯、铁芯两侧分别与两定子外壳密贴连接的前磁轭和后磁轭、两定子外壳的圆心部位垂直穿设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外圈组成;所述旋转体由分别套装在轴承座内两轴承内圈的中间轴,中间轴两端采用花键连接的突缘、分别与两端突缘连接且分别邻接于前磁轭的前转盘及后磁轭的后转盘、轴承内圈、分别与中间轴扣接的压板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及镶嵌其中的铁芯组件,总数为偶数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子外壳上固设有接线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设有前定子外壳及后定子外壳,其中一定子外壳与轴承座采用螺纹固定连接,另一定子外壳与轴承座采用浮动支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电能产生阻力矩用于机动车辆辅助制动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它由与车架连接的固定体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的旋转体组成;所述固定体由若干组所设的两平行设置的定子外壳、在两定子外壳之间设有沿其圆周分布的励磁线圈及其中间镶嵌的铁芯、铁芯两侧分别与两定子外壳密贴连接的前磁轭和后磁轭、两定子外壳的圆心部位垂直穿设的轴承座以及轴承外圈组成;所述旋转体由分别套装在轴承座内两轴承内圈的中间轴、中间轴两端采用花键连接的突缘、分别与两端突缘连接且分别邻接于前磁轭的前转盘及后磁轭的后转盘、轴承内圈、分别与中间轴扣接的压板组成;前定子外壳上设有接线装置。
文档编号B60L7/28GK2851003SQ20052006814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凌兆蔚, 黄斌, 闻维维, 侯海根, 刘海军 申请人:深圳市特尔佳运输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