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车载式混凝土泵及其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89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泵车、车载式混凝土泵及其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式混凝土泵,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混凝土泵的双动力驱 动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车载式混凝土泵(以下简称车载泵)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泵送设备,存在多种动 力驱动方式。第一种是以单一电机或单一柴油机作为动力驱动方式的车载泵。第二种是双电机分别驱动两主泵工作,通过合流技术达到泵送目的的车载泵。第三种是双柴油机分别驱动两主泵工作,通过合流技术达到泵送目的的车载泵。第四种是电机、柴油机分别驱动两主泵工作,通过合流技术达到泵送目的的车载泵。另外,还有通过底盘发动机和电动机选择性地作为动力驱动方式的车载泵和混凝 土泵车。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820177767. 1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驱动装置 及混凝土泵车和车载泵。该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汽车发动机、底盘传动轴、液压油泵,该电 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分动箱的第一动力输入端,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分动箱的 第二动力输入端,分动箱的第一动力输出端连接底盘传动轴,分动箱的第二动力输出端连 接液压油泵的动力输入端。当混凝土泵送设备停止行驶开始打泵时,汽车发动机与液压泵断开,电动机与液 压油泵连通,利用电源启动电动机,电动机驱动液压油泵进行工作,这样就用电动机代替了 汽车发动机来驱动混凝土泵送设备,节省了柴油的消耗,降低了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使用成 本。然而,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车载泵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在上述车载泵中,电动 机、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传动轴都连接至分动箱上,它们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使得电动 机的布局非常难度,另外,传动箱输入、输出轴多,结构和操控较复杂,不易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混凝土泵的双动力驱动系统,以便于电动 机的布局并使得分动箱的结构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动力驱动 系统的车载式混凝土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动力驱动系统的混凝土 泵车。为此,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包括 电动机;汽车发动机;分动箱;第一液压泵,由电动机直接驱动,以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以及第一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至第一液压泵,该液压管路上设有用于过载保护的 溢流阀,其中,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至分动箱。[0013]优选地,上述第一液压泵为定量泵。优选地,上述第一液压泵的液压管路上设有用于过载保护的溢流阀。优选地,上述第一液压马达为定量马达。更优选地,上述定量马达的互为进油口和 出油口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间设有单向阀。优选地,上述定量马达的第一、第二油口中的进油口所在的液压管路与充液支路 相通,充液支路上设有充液阀。优选地,上述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汽车 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传动连接至分动箱的动力输出轴。优选地,上述汽车发动机为柴油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混凝土泵,其具有用于驱动液压主泵和恒 压泵的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双动力驱动系统,其中,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与车载混 凝土泵的液压主泵和恒压泵的共用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其具有用于驱动臂架泵和/或主油 泵的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双动力驱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双动力系统中,车载泵对驱动所需的能源有两种选择,既可 选择电力作为能源,也可选择柴油作为能源,以方便客户根据需要来选择。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机与分动箱之间采用柔性连接,电动机的 布局则非常灵活,可以实现过载保护,避免了硬连接的缺点。另外,传动箱的传动结构得到简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双动力系统可利用现有部件实施,具有整体制造成本 低的优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 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 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动力车载式混凝土泵的结构框图;以 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载泵双动力系统的分动箱的内部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 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动力车载式混凝土泵的结构框图。如 图1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车载混凝土泵的液压主泵3和恒压泵4的共用动力输入轴与 分动箱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分动箱3的动力输出轴(同时也是动力输入轴)与定量马达2 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柴油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传动连接至分动箱3的动力输出轴。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载泵双动力系统的分动箱的内部传动示意图。如图2所示,离合器设置在分动箱3内,由分动箱的拨叉机构来实现,拨叉机构可以选择汽车发 动机传动连接至行驶输出轴或传动连接至泵送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中的分动箱可以使用泵 车上原有的分动箱,无需单独设计。定量马达2的液压能由定量泵1提供,定量泵1由电动机驱动。定量泵1的液压管路上设有用于实现过载保护的溢流阀6,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 定量马达2的互为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油口 A和油口 B之间设有单向阀7。定量马达2的油口 B还设有充液支路,该充液支路上设有充液阀8,该补液阀8可 以为单向阀。在定量泵1的液压管路上还设有测压支路,该测压支路设有测压接头9,用于 连接压力表。如此,压力表可以在测压的时候直接连接至测压支路上。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动力驱动系统中,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 能,其换能元件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以及其它液压元件例如阀和液压管路可以根据需要进 行设计。下面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车载泵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当启动电机,同时分动箱将柴油机脱开,定量泵1通过定量马达2将能量传递到分 动箱输入轴,分动箱输出轴再将能量传递到主泵4和恒压泵5,分别驱动泵送油缸和摆动油 缸工作。其中,当主泵4进入恒功率后,定量泵1的输出压力几乎恒定。溢流阀6作安全阀 使用,用于过载保护。当需要使用底盘柴油机时,先将柴油机传动轴与分动输出轴连接,此时,柴油机的 输出能量通过分动箱直接传递到主泵4和恒压泵5,分别驱动泵送油缸和摆动油缸工作。此时,定量马达2将随分动箱一起空转,则定量马达2的油口 A部分油液通过单向 阀7流回定量马达2的油口 B。为保证定量马达2的油口 B不出现吸空现象而影响定量马达2的寿命,故在定量 马达2的油口 B油路增加一充液阀8,用于保证定量马达2空转时不会存在吸空现象。电机和底盘柴油机都是单独使用。即当启动电机时,底盘柴油机脱开;当启动底盘 柴油机时,电机应断开,此时定量马达2空转。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双动力系统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载泵对驱动所需的能源有两 种选择,既可选择电力作为能源,也可选择柴油作为能源,以方便客户根据需要来选择。另 外,电动机的布局则非常灵活,另外,传动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数量减少,其传动结构得到简化。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汽车发动机、以及分动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压泵,由所述电动机直接驱动,以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以及第一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液压泵,所述液压管路上设有用于过载保护的溢流阀,其中,所述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至所述分动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泵为定量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 压马达为定量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马 达的互为进油口和出油口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间设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马 达的第一、第二油口中的进油口所在的液压管路与充液支路相通,所述充液支路上设有充 液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 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分动箱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 通过离合器传动连接至所述分动箱的动力输出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发 动机为柴油机。
8.一种车载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动力驱 动系统,其中,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轴与车载混凝土泵的液压主泵(4)和恒压泵(5) 的共用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
9.一种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驱动臂架泵和/或主油泵的根据权利要求1 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混凝土泵用双动力驱动系统,其包括电动机;汽车发动机;分动箱;第一液压泵,由电动机直接驱动,以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以及第一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至第一液压泵,该液压管路上设有用于过载保护的溢流阀,其中,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至分动箱。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动力驱动系统的混凝土泵和混凝土泵车。本实用新型电动机与分动箱之间采用柔性连接,电动机的布局则非常灵活,可以实现过载保护,可利用现有部件实施,具有整体制造成本低的优势。
文档编号B60K6/36GK201677732SQ20092035126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裴杰, 郭岗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