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96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的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电 动车后桥。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多为在直流减速电机和后 桥间釆用皮带、链条或传动轴来传递动力,这种结构存在着链轮、 链条易损,动能消耗高,传动部件维护与保养繁瑣,传动比固定, 在路况不好、坡度较大或载荷较重时行驶困难,容易损坏电机及其它部件等缺点;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将减速电机的输出经变速齿轮 箱变速后再与电动车后桥相联接的结构设计,但由于直流减速电机 的减速装置多为齿轮、蜗轮减速装置,以内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为例, 其为由一主动轴齿轮带动3至4个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啮合,共有6 到8个啮合点,这就导致1、啮合点多,黄油润滑阻力大,尤其在 冬季;2、在黄油较少或齿轮磨损后,传动噪声较大;3、有的厂家 为避免噪声,釆用尼龙齿轮,其噪声变小,但极易打齿。而且,这 种结构设计还存在着设计不尽合理,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掉三轮或四轮电 动车直流减速电机的减速装置,直接将电机转子经变速箱变速后与 电动车后桥联接的电动车后桥,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为电动车后桥,包括直流电机主体l, 与直流电机主体1联接的电机输出轴2,与电机输出轴2联接的变速箱3,设于变速箱3内的变速箱主轴4,与变速箱主轴4通过变速 齿轮组、差速器5联接的电动车后桥左、右半轴6,与电动车后桥 左、右半轴6—端固定联接的轮毂7,其中变速箱3的箱体8与电 动车左、右半轴6的轴套9固定联接,所述电机输出轴2连接一小 齿轮11,该小齿轮11与对应设置于变速箱主轴4上的大齿轮12形 成齿轮传动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所述直流电机主体l与变速箱箱体8固定联接,小齿轮11固定 套装于电机输出轴2上。所述直流电机主体1通过支架13与电动车左、右半轴6的轴套 9固定联接,电机输出轴2经联轴器14、设于变速箱3内的一传动 轴15与固定套装于传动轴15上的小齿轮11联接。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了成本,克服了电机减速 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噪音较大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l所示,直流电机主体1通过支架13与电动车左、右半轴6的轴套9螺栓联接,电机输出轴2经联轴器14、设于变速箱3内的一传动轴15与固定套装于传动轴15上的小齿轮11联 接,该小齿轮11与对应设置于变速箱主轴4上的大齿轮12形成齿 轮传动副,变速箱主轴4上设置有两个不等径齿轮构成的双联齿轮 16,该双联齿轮16与固定设于差速器5上的另两个不等径齿轮构成 的双联齿轮16'组成一变速齿轮组,该变速齿轮组通过调整设于双 联齿轮16间的拨叉17,实现变速调节,该拨叉17通过轴承装配在变速箱箱体8上,其佘结构如前所述。实施例2:如图2所示,直流电机主体l与变速箱箱体8螺栓联 接,小齿轮11固定套装于电机输出轴2上,该小齿轮ll与对应设 置于变速箱主轴4上的大齿轮12形成齿轮传动副。其余结构如前所 述。
权利要求1、电动车后桥,包括直流电机主体(1),与直流电机主体(1)联接的电机输出轴(2),与电机输出轴(2)联接的变速箱(3),设于变速箱(3)内的变速箱主轴(4),与变速箱主轴(4)通过变速齿轮组、差速器(5)联接的电动车后桥左、右半轴(6),与电动车后桥左、右半轴(6)一端固定联接的轮毂(7),其中变速箱(3)的箱体(8)与电动车左、右半轴(6)的轴套(9)固定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轴(2)连接一小齿轮(11),该小齿轮(11)与对应设置于变速箱主轴(4)上的大齿轮(12)形成齿轮传动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 机主体(1)与变速箱箱体(8)固定联接,小齿轮(11)固定套装 于电机输出轴(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 机主体(1)通过支架(13)与电动车左、右半轴(6)的轴套(9) 固定联接,电机输出轴(2)经联轴器(14)、设于变速箱(3)内的 一传动轴(15)与固定套装于传动轴(15)上的小齿轮(11)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的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动车后桥。该电动车后桥包括直流电机主体,与直流电机主体联接的电机输出轴,与电机输出轴联接的变速箱,设于变速箱内的变速箱主轴,与变速箱主轴通过变速齿轮组、差速器联接的电动车后桥左、右半轴,与电动车后桥左、右半轴一端固定联接的轮毂,其中变速箱的箱体与电动车左、右半轴的轴套固定联接,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一小齿轮,该小齿轮与对应设置于变速箱主轴上的大齿轮形成齿轮传动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了成本,克服了电机减速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噪音较大问题。
文档编号B60K17/08GK201102469SQ2007201023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魏书苍, 魏峻煜 申请人:魏书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