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75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交通安全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辅安全带反转的带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车辆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安全配备,在汽车发生紧急刹车、颠簸、倾斜、冲撞或翻覆等紧急事故时,可在瞬间拉住车上的乘坐人员,以防止身体前倾而减少身体所受的撞击或抛出车外,进而避免或降低受伤发生的状况或几率。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多数采用斜肩收式保险带的设计结构,安全带的带体是由强韧材质所制成薄形织带,通常在安全带卷收机构的出口处装有带护,用于导出并保护织带。如图1所示,目前的带护102上开有“凹”形出带口 103,“凹”形出带口 103开口较大,其出口边缘上有锯齿10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护102设置在安全带卷收机构的出口处,织带从出带口 103中引出,由于出带口 103开口较大,因而织带引出和卷入时,如果织带存在反转、扭曲现象,也会被卷收机构卷入,而一旦卷入反转重叠的织带,则会引起卷收机构卷收跳动,不能实现正常的工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卡死和损坏,进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且出带口边缘锯齿104也增加了织带与带护之间的摩擦,起不到织带导向作用。通常安全带在拉出时存在一定角度,尤其是后座安全带,拉出时甚至有12 17°的夹角,不仅使织带边缘与锁板与外架反复摩擦,导致被刮起毛,当起毛高度和密度较大时,则容易缠住锁板,导致锁板作动失误,从而引起锁板与外架卡死;而且长期大角度的引出卷入,也会使织带本身弯曲变形,导致安全隐患;出带口 103的角部101也会发生疲劳损伤与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带护易使织带反转卷入,卡住或者使用失效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从而避免带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转卷入,且带护与织带均不易损坏。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带护下部设置有出带口,出带口为长方形的槽口, 槽口宽度比安全带织带的带宽大0. 3 2. 3mm,槽口的开口间隙比织带的带厚大0. 65 0. 95mm,且小于双层织带厚度。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带护采用尼龙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在带护的出带口设置了闭合框架的长方形槽口,槽口的缝隙值与宽度均略大于织带的厚度与宽度,从而有效的对织带进行引导,一方面避免了织带被反转或扭曲卷入,另一方面保证织带在卷收时无偏向,不易被卡到或起毛导致卡死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图1为现有带护的立体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护1下部开有出带口 2,出带口 2为长方形的槽口,槽口宽度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0. 3 2. 3mm,优选1. 15mm,槽口的开口间隙大于织带的带厚0. 65 0. 95mm,优选0. 8mm。带护采用尼龙材料制作,可以有效增加耐磨擦与抗疲劳性能。带护1安装在安全带卷收机构的出口处,织带从出带口 2穿出,由于出带口的槽口开口间隙仅略大于单层织带的厚度,因此如果织带产生反转,此时两层织带交叉重叠,厚度大大超过了槽口间隙值,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反转织带被卷入卷收机构。同时,槽口宽度略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可以有效避免织带被歪斜卷入导致的损伤与故障,保证织带被妥善的卷绕在卷收卷筒的中部,平滑的槽口也避免了织带与带护的不必要摩擦。带护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其特征在于带护下部设置有出带口,出带口为长方形的槽口,槽口宽度比安全带织带的带宽大0. 3 2. 3mm,槽口的开口间隙比织带的带厚大0. 65 0. 95mm,且小于双层织带厚度。
2.按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护采用尼龙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安全带的防反转带护,带护下部设置有出带口,出带口为长方形的槽口,槽口宽度比安全带织带的带宽大0.3~2.3mm,槽口的开口间隙比织带的带厚大0.65~0.95mm,且小于双层织带厚度。本实用新型在带护的出带口设置了闭合框架的长方形槽口,槽口的缝隙值与宽度均略大于织带的厚度与宽度,从而有效的对织带进行引导,一方面避免了织带被反转或扭曲卷入,另一方面保证织带在卷收时无偏向,不易被卡到或起毛导致卡死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R22/00GK201941716SQ2011200627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朱正军, 樊丽琴, 金锐 申请人:无锡理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