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01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轮,具体是一种能提高车辆行驶性能的新型车轮。
背景技术
车轮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车辆行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与车辆的制动能力息息相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性能,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轮。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车轮,包括轮辋、固定于轮辋上的轮胎、设置于轮辋上的气门芯,所述轮胎由外胎和内胎构成,外胎包含胎面、胎侧、用于与轮辋固定的胎圈;轮辋的轮胎安装面上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边沿设置的用于卡固外胎胎圈的两环形卡固件;内胎亦包含胎面、胎侧、用于与轮辋固定的胎圈;轮辋安装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设置的用于卡固内胎胎圈的两环形卡固件;外胎的胎面中央外凸,且外胎胎面外凸处的内表面与内胎胎面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气门芯包含内胎充气用气门芯和外胎充气用气门芯,内胎充气用气门芯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上卡固内胎胎圈的两环形卡固件之间;外胎充气用气门芯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上相邻设置的卡固外胎胎圈的环形卡固件与卡固内胎胎圈的环形卡固件之间。注意应用时,轮胎内胎的压力应略高于外胎压力,保证内胎胎面的外表面与外胎胎面外凸处的内表面接触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节能,车辆行驶时,该车轮轮胎以外胎的外凸处与地面接触,接触面积小,使得行驶阻力小,进而达到节省人力、省电、或者省油、或者省气的目的,节约能源;2、平稳,如遇凹凸不平的路面,基于车轮轮胎以外胎的外凸处与地面接触,可以使车轮平稳过渡,实现减震功能,使驾车人和乘车人保持舒适感;3、利于制动,在车辆制动时,前行的惯性力会使车轮的轮胎超载,而是车轮轮胎外胎的外凸处屈服,增加制动阻力,进一步达到有效制动的目的;4、实用性好,由于内外双胎的设计,且内胎胎面较窄,不易被刺,因此当外胎被刺失去载荷能力时,内胎仍能保持载荷继续行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效果好,节能、平稳、利于制动、实用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辋;2-胎面;3-胎侧;4-胎圈;5-环形卡固件;6_胎面;7-胎侧;8-胎圈;9-环形卡固件;10-内胎充气用气门芯;11-外胎充气用气门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1所示,新型车轮,包括轮辋1、固定于轮辋1上的轮胎、设置于轮辋1上的气门芯,所述轮胎由外胎和内胎构成,外胎包含胎面2、胎侧3、用于与轮辋1固定的胎圈4 ;轮辋1的轮胎安装面上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边沿设置的用于卡固外胎胎圈4的两环形卡固件5 ; 内胎亦包含胎面6、胎侧7、用于与轮辋1固定的胎圈8 ;轮辋安装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设置的用于卡固内胎胎圈8的两环形卡固件9 ;外胎的胎面2中央外凸,且外胎胎面2外凸处的内表面与内胎胎面6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气门芯包含内胎充气用气门芯 10和外胎充气用气门芯11,内胎充气用气门芯10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1上卡固内胎胎圈 8的两环形卡固件9之间;外胎充气用气门芯11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1上相邻设置的卡固外胎胎圈4的环形卡固件5与卡固内胎胎圈8的环形卡固件9之间。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车轮,包括轮辋(1)、固定于轮辋(1)上的轮胎、设置于轮辋(1)上的气门芯,所述轮胎由外胎和内胎构成,外胎包含胎面(2)、胎侧(3)、用于与轮辋(1)固定的胎圈(4);轮辋(1)的轮胎安装面上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边沿设置的用于卡固外胎胎圈(4)的两环形卡固件(5);其特征在于内胎亦包含胎面(6)、胎侧(7)、用于与轮辋(1)固定的胎圈(8); 轮辋安装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设置的用于卡固内胎胎圈(8)的两环形卡固件 (9);外胎的胎面(2)中央外凸,且外胎胎面(2)外凸处的内表面与内胎胎面(6)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气门芯包含内胎充气用气门芯(10)和外胎充气用气门芯(11),内胎充气用气门芯(10)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1)上卡固内胎胎圈(8)的两环形卡固件(9)之间;外胎充气用气门芯(11)的设置位置位于轮辋(1)上相邻设置的卡固外胎胎圈(4)的环形卡固件(5)与卡固内胎胎圈(8)的环形卡固件(9)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轮,具体是一种新型车轮。进一步了提高车辆行驶性能,新型车轮包括轮辋、轮胎、气门芯,轮胎由外胎和内胎构成,外胎、内胎皆包含胎面、胎侧、用于与轮辋固定的胎圈;轮辋的轮胎安装面上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边沿设置的用于卡固外胎胎圈的两环形卡固件;轮辋安装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沿轮胎安装面设置的用于卡固内胎胎圈的两环形卡固件;外胎的胎面中央外凸,且外胎胎面外凸处的内表面与内胎胎面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气门芯包含内胎充气用气门芯和外胎充气用气门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效果好,节能、平稳、利于制动、实用性好。
文档编号B60B11/04GK202011303SQ20112011563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晴宇, 杨晴秀, 杨银元 申请人:杨银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