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角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33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仰角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仰角调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悬架系统中,装设有用于调整原厂仰角,校正原厂Camber/ Toe(外倾角/束角)角度的调整器,以改善吃胎,增加操控性改善。但是,现有技术中,提供 的是双头调整器,该双头调整不便,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方便、强度高的仰角调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种仰角调整器,其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
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调整杆为中空,所述中空内壁上设置有螺
纹,所述第一连杆的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反向螺纹分别于所述调整杆的两端内壁上的
螺纹相互拧旋配合,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装入所述调整杆的两端。 其中,优选的,该仰角调整器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
调整杆罩在所述护盖里面。 其中,优选的,所述护盖上设置有窗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仰角调整器,可直接安装在车 上调节,无需拆下,让施工更方便省时。使调整方便,强度增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结构示意图(透视、包括护盖);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护盖);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第一连杆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调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护盖的结构示意图(里面);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仰角调整器的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外面);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眼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实施例。[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仰角调整器,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图4所示的 调整杆103、图3所示第一连杆101和图9所示的第二连杆102,所述第一连杆101上设置有 正向螺纹(即正牙),所述第二连杆102上设置有反向螺纹(即反牙),所述调整杆103为 中空的,所述中空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杆101的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102的 反向螺纹分别于所述调整杆103的两端内壁上的螺纹相互拧旋配合,使所述第一连杆101 和第二连杆102分别装入所述调整杆103的两端。使用该仰角调整器可直接安装在车上调 节,无需拆下,让施工更方便省时,使调整方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仰角调整器还包括如图5和图6所示的护盖104,所述 护盖104将所述第一连杆101、第二连杆102和调整杆103罩在所述护盖104里面。加强该 仰角调整器的强度,并对仰角调整器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为了方便观察和调整,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护盖 104上设置有窗口 11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主体上设置有鱼眼孔107,如图8所示的鱼眼108装入 所述鱼眼孔107。该护盖104上设置有螺丝孔105,本实施例中为8个螺丝孔105,通过图7 所示的螺丝106将该护盖104装在调整器上。如图10所示的橡胶圈109装入如图9所示 的第二连杆主体的垫圈槽110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仰角调整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 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 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仰角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调整杆为中空,所述中空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杆的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反向螺纹分别于所述调整杆的两端内壁上的螺纹相互拧旋配合,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装入所述调整杆的两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仰角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将所述第一连 杆、第二连杆和调整杆罩在所述护盖里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仰角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上设置有窗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仰角调整器,其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调整杆为中空,所述中空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杆的正向螺纹、所述第二连杆反向螺纹分别于所述调整杆的两端内壁上的螺纹相互拧旋配合,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装入所述调整杆的两端。该仰角调整器,可直接安装在车上调节,无需拆下,让施工更方便省时。使调整方便,强度增大。
文档编号B60G17/00GK201544748SQ20092026015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陈正国 申请人:粟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