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动杆的折叠放平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912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传动杆的折叠放平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 具有传动杆的座椅组件,该传动杆用于使座垫能够响应于向前折叠座椅 靠背而沿着汽车底盘向前及向下移动。
背景技术
汽车包括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乘客室内支承座椅乘坐 者。 一般地,座椅组件包括在汽车底面上方与其间隔开的、基本上水平 的座垫以及基本上竖直的座椅靠背。在座椅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提供 一种可堆装座椅组件,其能够在乘坐位置与堆装位置之间移动,该乘坐 位置用于在底面上方支承座椅乘坐者,该堆装位置平放地抵靠在底面上 或者收纳在形成于底面的凹处内。
一般地,在这种座椅组件中,座椅靠背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垫, 用于在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座垫通常 包括四连杆机构或者在座垫与汽车底面之间延伸的前腿及后腿,用于使 座垫在底面上方与其间隔开的升高位置与沿着底面放置的降下位置之 间移动。 一般地,致动并且与座垫的移动无关地控制座椅靠背的枢转移 动,由此需要单独操作座椅靠背及座垫,以使座椅组件从乘坐位置移动 到堆装位置。
由此需要提供一种在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联接的机构或者传动杆组 件,用于使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在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在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之间移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座椅组件被提供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 承乘坐者。该座椅组件包括座垫,该座垫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
用于在:&置于底面上方、并与该底面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 降下位置之间的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适合于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 移动。此外,座椅组件包括传动杆组件,该传动杆组件以可IMt的方式联 接在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 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垫,由此限定了座椅组件的乘 坐位置和堆装位置。
座椅组件还包括被动锁定机构。该被动锁定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 于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用于在座椅组件处于乘坐位置中时,将座椅靠背 与座垫锁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座椅组件包括座垫,该座垫适合于以枢
转的方式^i接到汽车底面,用于在^:置于底面上方、并与底面间隔开的升 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 该座椅靠背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 垫上方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在第一端部与第二 端部之间延伸的传动杆,该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椅靠背,该第 二端部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座垫,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与折 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垫,由此限定 了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


通过参考接下来的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易于评价本发明的 其它优点并且使其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包括传动杆组件、并且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 组件的主视立体图;图2是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3是处于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4是处于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后视立体图5是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主视立体图,显示了被动 锁定机构;
图6是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主视立体图,显示 了被动锁定机构;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 视立体图8是图7中的座椅组件处于堆装位置中的主视立体图9是处于乘坐位置中、包括一对传动杆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10是图9的座椅组件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的主视立体图11是图9的座椅组件处于堆装位置中的主视立体图12是图9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
图13是图IO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
图14是图11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
图15是图9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处于接合位置中的钩 状件和击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通常以10示出。座椅组件10包括基 本上水平的座垫12以及座椅靠背16,该座垫12用于在汽车的底面14上 方支承座椅乘坐者,该座椅靠背16用于支承座椅乘坐者的背部。座椅组件 10在内侧边18与外侧边20之间横向延伸。座椅靠背16以可操作的方式 联接到座垫12,并在如图1中所示的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如图3和4中所示的叠置在座垫12上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座椅组件10可在如图1中所示 的乘坐位置与如图3和4中所示的堆装位置之间移动,在乘坐位置中,座 椅靠背16处于竖立位置中,并且座垫12处于置于底面14上方与底面14 间隔开的提升位置中,在堆装位置中,座椅靠背16被枢转到折叠位置,并 且座垫12处于基本上沿底面14平放的降下位置中。
参考图1到6,座垫12包括椅盘22,该椅盘22具有相对的顶部轮^廓 面24 M部轮廓面26。椅盘22在前端部28和后端部30之间延伸。作为 替代,可以理解的是,座垫12可包括边缘框架组件或者其它框架结构。如 在汽车座椅领域公知的那样,椅盘22或者框架结构支承"到装饰性的装 饰罩中的弹性多孔泡沫垫,以用于额外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参考图l, 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细长支架32、 34适合于通过螺栓或者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其它的适当方法安装到底面14。各个细长支架 32、 34在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延伸。前部横管42在各个细长支架 32、 34的各自的前端部38之间横向延伸,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各 自的前端部38。
通常示以44的升降机构在座垫12和沿底面14定位的细长支架32、 34之间延伸。升降机构44使座垫12能够在置于底面14上方与底面14间 隔开的升起位置与基本上沿底面14放置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升降M 44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前腿46、 48。优选地,各个前腿46、 48在下 端部50与上端部52之间成直线延伸。各个前腿46、 48的下端部50以固 定的方式紧固到前部横管42。各个前腿46、 48的上端部52以枢转的方式 在枢轴54处联接到椅盘22,并且位于椅盘22的前端部28附近。
各个前腿46、 48的后方设有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后腿56、 58。优选 地,各个后腿56、 58在下端部60与上端部62之间成直线延伸。各个后腿 56、 58的下端部60在枢轴6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各自的细长支架32、 34,并且位于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各个后腿56、 58的上端部62 在枢轴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椅盘22,并且位于椅盘22的后端部30 附近。
座椅靠背16包括座椅靠背框架,通常示以68。座椅靠背框架68包括 一对间隔开并J^本上平行的侧部构件70、 72。各个侧部构件70、 72在下端部74与上端部76之间延伸。座椅靠背框架68还包括在侧部构件70、 72的上端部76之间延伸的上部横梁78。可以理解的是,座椅靠背16与座 塾12的类似之处在于座椅靠背框架68也支承*^到装饰性的装饰罩中的 弹性多孔泡沫垫,以用于额外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一对支承支架80、 82被设置用于以枢转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16。每 个支承支架80、 82在下端部84与上端部86之间延伸,该下端部84以固 定的方式紧固到各自的细长支架32、 34的后端部40。可以理解的是,可 选择地,支承支架80、 82能够与各自的细长支架32、 34的后端部40整体 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座椅靠背16的内侧边18上的侧部构件70的下端 部74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支承支架80的上端部86。座椅靠背16的外侧 边20上的侧部构件72的下端部74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座椅靠背支架88, 该靠背支架88又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支承支架82的上端部86。后部横管 卯在座椅靠背16的内侧边18与外侧边20之间横向延伸,并且限定了轴 线A,座椅靠背16绕着该轴线A枢转。在内侧边18上,后部横管卯以 固定的方式紧固到侧部构件70的下端部74。在外侧边20上,后部横管90 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座椅靠背支架88。
本领域中通常公知的任一适当类型的闭锁机构92被设置用于控制座 椅靠背20在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闭锁机构92被布置在 位于座椅组件10的外侧边20上的座椅靠背支架88与支承支架82之间。 闭锁机构92可以通过致动释放把手(未示出)而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 间操作。在锁定状态中,闭锁机构92将座椅靠背16保持在竖立位置中。 在解锁状态中,闭锁机构92被释放以使座椅靠背16能够在竖立位置与折 叠位置之间枢转。可以理解的是, 一旦座椅靠背16处于折叠位置中,闭锁 机构92就可以返回到锁定状态,以将座椅靠背16保持在折叠位置中。
通常示以94的传动杆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座椅靠背16与座垫 12之间,用于响应座椅靠背16在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 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自动移动座垫12。更具体地,传动杆组件94 包括前部杆96、传动杆98以及后部杆IOO。前部杆96在近端102与相对 的远端104之间成直线延伸,所述近端102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前部横管 42的中部。后部杆100在近端106与相对的远端108之间成直线延伸,所 述近端106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后部横管90的中部。传动杆98在第一端部110与第二端部112之间延伸。优选地,传动杆98在第一端部110与第 二端部112之间具有曲率或者弯曲。传动杆98的第一端部110在枢轴111 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前部杆96的远端104,并且第二端部112在枢轴113 处以枢转的方式^1接到后部杆100的远端108。
参考图2到6,座椅组件10还包括通常示以114的被动锁定机构,用 于在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中时,将座椅靠背16的下端部与座垫20 的后端部锁定在一起。将座椅靠背16与座垫12锁定在一起提高了座椅组 件10的前部负载能力。被动锁定机构114包括一对管部件116、 118,其安 装到椅盘22的底面26,并且位于椅盘22的后端部30附近,如图5和6 中所示。被动锁定机构114还包括一对扣紧构件120、122,该扣紧构件120、 122在近端124与自由远端126之间延伸。各个扣紧构件120、 122的近端 124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后部横管卯。各个扣紧构件120、 122的远端126 包括槽128,用于在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中时,以锁定的方式#^各 字的管部件116、 118中的一个,如图5中所示。当座椅组件10处于堆装 位置中时,位于各个扣紧构件120、 122的远端126处的槽128与各自的管 部件116、 118脱离#^,如图3和4中所示。尽管当前实施例中所示的被 动锁定机构114包括一对管部件116、 118以及一对扣紧构件120、 122,但 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一个管部件以及一个扣紧构件而不会不同于本 发明的范围。
在操作中,开始时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中,座垫12由前腿46、 48以及后腿56、 58支承在底面14上方处于升起位置中。座椅靠背16由 支承支架80、 82支承处于竖立位置中。为了将座椅组件10从乘坐位置移 动到堆装位置,闭锁机构92通过致动释放把手而祐^释放到解锁状态,从而 使座椅靠背16能够绕着轴线A、朝叠置在座垫12之上的折叠位置向前枢 转。在座椅靠背16向前枢转的同时,后部横管卯沿逆时针方向(当从图 l观察时)旋转,导致各个扣紧构件120、 122绕着它的近端124旋转,从 而使远端126处的槽128与各自的管部件116、 118脱离接合。在同一时刻, 后部横管卯的逆时针旋转导致后部杆10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向后拉 动传动杆98。传动杆98的向后运动迫使前部杆9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导 致前部横管4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前部横管42的逆时针旋转导致前腿46、 48绕着下端部50向前枢转。前腿46、 48的枢转运动使上端部52向前以 及向下运动,这同时使得后腿56、 58绕着枢轴64向前枢转。前腿46、 48以及后腿56、 58的枢转运动使椅盘22以及由此使座垫12朝汽车底面14 向前以及向下移动。由此,响应于座椅靠背16从竖立位置到折叠位置的枢 转运动,传动杆组件94自动向前及向下移动座垫12,直到座垫12基本上 沿着汽车底面14平放,并且座椅组件10处于堆装位置中。
为了使座椅组件10返回到乘坐位置,闭锁机构92通过启动释放把手 而被释放到解锁状态,从而使座椅靠背16能够绕着轴线A、朝竖立位置向 后枢转。在座椅靠背16向后枢转的同时,后部横管卯沿顺时针方向(当 从图3观察时)旋转,导致后部杆100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向前推 动传动杆98。传动杆98的向前运动迫使前部杆9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导 致前部横管4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前部横管42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前腿46、 48绕着各自的下端部50向后枢转。前腿46、 48的枢转运动使得上端部52 向上以及向后移动,这同时导致后腿56、 58绕着枢轴64向后枢转。前腿 46、 48以及后腿56、 58的枢转运动使椅盘22以及由此使座垫12朝置于 汽车底面14上方与该汽车底面14间隔开的升起位置向上及向后移动。在 同一时刻,后部横管卯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各个扣紧构件120、 122绕着其 近端124旋转,从而使得远端126处的槽128以锁定的方式接合各自的管 部件116、 118。由此,响应于座椅靠背16从折叠位置到竖立位置的枢转 运动,传动杆组件94自动向上及向后移动座垫12,直到座垫12处于汽车 底面14上方与该汽车底面14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中,并且座椅组件10处于 乘坐位置中。
参考图7到15,公开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 示与上面所述元件类似的元件。在第二实施例中,座椅组件IO,包括布置在 座椅靠背16,的上端部132处的头枕130。如图9到11中所示,头枕130 在内部由一对头^_134、 135支承,头;R^134、 135以枢转的方式联接 到座椅靠背框架68,的上部横梁78,。头枕130在使用位置与堆装位置之间 枢转,所述使用位置与座椅靠背16,一起纵向延伸,如图7中所示,所述堆 装位置基本上垂直于座椅靠背16,,如图8中所示。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那样, 线缆组件(未示出)被设置用于响应于座椅靠背16,从竖立位置到折叠位置 的枢转而自动将头枕130从使用位置致动到堆装位置。
参考图9到ll,周边座垫框架136被布置在座垫12内并且刚性地支承 座垫12,。座垫框架136包括一对基本平行的侧部构件138、 140。侧部构件138、 140被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前部构件142以及后部构件144间隔开。 座垫框架136还包括中间构件146、 148,该中间构件146、 148适合于将 后部构件144与各个各自的侧部构件138、 140相连。然而,可以理解的是, 中间元件146、 148能够与各自的侧部构件138、 140整体形成而不会不同 于4^发明的范围。
一对细长支架32,、 34,在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延伸。各个支承 支架80,、 82,^^形成在^^对应的细长支架32,、 34,的后端部40,处。
各个前腿46,、 48,的下端部50,在枢轴150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t应 的细长支架32,、 34,的前端部38'。各个前腿46'、 48,的上端部52,以枢转 的方式^l接到座垫框架136的前部构件142。
各个后腿56,、 58,的下端部60,在枢轴6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各自 的细长支架32,、 34,,并且位于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各个后腿56,、 58,的上端部62,在枢轴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垫框架136的各自的中 间元件146、 148。
一对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被设置用于将座椅靠背16,以枢转的方式 联接到支承支架80,、 82,。更具体地,各个座椅支架152、 154在上端部 156与下端部158之间延伸,该上端部156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座椅靠背 框架68,的各自的侧部构件70,、 72,的下端部74,,该下端部158以枢转的 方式联接到各自的支承支架80,、 82,。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与支承支架 80,、 82,之间的枢转连接限定了轴线A,,座椅靠背16,绕着该轴线A,枢转。 各个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的下端部158限定了开放的切口或者钩状件 160,其目的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 可以整体形成为座椅靠背框架68,的一部分,而不会不同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中通常公知的任一适当类型的一对后仰机构162、 164被设置用 于控制座椅靠背16,绕着轴线A,、在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 后仰机构162、 164还使座椅靠背16,能够绕着轴线A,后仰。各个后仰^J 162、 164布置在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中的一个与各自的支承支架80'、 82,之间。后仰机构162、 164可以通过致动安装到座椅组件IO,的外侧边 20,上的释放把手166而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操作,如图7中所示。 后仰机构162、 164通过在它们之间延伸的串音管168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一起,从而使致动释放把手166将会同时在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之间致 动后仰机构162、 164。在锁定状态中,后仰机构162、 164将座椅靠背16' 维持在竖立位置中。在解锁状态中,座椅靠背16,可以在竖立和折叠位置之 间枢转。可以理解的是, 一旦座椅靠背16,处于折叠位置中,后仰机构162、 164就可返回到锁定位置,从而将座椅靠背16,维持在折叠位置中。可选择 地,在解锁状态中,座椅靠背16,能够后仰以使乘坐者感到舒适。
一对S形传动杆170、 172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座椅靠背16,与座垫 12,之间,用于响应于座椅靠背16,在竖立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自 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垫12'。参考图12到14,各个传动杆 170、 172的第一端部174在枢轴17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各自的座椅靠 背支架152、 154。各个传动杆170、 172的第二端部178以枢转且可滑动 的方式联接到各自的后腿56,、 58,。更具体地,各个传动杆170、 172的第 二端部178包括在第一端部182与第二端部184之间延伸的切口 180。销 186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各个后腿56,、 58,,并位于下端部60,与上端部62, 之间,并且从各个后腿56,、 58,侧向向内延伸。各个销186以枢转且可滑 动的方式布置在传动杆170、 172中一个的切口 180中。当座椅靠背16,处 于竖立位置中时,销186 4皮布置在切口 180的第一端部182处,如图12 中所示。当座椅靠背16,处于折叠位置中时,销186也被布置在切口 180 的第一端部182处,如图14中所示。
参考图15,击针座188 (只示出一个)被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各个中 间构件146、 148并JU^各个中间构件146、 148横向向外延伸。当座椅靠 背16,处于竖立位置中时,各个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的下端部158处的 钩状件160与各自的击针座188掩h从而为处于升起位置中的座垫12, 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座椅靠背16,可后仰有限量,直到钩状件160的闭合端 部190靠着击针座188,由此防止座椅靠背16,进一步后仰。
扭转弹簧192被设置用于朝折叠位置偏压座椅靠背16,。扭转弹簧192 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支承支架80,的突出部194与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 座椅靠背支架152的柱196之间延伸。
在^作中,开始时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中,座垫12,由前腿46,、 48,以及后腿56,、 58,支承在底面14,上方处于升起位置中。座椅靠背16, 由支承支架80,、 82,支承在竖立位置中。此外,头枕130由头机法134、135支M使用位置中。为了将座椅组件IO,从乘坐位置移动到堆装位置, 后仰机构162、 164通过致动释放把手166而被释放到解锁状态。在后仰机 构162、 164处于解锁状态时,头枕130向前枢转到堆装位置中,并且座椅 靠背16,能够绕着轴线A,、朝叠置在座垫16,之上的折叠位置向前自由枢转。 在座椅靠背16,向前枢转的同时,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迫使传动杆170、 172向前。最初,由于切口 180佳_传动杆170、 172能够相对于销186移动, 因此传动杆170、 172不会在销186上施加任何力。换句话说,销186在切 口 180内从第一端部182滑动到第二端部184。这种传动杆170、 172与后 腿56,、 58,之间的空转连^^吏座椅靠背16,能够向前枢转而不发生座垫12, 的任意对应运动,从而使钩状件160能够有时间与击针座188脱离掩^。 当钩状件160与击针座188脱离接合时,切口 180的第二端部184与销186 接合,这导致传动杆170、 172迫使后腿56'、 58,绕着枢轴64,向前枢转。 后腿56,、 58,的枢转运动向前及向下移动座垫12',这同时导致前腿46,、 48,绕着枢轴150向前枢转。前腿46,、 48,以M腿56,、 58,的枢转运动朝 底面14,向前及向下移动座垫12,。 一旦座垫12,位于底面14,附近,座椅靠 背16,的后部支承面198就与座垫12,的乘坐表面200 两者均在图1
中示出,并进一步将座垫12,向下推到降下位置中。通过座椅靠背16,而不 是传动杆170、 172的额外向下推动导致前腿46,、 48,以及后腿56,、 58, 枢转附加量,从而使销186到达最低点靠着切口 180的第一端部182,如 图14中所示。这样,响应于座椅靠背16,从竖立位置到折叠位置的枢转运 动,传动杆170、 172自动向前及向下移动座垫12,,直到座垫12,基本上 沿着汽车底面14,平放,并且座椅组件10,处于堆装位置中。
为了使座椅组件10,返回到乘坐位置,后仰机构162、 164通过致动释 放把手166而被释放到解锁状态,从而使座椅靠背16,能够绕着轴线A,、 朝竖立位置向后枢转。在座椅靠背16,向后枢转的同时,座椅靠背支架152、 154迫4吏传动杆170、 172向后,并且由于切口 180的第一端部182与销186 接合,因此传动杆170、 172迫使后腿56,、 58,绕着枢轴64,向后枢转。后 腿56,、 58,的枢转运动向上及向后移动座垫12,,这同时导致前腿46,、 48, 绕着枢轴150向后枢转。前腿46,、 48,以;5L^腿56,、 58,的枢转运动朝升 起位置向上及向后移动座垫12,。在座垫12,接近升起位置,并且座椅靠背 16,接近竖立位置时,钩状件160与击针座188M。由此,响应于座椅靠 背16,从折叠位置到竖立位置的枢转运动,传动杆170、 172自动向上及向 后移动座垫12',直到座垫12,枕故置于汽车底面14,上方与该汽车底面14,间隔开,并且座椅组件IO,处于乘坐位置中。随后将头枕130手动返回到使 用位置。本发明在这里以示例的方式进行描述,并且可以理解的是,使用的术 语被认为是具有说明用词的性质而非限制的性质。可以在上述讲授的启示 下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型及改变。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 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如说明书内明确列举的那样加以实施。
权利要求
1. 一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传动杆组件,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所述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前部杆、 传动杆和后部杆,所述前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 垫,所述前部杆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 部,并且所述后部杆的第 一端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 所述后部杆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 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支承支架,所述 支承支架适合于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 于使所述座垫能够在所述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 包括前腿以及后腿,所述前腿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垫与所述底面 之间,所述后腿布置于所述前腿的后方,所述后腿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在 所述座垫与所述底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前腿在适合于以枢转的上端部之间延伸。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后腿在适合于以枢转的 方式联接到底面的下端部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后端部的 上端部之间延伸。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前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 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腿,并且所述后部杆的所述第 一端部以固定 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后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闭锁机构,所述闭锁机构 布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支承支架之间,所述闭锁 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操作,所述锁定状态用于将所述座 椅靠背维持在所述竖立位置中,所述解锁状态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所 述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被动锁定机构,所述被动 锁定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肯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在 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置中时,将所述座椅靠背与座垫锁定在一 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被动锁定机构包括以 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垫的底面的第一构件以及以固定的方式紧固 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的第二构件,当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 述乘坐位置中时,所述第二构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所述第一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构件能够通过向前枢转所述座椅靠背而与所述第 一构件脱离 接合,由此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到所述堆装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至少 一个管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近端与自由远端之间延 伸的扣紧构件,所述近端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所述自由远端中具有槽,用于在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 置中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所述至少一个管部件。
12. —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 椅组件包括一对细长支架,其适合于安装到底面,所述对细长支架中的每一个 都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延伸;座垫,其能够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 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靠背,其包括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后端部,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 在所述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前部横管,其在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前端部之间侧向延伸,并且 以可旋转的方式联到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前端部;一对前腿,其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部横管的下端部与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前端部的上端部之间延伸;一对后腿,其在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延伸,所述下端部以枢转的方 式联接到位于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的所述对细长支架,所述上 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垫的后端部;以及传动杆组件,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 间,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 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 椅组件的乘坐位置与堆装位置,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前部杆及后部杆, 所述前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部横管,所述前部杆 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并且所述后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所述后 部杆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闭锁机构,所述闭锁机 构布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对细长支架中的一个 的所述后端部之间,所述闭锁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操作,所述锁定状态用于将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所述竖立位置中,所述解 锁状态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所述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被动锁定机构,所述被 动锁定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 当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置中时,将所述座椅靠背与座垫锁定在 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被动锁定机构包括第 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垫的底 面,所述第二构件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 部,当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置中时,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 构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并能够通过向前枢转所述座椅靠背而与所述第 一构件脱离接合,由此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到所述堆装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至少一 个管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近端与自由远端之间延伸 的扣紧构件,所述近端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所述自由远端中具有槽,用于在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置 中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所述至少一个管部件。
17. —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 椅组件包括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 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 之间移动;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 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杆,其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一端 部与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垫的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椅组件 的乘坐位置与堆装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以枢转的方式联接于所述 座垫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前腿及后腿,用于使所述座垫能够在所述升起位 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前腿及后腿在适合于对应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端部之间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 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支承支架,该支 承支架适合于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底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动杆的所 述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并且 所述至少 一个传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位 于所述下端部附近的所述后腿。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动杆基本 上呈S形,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切口,该切口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之间延伸,用于接收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后腿的销,所述切口以及 销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间提供空转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在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 乘坐及堆装位置中时,所述销被布置到所述切口的所述第一端部,并被 布置在所述切口的所述第二端部,用于将所述座垫从所述升起位置移动 到所述降下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 下端部包括钩状件,用于与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垫的击针选择性 地接合,从而向处于所述升起位置中的所述座垫提供稳定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空转连接使所述座椅 靠背能够从所述竖立位置朝所述折叠位置枢转运动预定量,而所述座垫 不发生任何对应运动,从而使所述钩状件能够与所述击针脱离接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支承支架之间的后仰机构,所述后仰机构能够在锁 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操作,所述锁定状态用于将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 所述竖立位置中,所述解锁状态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所述竖立位置与 折叠位置之间枢转。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弹簧,该弹簧用于朝所 述折叠位置偏压所述座椅靠背。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弹簧被布置在所述座 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支承支架之间。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头枕,该头枕以可操作的 方式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竖立 位置到所述折叠位置的枢转而在使用位置与堆装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使 用位置与所述座椅靠背一起基本上纵向延伸,所述堆装位置基本上垂直 于所述座椅靠背布置。
全文摘要
一种座椅组件,其被提供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该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该底面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的移动。该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个传动杆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椅靠背的第一端部与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以及堆装位置。
文档编号B60N2/30GK101522464SQ200780036974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5日
发明者M·杰弗里·科尔金斯, 查尔斯·法尔宗, 罗伯特·I·霍米耶 申请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