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18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重型汽车的电气装备的技 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电器系统越来越复杂和先进,在整个重卡电气系统内部,
有许多控制器、继电器、CAN总线模块、保险丝等控制和保护装置;而重卡驾 驶室内部空间有限,必须有效地利用空间来进行上述器件的放置和装配,而且 布置位置及安装的方式必须便于检修。
但是,在到目前为止的现有技术中,重型卡车上的电气系统的各种构件、 元器件的安装结构,存在着占用空间大、电气安装结构松散、安装、调试和检 修不方便等诸多问题。
经专利文献及其它各类科技文献检索,未发现有涉及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和创新的理想的技术方案公开报道,也未曾发现有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的结构 在国内外公开场合使用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重型卡车内部的电器控制部件布置的空间局限,本实用新 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目的是使重卡电气系统中的电器构件 占用空间少、安装简单易行,且方便检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主 体包括设在其底部的支架基座;包括两侧互相平行的右立架和左立架,所述的安装支架内设置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朝向操作者方向的 一面,设有前翻板,其一边通过翻转轴与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
下面的具体技术方案,充分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使本实用新型更完善、适用,易于实现
所述的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按照从上至下的布置,依次为第一层隔 板、第二层隔板、第三层隔板及底层安装隔板;所述的第一层隔板、第二层隔 板、第三层隔板及底层安装隔板安装在右立架和左立架内侧的滑槽上,且与滑 槽之间均为滑动的配合。
所述的前翻板与所述的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的边为所述的前翻板底边。
在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处于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前翻 板将由右立架和左立架形成的安装支架内腔完全遮盖;在安装或检修的状态下, 所述的前翻板处于近似水平的敞开位置。
所述的右立架的外侧设有左侧附装支架;所述的左立架的外侧设有右侧附 装支架。
所述的前翻板在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的朝安装支架的一面,设有安装继 电器盒和保险丝盒的连接结构。
所述的第一层隔板、第二层隔板、第三层隔板及底层安装隔板在安装到位 的状态下,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的支架主体紧固连接。
所述的第一层隔板、第二层隔板、第三层隔板及底层安装隔板在安装到位 的状态下,均与水平位置限位块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并在 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具有结构新颖、安装、调试及检修方便、结构的集成程度高、占用空间少、可装配的电器元件、构件多的优点,安装后的电气系统清 晰、整齐,互不干扰和干涉,特别适合于重型汽车驾驶室内的电气元器件的安 装使用。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了控制器或电气模块后的右侧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了控制器或电气模块后的左侧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了控制器或电气模块后的内侧状态图。 图中标记为
1、前翻板,2、支架基座,3、翻转轴,4、底层安装隔板,5、右侧附装支 架,6、右立架,7、左立架,8、第一层隔板,9、第二层隔板,10、左侧附装 支架,11、第三层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 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 理解。
如图1至图6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用电器组
合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主体包括设在其底部的支架基座2;包括两侧互相平行的右立架6和左立架7。 上述结构在图3有明确的表示。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 其缺陷,实现使重卡电气系统中的电器构件占用空间少、安装简单易行,且方 便检修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 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内设 置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朝向操作者方向的一面,设有前 翻板1,其一边通过翻转轴3与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
上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由支架基座2、右立架6、左立架7焊接构成 主体,所述的前翻板1通过翻转轴3与支架主体相连接,前翻板1通过翻转轴3 可实现90°的翻转,能够向前打开,便于电器零件的安装、观察和检修。
翻转轴3的支撑结构安装在接近于支架基座2位置的底部。前翻板1通过 翻转轴3可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架主体的焊接螺栓上。
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使得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可以安装更多的电 气元件,且互相之间互不干扰,保护正常工作的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检修方便及集成度高、占用 空间少,可装配物件多等优点,特别适合重型汽车驾驶室内的电器元件构件的 装配、检修使用。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示例,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 用新型时参考和选择应用: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按照从上至下的布置,依次 为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所述的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安装在右立架6和 左立架7内侧的滑槽上,且与滑槽之间均为滑动的配合。
底层安装隔板4、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及第三层隔板11可以自由 的抽出支架主体;每层隔板和左右侧附装支架都可以安装相应的电器件。
每一层隔板从支架主体上抽离的状态,从而可以对安装在隔板上的电器件 进行检修;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可 以如同抽屉一样置于支架主体内,抽出和推入都很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翻板1与所述的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的边为所 述的前翻板1底边。
所以,前翻板1朝上的一边是打开和合上的把手边,当前翻板1打开时, 近似处于水平状态,其朝上的一面正好是安装电气零件的表面,其操作、观察 和检修都很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处于 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前翻板1将由右立架6和左立架7形成的安装 支架内腔完全遮盖;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安装或检修的状态下,所述的前翻板1处于近 似水平的敞开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立架6的外侧设有左侧附装 支架10;所述的左立架7的外侧设有右侧附装支架5。
每层隔板和左右侧附装支架都可以安装相应的电气元器件,能够安装的电气元器件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互相之间不会产生机械结构的干涉和强、弱电 信号的干扰。
右侧附装支架5、左侧附装支架10可以通螺栓安装在支架主体上。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翻板1在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的朝安装支架的一面, 设有安装继电器盒和保险丝盒的连接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使前翻转板1上也可以安装继电器盒和保险丝盒,检修非 常容易。而且如实施示例二和实施示例三所述,在翻转板1完全打开的状态下, 这一面恰好朝上,使检查、维修工作简便易行。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 装隔板4在安装到位的状态下,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的支架主体紧固连接。
底层安装隔板4、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ll,通过支架 主体上的焊接螺栓和限位块安装在支架主体上,并通过螺母固定在主体上的焊 接螺栓上。
通过图4、图5和图6的示例中所示,可以将数个控制器或电气模块安装在 本实用新型内。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 装隔板4在安装到位的状态下,均与水平位置限位块接触。
设置水平位置限位块,确保各层隔板在安装到位后,其位置准确,保证了 各电气元器件的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经过实际试验表明,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 突出的实质性的特点,并在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备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 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 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 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主体包括设在其底部的支架基座(2);包括两侧互相平行的右立架(6)和左立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内设置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朝向操作者方向的一面,设有前翻板(1),其一边通过翻转轴(3)与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 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按照从上至下的布置,依次为第一层隔板(8)、第二 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所述的第一层隔板(8)、 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安装在右立架(6) 和左立架(7)内侧的滑槽上,且与滑槽之间均为滑动的配合。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翻板(1)与所述的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的边为所述的前翻板(1) 底边。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处于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前翻板(1)将由右立架(6)和左立架(7)形成的安装支架内腔完全遮盖;在安装或检修的状态下,所述的前翻板(1)处于近似水平的敞开位置。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 立架(6)的外侧设有左侧附装支架(10);所述的左立架(7)的外侧设有右侧附装支架(5)。
6、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 翻板(1)在安装结束的使用状态下的朝安装支架的一面,设有安装继电器盒和 保险丝盒的连接结构。
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在安 装到位的状态下,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的支架主体紧固连接。
8、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层隔板(8)、第二层隔板(9)、第三层隔板(11)及底层安装隔板(4)在安 装到位的状态下,均与水平位置限位块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电器组合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架主体包括设在其底部的支架基座(2);包括两侧互相平行的右立架(6)和左立架(7),所述的安装支架内设置多层上下平行分布的隔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朝向操作者方向的一面,设有前翻板(1),其一边通过翻转轴(3)与支架主体采用圆轴铰接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并在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具有结构新颖、安装、调试及检修方便、结构的集成程度高、占用空间少、可装配的电器元件、构件多的优点,安装后的电气系统清晰、整齐,互不干扰和干涉,特别适合于重型汽车驾驶室内的电气元器件的安装使用。
文档编号B60R11/00GK201405793SQ20092017227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奎 俞, 周雪峰 申请人: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