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16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车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轿车使用的后拖钩及其附属结构。
背景技术
拖钩是一种汽车必不可少的应急装置,在汽车动力系统发生故障无法就地修复, 陷入沟渠、雪地或者泥泞湿滑路坑无法自行移动时,一般都使用拖拽机或者其它车辆进行拖拽,这时,汽车的拖钩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轿车用的后拖钩结构,要求其至少能够承受整车整备质量的一半。现有的轿车用后拖钩结构一般都采用两个零件焊接在一起或者用一个比较厚的冲压件固定在后地板纵梁上,以保证后拖钩结构的强度。这种结构体积大,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占用了排气装置的布置空间,不利于轿车排气装置的布置。虽然现在已经有厂商在开发体积相对小巧的轿车用后拖钩装置,但结构强度很难满足要求,可靠性不高。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040473Y,
公开日2008年3月沈日的专利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轿车后拖钩装置,包括杆状的拖钩本体和板状的安装连接支架,拖钩本体上设有起拖拽作用的环形的拖钩端头,所述的轿车后拖钩装置通过安装连接支架与车体相连接,所述的拖钩本体与安装连接支架之间是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的。这个方案的轿车后拖钩装置, 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拖钩本体只有一根钢管,拖拽时拖钩本体受力非常大,安装连接支架又不能有效分担受力,这样的结构,很难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轿车用后拖钩结构体积大,占用排气装置布置空间,而体积小巧的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又不能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体积小,节省空间,不占用排气装置布置空间,而又能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的新型轿车用后拖钩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包括后拖钩,后拖钩为“U”形结构,后拖钩一侧设置有与后拖钩固定连接的后拖钩连接板,后拖钩连接板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方案,是将后拖钩做成“U” 形的结构,后拖钩一侧设置有与后拖钩固定连接的后拖钩连接板,后拖钩的“U”形的两侧边共同分担受力,后拖钩连接板和车身的后围内板也同时分担受力。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底部,这个结构一方面增强了后拖钩与车身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分担一部分受力。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后拖钩结构,适合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各个组件,此外,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这类结构强度大的固定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利用这样的结构分担后拖钩上的受力,从而用简单小巧的结构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尤其无需占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下方排气装置的布置空间,方便轿车排气装置的布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包括连接板底板和连接板侧板,连接板底板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连接板底板另一侧固定连接后拖钩,连接板侧板固定连接后拖钩“U”形的两侧边。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连接板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通过面连接使车身的后围内板分担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受到的拉力。连接板底板两侧设置有连接板侧板,连接板底板和连接板侧板都和后拖钩固定连接,一方面,增加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在巨大拉力作用下结构变形,另一方面,连接板侧板与后拖钩“U”形两侧边的连接,在使用时,连接板侧板受到的是平行于连接板侧板的拉力,而连接板底板受到的是垂直于连接板底板方向的拉力,连接板侧板相对连接板底板更不容易发生形变,而连接板侧板又与连接板底板相连,使结构更加稳固,连接板侧板的存在进一步防止连接板底板受到巨大的拉力时发生形变。同时,由于连接板底板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连接板底板受到的拉力可以有效地传递给后围内板,从而使后围内板分担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所受到的拉力,进一步防止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结构变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车身后地板纵梁的受力连接块,受力连接块另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受力连接块位于后拖钩“U”形的两条侧边之间,受力连接块是在后拖钩连接板上冲压而成的凸块,抵住并固定连接车身后地板纵梁。使用时,受力连接块的结构分担了后拖钩上端受到的来自车身后地板纵梁的反作用力,有效防止后拖钩变形,同时将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上受到的拉力更均勻得传递给后地板纵梁,使后地板纵梁可以有效分担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上受到的拉力。受力连接块另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将后拖钩连接板的上端可靠地与车身的后围内板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靠车身的后围内板一侧设置有填补加强块,填补加强块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填补加强块填补了后拖钩连接板下端与车身的后围内板之间的空隙,增大了后拖钩连接板与车身的后围内板的连接面积,使后拖钩连接板各个位置的受力更加均勻,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填补加强块还有另一个作用,拖车时如果采用连接杆连接拖车,在拖车停车或减速时,后拖钩会对后拖钩连接板造成一个反向的推力,而填补加强块可以有效防止后拖钩连接板由于受到这样的推力而导致向反方向发生变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下端设置有拖车连接槽,拖车连接槽为 “U”形,拖车连接槽由连接槽底边和连接槽侧边围成,连接槽底边与车身的后围内板固定连接,连接槽底边和后拖钩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板,连接槽侧边与后拖钩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折边。拖车连接槽用于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拖车的软连接线或者连接杆,拖车连接槽为“ U,,形,其中间是连接槽底边,为了更好地分担后拖钩连接板的受力,连接槽底边也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同时,连接槽底边通过辅助连接板连接后拖钩连接板。连接槽侧边通过辅助连接折边与后拖钩连接板连接,从而使连接槽侧边不接触“U”形后拖钩的两侧边,方便软连接线或连接杆的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后折板,后折板固定连接车身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后拖钩连接板两侧受到的拉力比中间大,而后拖钩连接板与车身连接处受力基本均勻,为了进一步防止这种结构的后拖钩连接板在受到巨大拉力时由两侧向中间弯折变形,后拖钩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后折板,后折板巧妙地解决了后拖钩连接板两侧受力过大时可能引起形变的问题。在后拖钩受到巨大拉力的时候,后拖钩连接板的两侧受到的拉力比中间大,从而使后折板两侧向中间挤压,由于这个力平行于后折板所在平面, 所以后折板不会发生形变,并同时对后拖钩连接板的两侧造成一个与拖车的拉力反向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防止后拖钩连接板发生形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后拖钩采用圆钢制成。为了保证后拖钩至少能够承受整车整备质量的一半,后拖钩采用圆钢制成,后拖钩直接由圆钢弯折成“U”形的结构,并与后拖钩连接板固定连接后再安装在车身上,以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结构强度大,连接可靠,可以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2.体积小,节省空间,不占用排气装置布置空间,方便排气装置的布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向的局部示意图。标号说明1-后拖钩;2-后拖钩连接板;3-后围内板;4-后地板纵梁;5-拖车连接槽;6-后折板;21-连接板底板;22-连接板侧板;23-受力连接块;24-填补加强块; 51-连接槽底边;52-连接槽侧边;53-辅助连接板;54-辅助连接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包括后拖钩1,后拖钩1为“U”形结构,后拖钩1采用圆钢弯折制成,以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后拖钩1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后拖钩1安装在车身后侧,其上端固定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4后端,其后侧固定在车身的后围内板3上。如图2所示,后拖钩1靠后围内板3 —侧设置有与后拖钩1焊接在一起的后拖钩连接板2,后拖钩连接板2包括连接板底板21和连接板侧板22,连接板底板21前侧固定连接后拖钩1,连接板底板21后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连接板侧板22固定连接后拖钩1 “U”形的两侧边。后拖钩1和后拖钩连接板2的整体上端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地板纵梁4后端的底部。其中,后拖钩连接板2上端设置有受力连接块23,受力连接块23的一侧抵住并固定连接车身后地板纵梁4的后端,利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4有效分担受力。受力连接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围内板3上,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将后拖钩连接板2的上端可靠地与车身的后围内板3相连。如图3所示,后拖钩连接板2下端靠车身的后围内板3 —侧设置有填补加强块24, 填补加强块M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填补加强块M填补了后拖钩连接板2下端与车身的后围内板3之间的空隙,增大了后拖钩连接板2与车身的后围内板3的连接面积,使后拖钩连接板2各个位置的受力更加均勻。[0025]后拖钩连接板2下端设置有拖车连接槽5,拖车连接槽5为“U”形,用于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拖车的软连接线或者连接杆。拖车连接槽5由连接槽底边51和连接槽侧边52 围成,连接槽底边51与车身的后围内板3固定连接,从而更好地分担后拖钩连接板2的受力,连接槽底边51和后拖钩连接板2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板53,连接槽侧边52与后拖钩连接板2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折边M。后拖钩连接板2下端设置有后折板6,后折板6固定连接车身的底部,后折板6用于进一步防止后拖钩连接板2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拖车的软连接线或者连接杆固定在后拖钩1上,而后往后拖动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轿车。在拖动时,后拖钩1下端受到巨大的拉力,并通过后拖钩连接板2有效分担拉力,连接板侧板22受到的是平行于连接板侧板22的拉力,而连接板底板21受到的是垂直于连接板底板21方向的拉力,连接板侧板22相对连接板底板21更不容易发生形变,而连接板侧板22又与连接板底板21相连,使结构更加稳固,连接板侧板22 的存在进一步防止连接板底板21受到巨大的拉力时发生形变。后拖钩连接板2受到的拉力通过填补加强块M和连接槽底边51传递给车身的后围内板3。在后拖钩连接板2下端, 由于后拖钩连接板2的两侧受到的拉力比中间大,从而使后折板6两侧向中间挤压,由于这个力平行于后折板6所在平面,所以后折板6不会发生形变,并同时对后拖钩连接板2的两侧造成一个与拖车的拉力反向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防止后拖钩连接板2发生形变。同时, 后拖钩1和后拖钩连接板2上端通过后拖钩1上端和受力连接块23将一部分受力传递给车身的后地板纵梁4,依靠车身的后围内板3和后地板纵梁4分担后拖钩1和后拖钩连接板 2所受到的拉力,从而用简单小巧的结构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包括后拖钩(1),其特征在于后拖钩(1)为“U”形结构,后拖钩(1) 一侧设置有与后拖钩(1)固定连接的后拖钩连接板O),后拖钩连接板( 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后拖钩⑴和后拖钩连接板(2)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⑷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 (2)包括连接板底板(21)和连接板侧板(22),连接板底板—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连接板底板另一侧固定连接后拖钩(1),连接板侧板0 固定连接后拖钩(1)“U”形的两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2)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车身后地板纵梁(4)的受力连接块(23),受力连接块另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 靠车身的后围内板C3) —侧设置有填补加强块(M),填补加强块04)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 下端设置有拖车连接槽(5),拖车连接槽( 为“U”形,拖车连接槽(5) 由连接槽底边(51)和连接槽侧边(5 围成,连接槽底边(51)与车身的后围内板(3)固定连接,连接槽底边(51)和后拖钩连接板( 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板(53),连接槽侧边(52) 与后拖钩连接板( 之间设置有辅助连接折边(5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 下端设置有后折板(6),后折板(6)固定连接车身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连接板 (2)下端设置有后折板(6),后折板(6)固定连接车身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拖钩(1)采用圆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包括后拖钩,后拖钩为“U”形结构,后拖钩一侧设置有与后拖钩固定连接的后拖钩连接板,后拖钩连接板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后拖钩和后拖钩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地板纵梁底部,后拖钩连接板包括连接板底板和连接板侧板,连接板底板一侧固定连接车身的后围内板,连接板底板另一侧固定连接后拖钩,连接板侧板固定连接后拖钩“U”形的两侧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轿车用后拖钩结构,结构强度大,连接可靠,可以满足轿车用后拖钩所需的结构强度;体积小,节省空间,不占用排气装置布置空间,方便排气装置的布置。
文档编号B60D1/02GK202006704SQ20112004412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丁勇, 吴成明, 李宏华, 王相虎, 赵福全, 金爱君, 陈定方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