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47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所述电动座椅驱动设 备具有减速机构,用于对动力源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驱动力传 递至座椅的活动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座祠i备是已知的,其中,结合并操作用作为动力源的马
活动单元的减速机构,以便例如沿座椅的上下方向调节车辆座椅的椅垫前 部的倾度以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可滑动方式调节整个座椅。该减速W^ 包括齿轮减速部,所述齿轮减速部以预定的减速比相互接合。根据所述减 速比可以获得大转矩。在用于调节座椅倾度的座椅设备中,因为可能需要 大转矩以升高座椅,所以结合了多个减速部。在如此构造的用于车辆的电 动座椅驱动设备中,重要的是减小减速机构内部的齿轮间隙以^t提高减速 机构的操作稳定性。此外,当齿轮间隙减小时,希望减小齿轮噪声以便提 高舒适性。
JP2005-344757A中7>开的转动式传动机构包括适于车辆用电动座椅 驱动设备的减速机构。根据JP2005-344757A的转动式传动机构包括具有 第一中心齿轮、第二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的行星齿
轮机构。不仅根据JP2005-344757A的行星齿轮机构,而且一般的行星齿 轮机构都可以构造成具有相对较小的齿轮间隙。
当减速机构由一般的齿轮组构成而未使用行星齿轮机构时,因为考虑 到生产时的公差和操作限制,所以通常在减速机构内部设置尺寸间隙。另 一方面,当转速降低时,齿轮可能因为惯性而空转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 而且齿轮的齿面可能相互撞击,从而引起应力的产生。此外,当转动停止 时,可能发生撞击损坏。因此,对于应力和损坏以及正常传递的扭矩,必 需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因而,用于以可转动方式支撑齿轮的壳体的支撑 部一般由金属制成。特别是在减速比大的机构中可能出现大量的应力和损坏。因此,支撑部可能需要由铁等制成。
才艮据JP2005-344757A中>^开的行星齿轮"机构,虽然可以减小齿轮间 隙,但存在的其它缺点使得部件数目增加、机构尺寸增大以及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当将一般齿轮组用于减速时,因为从该齿轮组输出的扭矩变大, 所以可能难以减小齿轮间隙,而且难以提高稳定性。此外,支撑部可能需 要由金属制成。因此,可能不会减轻重量。
因此需要一种减小了齿轮间隙以提高操作稳定性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座 椅驱动设备。此外,还减少了部件数目以及尺寸和重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才艮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包括活 动单元,其适于设置在座椅与车辆iiMl之间以相对于所述车辆^L移动所 述座椅;以及减速机构,其连接至所述活动单元以对动力源输出的驱动力 进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活动单元。所述减速机构包括 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齿轮接合并且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 所述驱动齿轮的转速进行减速;辅助齿轮,其以互锁方式共轴地连接至所 i^动齿轮,所述辅助齿轮由具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所ii^动齿轮的树脂 材料制成,所述辅助齿轮具有比所M动齿轮的齿厚大了与齿轮间隙相对 应的量的齿厚,并且所述辅助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一起接合所述驱动齿 轮;以及壳体,其容置并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所述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 以及所述辅助齿轮。
相应地,从动齿轮和辅助齿轮相互连接,而且从动齿轮和辅助齿轮中 的每一个都与驱动齿4^掩^,以l更以互锁方式受到驱动而转动。在第二减 速部中,辅助齿轮的齿厚比从动齿轮的齿厚大了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 因此,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互接合成在它们之间包括齿轮间隙,而辅助 齿轮与驱动齿轮相互接合成在它们之间不包括齿轮间隙。相应地,当驱动 齿轮的转速降低时,不太可能发生辅助齿轮空转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 即使辅助齿轮可能空转,该空转的程度也可能极小。换言之,即使当惯性 导致从动齿轮空转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时,因为与从动齿轮互锁的辅助 齿轮限制了从动齿轮的空转,所以从动齿轮的对应于齿轮间隙的空转实际 上不会发生。相应地,减小了施加至齿轮和壳体的应力和损坏。此外,辅 助齿轮由具有弹性和低刚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因此,相对于瞬时大变形,辅助齿轮具有大的阻力,使得从动齿轮的空转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辅助 齿轮相对于从驱动齿轮正常传递到从动齿轮的转动弹性变形,使得从动齿 轮受到驱动而平稳转动。因而,提高了减速机构的操作稳定性。此外,降 低了因齿轮间隙可能出现的齿轮噪声。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所i^动齿轮和所述辅助齿轮是具有相同齿数 和相同相位的正齿轮。
相应地,通过少量的部件可以实现用于将从动齿轮和辅助齿轮与驱动 齿轮4目掩^的构造。因而,降低了成本。
才艮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在所述辅助齿轮的与所述辅助齿轮面对所述 从动齿轮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有以可滑动方式接触所述壳体的内壁 表面的凸出部。
相应地,减小了从动齿轮与壳体的内壁表面之间的在从动齿轮的轴向 方向上的齿轮间隙。因此,不仅限制了从动齿轮和辅助齿轮中每一个相对 于壳体的在齿轮转动方向上的位移,而且限制了其在齿轮轴向方向上的位 移。相应地,提高了减速部的操作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g动齿轮以一体方式或以分离方式包括 轴部,所述轴部沿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向方向延伸并由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 周表面的凹部在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处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所述辅助齿轮 包括辅助轴部,所述辅助轴部i殳置在所ii^动齿轮的轴部以及以与所述凹 部共轴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辅助支撑孔之间,所述辅助轴部与所述轴 部配合同时以可滑动方式接触所述辅助支撑孔。
相应地,减小了从动齿轮、辅助齿轮以及壳体之间的在齿轮径向方向 上的齿轮间隙。因此,不仅在转动方向上而且在径向方向上都限制了从动 齿轮和辅助齿轮中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的位移。相应地,提高了减速部的操 作稳定性。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迷,本发明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将变 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的整体 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示应用于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 的立体图3是图示应用于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 的剖^L图4是图示应用于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 的分解立体图5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的剖视图, 其中减小了沿轴向方向和沿径向方向的齿轮间隙;
图6是图示应用于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齿轮的剖视图7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的剖视图, 其中限制了输出齿轮的转动范围;以及
图8是图示应用于图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 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2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4提供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1的第一实 施方式。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包括左、右侧支架21,其在椅垫的左侧表 面和右侧表面处保持椅垫;坐垫框架22,其在椅垫的底侧处保持椅垫;左 前、右前枢轴连杆机构23,其转动以^Mt侧支架21和坐垫框架22的前部 以便使其枢转;左后、右后枢轴连杆27,其转动以^Mt侧支架21的后部 以便使其枢转;前驱动装置28以及后驱动装置。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在其 左侧和右侧包括基;^目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除非另外指出,否则以下 将只描述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的一侧。
坐垫框架22的后部由侧支架21通过i史置在侧支架21中部的第一支撑 销212支撑。前枢轴连杆机构23包括枢轴连杆24、前连杆25以及框架枢 轴连杆26。支撑孔241形成于枢轴连杆24的中部,而且枢轴连杆24由侧 支架21通过设置在侧支架21前端的第二支撑销211支撑。枢轴连杆24 的后端通过前连杆25以可枢转方式连接至上轨道99,前连杆25以可枢转 方式在第一连接部243处连接至枢轴连杆24。设置在枢轴连杆24前端的第二连接部242由框架枢轴连杆26通过第三支撑销221以可枢转方式连接 至坐垫框架22的前部。此外,扇形齿轮244—体形成于左侧枢轴连杆和右 侧枢轴连杆24中的一个上。扇形齿轮244以支撑孔241为中心朝向后部方 向展开形成为大致扇形,而且沿扇形的M面在扇形齿轮244的后端形成 有齿。左侧枢轴连杆和右侧枢轴连杆24通过传动杆相互连接以便一体地枢 转,传动杆与第二支撑销211共轴设置。后枢轴连杆27的后部由侧支架 21通过设置在侧支架21下后端的第四支撑销213支撑。后枢轴连杆27的 前部以可枢转方式支撑于上轨道99。座椅的能够相对于车辆地板移动座椅 的活动单元由侧支架21和坐垫框架22构成。前驱动装置28包括马达(动力源)281,其输出驱动力;以及减速 部3,其具有与扇形齿轮244接合的输出齿轮282。当输出齿轮282受到驱 动而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为扇形齿轮244与输出齿轮282接 合,所以枢轴连杆24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因为前枢轴连杆^ 23的操作,侧支架21和坐垫框架22的前部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当输出 齿轮282受到驱动而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因为扇形齿轮244与 输出齿轮282接合,所以枢轴连杆24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且侧支 架21和坐垫框架22的前部向下移动。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与前驱动 装置28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后驱动装置由马达和减速机构构成。当后驱动 装置驱动后枢轴连杆27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时,侧支架21的后部 向下移动。在前驱动装置和后驱动装置中,以下仅参考图2至图4描述应用于前 驱动装置28的减速部3作为示例。减速部3是用于对马达281的驱动力进 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282的机构。减速部3包括第 一减速部4、第二减速部5、(减速机构)、以及壳体6。壳体6包括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中的 每一个都由树脂制成。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彼此面对以将第一减速部 4和第二减速部5容置在由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围成的壳体6的内部。 凸出部611设置于壳体主体61周缘的四个部分处。钩部651设置在壳体盖 65处以面对相应的凸出部611。凸出部611与相应的钩部651接合,从而 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相互连接以构成壳体6。笫一附接孔612形成于 壳体主体61周缘的三个部分处。第二附接孔652形成于壳体盖65周缘的 三个部分处,与第一附接孔612相对应。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在第一的对角处。与凸缘614接触的马达281通过旋柠在螺钉孔615中 的两个螺钉616固定至凸缘614。驱动部支撑孔在图4中形成于壳体主体61内侧的左后部。驱动部支撑 孔绕在图4中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一轴线Cl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一 减速部4的驱动部。第一主体支撑孔62在图3中形成于壳体主体61内侧 的左前部。第一主体支撑孔62绕在图3和图4中大致竖直延伸的第二轴线 C2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一减速部4的从动部。第二主体支撑孔63 (凹部)在图3中形成于壳体主体61内侧的右部。第二主体支撑孔63绕 在图3和图4中大致竖直延伸的第三轴线C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 二减速部5的从动部。此外,第一盖支撑孔67在图3中形成于壳体盖65 内侧的左部。第一盖支撑孔67绕第二轴线C2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 一减速部4的从动部。第二盖支撑孔68在图3中形成于壳体盖65内侧的 右部。第二盖支撑孔68绕第三轴线C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二减速 部5的从动部。第一减速部4包括蜗杆41,其为第一减速部4的驱动部;以及斜齿 轮42,其为第一减速部4的从动部。蜗杆41和斜齿轮42相互"^。第一轴线-(:i改变大致90度到大致竖直延伸的第二轴线C2。蜗杆41由形成于 壳体主体61的驱动部支撑孔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使用连接件将蜗杆 41连接至马达281的输出轴以与该马达一体转动,所述连接件的纵向方向 上的端部当在剖视图中观察时形成为四边形。与蜗杆41 M的斜齿轮42 包括在图3和图4中向下凸出的轴部421。轴部421的外周表面由壳体主 体61的第一主体支撑孔62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形成为阶梯形状的 轴孔422形成于斜齿轮42的轴向中心。第一内齿部423在图3和图4中形 成于第一轴孔422的上部的半径大的部分的内周表面。第二减速部5包括小齿轮51 (驱动齿轮)、正齿轮52 (从动齿轮)以 及弹性齿轮53 (辅助齿轮)。第二减速部5对已经由第一减速部4减速的 驱动力进行进一步减速。作为第二减速部5的驱动部的小齿轮51包括第一 齿轮部511、第一下轴部512以及第一上轴部513。第一齿轮部511包括沿小齿轮51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表面形成的正齿轮。第一下轴部512和第一 上轴部513以共轴方式分别形成于第一齿轮部511的下端和上端,佳_得第 一下轴部512和第一上轴部513中每一个的半径都小于第一齿,511的 半径。第一下轴部512与斜齿轮42的第一轴孔422M,而且第一齿4HP 511的下部与斜齿轮42的第一内齿部423接合,以便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 因此,小齿轮51和斜齿轮42彼此一体地转动。上轴部513的外周表面由 壳体盖65的第一盖支撑孔67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减速部5的从动部的正齿轮52包括第二齿, 521、第二轴孔522、第二内齿部523以及连接孔524。第二齿轮部521包 括沿正齿轮52的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表面形成的正齿轮。第二轴孔522 形成于圆柱形部分的中心。第二内齿部523形成于第二轴孔522的内周表 面。连接孔524形成于以第三轴线C3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四个部分。正齿 轮52的第二齿轮部521与小齿轮51的第一齿轮部511的上部掩^。正齿 轮52与小齿轮51之间的减速比设定成正齿轮52与小齿轮51之间的齿数 比的倒数。弹性齿轮53由树脂材料制成,而且形成为大致环状。弹性齿轮53具 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正齿轮52。弹性齿轮53包括第三齿轮部531、第三轴 孔532以及连接凸部533。第三齿轮部531包括形成于弹性齿轮53的外周 表面的正齿轮。第三轴孔532形成于弹性齿轮53的中心部分。沿弹性齿轮 53的轴向方向朝向正齿轮52凸出的连接凸部533形成于以第三轴线C3 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个部分。形成于弹性齿轮53的第三齿轮部531的齿数 与正齿轮52的第二齿轮部521的齿数相同,而弹性齿轮53的第三齿, 531的齿厚比正齿轮52的第二齿轮部521的齿厚大了?ML大于小齿轮51 与正齿轮52之间接合处的齿轮间隙的量(或者大了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 量)。弹性齿轮53的连接凸部533与正齿轮52的对应的连接孔524相掩^。 因此,正齿轮52和弹性齿轮53以共轴方式彼此连接以便以互锁的方式以 相同的相位与小齿轮51接合r输出齿,57输出由第一减速部4和第二减速部5减速后的驱动力。 输出齿轮件57绕第三轴线C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正齿轮52和弹性 齿轮53。如闺4所示,输出齿轮件57以共轴方式一体地包括第二下轴部 571 (轴部)、外齿部572、凸缘部573、第二上轴部574以及输出齿轮282。 第二下轴部571插入穿过弹性齿轮53的第三轴孔532,并且由壳体主体61的第二主体支撑孔6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外齿部572与正齿轮52 的第二内齿部523锯齿式#^从而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凸缘部573设置 在图4中的正齿轮52的上表面与壳体盖65的内壁表面之间。第二上轴部 574由第二盖支撑孔68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输出齿轮282朝向壳体 盖65的外侧凸出。换言之,输出齿M57由分别形成于壳体6的下部和 上部的第二主体支撑孔63和第二盖支撑孔68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 输出齿Wf 57受到驱动与和输出齿轮57锯齿式^的正齿轮52 —体地转 动。因此,输出齿4Mf 57将驱动力输出至输出齿轮282。以下将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的操作,特别是减 速部3的操作进行描述。当致动马达281以便将马达的具有转速的驱动力 传递至第一减速部4的蜗杆41时,斜齿轮42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该转 速进行减速,如此实现第一减速。随后,当减速后的转动祐/ft递至第二减 速部5的与斜齿轮42 —体转动的小齿轮51时,正齿轮52和弹性齿轮53 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该转速进行进一步减速,如此实现第二减速。通过 第一减速和第二减速转变成低转速高扭矩的驱动力从输出齿轮282输出, 以便枢转图1所示的扇形齿轮244,从而,诸如侧支架21和坐垫框架22 之类的座椅的活动单元向上和向下移动。在第二减速部5中,弹性齿轮53的齿厚比正齿轮52的齿厚大了与齿 轮间隙相对应的量。因此,正齿轮52与小齿轮51彼此接合成在它们之间 包括齿轮间隙,而弹性齿轮53与与小齿轮51彼此接合成在它们之间不包 括齿轮间隙。因此,当从马达281输出的转速减速而且小齿轮51的转速减 速时,不太可能出现因惯性导致弹性齿轮53空转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 即使弹性齿轮53可能空转,当正齿轮52空转时以及当正齿轮52的齿面与 小齿轮51的齿面相撞击时可能产生的应力和撞击声也极小。换言之,即使 当惯性可能引起正齿轮52空转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时,因为与正齿轮 52互锁的弹性齿轮53限制了正齿轮52的空转,所以实际上可能不会出现 齿轮间隙。此外,弹性齿轮53由具有弹性和低刚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因此, 相对于瞬时大变形,弹性齿轮53具有大的阻力,使得正齿轮52的空转受 到限制。另一方面,弹性齿轮53相对于从小齿轮51正常传递至正齿轮52 的转动而弹性变形,使得正齿轮52受到驱动而平稳转动。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包括弹性齿轮53, 弹性齿轮53以共轴方式与正齿轮52互锁,而且弹性齿轮53的齿厚比正齿轮52的齿厚大了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因此,限制了齿轮间隙。相应地, 提高了减速部3的操作稳定性。此外,减少了诸如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撞 击之类的损坏。因此,壳体主体61和壳体盖65可由树脂制成。相应地, 减少了重量及成本。此外,减小了可能因齿轮间隙导致的齿轮噪声。〖第二实施方式2以下将参考图5和图6描述电动座椅驱动设备1的第二实施方式。根 据第二实施方式,减小了第二减速部50 (减速机构)在其轴向方向上;5Ut 其径向方向上的齿轮间隙。以下将主要描述与第 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二减 速部50的弹性齿轮54。在图6中,输出齿4Hf 57和壳体61由虚线表示。才艮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齿轮54由树脂材料制成而且形成为大致环 状。弹性齿轮53具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正齿轮52。弹性齿轮54包括第三 齿轮部541、第三轴孔542以及连接凸部543。第三齿轮部541包括形成于 其外周表面的正齿轮。第三轴孔542形成于弹性齿轮54的中心部分。沿弹 性齿轮54的轴向方向朝向正齿轮52凸出的连接凸部543形成于以第三轴 线C3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个部分。形成于弹性齿轮54的第三齿4HP 541 的齿数与正齿轮52的第二齿,521的齿数相同,而弹性齿轮54的第三 齿,541的齿厚比正齿轮52的第二齿,521的齿厚大了与齿轮间隙相 对应的量。弹性齿轮54的连接凸部543与正齿轮52的对应的连接孔524 相接合。因此,正齿轮52和弹性齿轮54以共轴方式彼此连接以便以互锁 的方式以相同的相位与小齿轮5lM。此外,与壳体主体61的内壁表面64以可滑动方式接触的凸出部544 形成于弹性齿轮54的与面对正齿轮5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换言之,如 图6所示,适当数目的凸出部544形成在同心圆上以从图6中的弹性齿轮 54的与形成连接凸部543的表面相反的下表面在图6中向下凸出。弹性齿 轮54的形成第三轴孔542的内边缘在图6中向下弯曲以形成圆筒形状,从 而形成辅助轴部545。辅助轴部545i殳置在输出齿轮件57的第二下轴部571 与辅助支撑孔69之间,所述辅助支撑孔69形成于第二主体支撑孔63的上 边缘处以具有比第二主体支撑孔63的直径大的直径。输出齿轮件57的第 二下轴部571配合在辅助轴部545的内周表面546中,而辅助轴部545的 外周表面547以可滑动方式接触壳体主体61的辅助支撑孔69。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减速部30中,当第二减速部50的正齿轮52和弹性齿轮54受到驱动以互锁方式转动时,弹性齿轮54的凸出部544从弹 性齿轮54的轴向方向以可滑动方式接触壳体主体61的内壁表面64,而输 出齿轮件57的第二下轴部571配合在弹性齿轮54的辅助轴部545的内周 表面547中,且辅助轴部545的外周表面547以可滑动方式接触壳体主体 61的辅助支撑孔69。因此,减小了弹性齿轮54与壳体主体61之间的在弹 性齿轮54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间隙。因而,减小了正齿轮52与壳 体6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修改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部3。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弹性齿轮54处形成有凸出部544和辅助轴部545 以减小第二减速部50与壳体6之间的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间隙。因 此,限制了正齿轮52和弹性齿轮54中每一个相对于壳体6在轴向方向和 径向方向上的位移。相应地,提高了减速部30的操作稳定性。
〖第三实施方式2
以下将参考图7和图8来描述电动座椅驱动设备1的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限制了输出齿轮282的转动范围。以下将主要描述与 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才艮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减速部300的壳体6和第 一减速部4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勤目似。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减速部7 (减速机构)包括小齿轮(驱动齿 轮)71、正齿轮(从动齿轮)72以及弹性齿轮(辅助齿轮)73。第二减速 部7进一步包括止动销74和止动板75。作为第二减速部7的驱动部的小 齿轮71以共轴方式一体形成于第一减速部4的斜齿轮42的上端。小齿轮 71和斜齿轮42在它们的中心部分具有轴孔。第一内齿部712形成于该轴 孔的内周表面。
止动销74包括第一外齿部741、止动凸轮742以及第一上轴部744。 第一外齿部741包括沿止动销74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外齿。止 动凸轮742在图7和图8中一体形成于第一外齿部741的上端。第一上轴 部744以共轴方式一体形成于止动凸轮742的上端,以具有比止动凸轮742 小的半径。止动凸轮742是在其外边缘处具有掩^凸部743的非圆形凸轮 件。止动销74的第一外齿部741与小齿轮71和斜齿轮42的轴孔的第一内 齿部712锯齿式接合从而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止动销74的第一上轴部 744的外周表面由壳体盖65的第一盖支撑孔67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减速部7的从动部的正齿轮72包括第一齿, 721、第一轴孔722、第二内齿部723以及连接孔724。第一齿,721包 括沿正齿轮72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表面形成的正齿轮。第一轴孔722形成 于正齿轮72的中心。第二内齿部723形成于第一轴孔722的内周表面。连 接孔724形成于以第三轴线C3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四个部分处。正齿轮72 的第一齿轮部721与小齿轮71接合。正齿轮72与小齿轮71之间的减速比 设定成正齿轮72与小齿轮71之间的齿数比的倒数。
弹性齿轮73由树脂材料制成,而且形成为大致环状。弹性齿轮73具 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正齿轮72。弹性齿轮53包括第二齿轮部731、第二轴 孔732以及连接凸部733。第二齿轮部731包括形成于弹性齿轮73的外周 表面的正齿轮。第二轴孔732形成于弹性齿轮73的中心部分。沿弹性齿轮 73的轴向方向朝向正齿轮72凸出的连接凸部733形成于以第三轴线C3 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个部分。形成于弹性齿轮73的第二齿,731的齿数 与正齿轮72的第 一齿,721的齿数相同,而弹性齿轮73的第二齿, 731的齿厚比正齿轮72的第一齿轮部721的齿厚大了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 量。弹性齿轮73的连接凸部733与正齿轮72的对应的连接孔724相#^。 因此,正齿轮72和弹性齿轮73以共轴方式彼此连接从而以互锁的方式以 相同的相位与小齿轮71掩h
止动板75包括多个^部751、第三轴孔752以及第三内齿部753。 所述多个^部751形成于板状止动板75的外边缘处。第三轴孔752形成 于止动板75的中心部分。第三内齿部753形成于第三轴孔752的内周表面。 止动板75设置在与止动销74的止动凸轮742相同的高度以面对止动凸轮 742。
输出齿M 77输出由第一减速部4和第二减速部7减速后的驱动力。 输出齿轮件77绕第三轴线C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正齿轮72、弹性齿 轮73以及止动板75。如图7和图8所示,输出齿4Hf77以共轴方式一体 地包括第一下轴部771、第二外齿部772、第二上轴部774以及输出齿轮 282。第一下轴部771插入穿过弹性齿轮73的第二轴孔732,并且由壳体 主体61的第二主体支撑孔63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第二外齿部772 与止动板75的第三内齿部753以;5UE齿轮72的第二内齿部723锯齿式接 合从而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第二上轴部774由第二盖支撑孔68以可转动 方式轴向地支撑。输出齿轮282朝向壳体盖65的外侧凸出。换言之,输出
14齿轮件77由分别形成于壳体6的下部和上部的第二主体支撑孔63和第二 盖支撑孔68以可转动方式轴向地支撑。输出齿轮件77受到驱动而与和输 出齿4Hf 77锯齿式^^的正齿轮72 —体地转动。因此,输出齿4Wf 77 将驱动力输出至输出齿轮282 。
以下将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减速部300的操作进行描述。当转速经 第 一减速部4减速后的驱动力经由斜齿轮42传递至第二减速部7的小齿轮 71时,正齿轮72和弹性齿轮73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该转速进行进一 步减速。当正齿轮72和弹性齿轮73转动时,如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 因为弹性齿轮73的操作,所以可能不出现齿轮间隙。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当小齿轮71和止动销74—体转动时,止 动板75和正齿轮72 —体转动。当止动销74转动预定次数时,止动凸轮 742的掩^凸部743与止动板75的第一M部751相接触并捧^以限制止 动板75的转动。此外,当止动销74沿相反方向转动预定次数时,止动凸 轮742的掩^凸部743与止动板75的第二M部751相接触并捧^以限制 止动板75的转动。由此限制了止动板75的转角范围,并因此限制了输出 齿轮282的转角范围。可以通过修改止动凸轮742和止动板75的形状的方 式来自由i殳定所述转角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修改了第一实施方式以设置止动销74 和止动板75,以便限制输出齿轮282的转角范围。因此,适当地限制了座 椅的活动单元21至27的向上和向下的运动范围,并且减小了在输出齿轮 282之后设置限制装置的必要性。
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坐垫框架22的前部枢转以便向上和向下移 动椅垫前部的座椅倾^i更备用作为电动座椅驱动设备。但是,不局限于第 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用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椅 垫的座椅滑动设备、或者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整个椅垫的座椅升^&备。 换言之,可以4吏用对动力源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及传递以移动活动单元的电 动座椅驱动设备。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l可应 用于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设备,例如用于车辆的电动车窗设备等,以减
小尺寸和重量,并提高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单元(21、22、23、24、25、26、27),其适于设置在座椅与车辆地板之间以相对于所述车辆地板移动所述座椅;以及减速机构(3、30、300),其连接至所述活动单元以对动力源(281)输出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活动单元(21、22、23、24、25、26、27);其中,所述减速机构(3、30、300)包括驱动齿轮(51、71);从动齿轮(52、72),其与所述驱动齿轮(51、71)接合并且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所述驱动齿轮(51、71)的转速进行减速;辅助齿轮(53、54、73),其以互锁方式共轴地连接至所述从动齿轮(52、72),所述辅助齿轮由具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所述从动齿轮(52、72)的树脂材料制成,所述辅助齿轮的齿厚比所述从动齿轮(52、72)的齿厚大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并且所述辅助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52、72)一起接合所述驱动齿轮(51、71);以及壳体(6),其容置并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所述驱动齿轮(51、71)、所述从动齿轮(52、72)以及所述辅助齿轮(53、54、73)。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其中,所述从动齿轮(52、 72)和所述辅助齿轮(53、 54、 73)为具有相同 齿数和相同相位的正齿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其中,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有:可滑动方式接触所述壳体(6)的内壁表面 (64)的凸出部(544)。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其中,所述从动齿轮(52)以一体方式或以分离方式包括轴部(571),所述轴部沿所i4^动齿轮(52)的轴向方向延伸并由形成于所述壳体(6)的内周表面的凹部(63)在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处以可转动方式支撑,并且所述辅助齿轮(54)包括辅助轴部(545),所述辅助轴部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52)的轴部(571)和以与所述凹部(63)共轴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6)的辅助支撑孔(69)之间,所述辅助轴部(545)与所述轴部(571)配合同时以可滑动方式接触所述辅助支撑孔(69 )。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驱动设备包括活动单元(21、22、23、24、25、26、27)和减速机构(3、30、300)。减速机构(3、30、300)包括驱动齿轮(51、71);从动齿轮(52、72),其与驱动齿轮接合并且受到驱动而转动同时对驱动齿轮的转速进行减速;辅助齿轮(53、54、73),其以互锁方式共轴地连接至从动齿轮,辅助齿轮由具有弹性并且刚度低于从动齿轮的树脂材料制成,辅助齿轮具有比从动齿轮的齿厚大与齿轮间隙相对应的量的齿厚,并且辅助齿轮与从动齿轮一起接合驱动齿轮;以及壳体(6),其容置并以可转动方式支撑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辅助齿轮。
文档编号B60N2/02GK101670792SQ20091017077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古贺义孝, 辻英一郎, 铃村宏和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