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刹车手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53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刹车手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刹车手制装置,尤其是制动力大,制动效果好,便于控 制,易于调节的液压刹车手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或摩托车液压刹车手制构造是由手柄、弹簧、限位机构、外壳、 油缸、连杆、活塞、密封圈及液压油、油管构成。制动时,操作手柄,由连杆带动活塞在外壳中 运动,从而推动液压油,再由油管将压力传递到夹器,产生制动力。但是,一般手制存在着制 动力不足或自由行程过长的问题,影响制动效果。同时,一般手制在达到一定行程,使夹器 中来令片接触后就无法继续使活塞向下运动,致使对于制动力大小的控制不能通过对手柄 的运动行程的控制实现,只能通过控制对手柄施力大小控制。此外,一般手制还存在着难于 调节的问题很难达到不同用户对于来令片与来令片间隙的不同要求,造成操作不适及夹器 在非制动时间擦碟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液压刹车手制制动力不足或制动行程过长、不便于控制、难于调 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刹车手制,该液压刹车手制能在缩短自由行程的同时 增大制动力,并且便于对制动力的控制,提高制动效果,同时还能方便地对制动行程及来令 片间隙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壳内管分为工作区与调节 区,工作区为变径柱状,调节区为管状,设置在工作区外围;工作区活塞壁设置两个不同口 径的阶段,同时设立复合活塞机构,即在口径较小的主活塞的基础上在其外围设置一个可 与其相对运动的口径较大的环形的副活塞,二者通过三个密封圈实现与外壳及相互间接触 密封。主活塞根据不同生产条件采用一体式或分体式。主活塞外围同时还设有压力螺母,通 过压力螺母和弹簧与副活塞连接,在来令片接触碟片之前,液压油只给活塞较小的力的情 况下保持相对静止。在操作刹车时,主活塞受连杆推动,带动环形活塞一起在外壳中运动, 推动液压油带动来令片向刹车碟片靠近。由于副活塞截面积相对现有技术中单活塞增大, 在夹器活塞截面积一定时能在更短的行程内将来令片推送至碟片,达到缩短自由行程的目 的。在来令片与碟片接触之后,继续收紧手柄,主活塞继续向前运动,对液压油产生压力,开 始产生制动力,同时液压油的压力反作用于副活塞,使其反向运动,压缩弹簧,使来令片与 碟片接触之后活塞可以继续运动。由于弹簧压缩量与受力的线性关系,来令片与碟片接触 之后手柄被继续收缩的距离与制动力呈线性关系,达到由手柄行程控制制动力的目的。而 当活塞运行到行程后段,主活塞与外壳中小口径活塞壁接触密封,由于主活塞截面积较小, 在夹器活塞截面积一定时,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此时手柄无法继续收缩,便于通过手柄能 否收缩判断活塞运动状况及实际活塞截面积,更便于控制。在调节方面,主活塞后段设压力 螺母,可以通过直接调节压力螺母或通过调节压力旋钮调节弹簧收缩以调节副活塞受力,从而调节相同手柄行程时制动力,同时外壳前段的调节区设有调节活塞,通过调节活塞调 节油路总容积,从而调节静止时来令片与刹车碟片间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在缩短自由行程的同时增大制动力,并且便于对制 动力的控制,提升制动效果,同时还能方便地对来令片间隙进行调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主要结构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外壳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外壳的A-B剖视图图4是活塞机构的纵剖面构造图图中1.外壳,2.主活塞前段,3.主活塞中段,4.主活塞尾段,5.调节活塞,6.压力 旋钮,7.压力螺母,8.副活塞,9.限位块,10.弹簧,11.密封圈,12. —体式主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主活塞(1 或(2、3、4)根据不同生产条件采用一体式或分体式即 (12)或0、3、4)。主活塞(12)或(2、3、4)外围设置一个可与其相对运动的口径较大的环 形的副活塞(8)。主活塞(12)或(2、3、4)外围同时还设有压力螺母(7),通过压力螺母(7) 和弹簧(10)与副活塞(8)连接,在来令片接触碟片之前,液压油只给活塞较小的力的情况 下保持相对静止。在操作刹车时,主活塞(1 或(2、3、4)受连杆推动,带副活塞(8) —起 在外壳中运动,推动液压油带动来令片向刹车碟片靠近。由于副活塞(8)截面积相对现有 技术中单活塞增大,在夹器活塞截面积一定时能在更短的行程内将来令片推送至碟片,达 到缩短自由行程的目的。在来令片与碟片接触之后,继续收紧手柄,主活塞(1 或(2、3、 4)继续向前运动,对液压油产生压力,开始产生制动力,同时液压油的压力反作用于副活塞 (8),使其反向运动,压缩弹簧(10),使来令片与碟片接触之后活塞可以继续运动。由于弹簧 (10)压缩量与受力的线性关系,来令片与碟片接触之后手柄被继续收缩的距离与制动力呈 线性关系,达到由手柄行程控制制动力的目的。而当主活塞(12)或(2、3、4)运行到行程后 段,主活塞(12)或(2、3、4)与外壳中小口径活塞壁接触密封,由于主活塞(12)或(2、3、4) 截面积较小,在夹器活塞截面积一定时,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此时手柄无法继续收缩,便 于通过手柄能否收缩判断活塞运动状况及实际活塞截面积,更便于控制。而在采用主流的 “点刹”刹车法时,操作手柄反复来回收缩、放开,主活塞(12)或(2、3、4)随之来回运动,使 用该种手制在此过程中由于在较长主活塞(1 或(2、3、4)活动范围内都产生制动力,可以 使同样时间段内制动力的积累比传统手制大,提高制动效果。在调节方面,主活塞(12)或 (2、3、4)后段设压力螺母(7),可以通过直接调节压力螺母(7)或通过调节压力旋钮(6)调 节弹簧(10)收缩以调节副活塞(8)受力,从而调节相同手柄行程时制动力,同时外壳前段 的调节区设有调节活塞(5),通过调节活塞( 调节油路总容积,从而调节静止时来令片与 刹车碟片间距离。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刹车手制,包括密封圈、连杆、手柄、轴承、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外壳、主 活塞、副活塞、调节活塞、限位块、压力旋钮、压力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外壳内油路为工作部分和调节部 分两个油路部分,调节部分为管状,环绕在工作部分外围;工作部分以管状金属作为活塞 壁,调节部分以双层管状金属作为活塞壁;工作部分和调节部分通过流通管道与工作部分 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调节活塞为环状,嵌套在外 壳调节部分中,通过螺纹与外壳固定,其内、外侧通过密封圈与外壳调节部分活塞壁接触密 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副活塞为环形,内径大于等于 主活塞外径,嵌套在柱形主活塞外侧,其侧面与主活塞上环形突起接触;主、副活塞间以及 副活塞、外壳活塞壁间由密封圈接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压力螺母为环形,外围可有凹 槽,内侧有螺纹,其内径大于等于主活塞外径,并通过螺纹固定在主活塞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副活塞与压力螺母之间由弹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压力旋钮与压力螺母之间有沟槽,互相嵌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压力旋钮、副活塞、主活塞、压 力螺母嵌套在外壳中的工作部分,调节活塞嵌套在外壳的调节部分;各活塞、压力旋钮、压 力螺母、外壳活塞壁的各截面中圆心共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主活塞尾段有沟槽,与限位块沟槽 相嵌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刹车手制,其特征是限位块为环形,内侧有沟槽, 其侧面与主活塞尾段侧面接触,并通过外侧螺纹与外壳内壁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力大、高效、易控、易调节的液压刹车手制。它的外壳分为工作部分与调节部分,外壳中,副活塞、压力螺母与主活塞嵌套,压力旋钮又与压力螺母相嵌,压力螺母与副活塞间由弹簧相连,调节活塞嵌套在调节部分。通过手柄控制活塞完成制动及至动力的控制,压力旋钮调节制动力,调节活塞调节油路容积。
文档编号B60T7/08GK201872735SQ2010202563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3日
发明者周大有 申请人:周大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