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或太阳电池板或混合动力的微型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768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电池或太阳电池板或混合动力的微型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微型电动汽车纵向设置1——3只防撞单 人座椅、防撞板、前轮总成、后轮总成、轮毂电机、燃料电池或太阳电池板或混合动力多种电 源的选择配置,以及燃料电池的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展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形状、大小、结构、配置和功能日趋科学、以
人为本而又与时倶进,它的驱动桥、车架、车桥与车轮、悬架、转向系、制动系、电系、灯系、饰
件、外观设计以及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的应用,无不给电动汽车以巨大的启迪,同为代
步的交通工具,国内外研制的电动汽车在很大程度上逃脱不了传统汽车的模式而不得不遵
循和借鉴。与传统汽车比较,电动汽车动力源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低和装备运营成本高成
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要想使电动汽车步入市场,当然需要创新和突破,为需求而创
造,更要创造需求,当今的市场和技术现状、强烈的呼唤、催生一种适应上班族的、中低收入
人群的、遮档雨雪骄阳接送老人和小孩的、较少乘员的、车身较窄增大城市道路利用率的、
城镇道路速度的、因应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微型电动汽车。 未见到汽车或电动汽车有关本实用新型防撞单人座椅、防撞板的报道。 未见到汽车或电动汽车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轮总成、后轮总成的报道。 关于燃料电池、太阳电池板、小型发电机组、铅蓄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动力
电源在电动车、电动汽车上有或多或少的试验、应用的报道,但未见到将其安装在本实用新
型微型电动汽车上的报道,亦未见到有关燃料电池的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的报道。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流体在从截面积大的向截面积小的空间流动,流速将
加大,自然界出现的流体运动绝大多数是有旋运动,无旋运动只要稍受外力就会变成有旋
运动,而外力无处不在,进入前冷却进风斗和上冷却进风斗的气流基本上是有旋的,所以截
顶园锥体的气流效率较高,长方锥体的气流比较均匀。 燃料电池是一 将燃料的化学能无需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转换,直接产 生电能的发电装置,按国内外通常的电解质分类有,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 (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池(SOFC),还有超强酸燃料电池、薄膜燃料电池等,按照燃料电池的定义,包括锌、铝在内的 空气金属电池当属燃料电池的范畴,其中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质子 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锌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上都有实验和应用的报道,当 前世界各国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大部分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的直接醇类 燃料电池(DMFC)和锌空气金属燃料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电动汽车,它纵向设置了l——3只防撞单人座 椅、防撞板、前轮总成、后轮总成、轮毂电机,电源的配置有几种选择,由于燃料电池对温、湿度的特殊要求,还增设了前冷却进风斗和上冷却进风斗。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电动汽车,它包括车身、防 撞单人座椅、防撞板、前轮总成、后轮总成,轮毂电机,电源的配置有几种不同的组合,当电 源的配置是燃料电池时,还要安装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和温、湿度传感器,另外,整 车还配置调节控制器、电子差速器、LED车灯。 (A)l——3只防撞单人座椅纵向安装在车身中,防撞单人座椅两侧与车身两侧连 接,底部与车身底部连接,防撞单人座椅俯视为曲线形、梯形、多边形,或两侧为线段,后背 为曲线,或两侧为曲线,后背为线段,两侧与后背是曲线、线段或其组合;2只防撞单人座椅 之间连接防撞板,防撞板底部与车身底部连接,防撞板正视为梯形、方形或多边形,防撞板 上边和前边的边线为线段或曲线,是线段、曲线或其组合,前防撞单人座椅的前部连接的防 撞板与车身前部连接,纵向2座车的防撞单人座椅之间安装的防撞板或者设计成摩托车的 骑跨式座位的形式,上面可坐一成人或小孩。 (B)车身前部设置2只前轮总成,前轮总成的支撑轴的下部纵向连接转向轴、横向 连接前轮轴,前轮轴连接电动机和前轮毂,电动机安装在前轮毂中,支撑轴上部的肩胛上装 有减震装置和止脱盖,减震装置的外部装有支撑轴套,支撑轴套固定在车身上,支撑轴在减 震装置的作用下在支撑轴套内上下滑动和绕轴摆动。 (C)车身后部设置2只后轮总成,后轮总成的半叉型支撑的前部是与车身活动连 接的横轴套,半叉型支撑后部横向连接后轮轴,后轮轴连接电动机和后轮毂,电动机安装在 后轮毂中,半叉型支撑后部上方连接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方与车身连接,横轴套在减震 装置的作用下绕轴摆动。 后轮总成的叉型支撑的前部装有与车身活动连接的横轴套,叉型支撑后部设有支 撑栓孔,电动机安装在后轮毂中,电动机、后轮毂和支撑栓孔由螺栓连接,叉型支撑后部上 方的一侧或两侧连接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方与车身连接,横轴套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 绕轴摆动。
(D)电源的配置有几种不同的组合 ①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铅蓄电池;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加装辅助电源小型发 电机组;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顶部加装辅助电源太阳电池板。 ②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 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加装辅助电源小型发电机组;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顶部加装辅助电 源太阳电池板。 ③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包括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空气金属燃料电池, 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又包括锌空气金属燃料电池、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在微型电动汽车上 安装辅助电源铅蓄电池或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或超级电 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 ④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时,为其配置的具有除尘功能的前冷却进风 斗、上冷却进风斗或二者之一,为其调温加湿;安装在车身前部的前冷却进风斗为进风口 大、出风口小的截顶锥体或长方锥体,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 风量控制装置和加湿控制装置;同样,安装在车身顶部的上冷却进风斗为进风口大、出风口小的长方锥体,上部设有进风导板,进风导板的两侧为绕中心轴张开或收縮、折迭的扇形侧 板,中心轴连接进风导板和扇形侧板安装在车身的顶部组成进风口 ,温、湿度传感器指令进 风导板绕中心轴转动以调节进风量,同时指令加湿控制装置工作;或者进风导板、扇形侧板 为固定张开结构,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风量控制装置和加 湿控制装置;或者进风导板、扇形侧板为固定张开的、高于车顶或与之相平的、与纵向曲面 的车顶共同组成进风口,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风量控制装 置和加湿控制装置;特别是车顶为横向曲面时,进风导板、扇形侧板为固定张开结构;或者 将上冷却进风斗安装在车身的前部或车身的两侧或一侧。 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中的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包括锌铝空气金属燃料
电池时,为其配置的安装在车身前部、顶部的具有除尘功能的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
或二者之一,将空气压入电池本体与金属反应、产生电能,同时对空气金属燃料电池进行温
度调节使其正常工作;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安装在车身的前部或车身的两侧或一侧。 ⑤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或者在
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铅蓄电池或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同
时安装辅助电源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同时在车身前部、顶部装有
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或二者之一为超级电容器通风降温。
有益效果 该微型电动汽车纵向安装的l——3只防撞单人座椅和防撞板与车身连为一体,使 得车身窄、重量轻、既防撞、又增加了道路利用率;前轮总成、后轮总成在外观上与传统汽车 悬架无异,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汽车的视觉习惯,又做到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后轮总成 完全省却了传统汽车的纵向作用力杆、横向作用力杆,直接抵消车身在前进、后退和刹车时 的受力,前轮总成、后轮总成适用于电动客车、电动轿车、电动货车、电动跑车、电动汽车上; 电源的配置有几种选择以满足该车对不同动力的需求,由于前冷却进风斗和上冷却进风斗 的设置,节省了燃料电池对温度调节风机的配置和耗能,整车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的有机结合。

图1是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防撞单人座椅和防撞板的俯视图。 图3是另一防撞单人座椅和防撞板的俯视图。 图4是另一防撞单人座椅和防撞板的俯视图。 图5是前轮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后轮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另一后轮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另一后轮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上冷却进风斗的立体示意图。[0036] 图13是另一上冷却进风斗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前冷却进风斗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车身、2防撞单人座椅、3防撞板、4电动机、5减震装置、6前轮总成、7支撑 轴、8转向轴、9前轮轴、10前轮毂、11止脱盖、12支撑轴套、13后轮总成、14半叉型支撑、15 横轴套、16后轮轴、17后轮毂、18叉型支撑、19支撑栓孔、20铅蓄电池、21太阳电池板、22小 型发电机组、23锂电池、24燃料电池、25前冷却进斗、26上冷却进风斗、27中心轴、28风量 控制装置、29进风导板、30扇形侧板、31超级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参阅图l,微型电动汽车车身1中纵向安装1——3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 1——3只单人座椅;防撞单人座椅2两侧与车身l两侧连接,底部与车身l底部连接,防撞 单人座椅2俯视为曲线形、梯形、多边形,或两侧为线段、后背为曲线,或两侧为曲线、后背 为线段,两侧和后背是曲线、线段或其组合;防撞板3正视为梯形、方形或多边形,防撞板3 上边和前边的边线为曲线或线段,防撞板3是曲线、线段或其组合;防撞板3底部与车身1 底部连接,2只防撞单人座椅2之间连接防撞板3,前防撞单人座椅2的前部连接的防撞板 3与车身1前部连接,纵向2座车的防撞单人座椅2之间安装的防撞板3、或者设计成摩托 车的骑跨式座位的形式,上面可坐一成人或小孩;或者2只防撞单人座椅2之间和前防撞单 人座椅2的前部,部分或全部不装防撞板3 ;车身1前部设置2只前轮总成6,前轮毂10中 设或不设电动机4 ;车身1后部设置2只后轮总成13,后轮毂17中设或不设电动机4 ;车身 1内装有蓄电池20;车身1顶部装有太阳电池板21,或者不装太阳电池板21。 或车身1中仅1排座位,横向安装2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2只单人座椅。 或车身1中纵向安装2排座位,前排2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2只单人座椅,后排2 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2只单人座椅。 车身1单侧设置车门或双侧设置车门。 车身1前部不设前轮总成6,改由汽车悬架支撑,前轮毂10中设或不设电动机4 ; 或车身1后部不设后轮总成13,改由汽车悬架支撑,后轮毂17中设或不设电动机4 ;或车身 1前、后部不设前轮总成6和后轮总成13,改由汽车悬架支撑,前轮毂10、后轮毂17中设或 不设电动机4。 微型电动汽车或设置或三轮电动车;或设置成三轮、四轮敞篷跑车;或设置成 1——2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1——2只单人座椅纵向安装在驾驶室中,车后设有车厢、斗的 三轮、四轮微型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上纵向安装1——3只防撞单人座椅2或1——3只单人座椅即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2,参阅图2,微型电动汽车为纵向2座车,车身1中的前防撞单人座椅2俯 视为曲线形,后防撞单人座椅2俯视两侧为线段、后背为曲线,防撞单人座椅2的两侧和后 背是线段、曲线或其组合;前防撞单人座椅2前部连接的防撞板3与车身1前部连接,2只 防撞单人座椅2之间安装的防撞板3或者设计成摩托车的骑跨式座位的形式,上面可坐一 成人或小孩。[0048] 实施例3,参阅图3,微型电动汽车为纵向3座车,车身1中的前防撞单人座椅2俯 视为梯形,中防撞单人座椅2俯视为曲线形,后防撞单人座椅2俯视两侧为曲线、后背为线 段,防撞单人座椅2的两侧和后背是曲线、线段或其组合;2只防撞单人座椅2之间安装有 防撞板3,前防撞单人座椅2前部连接的防撞板3与车身1前部连接。 实施例4,参阅图4,微型电动汽车为单座车,车身1中的防撞单人座椅2俯视两侧 为曲线、后背为线段,防撞单人座椅2的两侧和后背是线段、曲线或其组合;防撞单人座椅2 前部连接的防撞板3与车身l前部连接,车身l后部设有车厢、斗。 实施例5,参阅图5,前轮总成6的支撑轴7的下部纵向连接转向轴8,横向连接前 轮轴9,前轮轴9连接电动机4和前轮毂10,电动机4安装在前轮毂10中,支撑轴7上部的 肩胛上装有减震装置5和止脱盖ll,减震装置5的外部装有支撑轴套12,支撑轴套12固定 在车身l上,支撑轴7在减震装置5的作用下在支撑轴套12内上、下滑动和绕轴摆动,完成 减震和转向的动作;前轮总成6的前轮毂10中安装或不装电动机4 ;前轮总成6被应用到 三轮、四轮的电动客车、电动轿车、电动货车、敞篷跑车、电动汽车上,即落入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6,参阅图6,后轮总成13的半叉型支撑14的前部装有与车身1活动连接 的横轴套15,半叉型支撑14后部横向连接后轮轴16,后轮轴16连接电动机4和后轮毂17, 电动机4安装在后轮毂17中,半叉型支撑14后部上方连接减震装置5,减震装置5的上方 与车身1连接,横轴套15在减震装置5的作用下绕轴摆动,完成减震的动作;后轮总成13 的后轮毂17中安装或不装电动机4 ;后轮总成13被应用到三轮、四轮的电动客车、电动轿 车、电动货车、敞篷跑车、电动汽车上,即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7,参阅图7、图8,后轮总成13的叉型支撑18的前部装有与车身1活动连 接的横轴套15,叉型支撑18后部设有支撑栓孔19,电动机4安装在后轮毂17中,电动机4、 后轮毂17和支撑栓孔19由螺栓连接,叉型支撑18后部上方的一侧或两侧连接减震装置5, 减震装置5的上方与车身1连接,横轴套15在减震装置5的作用下绕轴摆动,完成减震的 动作。 实施例8,参阅图9,微型电动汽车车身1上装有铅蓄电池20 ;或者车身1上同时 安装或不装小型发电机组22。 实施例9,参阅图IO,微型电动汽车车身l上安装锂电池23,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或者在车身1上同时安装或不装小型发电机组22,或者在车身顶 部安装或不装太阳电池板21。 实施例IO,参阅图11,燃料电池24包括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空气金属燃料电池,空 气金属燃料电池又包括锌空气金属燃料电池、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安装在车身1内;辅助 电源铅蓄电池20或锂电池23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31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安装在车身1内;具有除尘功能的安装在车身l前部 的前冷却进风斗25、和安装在车身1顶部的上冷却进风斗26或二者之一为燃料电池24调 温加湿;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26安装在车身1的前部或车身1的两侧或一侧。 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24中的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包括锌空气金属燃料 电池或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时,安装在车身1前部的前冷却进风斗25和安装在车身1顶部 的上冷却进风斗26或二者之一,将空气压入电池本体与锌或铝反应、产生电能,同时对锌、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进行温度调节使其正常工作;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26安装在车身1的 前部或车身1的两侧或一侧。 实施例ll,参阅图12,安装在车身l顶部的上冷却进风斗26为进风口大、出风口 小的长方锥体,进风导板29、扇形侧板30为固定张开的、高于车顶或与之相平的、与纵向曲 面的车顶组成进风口,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27转动的风量控制装 置28和加湿控制装置,这种结构既不影响进风量,车顶线型匀顺没有突件,符合人们的视 觉习惯,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26安装在车身1的前部或车身1的两侧或一侧。 实施例12,参阅图13,安装在车身l顶部的上冷却进风斗26为进风口大、出风口 小的长方锥体,上部设有进风导板29,进风导板29的两侧为绕中心轴27张开或收縮、折迭 的扇形侧板30,中心轴27连接进风导板29和扇形侧板30安装在车身1的顶部组成进风 口,温、湿度传感器指令进风导板29绕中心轴27转动以调节进风量,同时指令加湿控制装 置工作;或者进风导板29、扇形侧板30为固定张开结构,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 的绕中心轴27转动的风量控制装置28和加湿控制装置,特别是车顶为横向曲面时,进风导 板29、扇形侧板30为固定张开结构;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26安装在车身1的前部或车身1 的两侧或一侧。 实施例13,参阅图14,安装在车身1前部的前冷却进风斗25为进风口大、出风口 小的截顶锥体或长方锥体,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27转动的风量控 制装置28和加湿控制装置。 实施例14,参阅图15,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超级电容器31包括双电层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铅蓄电池20或锂电池23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同时安装辅助电源超级电容器31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 容器,同时在车身1前部、顶部装有前冷却进风斗25、上冷却进风斗26或二者之一为超级电 容器31通风降温;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26安装在车身1的前部或车身1的两侧或一侧。 电动汽车上安装前冷却进风斗25、上冷却进风斗26即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 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这些实施例具有很多变形,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和业内人士知道,上述实施例仅为较典型的实施例而已,一切未背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原理和范围所作的改变、取舍、替代、组合、简化、修饰均应为等效的置 换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微型电动汽车,它包括车身、防撞单人座椅、防撞板、前轮总成、后轮总成、轮毂电机,电源的配置有几种不同的组合,当电源的配置是燃料电池时,还要安装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和温、湿度传感器,另外,整车还配置调节控制器、电子差速器、LED照明几部分,其特征是,(A)1-3只防撞单人座椅纵向安装在车身中,防撞单人座椅两侧与车身两侧连接,底部与车身底部连接,防撞单人座椅俯视为曲线形、梯形、多边形,或两侧为线段、后背为曲线,或两侧为曲线、后背为线段,两侧与后背是曲线、线段或其组合;2只防撞单人座椅之间连接防撞板,防撞板底部与车身底部连接,防撞板正视为梯形、方形或多边形,防撞板上边和前边的边线为线段或曲线,防撞板是线段、曲线或其组合,前防撞单人座椅的前部连接的防撞板与车身前部连接,纵向2座车的防撞单人座椅之间安装的防撞板或者设计成摩托车的骑跨式座位的型式;(B)车身前部设置2只前轮总成,前轮总成支撑轴的下部纵向连接转向轴、横向连接前轮轴,前轮轴连接电动机和前轮毂,电动机安装在前轮毂中,支撑轴上部的肩胛上装有减震装置和止脱盖,减震装置的外部装有支撑轴套,支撑轴套固定在车身上,支撑轴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在支撑轴套内上下滑动和绕轴摆动;(C)车身后部设置2只后轮总成,后轮总成的半叉型支撑的前部是与车身活动连接的横轴套,半叉型支撑后部横向连接后轮轴,后轮轴连接电动机和后轮毂,电动机安装在后轮毂中,半叉型支撑后部上方连接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方与车身连接,横轴套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绕轴摆动;后轮总成的叉型支撑的前部装有与车身活动连接的横轴套,叉型支撑后部设有支撑栓孔,电动机安装在后轮毂中,电动机、后轮毂和支撑栓孔由螺栓连接,叉型支撑后部上方的一侧或两侧连接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方与车身连接,横轴套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绕轴摆动;(D)电源的配置有几种不同的组合①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铅蓄电池;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加装辅助电源小型发电机组;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顶部加装辅助电源太阳电池板;②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加装辅助电源小型发电机组;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顶部加装辅助电源太阳电池板;③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包括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空气金属燃料电池,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又包括锌空气金属燃料电池、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辅助电源铅蓄电池,或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④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时,为其配置的具有除尘功能的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或二者之一,为其调温加湿;安装在车身前部的前冷却进风斗为进风口大、出风口小的截顶锥体或长方锥体,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风量控制装置和加湿控制装置;同样,安装在车身顶部的上冷却进风斗为进风口大、出风口小的长方锥体,上部设有进风导板,进风导板的两侧为绕中心轴张开或收缩、折迭的扇形侧板,中心轴连接进风导板和扇形侧板安装在车身的顶部组成进风口,温、湿度传感器指令进风导板绕中心轴转动以调节进风量,同时指令加湿控制装置工作;或者进风导板、扇形侧板为固定张开结构,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风量控制装置和加湿控制装置;或者进风导板、扇形侧板为固定张开的、高于车顶或与之相平的、与纵向曲面的车顶共同组成进风口,出风口安装由温、湿度传感器指令的绕中心轴转动的风量控制装置和加湿控制装置;特别是车顶为横向曲面时,进风导板、扇形侧板为固定张开结构;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安装在车身的前部或车身1的两侧或一侧;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中的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包括锌、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时,为其配置的安装在车身前部、顶部的具有除尘功能的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或二者之一,将空气压入电池本体与金属反应、产生电能,同时对空气金属燃料电池进行温度调节使其正常工作;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安装在车身的前部或车身的两侧或一侧;⑤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或者在微型电动汽车上安装铅蓄电池或锂电池包括磷酸亚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锂电池,同时安装辅助电源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同时在车身前部、顶部装有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或二者之一为超级电容器通风降温;或者将上冷却进风斗安装在车身的前部或车身的两侧或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车身中仅1排座 位,横向安装2只防撞单人座椅或2只单人座椅;或车身中纵向安装2排座位, 前排2只防 撞单人座椅或2只单人座椅、后排2只防撞单人座椅或2只单人座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2只防撞单人座椅 之间和前防撞单人座椅的前部,部分或全部不安装防撞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为单侧设置车门, 或双侧设置车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车身前部不设前 轮总成,改由汽车悬架支撑,前轮毂中设或不设电动机;或车身后部不设后轮总成,改由汽 车悬架支撑,后轮毂中设或不设电动机;或前、后轮都由汽车悬架支撑,前轮毂或后轮毂中 设或不设电动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仅前轮总成的前 轮毂中设电动机,后轮总成的后轮毂中不设电动机,或仅后轮总成的后轮毂中设电动机,前 轮总成的前轮毂中不设电动机。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为三轮电动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为三轮、四轮敞篷 跑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汽车,其特征是,该微型电动汽车为1-2只防撞单人 座椅或l-2只单人座椅纵向安装在驾驶室中,车后设有车厢、斗的三轮、四轮电动汽车。
专利摘要一种燃料电池或太阳电池板或混合动力的微型电动汽车,它包括纵向设置的1~3只防撞单人座椅、防撞板、前轮总成、后轮总成以及调节控制器、电子差速器、LED车灯,电源的配置有几种选择,由于燃料电池对温、湿度的特殊要求,还增设了前冷却进风斗、上冷却进风斗,整车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适应一部分人群的需求。
文档编号B60K7/00GK201494293SQ200920155839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张瑞麟 申请人:张瑞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