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乘客约束系统以及约束车辆乘客的方法

文档序号:383071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乘客约束系统以及约束车辆乘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设置在仪表板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安全气囊模块主要用于在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约束在机动车辆中的乘客。在传统的系统中,安全气囊展开、进入车辆的内部,并借助于安全气囊的背向车辆乘客的一侧而被车辆的挡风玻璃支撑。由于这种支撑作用,在车辆乘客陷入安全气囊时产生的移动力通过挡风玻璃被部分地传递至车辆。挡风玻璃也确保了安全气囊的稳定并有助于将安全气囊保持在其被设置的位置处。但是,后来车辆设计的发展转向强烈弯曲的挡风玻璃和圆的车辆前部。但是,在这些情况下,挡风玻璃离车辆乘客太远,以至于挡风玻璃不能合理地用来支撑安全气囊。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方式改变用于这种车辆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以提供车辆乘客的安全约束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一种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包括设置在仪表板中的安全气囊模块,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在膨胀时从仪表板中的接收件伸展入车辆的内部。用于安全气囊的支撑构件位于安全气囊的面向挡风玻璃的一侧上,并设置成抵抗车辆乘客陷入安全气囊中时所产生的力而支撑安全气囊。支撑构件构成类似的、邻接安全气囊的邻接件,并基本完全取代挡风玻璃的支撑功能。同时,支撑构件还具有对安全气囊的稳定作用并可有助于将安全气囊定位并保持在希望的位置处(优选相对于车辆乘客在中部)。支撑构件优选在安全气囊触发之前,设置在仪表板的下方并与安全气囊一起移出、进入车辆的内部。支撑构件能与安全气囊一起完全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并,例如,能与安全气囊一起折叠,以至于不必对仪表板本身作出改变或只作出很小的改变。优选地,安全气囊即使在展开时也不与挡风玻璃接触。这种情况至少应用于展开状态而不影响车辆乘客,但有利地也应用于车辆乘客或研发及设计而使用的人体模型陷入安全气囊的时刻。支撑构件有利地配置成完全起到稳定安全气囊并吸收力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能特别好地应用在这样的车辆中,S卩,在这种车辆中,仪表板的设置有安全气囊模块的区域大致水平地取向,并且安全气囊模块的排出口大致向上地指向。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地是,安全气囊的支撑构件在挡风玻璃处用于使安全气囊具有所需的稳定性,和在展开过程中将安全气囊定位以及在安全气囊的展开位置保持安全气囊。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支撑构件具有安装在仪表板处或安全气囊模块处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通过这种固定元件,力能被容易地传递至车辆的结构,车辆的结构在意外事故的情况下适于吸收作用在安全气囊上的力。
支撑构件优选地具有在挡风玻璃侧邻近于安全气囊的至少一个柔性元件。柔性元件能安装至安全气囊和/或朝向挡风玻璃围绕安全气囊。特别地,柔性元件是设计成类似安全气囊的壁的纺织结构元件,例如织物。整个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可具有柔性设计并能与安全气囊一起折叠地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这使制造简单并且成本低,例如(使用)与用于安全气囊的织物相同的织物。而且,相比于传统安全气囊所需的空间几乎没有增加。作用在固定元件和整个支撑构件上的力特别通过车辆乘客的体型、负载情况(事故或碰撞情况的严重性)、安全气囊的折叠情况和尺寸以及充气机的类型来确定。支撑构件承受这些力,并且对于这些力而言,支撑构件用作安全气囊的邻接件。特别地,遮盖仪表板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传统的盖片部件(安全气囊在展开状态中邻近于仪表板)不能被看作是在这种情况中被使用的意义下的支撑构件。适当的支撑构件包括支撑帆状件,例如,支撑帆状件的大的面积邻近于安全气囊并且支撑帆状件吸收所产生的移动力。支撑帆状件基本延伸跨过安全气囊的整个宽度,并且可以是例如菱形的,其中,菱形的顶端(尖的端部)沿安全气囊的纵向设置。支撑帆状件优选由织物制成,例如与用于制造安全气囊所使用的织物相同。支撑帆状件能被折叠并与安全气囊一起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中,然后在安全气囊展开至其最终位置时与安全气囊一起展开,在该最终位置支撑帆状件具有支撑作用。支撑构件优选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与前述的支撑帆状件相连的约束部件。例如,约束部件能延伸成横跨安全气囊,并且约束部件的端部能安装至车辆。在这种情况下,约束部件也用作固定元件。优选地,设置用于支撑构件的两个固定点,两个固定点设置成从安全气囊横向地间隔开。例如,固定点能设置成在仪表板中距离安全气囊的排出口的横向边缘约5-20cm 远。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将力良好地传递至车辆和在希望的约束位置稳定地支撑安全气
^ ο支撑构件优选设置成在安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影响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特别是支撑帆状件)和仪表板能形成一种展开通道,在该展开通道中安全气囊被弓I导进入其希望的约束位置。已经证明了有利的是,在安全气囊膨胀的状态中支撑构件设置成在安全气囊的最高点的下方。例如,支撑构件可在安全气囊的下三分之一中邻近安全气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前述的约束系统来约束车辆乘客的方法,其中,支撑构件与仪表板一起完全吸收迎面碰撞的情况下由车辆乘客或标准碰撞测试中所使用的人体模型陷入安全气囊中时施加的移动力。因而,不需要其他部件来稳定或支撑安全气囊。即使安全气囊邻近于挡风玻璃或邻近于安全气囊模块的折叠的盖片部件,这些部件也都没有支撑作用,并且也没有发生力向这些部件的任何实质的传递。实际上,本发明当然也能使用在传统的车辆中。


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非触发状态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2示出了图1的、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触发状态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的车辆;图3以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触发状态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图4以前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触发状态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具有强烈弯曲的挡风玻璃12的车辆10,挡风玻璃12设置成位于车辆前部的最前部。仪表板14大致水平地设置成位于车辆的前区中。在乘客侧,安全气囊模块16 设置在仪表板14下方(只示出了形成在仪表板14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盖片部件)。安全气囊模块16设置在仪表板14的指向乘客的前部中。在图2中,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包括安全气囊模块16)示出为处于触发状态。安全气囊18 (其已经以折叠状态设置在仪表板14下方的模块壳体(未示出)中)在展开并膨胀的状态中沿乘客的方向伸展以约束乘客。安全气囊18被支撑构件20支撑在面向挡风玻璃12的一侧上,支撑构件20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吸收车辆乘客陷入安全气囊18中时所产生的力并对抗这些力支撑安全气囊18。支撑构件20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元件,并且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构件20由面积大的菱形支撑帆状件22,和横向跨过支撑帆状件22和安全气囊18延伸(在图3、4中更好地示出)的约束部件M构成。支撑帆状件22和约束部件也能形成为一体件。整个支撑构件20,即,支撑帆状件22和约束部件M是与安全气囊18分开的部件并且不是安全气囊的壁的一部分。支撑帆状件22在安全气囊18的、面向挡风玻璃12的一侧邻近安全气囊18的壁的大的面积,并且被完全地或部分地缝装至所述壁。菱形的(各)端部沿安全气囊的纵向或安全气囊的横向设置。约束部件M沿安全气囊18的横向延伸、跨过支撑帆状件22的角部。支撑帆状件22和约束部件M可单独地或二者一起被安装至安全气囊18的壁,但是支撑帆状件22和约束部件M也可以只是邻近于安全气囊18的壁。在安全气囊模块被触发之前,支撑构件20与安全气囊18 —起被折叠并与安全气囊18 —起被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16的壳体中。在这里所示的实例中,约束部件M延伸至两个固定点沈,固定点沈设置在仪表板 14中、安全气囊模块16的外侧。在这些固定点处,施加在安全气囊18上的力被传递至车辆的构件。约束部件对的端部构成固定元件,通过固定元件,支撑构件连接至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点26与安全气囊模块16的排出口 30处的侧边缘观横向间隔大约5-20cm(参见图4)远。固定点也能形成在模块壳体的侧壁处或形成在被安装至模块壳体的延伸部处。 因此,安全气囊模块和整个支撑构件能形成为预制的组件单元。例如,约束部件M能设置在一通道中,该通道在触发车辆乘客约束系统之前被仪表板14中的预定的断裂点封闭(未详细地示出)。支撑构件(特别是支撑帆状件2 设置在膨胀的安全气囊18的下三分之一中,确切地是在膨胀的安全气囊18的最高点的下方(参见图3)。当安全气囊18展开时,仪表板 14和支撑帆状件22构成影响安全气囊18的展开方向并将安全气囊18沿车辆乘客的方向倾斜向上移动的一种展开通道。而且,支撑构件20确保安全气囊18相对于车辆乘客定位在中部,以使车辆乘客具有良好的陷入位置。 如从图3清楚地看到的,安全气囊18不接触挡风玻璃12。支撑构件20也不接触挡风玻璃。这也是陷入时优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总是排除挡风玻璃12被接触。但是,车辆乘客陷入时所产生的力借助支撑构件20的确定的主要部分被全部吸收,并通过固定点26被传递至车辆。具体说来,车辆乘客约束系统被配置成支撑构件20与仪表板14或固定至车辆的另外的合适的构件一起完全地吸收在迎面碰撞过程中由在标准碰撞测试中使用的人体模型在陷入安全气囊18中时所施加的移动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包括设置在仪表板(14)中的安全气囊模块(16),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18)在膨胀时从所述仪表板(14)中的接收件伸展到车辆 (10)的内部中,其中,用于所述安全气囊(18)的支撑构件00)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18)的面向挡风玻璃(1 的一侧上,所述支撑构件配置成抵抗车辆乘客陷入所述安全气囊(18)中时所产生的力而支撑所述安全气囊(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18)触发之前,所述支撑构件00)设置在所述仪表板(14)的下方并与所述安全气囊(18) —起移出、进入所述车辆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18)在展开时不与所述挡风玻璃(1 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仪表板(14)的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6)的区域大致水平地排列,并且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6)的排出口(30)大致向上地指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具有安装至所述仪表板(14)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具有安装至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6)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具有在挡风玻璃侧邻近于所述安全气囊(18)的至少一个柔性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具有支撑帆状件(22),所述支撑帆状件的大的面积邻近于所述安全气囊(18),并且所述支撑帆状件吸收所产生的移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安全气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包括至少一个约束部件0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设置用于所述支撑构件OO)的两个固定点(26),所述两个固定点设置成与所述安全气囊(18)横向地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设置成在所述安全气囊(18)展开的过程中影响所述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构件OO)设置成在所述安全气囊(18)膨胀时的最高点的下方。
14.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来约束车辆乘客的方法,其中, 支撑构件OO)与仪表板(14) 一起完全吸收迎面碰撞过程中由陷入安全气囊(18)中的常用的人体模型施加的移动力。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包括设置在仪表板(14)中的安全气囊模块(16),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18)在膨胀时从所述仪表板(14)中的接收件伸展入车辆(10)的内部。用于所述安全气囊(18)的支撑构件(20)位于所述安全气囊(18)的面向挡风玻璃(12)的一侧上,并配置成抵抗车辆乘客陷入所述安全气囊(18)中时所产生的力而支撑所述安全气囊(18)。
文档编号B60R21/2334GK102529869SQ20111036455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D·阿兰楚拉, T·阿贝勒 申请人: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