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21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载重汽车及工
程车辆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不受场地限制地拆卸真空轮胎 轮辋。
背景技术
以往,大型载重汽车、工程车辆的真空轮胎轮辋的拆装,通常使用专业的液压式扒 胎机。但是,当前的液压式扒胎机价格昂贵,并且体积和占地面积较大,因此不便于在矿山、 铁路、水电等施工现场使用,尤其不便于在矿井下的施工现场的真空轮胎轮辋的拆卸。 当前,在矿山、铁路、水电等施工现场没有专业的液压式扒胎机的情况下,一般会 采用人工撬杠作业。例如,三人对称地站在轮胎周围,同时用撬棍将轮辋往外翻翘,另外两 个人轮流用大锤依次敲击轮胎的一侧,直至将轮辋全部拔出。但是,采用此人工撬杠作业 时,需要多人同时操作,并且需要较长时间。再者,用大锤敲击过程中,由于不断震动,容易 造成撬棍弹出伤人。此外,由于作业工作空间比较小,在抡大锤的工程中,由于轮胎的反弹, 大锤也比较容易伤人。 中国专利公告第2691908Y号公开了一种加重胎的扒胎机,其结构示于图1。该加 重胎扒胎机具备底座ll,在底座11上设有机架5,在机架5的顶部水平地固定着环形的挡 圈12,中部为导毂孔14,在挡圈12上还设有拔离杆13,在底座的中部安装有升降装置8,并 且,在环形挡圈12的下方,托板6被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8上。进行扒胎作业时,驱动电机 10使升降装置8上的丝杆7上升。托板6带动放置在托板6上的汽车轮同步上移,轮圈与 外胎的连接部首先接触拨离杆13,汽车轮再上移时拨离杆13顶出轮圈。然后,使升降装置 8上的丝杆7下移,将汽车轮的另一面采用同样的方法操作,最后将轮箍从挡圈12中部的导 毂孔14顶出,再用吊臂2上的吊绳1端头上的吊具将轮箍方便地取下。虽然上述结构的重 胎扒胎机在扒胎过程中节省了人力,但也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再者,需要电力驱动电机,所 以无法方便地移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移动使用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包括螺 杆;旋转把手,包括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上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该套筒上的把手;底部 卡板,可拆卸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螺杆的底部;旋转螺母,安装在所述旋转把手下方的所 述该螺杆上;以及多个顶固构件,均匀分布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各个顶固构件分 别具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顶 固块。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底部卡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部卡板的对角线尺
3寸应稍大于真空轮胎轮辋的外径。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顶固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第 一支架的一端部的所述顶固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弯折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 转螺母上,在其另一端固定有所述顶固块。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而且,由于 装置的重量较轻,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而随处移动使用。

通过参考
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
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图1是表示已有的重胎扒胎机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该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中的一个顶固构件10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如该图所 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包括螺杆101,其外表面设 有外螺纹;旋转把手102,包括被固定安装在该螺杆101上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该套筒上的 把手;底部卡板107,由长方形的钢板制成,可拆卸且可旋转地安装在螺杆101的底部;旋转 螺母103,具有与螺杆101对应的内螺纹,并且安装在旋转把手102下方的该螺杆101上; 以及三个顶固构件104、105、106,被固定安装在旋转螺母103上,并且各顶固构件104、 105、 106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图3是表示该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中的一个顶固构件104的示意图。如该图所 示,顶固构件104包括第一支架401和第二支架402、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401的一端 部的顶固块403,其中,第一支架401具有弯折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螺母103上, 在其另一端固定有顶固块403。在本实施例中,该顶固块403为较短的长方体形状,并且与 底部卡板107平行地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402上。 第二支架402是一个具有支撑作用的杆状构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螺母103 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401的弯折处。在此,第二支架402的另一端也可以固定 在第一支架401的弯折处之外的部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他2个顶固构件105、 106的结构与如上所述的顶固构件104的结构基本相同, 所以,在此省略对顶固构件105U06的详细说明。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中,与三个顶固块外接的圆的直径应 稍大于真空胎的内径,以便在拆装轮辋时该三个顶固块顶在真空胎上。而且,当转动旋转把 手时,安装在螺杆101上的旋转螺母103和三个顶固构件104、 105、 106会上下移动。 当进行真空轮胎轮辋的拆卸作业时,首先,选择与要拆卸的轮胎轮辋的尺寸相对 应的底部卡板107,此时,长方形的底部卡板107的对角线尺寸应稍大于真空轮胎轮辋的外 径,这样,底部卡板107能够顶住真空轮胎轮辋,又不妨碍真空胎的脱离。[0021] 然后,将螺杆101穿过轮胎之后,再将该底部卡板107安装在螺杆101上,并且使 底部卡板107的四个角部从下面顶住真空轮胎轮辋的边缘。 接着,转动旋转把手102,则旋转螺母103和三个顶固构件104、105、106逐渐下降,
直至三个顶固块接触到真空胎上而夹紧真空轮胎。 此时,进一步加力转动旋转把手102,则三个顶固构件104、 105、 106的三个顶固块 进一步使劲下压真空胎,同时底部卡板107强力地向上推起轮辋,使得真空轮胎的轮辋逐 渐从真空胎中抬起,直至完全脱出。 经过上述作业过程,能够轻松地将轮辋从真空胎中分离出来。 另外,利用如上所述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还可以将真空轮胎轮辋装回到真空 胎中。下面,详细描述在真空胎中安装轮辋的过程。 首先,选择与要拆卸的轮胎轮辋的尺寸相对应的底部卡板107。 然后,将螺杆101依次穿过真空胎、轮辋后,将该底部卡板107安装在螺杆101上。 此时,真空胎位于轮辋的上部,并且,使底部卡板107的四个角部从下面顶住轮辋的边缘。 接着,转动旋转把手102,则旋转螺母103和三个顶固构件104、105、106逐渐下降,
直至三个顶固块接触到真空胎上而夹紧真空轮胎。 此时,进一步加力转动旋转把手102,则三个顶固构件104、 105、 106的三个顶固块 进一步使劲下压真空胎,同时底部卡板107强力地向上推轮辋,使得真空轮胎的轮辋逐渐 嵌入到真空胎中,直至轮辋完全安装到真空胎中。 经过上述作业过程,能够轻松地将轮辋嵌入安装到真空胎中。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而且,由于 装置的重量较轻,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而随处移动使用。再者,该装置不需要电力驱动,因 此其使用方便性更加优良。 在上述说明中,以具备三个顶固构件的例子说明了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的结 构,但是,该顶固构件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再者,顶固构件的结构也不受 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是能够传递较大的作用力且保持牢固接触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 他结构。此外,顶固块的形状也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 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和变形,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 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 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一种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旋转把手,包括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上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该套筒上的把手;底部卡板,可拆卸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螺杆的底部;旋转螺母,安装在所述旋转把手下方的所述该螺杆上;以及多个顶固构件,均匀分布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各个顶固构件分别具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顶固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卡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部卡板的对角线尺寸应稍大于真空轮胎轮辋 的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固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部的所述顶固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弯折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在其另一 端固定有所述顶固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旋转把手,包括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上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该套筒上的把手;底部卡板,可拆卸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螺杆的底部;旋转螺母,安装在所述旋转把手下方的所述该螺杆上;以及多个顶固构件,均匀分布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各个顶固构件分别具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母上,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顶固块。根据上述结构的真空轮胎轮辋拆装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而且,由于装置的重量较轻,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而随处移动使用。
文档编号B60C25/132GK201472090SQ20092017315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吕保, 李建奇, 赵海明, 陈中雷, 雷占明 申请人:中冶集团华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