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展开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79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展开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车辆,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行李架系统的车辆,行李架位于车辆车顶的外表面上。
背景技术
许多车辆包括行李架系统,该系统位于车辆车顶的外表面上。行李架系统被用于将物品(如行李,自行车,独木舟等)固定到车辆的车顶。车顶行李架系统通常包括一对纵向延伸的杆,它们固定地附接到车顶,且还包括一对横向杆,它们附接到并延伸于纵向杆之间。行李架系统的纵向杆和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以提供用于将物品固定到其上的空间。但是,因为纵向杆和横向杆与车顶间隔开,所以纵向杆和横向杆与车辆的车顶上方的空气流动干涉和干扰,由此增加了在车辆上的拖拽阻力并降低了车辆的燃料效率。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车身。车身限定出车顶,其具有外表面。车辆还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第一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一纵向杆限定出第一引导槽道。第二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 第二纵向杆限定出第二引导槽道。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设置在车身的相对纵向侧,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彼此面对。车辆还包括横向杆,其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延伸。横向杆包括与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的第一引导构件,和与第二引导槽道滑动接合的第二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一引导构件之间的以及第二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构件之间的的滑动接合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引导横向杆。当处于展开位置时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垂直间隔开,且当处在收起位置时横向杆基本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车身。车身限定出车顶,其具有外表面。车辆还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第一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一纵向杆限定出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一引导槽道。第二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二纵向杆限定出前第二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设置在车身的相对纵向侧。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前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面对。后第一引导槽道且后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面对。车辆还包括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每一个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延伸,且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前横向杆的第一引导构件与前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且前横向杆的第二引导构件与前第二引导槽道的滑动接合。后横向杆的第一引导构件与后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且后横向杆的第二引导构件与后第二引导槽道滑动接合。车辆还包括促动器,其联接到横向杆。促动器配置为用于让横向杆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前第二引导槽道引导前横向杆且后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引
3导后横向杆于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当在展开位置时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从车顶的外表面垂直地间隔开。当在收起位置时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基本齐平。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车身。车身限定出车顶,其具有外表面。第一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一纵向杆限定出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一引导槽道。第二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二纵向杆限定出前第二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设置在车身的相对纵向侧, 且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前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面对,后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面对。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每一个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延伸。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每一个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前横向杆的第一引导构件与前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前横向杆的第二引导构件与前第二引导槽道滑动接合。后横向杆的第一引导构件与后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后横向杆的第二引导构件与后第二引导槽道滑动接合。促动器联接到横向杆。促动器配置为用于让横向杆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前第二引导槽道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引导前横向杆。后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引导后横向杆。当在展开位置时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从车顶的外表面垂直地间隔开。当在收起位置时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基本齐平。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附接在一起,并可相对于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垂直和水平地运动以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同时运动。每个前第一引导槽道,后第一引导槽道,前第二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包括带角度的部分和水平部分。水平部分垂直地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带角度的部分从车顶的外表面附近延伸到水平部分,并限定出相对于车顶的外表面的锐角内角。车顶限定出前横向槽道和后横向槽道,每个槽道相对于纵向轴线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横向地跨过车顶延伸。 当在收起位置时前横向杆被设置在前横向槽道中。当在收起位置时后横向杆被设置在后横向槽道中。因而,当不使用时横向杆可定位在收起位置中。当在收起位置时,横向杆设置为与车顶的外表面平齐且因此不会干涉或干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由此改善车辆的燃料效率。 当需要将物品固定到车顶时,横向杆可被运动到展开位置,由此允许物品被系到横向杆。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通过用于执行本发明的较佳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而显而易见。


图1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车辆的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分解视图。图2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收起位置中的车顶行李架系统。图3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在收起位置顶中的棚行李架系统。图4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在展开位置中的车顶行李架系统。图5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在展开位置中的车顶行李架系统。图6显示了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引导槽道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其中几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车辆通常以20显示。车辆20可包括任何样式和/或尺寸的车辆20,其包括但不限于客车,运动型多用途车辆20 或货车。尽管本发明针对汽车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应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例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 “前”、“后”等的术语适用于描述附图的,并且并不是对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参见图1,车辆20包括车身22。车身22沿纵向轴线M延伸,且包括第一端沈和第二端观,它们设置在沿纵向轴线M的车辆20的相对端。如图所示,第一端沈是车辆20 前端,且第二端28车辆20的后端。但是,应理解第一端沈和第二端28的相对位置可以是颠倒的。车身22限定出车顶30。车顶30可可包括车身22的最上部分。但是,车顶30应被理解为包括车辆20的任何基本水平部分70。车顶30包括外表面32,并限定出横向槽道 34,36.横向槽道34,36相对于车身22的纵向轴线M横向地跨过车顶30延伸。如图所示,横向槽道34,36包括前横向槽道34和与前横向槽道34间隔开并与之平行的后横向槽道36。前横向槽道34定位为比后横向槽道36更靠近车辆20的第一端沈。应理解车辆20 可限定出任何数量的横向槽道。车辆20包括车顶行李架系统38。车顶行李架系统38包括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固定地固定且不可相对于车顶30运动。第一纵向杆40沿纵向轴线M延伸并远离车顶30的外表面32。第二纵向杆42还沿纵向轴线 24延伸并远离车顶30的外表面32。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设置在车身22的相对纵向侧上。第一纵向杆40限定出第一引导槽道44,46。如图所示,第一引导槽道44,46可包括前第一引导槽道44和后第一引导槽道46。第二纵向杆42限定出第二引导槽道48,50。 如图所示,第二引导槽道48,50可包括前第二引导槽道48和后第二引导槽道50。应理解第一引导槽道44,46和第二引导槽道48,50可包括任何数量的任何数量的引导槽道。第一引导槽道44,46和第二引导槽道48,50是跨过车身22的纵向轴线M的彼此的镜像。第一引导槽道44,46和第二引导槽道48,50设置为彼此相对并彼此面对。如图所示,前第一引导槽道44设置为与前第二引导槽道48相对并面对,且后第一引导槽道46设置为与后第二引导槽道50相对并面对。车顶行李架系统38还包括横向杆52,54。如图所示,横向杆52,M包括前横向杆 52和后横向杆M。但是,应理解横向杆52,54可包括任何数量的的杆。横向杆52,54,包括前横向杆52和后横向杆M 二者,在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之间延伸。前横向杆 52和后横向杆M彼此附接以在收起位置(如图2和3所示)和展开位置(如图4和5所示)之间同时一起运动。例如,第一连杆56和第二连杆58可将前横向杆52和后横向杆M 互连,以限定出刚性框架结构。但是,应理解前横向杆52和后横向杆M可以以某种其他方式附接。每个前横向杆52和后横向杆M包括第一引导构件60和第二引导构件62。第一引导构件60处于与第一引导槽道44的滑动接合,且第二引导构件62处于与第二引导槽道 48的滑动接合。如图所示,前横向杆52的第一引导构件60处于与第一纵向杆40的前第一引导槽道44的滑动接合,且前横向杆52的第二引导构件62处于与第二纵向杆42的前第二引导槽道48的滑动接合。类似地,后横向杆M的第一引导构件60处于与第一纵向杆 40的后第一引导槽道46的滑动接合,且后横向杆M的第二引导构件62处于与第二纵向杆 42的后第二引导槽道50的滑动接合。第一引导槽道44,46和第一引导构件60之间的,以及第二引导槽道48,50和第二引导构件62之间的滑动接合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引导横向杆52,54。更具体地,前第一引导槽道44和前第二引导槽道48引导前横向杆52,且后第一引导槽道46和后第二引导槽道50引导后横向杆M。当处于展开位置时横向杆52J4垂直地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间隔开。当在收起位置时横向杆52,54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基本齐平。当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时横向杆52,54可相对于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垂直且水平地的运动。前横向槽道34和后横向槽道36 (如上所述)跨过车顶30相对于纵向轴线M在第一纵向杆40和第二纵向杆42之间横向地延伸。当在收起位置时前横向杆52被设置在前横向槽道34中。类似地,当在收起位置时后横向杆M设置在后横向槽道36中。如图6清楚所示的,每个横向杆52,54具有厚度64,且每个横向槽道34,36在车顶 30的外表面32之下延伸出垂直深度66。横向杆52,54的厚度64基本等于横向槽道34, 36的垂直深度66。因而,当横向杆52,M设置在横向槽道34,36中时,横向杆52,54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基本齐平,由此使得车辆20上空气动力学拖拽最小化,并增加了车辆20 的燃料效率。前第一引导槽道44,后第一引导槽道46,前第二引导槽道48和后第二引导槽道50 包括带角度的部分68和水平部分70。水平部分70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垂直间隔开。带角度的部分68从车顶30的外表面32附近垂直地向上延伸到水平部分70。引导槽道44, 46,48,50的带角度的部分68限定出相对于车顶30的外表面32的锐角内角72。例如,锐角内角72可包括小于六十度(60° )的角度。更具体地,锐角内角72可包括小于四十五度 (45° )的角度。但是,应理解内角72可以大于如上所述的六十度(60° )。当从收起位置运动到展开位置时,内角72的角度沿既垂直向上又纵向向后的路径引导横向杆52,54,而引导槽道44,46,48,50的水平部分70纵向向后地引导横向杆52,54。当从展开位置运动到收起位置时,弓丨导槽道44,46,48,50的水平部分70纵向向前引导横向杆52,54,而内角72 的角度沿既垂直向下又纵向向前的路径引导横向杆52,54。内角72的值决定了垂直运动相对于纵向运动的速率,以及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移动横向杆52巧4所需的动力的量。更陡更大的内角72的值需要更多的动力来移动横向杆52,54,但是让它们垂直运动则更快。 更缓更小的内角72的值需要较小的动力来移动横向杆52,54,但让它们垂直运动更慢。如图3和5所示,车顶行李架系统38还可包括促动器74,该促动器联接至横向杆 52 J4中之一或二者。促动器74配置为用于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横向杆52,54。 促动器74可包括,但不限于电马达等。促动器74还可包括连接电马达至横向杆52,54以及将横向杆52巧4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所需的任意连杆、连接器、齿轮或其它部件。促动器74尺寸充分设定为让横向杆52,54在引导槽道44,46,48,50的带角度的部分68上运动。尽管用于执行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已经被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替换设计和实施例,用于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执行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沿纵向轴线延伸并限定出车顶,该车顶具有外表面;第一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一纵向杆限定出第一引导槽道;第二纵向杆,沿纵向轴线并远离车顶的外表面延伸,第二纵向杆限定出第二引导槽道, 其中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设置在车身的相对纵向侧上,而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槽道设置为彼此相对并面对;和横向杆,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延伸并包括与第一引导槽道滑动接合的第一引导构件和与第二引导槽道滑动接合的第二引导构件,其中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一引导构件之间的以及第二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构件之间的滑动接合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引导横向杆,当在展开位置时横向杆垂直地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当在收起位置时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基本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槽道中的每个包括带角度的部分和水平部分,其中水平部分垂直地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且其中带角度的部分从车顶的外表面附近延伸到水平部分并限定出相对于车顶的外表面的锐角内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锐角内角小于六十度(6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锐角内角小于四十五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槽道是彼此的镜像,且其中当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时横向杆能相对于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垂直且水平地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车顶限定出横向槽道,该横向槽道跨车顶相对于纵向轴线在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之间横向延伸,而当在收起位置时横向杆设置在横向槽道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横向杆包括厚度,横向槽道在车顶的外表面之下延伸一垂直深度,其中横向杆的厚度基本等于横向槽道的垂直深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促动器,该促动器联接到横向杆并配置为让横向杆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引导槽道包括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一引导槽道,第二引导槽道包括前第二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且横向杆包括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其中前第一引导槽道和前第二引导槽道引导前横向杆,且后第一引导槽道和后第二引导槽道引导后横向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前横向杆和后横向杆附接在一起,用于同时在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系统,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它们设置在车辆的相对纵向侧。第一纵向杆限定出第一引导槽道,且第二纵向杆限定出第二引导槽道。第一引导槽道和第二引导槽道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引导横向杆,其中在收起位置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且在展开位置横向杆与车顶外表面垂直间隔开。
文档编号B60R9/04GK102555923SQ20111037100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J.G.格巴特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