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两用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685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卧两用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两用式座椅,具体地该座椅的坐垫可以向外侧抽拉以调节座 椅的坐位和躺位状态的转换,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车体设计和车内设施结构更为人性化。由于现 有车辆卧铺数量有限,大多数乘客乘坐车辆是不能使用卧铺的。座椅的舒适与否,
就会直接反映到乘客身体的疲劳程度上来。
现有轨道车辆的座椅设计,普遍着眼于釆用高靠背和软坐垫的结构,以求保证 轨道车辆的髙速运行和乘坐舒适性。但是乘客仍然只能长时间保持坐位状态,相应 地身体疲劳程序仍较高。即使由于人数减小而乘客可以在座椅上采用躺位姿势,但 是现有座椅的单一坐位状态仍会使乘客感到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在座椅的靠背 和坐垫之间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端部可以在靠背和坐垫连接处的滑轨内滑动。 通过调节杆两端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靠背和坐垫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形成座椅 在坐位和躺位状态之间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可进行坐位和躺位状态之间转换的两用式 座椅,乘客可自行调节座椅,并能通过靠背和坐垫相互位置、以及角度的调整来保 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主要具有
与地面和轨道车辆的间壁连接固定的一支架,该支架向上连接有坐垫;
一靠背,该靠背的上端与轨道车辆的间壁进行连接并固定;
在靠背和坐垫之间连接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上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靠背后侧的 滑动槽内,连动杆下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坐垫后侧的滑动槽内,连动杆中间的固定 轴连接固定在车辆间壁的下安装架上。
如上述方案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当乘客根据其自身要求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抽
拉坐垫以带动靠背移动。
当坐垫沿下方支架向前移动时,通过连动杆带动靠背。由于连动杆中间的固定轴 固定在间壁上,因此连动杆的上、下端的滑块带动靠背和坐垫做相反的移动,此时 连动杆上端滑块通过在滑动槽内的滑动带动靠背的下部向后侧移动,即挤靠在车辆 的间壁上。坐垫被完全拉出,靠背和坐垫的空间被加大,此时座椅处于躺位状态, 乘客可以将座椅当做卧铺来使用。
当将坐垫沿下方支架向后移动时,通过连动杆上端滑块在滑动槽内的滑动带动靠 背,靠背的上端与车辆间壁固定,此时靠背的下部向前移动,靠背整体向前翘起。 而部分坐垫被回收到靠背的后侧,靠背和坐垫的空间被减小,此时座椅处于坐位状 态。
为提高坐垫沿支架移动的灵活性,所述坐垫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架,支撑架的前、 后滚轮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在支架上端设置有一定位块,定位块上方设置 有一与滚轮的外形和尺寸匹配的凹槽。
坐垫下方支撑架的前、后滚轮沿支架滑动,因此在调节抽拉坐垫时较为省力。当 调节座椅处于坐位状态时,是将支撑架的前滚轮放置在定位块上方的凹槽中。此时, 坐垫和靠背均被稳定地定位,坐垫前方翘起,乘客可以采取较为舒适的坐姿。
当调节座椅处于躺位状态时,可将支撑架的前滚轮从定位块凹槽中取出,并放置 在定位块前部。此时,定位块可对前滚轮进行止挡限位,因此坐垫被可靠地向前抽 拉并定位,坐垫前后处于同一水平面,乘客可以采取较为舒适的躺卧姿势。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在车辆间壁上固定一上安装架,上安装架设置有一固定轴; 所述靠背的后侧连接一挂钩,该挂钩卡扣在所述上安装架的固定轴上。
当抽拉坐垫沿下方支架移动时,通过连动杆带动靠背,靠背后侧的挂钩围绕所述 上安装架的固定轴进行旋转,因此靠背的下部可绕上安装架的固定轴向前翘起、或 是挤靠在车辆的间壁上。
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在靠背两侧设置有扶手,扶手的转轴连接在靠背的侧部。 当调节座椅处手躺位状态时,可将扶手绕其转轴向上旋转并挤靠在车辆间壁一
侧。当调节座椅处于坐位状态时,可将扶手绕其转轴向下旋转以提供手臂支撑。 综上方案,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的优点是
1、可由乘客根据自身要求实现灵活地调节座椅,操作简单易行,坐位和躺位状态之
间的转换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2、调节后的座椅被稳定地定位,无论何种状态都能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要求。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处于坐位状态的示意图2是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处于躺位状态的示意图3是坐位状态的剖面结构图4是躺位状态的剖面结构如以上图示,靠背l,坐垫2,扶手3,扶手转轴31,固定轴4,连动杆5,支架 6,前滚轮7,后滚轮8,靠背滑动槽9,靠背滑块IO,连动杆固定轴ll,坐垫滑块 12,定位块13,凹槽131,支撑架14,挂钩15,坐垫滑动槽16,下安装架17,上 安装架18;
地面20,间壁2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如图1至图4所示,应用于轨道车辆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具有靠背l
和坐垫2和扶手3,扶手3的转轴31连接在靠背1的侧部。
支架6向下与地面20连接固定,后部与轨道车辆的间壁21连接固定。
坐垫2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前滚轮7、后滚轮8分别滑动连
接在支架6的上部。
在支架6上部设置有一定位块13,定位块13的上方设置有一与前滚轮7的外形 和尺寸匹配的凹槽131。
在间壁21上固定一上安装架18,上安装架18设置有一固定轴4;所述靠背1 后侧挂钩15卡扣在固定轴4上。
在靠背1和坐垫2之间连接有一连动杆5,该连动杆5上端的靠背滑块10滑动 连接在靠背1后侧的靠背滑动槽9内,连动杆5下端的坐垫滑块12滑动连接在坐垫 2后侧的坐垫滑动槽16内,连动杆5的中间固定轴11连接固定在间壁21的下安装 架17上。
应用上述结构对座椅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抽拉坐垫2以带动靠背1移动。 将座椅调整为躺位状态时,先将扶手3绕其转轴31向上旋转并挤靠在车辆间壁
21 —侧。
先将坐垫2的前部抬起,以将支撑架14的前滚轮7从定位块13的凹槽131中取 出,然后将坐垫2沿下方支架6向前移动,坐垫2的前滚轮7,后滚轮8沿支撑架 14滑动,定位块13可对前滚轮7进行止挡限位。
当坐垫2沿支架6向前移动时,通过连动杆5带动靠背1。
连动杆5中间的固定轴11固定在间壁21的下安装架17上,因此连动杆5的上、 下端的滑块IO、 12分别带动靠背1和坐垫2做相反的移动。
连动杆5上端的靠背滑块10在靠背滑动槽9内滑动,并带动靠背1的下部向后 侧移动,即挤靠在间壁21上。
坐垫2被完全拉出,靠背1和坐垫2的空间被加大,乘客可以将座椅当做卧铺来 使用。
所述座椅调节为坐位状态的过程,与上述转换过程相反。
权利要求1、一种坐卧两用式座椅,具有与地面和轨道车辆的间壁连接固定的一支架,该支架向上连接有坐垫,其靠背的上端与轨道车辆的间壁进行连接并固定,其特征在于在靠背和坐垫之间连接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上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靠背后侧的滑动槽内,连动杆下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坐垫后侧的滑动槽内,连动杆中间的固定轴连接固定在车辆间壁的下安装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的下方连接 有一支撑架,支撑架的前、后滚轮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在支架上端设置有 一定位块,定位块上方设置有一与滚轮的外形和尺寸匹配的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间壁上固 定一上安装架,上安装架设置有一固定轴;所述靠背的后侧连接一挂钩,该挂钩卡 扣在所述上安装架的固定轴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卧两用式座椅, 在靠背两侧设置有扶手,扶手的转轴连接在靠背的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卧两用式座椅,在座椅的靠背和坐垫之间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端部可以在靠背和坐垫连接处的滑轨内滑动。通过调节杆两端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靠背和坐垫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形成座椅在坐位和躺位状态之间的转换,乘客可自行调节座椅,并能通过靠背和坐垫相互位置、以及角度的调整来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B60N2/34GK201006687SQ200620157939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3日
发明者王冰松, 陶桂东, 魏小娟 申请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