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7127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能够调整搁物板
两侧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间隙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轿车后备箱中,都设置有搁物板。搁物板一般安装在后备箱中靠上部分,
从而使得车内人员方便将一些物品放在其上和从其上取拿小件物品,从而给车内人员提供
了极大的方便。搁物板虽然能够给车内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但是若其视觉效果不好,则会
严重的影响车内装饰的美观,其中其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的间隙对车内装饰的美观尤其
重要。现有轿车中搁物板的安装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搁物板下表面上设有以加
强板,在加强板的两端焊接分别焊接一转轴,在车内两侧的装饰板上上分别开有一长槽,然
后将加强板上的转轴与装饰板上的长槽配合从而将搁物板安装在后备箱中;另一种是在车
内两侧的装饰板上直接注塑成型出转轴,在搁物板的两侧设置卡槽,然后搁物板两侧的卡
槽分别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上注塑出的转轴配合,从而将搁物板安装在后备箱中。 然而以上两种安装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搁物板安装好后,其与车内两侧装饰
板之间的间隙是不可调的。在实际中,车身的制造以及车内装饰板的安装都难免会存在一
些误差,这些误差的累计使得在搁物板安装后搁物板的两侧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的间隙
可能会相差很大,若搁物板两侧与车内两侧装饰板间的间隙相差很大而又不可调,则会严
重影响车内装饰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现有技术中后备箱中搁物板两侧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的间隙不可调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搁物板安装结构,其能够调整搁物板两侧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的间隙并使得该两侧间隙的宽度始终相等从而保证车内装饰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包括具有两侧边的搁物板、分别固定在车身后备箱两侧的装饰板,所述搁物板两侧边的边缘分别设有一卡槽,在固定在车身两侧的装饰板上还分别设有一转轴,所述搁物板的两侧边上的卡槽与分别与两侧装饰板上的转轴配合,且搁物板可转动的支撑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远离相应装饰板的一端设有法兰盘状结构,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法兰盘状结构与搁物板的侧边之间,且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縮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搁物板的转轴上套设一弹簧,从而使得弹簧通对搁物板的侧壁始终有一个朝向装饰板的推力作用,当搁物板两侧与相应侧的装饰板之间的间隙不等时,则两侧弹簧的推力也不等,此时推力较大的一侧便会将搁物板向该侧的装饰板方向推动,直到搁物板两侧与装饰板之间的间隙相等而使得两侧弹簧的弹力相等时为止。从而弹簧通过其推力的作用保证了自动调整搁物板两侧与装饰板之间的间隙的并使两侧的间隙宽度始终相等,从而便保证了搁物板与车内两侧装饰板之间美观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搁物板安装在后备箱中绕转轴旋转一定角度
后,从车辆的后方观察时搁物板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搁物板安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搁物板安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搁物板2安装在后备箱中,并将搁物板2绕其安装结构中的转轴4旋转一定角度后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在固定在车身两侧的装饰板1上还分别设有一转轴4,搁物板2的通过分别设在其两侧边21的边缘上的的卡槽22与转轴4配合而支撑在两侧的装饰板1上,如图5所示,为搁物板2与转轴4相配合的示意图,在搁物板2靠近后端的侧边21的边缘上设有一带圆弧端部的卡槽22,且该卡槽22圆弧端部的直径与转轴4的外径基本相等,转轴4即位于该卡槽的圆弧端部内,从而转轴4将搁物板2支撑起,且在向上的外力作用下搁物板2可绕转轴4作转动运动,搁物板2的两侧21的前端部分分别直接搁置在两侧装饰板1的相应突出台阶上,从而将搁物板2安装在了后备箱内空间的上半部分的某个位置,。 一般情况下,搁物板2都是水平放置的,以方便车内人员随时取放小件物品;当需要在后备箱中放置较大体积物体而需要增加后备箱下方空间的容积时,可将搁物板2绕转轴4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便可。[0013] 如图2所示,为支撑搁物板2两侧边的安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因为该两侧的安装结构沿车辆的中心纵截面对称,所以只以其中一侧的安装结构作为描述对象。装饰板1固定安装在车内车身两侧上从而形成车内两侧的内饰,转轴4 一端固定在装饰板1上且与装饰板1的竖直部分11大致垂直;作为转轴4与装饰板1固连的优选方式,在装饰板1上设有一转轴安装座12,该转轴安装座12位于竖直部11上,将转轴4做成一具有轴向通腔41,并在轴向通腔41的靠近装饰板1的一端设置一隔板42,在所述隔板42上设置有一通孔,从隔板42的边缘设有两个朝向装饰板1延伸的支架15,在装饰板1的转轴安装座12上设有接纳两支架15的两个卡槽13,即两支架15分别插入到卡槽槽13中,从而可防止转轴4发生转动运动,在转轴安装座12上还设有一螺纹孔14,利用一螺钉43穿过隔板42上的通孔与装饰板1上的螺纹孔14配合从而将转轴4固定的连接到装饰板1上,如此便可很方便的安装转轴4 ;转轴4的远离相应装饰板1的端面上设有法兰盘状结构44,且在转轴4上还套设有一弹簧3,所述弹簧(3)位于法兰盘状结构(44)与搁物板(2)的侧边(21)之间,弹簧3的一端抵靠在转轴4的法兰盘状结构44上,其另一端抵靠在搁物板2的侧边21上,且搁物板2的侧边21与转轴4的法兰盘状结构44 一起限定弹簧3始终处于压縮状态。[00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因弹簧3始终处于压縮状态,所以弹簧3对位于其两端的法兰盘状结构44和搁物板2的侧边21都有一个反作用的推力,因转轴4是与装饰板1固连在一起而不能移动的,所以弹簧3反作用推力的作用下搁物板2有发生运动的趋势,很明显弹簧3对搁物板2的推力的方向朝向相应侧的装饰板1 ;当搁物板2的两侧边21与相应侧的装饰板1之间的间隙不等时,则此时两侧的弹簧3所处的压縮程度便不同,因为两侧的弹簧3刚度相同,所以间隙越大的那侧的弹簧3被压縮得越多,那么此侧弹簧的推力也越大,所以在此侧弹簧推力的作用下搁物板2将向此侧的装饰板移动,直到其两侧的间隙宽度相等而使得两侧的弹簧推力相等为止,如此弹簧3即起到了在搁物板2两侧的间隙不等时自动调节搁物板2两侧间隙至相等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搁物板2两侧间隙的均匀,也使得车内的装饰更美观。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在转轴4上还套设有一轴套5,轴套5的靠近装饰板1的一端的壁面向轴套5的中心轴线弯折,从而形成一具有通孔的端壁51,且该端壁51与搁物板2的侧边21接触,优选该接触为面接触以使该端壁51施加到侧边21的作用力更加均匀,转轴4即从该端壁51的通孔中穿过,该端壁51上的通孔的内径与转轴4的外径基本相等,轴套5的另一端完全开口,从而使得轴套5与转轴4形成可相对轴向移动的配合。优选轴套5的内径与转轴4端部的法兰盘状结构44的外径基本相等,且轴套5的轴向长度要能够保证不论轴套5的端壁51处在转轴4上任何位置时,转轴4的法兰盘状结构始终位于轴套5的开口端以内,从而轴套5及其端壁51与转轴4及其法兰盘状结构44共同限定了一封闭的环形空间45,将弹簧3套设在该环形空间45段的转轴4上且还是处于压縮状态。[0016] 通过在转轴4上套设一个轴套5,既能够保证弹簧3的反作用推力通过轴套5的端壁更加均匀的施加到搁物板2的侧边21上,从而保证搁物板2能够更加稳定的移动,又能通过轴套5对弹簧3起到防尘的作用。 为了防止轴套5相对转轴4发生周向的转动运动,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在转轴4端部的法兰盘状结构44的边缘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导向凸块46,同时在轴套5上设有与每个导向凸块46对应的导槽47,该导槽47沿轴套5的轴向延伸,转轴4上的导向凸块46与轴套5上导槽47的配合从而使得轴套5与转轴4只能产生轴向相对移动而不会产生周向的转动运动。如此便能使得弹簧3的反作用推力完全施加在转轴4的轴向方向,使得对搁物板2两侧与装饰板1之间的间隙调整更灵敏。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许多变型。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包括具有两侧边(21)的搁物板(2)、分别固定在车身后备箱两侧的装饰板(1),所述搁物板(2)两侧边(21)的边缘分别设有一卡槽(22),在固定在车身两侧的装饰板(1)上还分别设有一转轴(4),所述搁物板(2)的两侧边(21)上的卡槽(22)与分别与两侧装饰板(1)上的转轴(4)配合,且搁物板(2)可转动的支撑在转轴(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远离相应装饰板(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状结构(44),所述转轴(4)上还套设有弹簧(3),所述弹簧(3)位于法兰盘状结构(44)与搁物板(2)的侧边(21)之间,且所述弹簧(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还套设有一轴套(5),所述轴套(5) —端开口,其另一端为带有供转轴(4)穿过的通孔的端壁(51),所述端壁(51)与搁物板(2)的侧边(21)相接触,且所述轴套(5)可相对转轴(4)作轴向相对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5)的内径与法兰盘状结构(44)的外径基本相等,且所述轴套(5)及其端壁(51)与转轴(4)及其法兰盘状结构(44)共同限定一环形空间(45)所述弹簧(3)即位于该环形空间(45)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5)的端壁(51)与搁物板(2)的侧边(21)之间为面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转轴(4)端部的法兰盘状结构(44)的边缘设有一个或多个导向凸块(46),所述轴套(5)上设有与导向凸块(46)对应配合的轴向导槽(47)。
6. 根据权利要求l-5任一所述的车辆后备箱搁物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具有轴向通腔(41),在所述轴向通腔(41)的一端设有一带有通孔的隔板(42),所述隔板(42)正对着装饰板(l),转轴(4)上设有从所述隔板(42)向装饰板(1)方向延伸的两个支架(15),所述装饰板(1)上设有与两支架(15)配合的两个卡槽(13),所述支架(15)插入到卡槽(13)中,一螺钉(43)穿过隔板(42)上的通孔而将转轴(4)固定在装饰板(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后备箱搁物板的安装结构,其主要是在支撑搁物板的转轴上套设有一弹簧,弹簧一端抵靠在搁物板的侧边上,其另一端抵靠在转轴端部的法兰盘状结构上,搁物板的侧边与转轴端部的法兰结构一起对弹簧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弹簧对搁物板侧边有一个反向推力的作用,且两侧弹簧对搁物板的推力方向也不同,当搁物板两侧与相应侧的装饰板之间的间隙不等时,两侧弹簧的推力也就不等,间隙大的一侧,弹簧推力也越大,从而此侧的弹簧将搁物板向此侧推动,直到两侧的间隙相等,从而保证了搁物板与装饰板之间的美观性。
文档编号B60R5/04GK201472247SQ20092013484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唐联安, 张广军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