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2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离合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 合线。
背景技术
车辆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部件,其负责动力和传动 系统之间的切断和结合,从而起到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平顺换挡以及防止传动系统过载的 功效;该车辆离合器一般包括脚踏板、离合线、导杆、从动部和主动部,该主动部与车辆发动 机相连,该从动部则可以在导杆的驱动下而与主动部结合或分离,从而实现动力和传动系 统之间的结合和切断,该脚踏板则通过该离合线而传动于该导杆,故人们只需通过踩踏脚 踏板就能实现对离合器的控制。现有的离合线通常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软管和贯穿该中通孔的内线,该软管两端还 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该内线两端分别供离合器脚踏板和离合器导杆相 连,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则分别固定在车体上而呈现固定状,该软管主要是起到防 护内线的作用。当离合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从动部和主动部会因磨损而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增 大,为了确保该从动部和主动部之间依然能充分结合,目前通常都会对该间隙进行补偿,由 此则会使该内线被紧拉,并进一步使得套在内线外周的软管长度长于其中内线的长度,而 会妨碍到内线的正常运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离合线软管的端部设 置有调节螺母,人们可以在感觉内线拉紧的状况下,通过旋拧该调节螺母而改变软管的长 度,进而使得软管与内线能充分匹配。但是,由于其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手动调节,故具有操作繁琐的问题,同时也 易因调节不及时而造成车辆离合器驱动不便并降低离合器性能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车辆离合线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以解决现有技术 离合线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手动调节而具有操作繁琐并容易因调节不及时而使离合器性 能下降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软管和贯穿该中通孔的内 线,该软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供与车辆固定相连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该内线两端分 别供离合器脚踏板和导杆相连;其中,该车用离合线还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内套管外周的 外套管,该内套管固定在软管上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该内套管管壁上还开设有环状孔,该 环状孔上则设置有多个滚珠;该容置空间中容设有第一弹簧、楔形块以及可在楔形块与内 套管端部间滑动的滑块,该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楔形块和内套管上;每一滚珠一端与楔形块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则与外套管的内壁面相抵触;该楔形块和滑块都具有供内线 贯穿的穿孔,并该滑块通过该穿孔与内线相配合。进一步,该楔形块和滑块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垫片。进一步,该车用离合线还包括挡块、第二弹簧、第一扣座、第二扣座以及卡圈,该挡 块固定在软管上,该第二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挡块和第一扣座上,该卡圈两端分别与第一 扣座和第二扣座扣接,该第二扣座远离卡圈的一端则配合于第二固定座,该第一扣座、第二 扣座和卡圈之间形成有防护腔,该内套管和外套管均设置在防护腔中。进一步,该第一扣座上形成有第一扣头,该第二扣座上形成有第二扣头,该卡圈上 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扣槽和第二扣槽,该第一扣头与第一扣槽扣接,该第二扣头与第二扣 槽扣接。进一步,该第一扣座上环设有多个第一扣头,该卡圈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一 扣头的第一扣槽,并每一第一扣槽的的长度都大于第一扣头的宽度。进一步,该第二扣座上环设有多个第二扣头,该卡圈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二 扣头的第二扣槽,并该每一第二扣槽的长度大于第二扣头的宽度。进一步,该挡块和第一扣座之间还设置有防尘套,该第二弹簧设置在防尘套内。进一步,该挡块与内套管之间软管采用金属材质。进一步,该第一扣座外缘上形成有挂钩,该挡块与第一固定座间的软管上还滑动 套设有可与该挂钩扣合相连的卡带。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当离合 器因为一端时间的使用而磨损时,此时在滑块的驱动下,使得楔形块的楔形面与滚珠之间 配合于不同的位置,由此自行调整软管的长度,从而具有使用方便和调节及时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内套管和外套管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离合线第一固定座内线容置空间楔形块缓冲垫片滚珠挡块第一扣座挂钩第二扣头第一扣槽防护
100软管111第二固定座122内套管331第一弹簧311312滑块313314环状孔3233外套管451第二弹簧5253第一扣头531532第二扣座54541卡圈55551第二扣槽55256防尘套6[0035]卡带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 100,其包括软管1和内线2,该软管1具有中通孔(图中未示出),并该软管1两端分别设 置有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该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与车辆固定相连, 该内线2则贯穿该中通孔,并该内线2的两端分别供离合器脚踏板(图中未示出)和导杆 (图中未示出)相连;上述特征与现有离合线100的结构相同,故不对之进行详细描述,下 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进行详细阐述该车用离合线100,还包括内套管3和外套管4,该外套管4套设在内套管3的外 周,该内套管3固定在软管1上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31,该内套管3管壁上还开设有环状 孔32,该环状孔32上则设置有多个滚珠33 ;该容置空间31中容设有第一弹簧311、楔形块 312以及滑块313,该滑块313可在楔形块312与内套管3端部之间滑动,该第一弹簧311 两端分别抵靠在楔形块312和内套管3上;每一滚珠33 —端与楔形块312的楔形面抵靠, 另一端则与外套管4的内壁面相抵触;该楔形块312和滑块313都具有供内线2贯穿的穿 孔(图中未示出),并该滑块313通过该穿孔与内线2相配合。该楔形块312和滑块313之 间优选还设置有缓冲垫片314,该缓冲垫片314的材质具体为海绵,从而起到缓冲的功效。这样,本实用新型当离合器因为一端时间的使用而磨损时,此时该离合线100的 内线2会带动滑块313运动,并在滑块313的驱动下使得楔形块312的楔形面与滚珠33之 间配合于不同的位置,由此自行调整软管1的长度,从而具有使用方便和调节及时的功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用离合线100还包括挡块51、第二弹簧52、第一扣 座53、第二扣座M以及卡圈55,该挡块51固定在软管1上,该第二弹簧52两端分别抵靠 在挡块51和第一扣座53上,该卡圈55两端分别与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扣接,该第 二扣座M远离卡圈55的一端则配合于第二固定座12,该第一扣座53、第二扣座M和卡圈 55之间形成有防护腔56,该内套管3和外套管4均设置在防护腔56中。如此,该第一扣座 53能在第二弹簧52的弹性推动下而将内套管3和外套管4罩设在其中,从而起到防护内套 管3和外套管4的功效。具体的,该第一扣座53上形成有第一扣头531,该第二扣座M上 形成有第二扣头M1,该卡圈55上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扣槽551和第二扣槽552,该第一扣 头531与第一扣槽551扣接,该第二扣头541与第二扣槽552扣接。更优选地,该第一扣座 53上环设有多个第一扣头531,该卡圈55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一扣头531的第一扣槽 551,并每一第一扣槽551的的长度都大于第一扣头531的宽度。同时,该第二扣座M上环 设有多个第二扣头Ml,该卡圈55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二扣头541的第二扣槽552,并 该每一第二扣槽552的长度大于第二扣头541的宽度。这样,该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 就能在与卡圈阳扣合的前提下,同时实现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与卡圈55之间相对 转动,从而贴合于车用离合线100的实际使用情形。为了避免外界尘土、雨水等杂质沾污到该第二弹簧52,该挡块51和第一扣座53之 间还设置有防尘套6,该第二弹簧52设置在防尘套6内。另外为了方便内套管3的设置,该挡块51与内套管3之间软管1采用金属材质,即挡块51与内套管3固定相连。为了便于整个离合线100的安装,该第一扣座53外缘上形成有挂钩532,该挡块 51与第一固定座11间的软管1上还滑动套设有卡带7,该卡带7可与该挂钩532扣合相连; 这样当需要安装离合线100时,通过将该卡带7扣合在第一扣座53外缘的挂钩532上,就 能使得第二弹簧52被压缩进而便于整个离合线100安装。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线100的安装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步骤A 先将卡带7挂设在外套管4的挂钩532上而使得第二弹簧52呈现为压缩 状态,从而便于离合线100的安装;步骤B 然后将该离合线100内线2的一端安装固定在离合器脚踏板上,并同时将 该端的第一固定座11安装在固定离合器的一块挡板上;步骤C 再将该离合线100内线2的另一端安装固定在离合器的导杆上,并同时将 该段的第二固定座12安装在固定离合器的固定板上;步骤D 当将完成步骤B和步骤C后,将卡带7脱离于外套管4的挂钩532,此时该 离合线100的第一扣座53就会在第二弹簧52的作用下自动弹出,而起到定位第二固定座 12和自动调节行程的作用。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软管和贯穿该中通孔的内 线,该软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供与车辆固定相连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该内线两端分 别供离合器脚踏板和导杆相连;其特征在于,该车用离合线还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内套管 外周的外套管,该内套管固定在软管上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该内套管管壁上还开设有环 状孔,该环状孔上则设置有多个滚珠;该容置空间中容设有第一弹簧、楔形块以及可在楔形 块与内套管端部间滑动的滑块,该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楔形块和内套管上;每一滚珠 一端与楔形块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则与外套管的内壁面相抵触;该楔形块和滑块都具有 供内线贯穿的穿孔,并该滑块通过该穿孔与内线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块和 滑块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车用离合 线还包括挡块、第二弹簧、第一扣座、第二扣座以及卡圈,该挡块固定在软管上,该第二弹簧 两端分别抵靠在挡块和第一扣座上,该卡圈两端分别与第一扣座和第二扣座扣接,该第二 扣座远离卡圈的一端则配合于第二固定座,该第一扣座、第二扣座和卡圈之间形成有防护 腔,该内套管和外套管均设置在防护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座 上形成有第一扣头,该第二扣座上形成有第二扣头,该卡圈上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扣槽和 第二扣槽,该第一扣头与第一扣槽扣接,该第二扣头与第二扣槽扣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座 上环设有多个第一扣头,该卡圈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一扣头的第一扣槽,并每一第一 扣槽的的长度都大于第一扣头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座 上环设有多个第二扣头,该卡圈上则设置有个数匹配于第二扣头的第二扣槽,并该每一第 二扣槽的长度大于第二扣头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和第 一扣座之间还设置有防尘套,该第二弹簧设置在防尘套内。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挡块与内 套管之间软管采用金属材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座 外缘上形成有挂钩,该挡块与第一固定座间的软管上还滑动套设有可与该挂钩扣合相连的 卡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自动补偿距离的车用离合线,包括软管和内线,该软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该内线两端分别供离合器脚踏板和导杆相连;该离合线还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内套管外周的外套管,该内套管固定在软管上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该内套管管壁上还开设有环状孔,该环状孔上则设置有多个滚珠;该容置空间中容设有第一弹簧、楔形块以及可在楔形块与内套管端部间滑动的滑块,该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楔形块和内套管上;每一滚珠一端与楔形块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则与外套管的内壁面相抵触;该楔形块和滑块都具有供内线贯穿的穿孔,并该滑块通过该穿孔与内线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大大方便人们使用,并还具有调节及时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K23/02GK201925320SQ2011200078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许永裕 申请人:许永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