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76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技术领膝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背景駄
传统的汽车外后视镜主要是平面反射镜或球面反射镜,都存在着视区小、盲区大的缺点。有 资料表明,许多交通事故,特别在汽,弯时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驾驶员无法观 察到车后方来车造成的。因此如何消除后视盲区成为汽车后视镜设计的重点。由光学原理可知, 当后视镜的尺寸一定时,要扩大后视镜的视野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后视镜的曲率半径,但是曲率半 径减小会{板视镜中成像变形失真,给驾驶员造成误判断,引发魏事故。因此各国的法规标准 都对汽车后视镜的最小曲率半径有限制性的规定。如我国的GB15084-94规定后视镜曲率半径必 须不小于1200mm,欧盟的85/205/EEC规定也要求不小于1200mm。为了符合规定,又能减小 盲区,现行的做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采用两i央镜面组合, 一块是符合标准规定的大曲率后视主 镜,, 一块是小曲率的后视辅镜,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后视辅镜的曲率小,成像与主镜的成像差别 大,易造成误判断,而且由于辅镜设计缺陷,造成辅镜没能完全观察到盲区,且辅镜的视区与主 镜视区的重叠太多,会造成驾驶员误判断。另一个方法是采用双曲面或变曲面大IW后视镜, 这种做法虽然没有了第一种方法的视区重叠和基本消除了第一种方法中辅镜和主镜成像差别大 的问题,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成像差别,使之不能用较小的曲率,因而所能增大视 区有限,不能完全消除盲区,而且这种双曲面或变曲面的镜片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这第二种 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也是国家专利,也是目前汽车大,,后视镜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普通汽车后视镜存在观察不到的后视盲区的缺陷,衝共一种无后视盲
区、第u作简便、成本低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两部分,其中主视区镜的镜 面曲率设计与现行的后视镜一样,采用大曲率半径的球面,在主视区镜部分的外边上方设置视盲 区镜部分;所述的视盲区镜部分设有视盲区镜,戶腐的视盲区镜为曲率半径小于主视镜区的曲面 反射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视区镜可观察后视主区域,舰视盲区镜可观察后视主视MH察不至啲后 视盲区区域。本实用新型增设的曲面反射镜、尤其是离轴的球面反射镜的设计,可在不减小曲率 的情况下消除视盲区镜的视区与主视区镜的重叠,同时使镜片的观察区扩展,并将视区往主视区 观察不到的盲区方向外移,以实现该视盲区镜专门用于观察车后视的盲区,达到既不干扰主视, 又消除盲区的目的。


图1是镶嵌法制得的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镶嵌法律时寻的右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贴法制得的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贴法制得的右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S后视镜的视盲区镜斜切离轴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结构示意图,(b) 为(a)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右后视镜的视盲区镜7K平离轴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结构示意图,(b) 为(a)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整体式结构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驾驶员目lBf与后视镜之间的距离、视盲区镜的曲率及离心量三者参数之间的关系图。 标号说明l视盲区镜,2主视区镜,3视盲区镜背面,4分界线,Q球面中心投影,Rl
主视区镜的曲率半径,R2视盲区镜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駄式
如图l-7所示,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2和视盲区镜1两部分,在主视区镜的外iiJi方设置视盲区镜;所述的视盲区镜为曲率半径小于主视区镜的曲面镜。所述的视盲区镜的曲面镜为球面 反射镜或离轴球面反射镜,所述的离轴球面反射镜是指视盲区镜镜面的球面中心投影Q不在视 盲区镜的镜面上而是偏离在视盲区镜的左或右侧(左后视镜偏离在视盲区镜的右侧;右后视镜偏 离在视盲区镜的左侧)。视盲区镜的设计要根据视盲区镜在后视镜的位置,距离驾驶员的距离等
参数,通过计^m三维模型来设计视盲区镜的曲率和离轴量(偏心量),驾驶员眼睛与后视镜之
间的距离大约在600—1500mm以内,在这个范围,视盲区镜的曲率与离心量在设计上也将随之 变化,视盲区镜的曲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曲率一般是在300—800mm以内;而离心 量是随着距离的变大而逐渐减小,离心量大约在0—200mm以内。它们三者之间的变化的趋势 如图8所示。由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组合构成的后视镜的外轮廓线的皿与现有的后视镜的外轮 廓线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产品有如下四种制备方法或结构方式1.镶嵌法在主视区镜镜片的外边沿上
方位于视盲区镜的部分(即左后视镜为左上方,右后视镜为右上方)设有一个与视盲区镜外形大 小相等的小区域(也就是在现有的后视镜的、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视盲区镜的该小区,将该小区 域割除),将外形与该小区域相同的视盲区镜镶嵌在该小区域内即可。也就是说,将视盲区镜镶
嵌在主视区镜镜片的外边沿上方位于视盲区镜的部分。2.后贴法在主视区镜镜片的外M方
位于视盲区镜的部分(即左后视镜为左上方,右后视镜为右上方)留出一个不镀反射膜的小区域, 视盲区镜的夕卜形按此不鹏小区域的夕卜形加工,将外形与该不鹏小区域的外形相同的视盲区镜
贴在主视区镜之后的该小区域上,如图3和图4所示;3.前败法将设计好的视盲区镜加工好 后,直接贴在主视区镜前面的位于视盲区镜部分的镜片上。由于该方法是将视盲区镜直接贴在主
视区镜前面的镜片上,因此是否去除主视区镜该部分的^对视盲区镜的使用效果没有影响。4.
整体式如图7所示,在加工汽车后视镜主视区镜镜片时直接按设计好的曲率和离轴量将视盲区 镜加工于主视区镜镜片的外边上方上,使视盲区镜与主视区镜形成一体,构成后视镜;即主视区 镜镜片与视盲区镜镜片为一体加工成型构成后视镜;其中主视区镜的曲率半径Rl》1200mm , 视盲区镜的曲率半径R2 - 300~800mm。视盲区镜背面4小曲率部伤,反射膜。由于视盲区镜的曲率较小,看物体时的感觉与主视区镜W^大的差别,为了避免驾驶员不适 应这种突然的视觉转换,达到提醒驾驶员所观察的视镜区域为主视区镜或视盲区镜的目的,在主 视区镜与视盲区镜之间用黑线或虚线或红线或其它颜色的线设置视盲区镜与主视区镜之间的分 界线4。 实施例l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左后视镜,由两部份组成,即主视区镜2和视盲区镜1,视盲区镜l 位于主视区镜2的&±侧,主视区镜为球面镜,其曲率半径为1200mra。视盲区镜设计成曲率为 300mm的球面镜,为斜切离心,离心量为30咖(如图5)。主视区镜2与视盲区镜1通过镶嵌法 装配在一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右后视镜,由两部份组成,即主视区镜2和视盲区镜1,视盲区镜l 位于主视区镜2的右上侧,主视区镜为球面镜,其曲率半径为1200咖。视盲区镜设计成曲率为 500mm的球面镜,为7JC平离心,离心量为35mm (如图6)。主视区镜2与视盲区镜1通过后贝战去 装配在一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由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两部份组成右后视镜,视盲区镜1位于主视区镜2的右上侧, 主视区镜为球面镜,其曲率半径为1200mra。视盲区镜设计成曲率为800mm的球面镜,为水平离 心,离心量为40mm (如图6)。主视区镜2与视盲区镜1 i!3l整体式装配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两部分,其中主视区镜的镜面曲率设计与现行的后视镜一样,采用大曲率半径的球面,在主视区镜部分的外边上方设置视盲区镜部分;所述的视盲区镜部分设有视盲区镜,所述的视盲区镜为曲率半径小于主视镜区的曲面反射镜。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盲区镜为球面反射镜 或离轴球面反射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驾驶员眼睛与后视镜之间 的距离是600—1500mm,曲率是300—800mm,离心量是0—2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由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组合构成的后视镜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现有的后视镜的夕卜轮廓线的皿相同。
5、 根据权禾傻求4戶脱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主视区镜与视盲区镜之间设有分界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界线为黑线或虚线或 红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视盲区镜镶嵌在主视区镜镜片 的外边沿上方位于视盲区镜的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6戶,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主视区镜镜片的外边上方位 于视盲区镜的部分留出一个不镀反射膜的小区域,将外形与该不 小区域的外形相同的视盲区 镜贴在主视区镜之后的该小区域上。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视盲区,接贴在主视区镜前 面的位于视盲区镜部分的镜片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6戶;M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主视区镜镜片与视盲区镜镜片为一体加工成型构成后视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外置后视镜中存在视线盲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两部分,其中主视区镜的镜面曲率设计与现行的后视镜一样,采用大曲率半径的球面,在主视区镜部分的外边上方设置视盲区镜部分;所述的视盲区镜部分设有视盲区镜,所述的视盲区镜为球面反射镜或离轴球面反射镜。通过主视区镜可观察后视主区域,通过视盲区镜观察主视区镜观察不到的视盲区域。本实用新型的视盲区镜是一个离轴球面镜,离轴的球面设计,可在不减小曲率的情况下,将镜片的观察区扩展,并将视区往主视区观察不到的盲区方向外移,以实现车后视无盲区的目的。
文档编号B60R1/06GK201158344SQ20082010102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4日
发明者黄木旺 申请人:福州华旭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