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及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7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及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将车载用放电灯、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光源作为光源的前照灯进行点亮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车载用的前照灯,代替现有的卤素灯泡,使用了寿命长且亮度高的放电灯、 LED的光源正在普及。同时,具有AFS (Advance Front lighting System 智能前照灯控制系统)、DFL (Daytime Running Light:日行灯)等附加功能的功能完善的前照灯也正在不断普及。在具有上述完善功能的前照灯中,有些具有向驾驶员通知与前照灯相关的异常情况的功能。作为通知驾驶员车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的方式,可列举出视觉性表示异常情况的警告灯(警报灯)、在听觉上表示异常情况的的警告音(警报器)等。专利文件1涉及一种用于向使用者告知在车的前照灯中发生的各种异常状态的系统,并揭示了一种能对左右灯具(前照灯)进行确定并对故障部位进行预测和显示的异常情况通知装置。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将放电灯作为光源的车载用前照灯,在放电灯中发生异常情况时,点亮与放电灯分开设置的辅助光源,从而来代替发生异常情况而处于故障状态的放电灯。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带有通信功能的光源点亮装置。在该光源点亮装置中,即使在点亮放电灯的处理中执行通信处理,也能适当地实施点亮处理,并迅速进行通信处理。一直以来,专利文献1、2揭示了将点亮车的左右侧的前照灯的点亮装置一体化的技术方案,但并未记载将对发生在左右侧的独立的前照灯中的异常情况进行通知的异常通知路径设置于一个系统的技术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对应于车的前照灯用的左右侧放电灯来向驾驶员通知发生了故障、故障的预测结果的LED,通过点亮相应的LED来通知在前照灯中发生了异常。在专利文献2中,尽管输出点亮辅助光源的切换信号,但是并未将其与向驾驶员通知异常情况的系统设置在一个系统中。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利用设置于点亮装置的通信控制部来进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处理的技术方案,但是未揭示将发生在车的左侧或右侧的前照灯的点亮装置中的异常情况与另一侧的点亮装置的通信动作相互协调来通知到车载的异常通知装置的信号形态。如上所述,尽管揭示了各种详细通知异常情况的系统,但是对于驾驶员而言,在车的前照灯中发生异常时,重要的不是左右侧前照灯中哪一侧的前照灯发生了异常,而是首先需要确定前照灯中是否发生了异常。因此,对于向驾驶员通知前照灯的异常情况,只需将左右侧前照灯统一到一个系统中即可,因而,需要减少上述现有例中的多余功能和与其相关联的构件。
5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将由左右侧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检测出的异常情况传输到异常通知装置的输出系统设置为一个系统,从而能够简化输出系统的结构并减少该结构所需构件的使用量,其结果是能够有助于减轻车的重量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6-2832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1-13879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7-194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具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对光源进行点亮控制,并至少对光源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输出表示是否有异常情况的通知,其特征在于,左右侧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将各自的异常通知信号经由彼此共用的信号路径来输出到车载设备。根据本发明,左右侧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具有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该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根据各控制部的通知输出来输出异常通知信号,将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所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通过彼此共用的信号路径来输出到车载设备,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将左右侧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系统简化为一个系统,能够简化通知信号传递用的线束、车载设备侧的通知信号的输入电路,并能够减少结构所需要的构件的使用量。另外,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并有助于减轻车的重量。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点亮装置所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的图。图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点亮装置所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的图。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及通信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的图。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及通信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点亮装置的信号输出定时的调整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信号输出定时的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实施方式1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1包括光源2-1、2-2、 点亮装置(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3-1、3-2、异常通知装置4、电源5、及电源开关(电源 SW) 5a。光源2-1、2-2是车左右侧的前照灯的光源,例如由HID灯等放电灯、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构成。点亮装置3-1、3-2是分别点亮光源2-1、2-2的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控制部)6-1、6-2和开关元件7-1、7-2,上述控制电路包含进行原本的光源点亮控制的电路。控制电路6-1、6_2中包括对点亮装置3-1、3_2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微机),具有对点亮装置3-1、3-2的故障、光源2-1、2-2的点亮不良、灭灯状态进行检测的异常检测功能,输出表示是否发生上述异常情况的异常通知信号(通知输出)。控制电路6-1、 6-2的通知输出通过电阻R10、20分别施加到开关元件7-1、7-2的基极端子。开关元件7-1、7_2由NPN型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端子通过电阻RIO、R20与控制电路6-1、6-2的通知输出端子相连接,发射极端子接地,将集电极端子设为向异常通知装置4 输出信号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控制电路6-1、开关元件7-1、及电阻RIO、Rll构成点亮装置 3-1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控制电路6-2、开关元件7-2、及电阻R20、R21构成点亮装置 3-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若开关元件7-1为截止状态,则不会在电阻Rl、Rll上产生电压降,点亮装置3-1 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点火(IG)电源的高电位电平(H电平)。另一方面,若开关元件7-1 为导通状态,则集电极电流流经电阻Rl、R11,并产生电压降,因此,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输出被下拉为相当于接地电位的低电位电平(L电平)(“L”有效)。同样的,若开关元件7-2为截止状态,则不会在电阻R1、R21上产生电压降,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被上拉至H电平。另外,若开关元件7-2为导通状态,则会在电阻R1、 R21上产生电压降,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被下拉至L电平(“L”有效)。另外,控制电路6-1、6_2在控制处理中所使用的硬件结构包括 EEPROM (ElectricalI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8-1、8-2、A/D转换器9-1、9-2、及计时器9a_l、9a_2。EEPR0M8-1、8_2是对表示由控制电路6-1、6-2检测出的发生异常情况的异常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作为该存储部,可以使用EEPROM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也能使用非易失性的闪存等。A/D转换器 (A/D转换部)9-1、9-2将来自未图示的原来的光源点亮控制中使用的热敏电阻等的模拟信号输入进行数字转换。计时器9a-l、9a-2是对任意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器。异常通知装置4是根据表示来自控制电路6-1、6_2的异常通知的信号输出值与规定的信号判别电压值的比较结果,来点亮警报灯12的装置,包括滤波器10及判定电路11。 滤波器10由与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路径相连接的电阻R、和一端接地的电容C构成,生成异常通知信号的平滑信号。
判定电路11是对通过滤波器10的平滑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异常通知判别电压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的比较器,若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则向警报灯 12输出规定的电位电平的输出信号。警报灯12是根据判定电路11的判定结果而被控制点亮的灯。驾驶员能根据该警报灯12的点亮来把握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开关元件7-1、7_2的输出进行线或(wired OR) 连接,使得两者的输出作为能够对来自控制电路6-1、6-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电压进行合成的集电极开路输出。由此,通过将车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输出系统设为一个系统,从而能够简化该输出系统的结构和减少该结构所需构件的使用量。另外,能够简化结构,减少构件数量,并有助于减轻车的重量。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点亮装置所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的图。图 2 (a)表示点亮装置3-1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图2 (b)表示点亮装置3-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图2(c)表示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此处,在控制电路6-1进行正常动作的期间,输出规定周期的矩形波作为通知输出,在光源2-1及点亮装置3-1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输出上述矩形波。同样的,在控制电路6-2进行正常动作的期间,始终输出规定周期的矩形波作为通知输出,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输出矩形波。将该矩形波的输出周期设为例如IOOHz左右。在构成控制电路6-1、6_2的微机正常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能输出规定周期的的整齐的矩形波。即,若在控制电路6-1、6-2中发生异常情况,则会完全停止输出矩形波或不能以适当的周期输出矩形波。因而,将该矩形波作为异常通知信号,判定电路11对由滤波器 10进行了平滑后的电压电平进行判定,从而能够通知驾驶员在控制电路6-1、6-2中可能发生了异常。开关元件7-1、7_2根据控制电路6-1、6_2的矩形波(通知输出)而导通截止。若开关元件7-1为导通状态,则信号输出成为L电平。另外,若开关元件7-1为截止状态,则信号输出成为H电平。由此,成为图2(a)所示的输出波形。开关元件7-1、7_2交替进行动作,在点亮装置3-1侧的开关元件7_1截止的定时, 开关元件7-2成为导通状态,输出信号为L电平。另外,在开关元件7-2截止的定时,开关元件7-1成为导通状态,其输出信号为L电平。由此,成为图2(a)、(b)所示的输出波形。另外,由于开关元件7-1、7_2的集电极是线或连接的,因此,如图2(c)所示,在进行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对控制电路6-1、6-2的信号输出波形进行合成,成为周期大致相同的一个矩形波。由此,只要异常通知信号是整齐的矩形波信号,就能够简化且能较为容易地构成滤波器10,该滤波器10是对上述矩形波信号进行平滑、来获得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进行比较和判定的直流电压电平的信号的滤波器。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异常通知装置4的输入电路。此外,控制电路6-1、6_2还能对通知输出的矩形波的宽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对来自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的各信号输出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中,H电平与L电平的宽度之比大致为1比1,即占空比大致为50%。在这种情况下,在点亮装置3-1、3-2中交替产生H电平与L电平的宽度之比为3比1的信号,从而能够使得对上述两个波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成为占空比大致为50%的整齐的矩形波信号。由此,还能够简化滤波器10的结构,能够更容易地构成异常通知装置4的输入电路。此处,例如在光源2-1或点亮装置3-1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控制电路6-1停止通知输出,因此,如图2(a)的大叉标记所示那样,点亮装置3-1停止输出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压如实线所示成为H电平。此时,对来自点亮装置3-1、3-2的两个波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是如图2(c)的大叉标记所示的那样,在点亮装置3-1侧的输出波形如实线所示发生缺损。之后,判定电路11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进行了平滑后获得的输出的电位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来检测输出波形缺损,从而点亮警报灯12。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1,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具有根据控制电路6_1、 6-2的通知输出来输出异常通知信号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将各异常通知信号通过彼此共用的信号路径来输出到车载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将在左右侧前照灯用光源2-1、2-2或对其进行点亮的点亮装置3-1、3-2中发生的异常情况传输到异常通知装置4的输出系统成为一个系统,能够简化输出系统的结构并能够减少所需的构件的使用量,还有助于减轻车的重量。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使用NPN型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7-1、7_2,使其集电极开路并进行线或连接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输出矩形波作为通知输出、在导通状态下输出L电平信号的“L”有效的结构,也能是对开关元件7-1、7-2使用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漏极开路结构。另外,还能是在上下配置有晶体管的图腾式输出(totem-pole output)。而且,能利用集电极开路输出、漏极开路输出、及图腾式输出中的任一种构成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通过与信号输出串联连接的电阻R11、R21,除矩形波以外,能利用电压信号来通知异常情况。实施方式2图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3中,实施方式2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不同点在于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因而,对图 3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了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点亮装置3-1、3_2中,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的开关元件7a_l、 7a-2由PNP型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端子通过电阻R10、R20与控制电路6_1、6_2的通知输出端子相连接,发射极端子与点亮装置1的电源5相连接,将集电极端子设为向异常通知装置 4输出信号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控制电路6-1、开关元件7a-l、及电阻R10、R11构成点亮装置3-1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控制电路6-2、开关元件7a-2、及电阻R20、R21构成点亮装置3-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若开关元件7a_l为截止状态,则集电极电流不会流经电阻R11,不会在Rl产生电压降,因此,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接地电位的低电位电平(L电平)。另一方面,若开关元件7a-l为导通状态,则会在电阻Rl、Rll上产生电压降,点亮装置3_1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由电阻Rl和Rll对电源5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的高电位电平(H电平)(“H”有效)。同样的,若开关元件7a_2为截止状态,则点亮装置3_2侧的信号输出为L电平。另夕卜,若开关元件7a-2为导通状态,则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为H电平(“H"有效)。异常通知装置4是根据表示来自控制电路6-1、6_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值与规定的异常通知判别电压值的比较结果,来点亮警报灯12的装置,包括滤波器10及判定电路 Ila0滤波器10由与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路径相连接的电阻R、和一端接地的电容C构成, 生成异常通知信号的平滑信号。判定电路Ila是对通过滤波器10的平滑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异常通知判别电压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有异常发生的比较器,若判定为发生了异常,则向警报灯12输出规定的电位电平的输出信号。此外,向判定电路Ila输入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反极性的信号,因此,使与警报灯12相连接的输出端子的极性反转。警报灯12是根据判定电路Ila 的判定结果而被控制点亮的灯。驾驶员能根据该警报灯12的点亮来把握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开关元件7a-l、7a-2的输出进行线或连接,使得两者的输出作为能够对来自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电压进行合成的集电极开路输出。由此,通过将车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输出系统设为一个系统,从而能够简化该输出系统的结构和减少该结构所需构件的使用量。另外,能够简化结构,减少构件数量,并有助于减轻车的重量。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点亮装置所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的图。图 4(a)表示点亮装置3-1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图4(b)表示点亮装置3-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波形,图4(c)表示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在图4 中,除了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2的输出波形的极性相反之外,其他都相同。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开关元件7a-l、7a-2的集电极是线或连接的,因此,如图 4(c)所示,在进行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对控制电路6-1、6-2的信号输出波形进行合成,成为周期大致相同的一个矩形波。由此,若异常通知信号是整齐的矩形波信号,就能够简化且能较为容易地构成滤波器10,该滤波器10是对上述矩形波信号进行平滑、来获得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进行比较和判定的直流电压电平的信号的滤波器。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异常通知装置4的输入电路。此外,也可对控制电路6-1、6_2输出的通知输出的矩形波的宽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对来自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通知的各信号输出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中,H电平和L电平的宽度之比大致为1比1,即占空比大致为50%。在这种情况下,在点亮装置3-1、3-2中交替产生H电平与L电平的宽度之比为1比3的信号,从而能够使得对上述两个波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成为占空比大致为50%的整齐的矩形波信号。由此,还能够简化滤波器10的结构,能够更容易地构成异常通知装置4 的输入电路。此处,例如在光源2-1或点亮装置3-1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控制电路6-1停止通知输出,因此,如图4(a)的大叉标记所示那样,点亮装置3-1停止输出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压如实线所示成为L电平。此时,对来自点亮装置3-1、3-2的两个波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是如图4(c)的大叉标记所示的那样,在点亮装置3-1侧的输出波形如实线所示发生缺损。判定电路Ila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波形进行了平滑后获得的输出的电压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来检测输出波形缺损,从而点亮警报灯1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是使用PNP晶体管作为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的开关元件的“H”有效的结构,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与图1相同,都能简化结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使用PNP型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7a-l、7a-2,使其集电极开路并进行线或连接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输出矩形波作为通知输出,在导通状态下输出H电平信号的“H”有效的结构,也能是对开关元件7a-l、7a-2使用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漏极开路结构。另外,还能是在上下配置有晶体管的图腾式输出(totem-pole output)。而且,能利用集电极开路输出、漏极开路输出、及图腾式输出中的任一种构成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通过与信号输出串联连接的电阻R11、R21,除矩形波以外,能利用电压信号来通知异常情况。实施方式3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此外,在图5中,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3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1包括光源2-1、2_2、点亮装置(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3-1、3-2、异常通知装置4、电源5、及电源开关(电源SW) 5a。实施方式3的点亮装置3-1、3-2除了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具有判定电路11-1、11_2、及开关元件13_1、 13-2。开关元件13-1、13-2由NPN型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端子通过电阻R13、R23与控制电路6-1、6-2的通信信号的发送端子相连接,发射极端子接地,将集电极端子设为输出信号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控制电路6-1、6-2发送用于在点亮装置3-1、3-2之间传输其所具有的信息的通信信号,该信号输出分别被施加到开关元件13-1、13-2的基极端子。另外,利用判定电路11-1、11-2接收通信信号。控制电路6-1、开关元件7-1、13-1、二极管D2-1、判定电路11-1、及电阻R12、R13构成点亮装置3-1的通信信号输入输出电路,控制电路6_2、开关元件13-2、及二极管D2-2、判定电路11-2、及电阻R22、R23构成点亮装置3_2的通信信号输入输出电路。若开关元件13-1为截止状态,则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IG电源的高电位电平(H电平)。另一方面,若开关元件13-1为导通状态,则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输出被下拉为低电位电平(L电平)(“L”有效)。同样的,在开关元件13-2为截止状态时,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IG 电源的H电平,在开关元件13-2为导通状态时,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为L电平(“L” 有效)。判定电路11-1通过电阻R12与点亮装置3_1侧的信号输出相连接,是比较控制电路6-2输出的通信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信号判别电压、并接收点亮装置3-2所发送的通信信号的比较器,将点亮装置3-2所发送的信号转换为规定的电位电平的输出信号,来输出到控制电路6-1的接收端子。
同样的,判定电路11-2通过电阻R22与点亮装置3_2侧的信号输出相连接,比较控制电路6-1输出的通信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信号判别电压,接收点亮装置3-1所发送的通信信号,将点亮装置3-1所发送的信号转换为规定的电位电平的输出信号,来输出到控制电路6-2的接收端子。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开关元件7-1、7-2作为能够对来自控制电路6_1、 6-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电压进行合成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来与异常通知装置4相连接, 并将开关元件13-1、13-2进行线或连接以作为集电极开路,从而能够使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与将点亮装置3-1、3-2所具有的信息进行相互通信的通信信号相重叠。由此,无需在左右侧的点亮装置与异常通知装置4之间或在左右侧点亮装置之间设置新的通信用布线,就能在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之间进行相互通信。例如,左右侧点亮装置通过对彼此的通信信号进行监视,从而能够对彼此的动作是否正常进行判定。因而,在一侧的点亮装置发生异常情况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另一侧的点亮装置能够将该异常情况的发生通知给异常通知装置4。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及通信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的图。图6(a)表示在点亮装置3-1侧检测自身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异常通知的情况下的合成输出波形,图6 (b)表示在点亮装置3-1侧检测点亮装置3-2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异常通知的情况下的合成输出波形。在控制电路6-1、6_2进行正常动作的期间,将通知输出设为L电平的电位。若通知输出为L电平,则开关元件7-1、7-2为截止状态,通过开关元件7-1、7-2的集电极开路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A如图6(a)所示那样,是与H电平信号相互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由此,在实施方式3中,点亮装置3-1、3_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分别输出一定的电压信号作为异常通知信号,并将其合成电压作为异常通知信号传输到异常通知装置 4。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检测出该异常情况的控制电路改变其自身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因而,在接收异常通知信号的车载设备侧,只需具有对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电平变化进行检测的简单电路即可。另外,控制电路6-1、6_2将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作为通信信号进行发送。该通信信号如图6(a)所示那样通过开关元件13-1、13-2的集电极开路的线或连接而与异常通知
信号相重叠。在图6中,信号波a是控制电路6-1的通信输出,信号波b是控制电路6_2的通信输出。此外,将控制电路6-1、6-2设置为在另一方发送通信信号的定时不发送自身的通信信号,以使得不妨碍相互通信。由此,能够以稳定的通信来相互传输信息。若控制电路6-1在图6(a)所示的定时B Ia检测出例如点亮装置3_1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则立刻将通知输出设为H电平来使开关元件7-1导通。由此,开关元件7-1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下降到L电平,如图6(a)所示那样,成为对点亮装置3-1侧的L电平的信号和点亮装置3-2侧的H电平的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之后,判定电路11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进行了平滑后的输出 Ala的电压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在输出Ala的电压电平小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并点亮警报灯12。
12
接下来,举出在点亮装置3-2中发生异常情况,控制电路6-2停止发送信号波b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点亮装置3-1侧的判定电路11-1若比较控制电路6-2的通信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信号判别电压,则在应该检测出来自控制电路6-2的信号波b的定时无法获得低于信号判别电压的电压电平。由此,能够检测出控制电路6-2输出的信号波b发生缺损(图6(b)中虚线所示)。控制电路6-1从判定电路11-1接收上述信号,若判定为点亮装置3-2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则立刻将通知输出设为H电平的电位(参照图6(b)所示的定时B lb)来使开关元件7-1导通。由此,开关元件7-1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下降到L电平,如图6 (b)所示那样,成为对点亮装置3-1侧的L电平的信号和点亮装置3-2侧的H电平的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之后,判定电路11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进行了平滑后的输出 Alb的电压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在输出Alb的电压电平小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并点亮警报灯12。由此,驾驶员能把握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情况。此外,控制电路6-1、6_2也能将通信信号的电压振幅设置得比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振幅要大。由此,能够将通信信号的阈值(信号判别电压)和异常通知信号的阈值(异常通知判别电压)设定为不同的值,能够以电压电平来识别异常通知信号和通信信号。由此,能一边进行异常通知,一边进行信息通信。另外,由于开关元件13-1、13_2的集电极是线或连接的,因此,如图6所示,在进行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对控制电路6-1、6-2的通信信号输出波形进行合成,成为周期大致相同的一个信号波。由此,只要通信信号是整齐的矩形波信号,就能够易于构成滤波器,该滤波器是对上述信号进行平滑来获得与信号判别电压进行比较和判定的直流电压电平的信号的滤波器。另外,通过设置为大致以相同的周期进行重复的信号波,从而能够预测在点亮装置间相互输入通信信号的定时,能够稳定地接收通信信号。由此,在实施方式3中,点亮装置3-1、3_2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分别输出一定的电压信号作为异常通知信号,并将其合成电压作为异常通知信号。在发生异常情况时, 检测出该异常情况的控制电路改变其自身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由此,在接收异常通知信号的车载设备侧,只需具有对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电平变化进行检测的简单电路即可,能够简化结构。另外,控制电路6-1、6_2将表示其自身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的信号波作为通信信号进行发送,上述通信信号通过开关元件13-1、13-2的集电极开路的线或连接而与异常通知信号相重叠。由此,无需在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与异常通知装置4之间或在左右侧点亮装置3-1、3-2之间设置新的通信用布线,左右侧点亮装置通过对彼此的通信信号进行监视,从而能够判定彼此的动作是否正常。因而,在一侧的点亮装置发生异常情况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另一侧的点亮装置能够将发生了该异常情况通知到车载的异常通知装置。实施方式4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7中,对与图3及图5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4的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不同点在于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的开关元件使用PNP型晶体管。开关元件13a-l、13a-2由PNP型晶体管构成,其基极端子通过电阻R13、R23与控制电路6-1、6-2的通信信号的发送端子相连接,发射极端子与点亮装置1的电源5相连接, 将集电极端子设为输出信号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控制电路6-1、开关元件13a-l、判定电路 11-1、及电阻R12、R13构成点亮装置3-1的通信信号输入输出电路,控制电路6-2、开关元件13a-2、判定电路11-2、及电阻R22、R23构成点亮装置3_2的通信信号输入输出电路。若开关元件13a_l为截止状态,则点亮装置3_1侧的信号输出被下拉为低电位电平(L电平)。另一方面,若开关元件13a-l为导通状态,则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输出为相当于电源5的高电位电平(H电平)(“H”有效)。同样的,在开关元件13a_2为截止状态时,点亮装置3_2侧的信号输出为L电平, 在开关元件13a-2为导通状态时,点亮装置3-2侧的信号输出为H电平(“H”有效)。在本实施方式4中,将开关元件7a-l、7a-2作为能对控制电路6_1、6_2的异常通知信号的输出电压进行合成的集电极开路输出,来与异常通知装置4相连接,并对开关元件13a-l、13a-2进行线或连接来作为集电极开路。由此,能够重叠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与对点亮装置3-1、3-2所具有的信息进行相互通信的通信信号。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及通信信号的合成输出波形的图。图8(a)表示在点亮装置3-1侧检测自身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异常通知的情况下的合成输出波形,图8 (b)表示在点亮装置3-1侧检测点亮装置3-2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异常通知的情况下的合成输出波形。在控制电路6-1、6_2进行正常动作的期间,将通知输出设为H电平的电位。若通知输出为H电平,则开关元件7a-l、7a-2为截止状态,通过开关元件7a-l、7a_2的集电极开路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如图8(a)所示那样,是将L电平信号相互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另外,控制电路6-1、6_2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将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作为通信信号进行发送。该信号波如图8(a)所示那样通过开关元件13a-l、13a-2的集电极开路的线或连接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相重叠。在图8中,信号波a是控制电路6-1的通信输出,信号波b是控制电路6_2的通信输出。此外,将控制电路6-1、6-2设置为在另一方发送通信信号的定时不发送自身的通信信号,以使得不妨碍相互通信。由此,能够以稳定的通信来相互传输信息。若控制电路6-1在图8(a)所示的定时B2a检测出例如点亮装置3_1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则立刻将通知输出设为L电平来使开关元件7a_l导通。由此,开关元件7a_l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上升到H电平,如图8(a)所示那样,成为对点亮装置3-1侧的H电平的信号和点亮装置3-2侧的L电平的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之后,判定电路11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进行了平滑后的输出 A2a的电压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在输出A2a的电压电平为异常通知判别电压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并点亮警报灯12。接下来,举出在点亮装置3-2中发生异常情况,控制电路6-2停止发送信号波b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点亮装置3-1侧的判定电路11-1若比较控制电路6-2的通信信号的电压电平与规定的信号判别电压,则在应该检测出来自控制电路6-2的信号波b的定时,信号的电压电平小于信号判别电压。由此,能够检测出控制电路6-2输出的信号波b发生缺损(图8(b)中虚线所示)。控制电路6-1从判定电路11-1接收上述信号,若判定为点亮装置3-2中发生了异常情况,则立刻将通知输出设为L电平的电位(参照图8(b)所示的定时B2b)来使开关元件7a-l导通。由此,开关元件7a-l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上升到H电平,如图8(b)所示那样,成为对点亮装置3-1侧的H电平的信号和点亮装置3-2侧的L电平的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合成电压。之后,判定电路11比较由滤波器10对异常通知信号输出A’进行了平滑后的输出 A2b的电压电平与异常通知判别电压,在输出A2b的电压电平为异常通知判别电压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并点亮警报灯12。由此,驾驶员能把握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情况。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中,是使用PNP晶体管作为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的开关元件的“H”有效的结构,因此,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效果。与图5相同,都能简化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及上述实施方式4中,还能使点亮装置3-1、3-2的控制电路6-1、6-2的各控制电路相对于对方的控制电路的通信输出定时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输出通信信号。例如,能在一侧的控制电路输出通信信号起,经过了相当于通信周期的1/2的延迟时间后,另一侧的控制电路输出通信信号。由此,能在相互错开1/2周期的定时输出通信信号,能以简单的结构进行不妨碍相互之间的通信的稳定的通信。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3及上述实施方式4中,能将控制电路6-1、6_2输出的通信信号的周期设定得远远大于异常通知装置4(车载设备侧的结构)的滤波器10的时间常数,且将输出通信信号的期间设定为远小于滤波器10的时间常数。在根据对异常通知信号进行了平滑后得到的电压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时,通过将异常通知信号本身设为接近直流的信号,从而能够减小平滑用滤波器,并使电路结构更高效。因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简化滤波器10。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到上述实施方式4的结构中为使左右侧点亮装置的控制电路输出的异常通知信号或通信信号的输出定时相互不重叠而进行的调整处理。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点亮装置的信号输出定时的调整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的例子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所示的结构中控制电路6-1、6-2对各自的通信信号的输出定时进行调整的状态,图9(a)是控制电路6-1的信号输出,图9(b)是控制电路6-2的信号输出。对于调整产生图9的信号的处理,将在后面使用图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5的控制电路6-1、6_2中,输出异常通知信号或通信信号时,首先,控制电路对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是否正在进行信号输出进行确认。此处,若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未进行信号输出,则进行信号输出。另外,在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正在进行信号输出的情况下, 则在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信号输出
此外,一侧的控制电路确认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是否正在进行信号输出的方法中, 在一侧的控制电路发送出通信信号,并由该控制电路自身对该通信信号进行监控接收时, 通过所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因另一侧控制电路的通信信号的插入而不同于自身输出的值来进行判断。即,控制电路对其自身发送的通信信号进行监控、接收,在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同于自身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能判断发生了来自另一侧控制电路的通信插入。在图9的例子中,控制电路6-1和6-2在即将输出通信信号之前,对通信信号线的信号电平进行确认。例如,对于定时t3,在点亮装置6-1输出通信信号之前,利用Cab3进行确认。在利用该确认判断为点亮装置6-2未进行通信时,控制电路6-1如图9(a)的t3所示那样,进行正常的信号输出。另一方面,控制电路6-2接收点亮装置3-1的信号输出,将自身的计时器设定为规定的延迟时间D1,如图9(b)的t4所示那样,在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Dl之后进行信号输出。此外,如定时tl那样点亮装置6-1和6-2同时进行信号输出时,如上所述,通过自身所进行的监控来检测出异常,因此,在经过了加上各自的相加时间后的延迟时间之后,再次进行信号输出。之后,若控制电路6-2在t2时比控制电路6-1先输出通信信号,则在控制电路6-2即将输出通信信号之前,在点亮装置3-2侧利用Cba2对点亮装置3_1的信号进行确认,由于利用该信号电平的Cba2进行确认而未检测出点亮装置3-1侧的信号,因此,如图9(b)的t2所示那样,进行信号输出,另一方面,控制电路6-1接收点亮装置3-2的信号输出,如图9(a)的t3所示那样,将刚才设定的、加上相加时间后的延迟时间重新设定为规定的延迟时间D1,从该t3的定时起经过了规定的延时间Dl后,进行信号输出。图10是表示包含点亮初期的信号输出定时的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使用图 10及图9,利用一侧点亮装置的动作来说明信号输出定时的调整处理的详细情况。首先,若开始点亮前照灯(步骤STl),则点亮装置进行规定的初始化处理(步骤 ST2)。此外,点亮开始时,电源对左右侧的点亮装置同时供电,因此,点亮装置3-1、3_2 在同一定时开始初始化处理的可能性较高。此时,如图9所示,各点亮装置在相同定时开始动作时,在最开始的信号输出定时tl,各自的输出信号容易相互重叠。在如该tl的定时那样,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_2的输出信号重叠时,控制电路 6-1、6-2延迟下一信号的输出定时。但是,若控制电路6-1、6-2同时延迟相同时间,则在下一定时,两者的信号也容易重叠。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通过对规定的延迟时间Dl设定随机的时间,从而能对各控制电路6-1、6-2设定不同的延迟时间,能够避免控制电路6-1、6-2在相同的定时输出通信信号。步骤ST2的初始化处理结束时,控制电路对计时器设定一定时间(例如1ms)(步骤ST3)。接着,控制电路始终一边对光源的状态、周围的环境状态进行反馈,一边执行点亮动作(步骤ST4)。此时,很可能会向设置于控制电路中的、对环境状态进行反馈的A/D转换器输入因各点亮装置而不同的值。例如,对于热敏电阻测定的点亮装置的温度测定值、DC/DC转换器向光源2-1、2_2 施加的输出电压等,即使是配置在同一车辆的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也很难得到完全相同的值。
16
实施方式5中,为了使两者的定时错开,可对计时器设定将规定的延迟时间加上模拟的随机时间而获得的时间,上述模拟的随机时间使用左右侧的点亮装置中分别输入不同值的可能性较高的A/D转换器的输出值,但是,也可将延迟时间设为规定的时间(一定时间),将相加时间实质上设为随机时间。 控制电路6-1、6-2分别获得由A/D转换器9_1、9-2进行了 A/D转换的数字值(以下,称为A/D值),控制点亮动作,并根据计时器中设定的延迟时间来控制信号输出的产生周期。执行点亮动作并监控另一侧所产生的通信信号(步骤ST5 否),等待计时器中所设定的时间(延迟时间)(步骤ST6 否)。若经过了设定于计时器中的时间(延迟时间) (步骤ST6 是),则控制电路输出通信信号(步骤ST7)。另外,若在等待设定于该计时器中的时间的期间(步骤ST6 否),有来自另一侧的控制电路的通信(步骤ST5:是),则控制电路如图9所示那样,将规定的延迟时间(例如 5ms)设定到计时器(步骤ST11),一边进行点亮动作一边等待计时器中设定的时间(延迟时间)的结束(步骤ST7)。若通信信号的输出动作(步骤ST7)结束,则控制电路对其自身的通信信号是否与另一侧控制电路的通信信号重叠进行确认(步骤ST8)。如上所述,对通信信号重叠进行确认的方法中,一侧的控制电路比较其自身发送的通信信号与对此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进行监控而获得的接收信号,在两者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与来自其他控制电路的通信信号重叠。此处,若来自另一侧的控制电路的通信信号未与其自身的信号重叠(步骤ST8 否),则将2倍的规定的延迟时间(相当于通信周期的时间,例如,IOms)设定于计时器(步骤ST12),控制电路一边进行点亮动作(步骤ST4) —边等待计时器中设定的时间(2倍的延迟时间)的结束(步骤ST6)。另外,在另一侧的控制电路的通信信号与其自身的信号重叠的情况下(步骤ST8 是),控制电路使用A/D转换器的A/D值,计算用于与规定的延迟时间相加的相加时间(步骤ST9)。此处,将A/D值的规定的比特值乘上表示规定时间的系数而获得的值设为相加时间。例如,设定乘上以下系数而获得的时间,上述系数是对A/D值的下位4比特的每比特进行Ims的加权的系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生成0-15ms的随机时间作为相加时间。若计算出相加时间,则控制电路将该相加时间与延迟时间相加而获得的时间设定到计时器(步骤ST10),一边进行点亮动作(步骤ST4),一边等待计时器中设定的时间(加上了相加时间后的延迟时间)的结束(步骤ST6)。例如,若控制电路6-1如图9(a)的定时tl所示那样,判断为自身的通信信号与控制电路6-2的通信信号相互重叠,则在经过了对上述延迟时间加上相加时间的时间后,开始下一次(t2)通信。由此,能够避免控制电路 6-1、6-2继续在相同的定时输出通信信号,能够使两点亮装置每经过延迟时间就交替地进行输出。由此,根据该实施方式5,一侧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电路在进行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之前,对另一侧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电路是否进行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进行确认,若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未进行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则进行自身的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若另一侧的控制电路正在进行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则在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自身的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由此,能够避免控制电路6-1、6-2所输出的信号相互重叠的情况,能够稳定地输出异常通知信号和输出通信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5,在一侧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电路输出的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的定时、与另一侧控制电路输出的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的定时重合的情况下,作为模拟的随机相加时间,使用对由其自身具有的A/D转换器转换而获得的数字信号的一部分的比特值乘上对时间进行加权的系数后获得的时间,在经过了将该相加时间加上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时间后,进行自身的通知输出或通信信号输出。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控制电路6-1、6-2输出的信号相互重叠的情况,能够稳定地输出异常通知信号和输出通信信号。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上述实施方式5中,控制电路6-1、6_2还可在因电源接通而刚开始动作后的规定期间,将与异常通知信号相同的信号输出到异常通知装置4。若实际上未发生故障,则不易确认以下情况车载设备的异常通知装置4正常进行动作(警报灯正常点亮等);或点亮装置3-1、3-2与车载设备间的信号线正常连接;点亮装置3-1、3-2自身正常地进行动作。因此,如上所述,在电源刚接通的规定期间从点亮装置向车载设备输出对异常通知进行模拟的信号。由此,异常通知装置4仅在上述规定期间进行异常通知(点亮警报灯 12),利用该动作能够容易地确认信号线正确连接、异常通知装置对故障正常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上述实施方式5中,若控制电路6-1、6_2检测出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的异常,则将表示发生该异常的信息保存到EEPR0M8-1、 8-2,即使电源断开,也能在下次及之后进行点亮操作时,在从EEPR0M8-l、8-2读出上述信息来实施点亮动作之前,将异常通知信号输出到异常通知装置4。由此,在光源2-1、2-2、或点亮装置3-1、3-2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即使进行点亮操作也不进行点亮动作而维持灭灯, 能由异常通知装置4继续进行异常通知。工业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能用简单的结构来将发生在前照灯用光源中的异常情况通知到车载设备,因而,能适用于汽车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
18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配置于车辆的左右侧,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光源的点亮控制,并且,至少对发生于所述光源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将表示发生该异常情况的通知输出向车载设备输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具有能够使用与另一所述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共用的信号路径来将所述通知输出向所述车载设备输出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能够将与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所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电压信号输出,作为异常通知信号输出到车载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利用集电极开路输出或漏极开路结构的电路来输出异常通知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输出矩形波信号,在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所发送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互不相同的定时输出所述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在以下定时输出矩形波信号所述定时是通过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发送的信号进行合成而使得异常通知信号的波形成为信号间隔大致相同的矩形波的定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进行通知输出之前,对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是否在进行通知输出进行确认,若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未进行通知输出,则进行自身的通知输出,若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正在进行通知输出,则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自身的通知输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A/D转换部,该A/D转换部将对光源进行点亮控制所使用的数据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在进行通知输出的定时、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所述控制部的通知输出的定时相重合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对由自身所具有的所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值乘上对时间进行加权的系数而计算出的时间,来改变通知信号产生定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输出所述矩形波信号,使得在信号输出线上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输出的矩形波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异常通知信号的波形中,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宽度之比大致为1比1。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包括通信用电路,该通信用电路对异常通知信号进行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电路使用电压振幅大于异常通知信号的电压振幅的通信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在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发送的通信信号互不相同的定时输出通信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以下定时输出所述通信信号所述定时是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发送的通信信号的合成波形成为信号间隔大致相同的矩形波的定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输出所发送的通信信号的定时起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输出通信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之前,对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是否在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进行确认,若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未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则进行自身的通信信号的输出,若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正在进行通信信号的输出,则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自身的通信信号的输出。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A/D转换部,该A/D转换部将对光源进行点亮控制所使用的数据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在通信信号的输出定时、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具有的所述控制部的通信信号的输出定时相重合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对由自身所具有的所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值乘上对时间进行加权的系数而计算出的时间,来改变通信信号产生定时。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所发送的通信信号,对该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相关部分中是否发生异常情况进行判定,当判定为在所述另一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相关部分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将异常通知信号输出到车载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在刚接通电源后的规定期间内将与通知异常情况的信号相同的信号输出到车载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对表示发生异常情况的信息进行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是放电灯或半导体光源。
20.一种车用前照灯点亮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侧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具有设置于车载设备、输入所述前照灯用光源点亮装置的异常通知信号来进行异常通知的异常通知装置。
全文摘要
左右侧的点亮装置(3-1、3-2)分别具有根据控制电路(6-1、6-2)的通知输出来输出异常通知信号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使各异常通知信号输出电路结构为能将异常通知信号通过彼此共用的信号路径来输出到车载设备的电路结构。
文档编号B60Q1/00GK102470791SQ20098016095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大仓范, 大泽孝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