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5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使用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作为交通客运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客车配置的性能稳定及提高都给客车带来了方便与舒适感。“健康”是人人都需求的,健康的生活又在于你摄取的东西是否清新健康。你需要关心的不仅是食物和水,你更重要是要关注你身边的空气。现室内的空气污染可以通过通风或用家用净化器来实现空气清新。客车做为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现客车的舒适度又让它成了我们家的感觉。那密封的车内空气又会给我们带来健康吗?不能,车内内饰中的木板、皮革、布料、胶水等一系列易挥发性有害气体如甲醛、甲笨、TVOC、CO、灰尖等在高温环境中密封的车内对人体极度伤害。现市面上车载空气净化器都是利用家用空气净化器的滤材改装客车内,在客车这个特殊性空间内滤材的寿命远远低于其本身的寿命,导致净化效率低,经常需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通过采用高能离子与镍基光催化耦合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行李架风道仓的出风口,对车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针对甲醛、笨系分子、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物)、co等具有明显降解消除效果,同时还具杀菌、除味、吸除颗粒物等多种功能空气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高能离子模块、镍基光催化模块、风机、前置滤网和机箱;机箱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前置滤网装在机箱的进风口处;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机箱内设有风道,高能离子模块安装在靠近进风口的风道中,风机装在靠近出风口的的风道中,镍基光催化模块安装在风机与高能离子模块之间的风道中;所述机箱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内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分别设有能够与客车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机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相连通。所述的镍基光催化模块包括光催化镍基薄板和紫外线灯管,光催化镍基薄板和紫外线灯管分别装在风道中,其中,紫外线灯管装在高能离子模块与光催化镍基薄板之间。所述机箱装在行李架风道仓内,所述第一风口开设在行李架风道仓的侧壁,所述第二风口设在行李架风道仓的底壁,所述机箱的进风口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侧壁的第一风口,所述机箱的出风口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底壁的第二风口。所述机箱装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内,所述第一风口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底端处,所述第二风口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弯角处,所述机箱的进风口靠近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一风口,所述机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接至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二风口。[0008]所述机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箱壁上。所述机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为二个。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是针对车载特殊性空间,利用于行李架风道仓内空间与客车前、后顶内空间,在行李架与前、后顶开两个与净化装置进风口尺寸大小相匹配的孔位,作为进风口,并将该装置安装在客车行李架风道内或是客车前、后顶内,并与风道口连接,独立式循环系统,利用行李架风道的出风口(即第二风口)或是开设在客车前、后顶的出风口(即第二风口),使清新空气能到达每个座位上。不占用车内可见任何空间,但其更能达到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在设计中是在高能离子发生器模块与光催化镍基薄板间安装了一层特定规格的紫外线灯管,根据协同机理分析合理设计装置布置的位置及距离,组合成耦合模块,在充分发挥高能离子和光催化各自功能的同时,耦合反应会促进这两种净化技术功能的发挥,能够起到简单分步结合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综合净化效果,同时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高能离子模块、镍基光催化模块、风机、前置滤网和机箱来构成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且机箱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前置滤网装在机箱的进风口处;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机箱内设有风道,高能离子模块安装在靠近进风口的风道中,风机装在靠近出风口的的风道中,镍基光催化模块安装在风机与高能离子模块之间的风道中;机箱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内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分别设有能够与客车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机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相连通。该结构通过高能离子与镍基光催化耦合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行李架风道仓的出风口,对车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针对甲醛、笨系分子、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物)、co等具有明显降解消除效果,同时还具杀菌、除味、吸除颗粒物等多种功能空气净化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设在行李架风道仓中)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设在前、后顶内)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设在前、后顶内)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设在前、后顶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高能离子模块1、镍基光催化模块2、风机3、前置滤网4和机箱5 ;机箱5设有进风口 51和出风口 52 ;前置滤网4装在机箱的进风口 51处;在进风口 51与出风口 52之间的机箱5内设有风道,高能离子模块1安装在靠近进风口 51的风道中,风机3装在靠近出风口 52的风道中,镍基光催化模块2安装在风机3与高能离子模块1之间的风道中;所述机箱5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6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6分别设有能够与客车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风口 62和第二风口 61,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与所述第一风口 62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出风口 52与所述第二风口 61相连通。其中,所述的镍基光催化模块2包括光催化镍基薄板22和紫外线灯管21,光催化镍基薄板22和紫外线灯管21分别装在风道中,其中,紫外线灯管21装在高能离子模块1与光催化镍基薄板22之间;所述第一风口 62开设在行李架风道仓6的侧壁,所述第二风口 61设在行李架风道仓6的底壁,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侧壁的第一风口 62,所述机箱的出风口 52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底壁的第二风口 61 ;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和出风口 52分别设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箱壁上;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和出风口 52分别为二个;机箱5的进风口 51和出风口 52分别设有二个,当然,也可以是只设有一个,设置二个时,高能离子模块1、镍基光催化模块2、前置滤网4等也要有对应的二组,即机箱5的一个进风口 51和一个对应的出风口 52之间设有一个风道,一组高能离子模块1、镍基光催化模块2、前置滤网4等装在对应的风道中。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机箱5装在客车的前、后顶7内,在客车的前、后顶7分别设有能够与客车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风口 71和第二风口 72,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与所述第一风口 71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出风口 52与所述第二风口 72相连通。所述第一风口 71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底端处,所述第二风口 72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弯角处,所述机箱的进风口 51靠近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一风口 71,所述机箱的出风口 52通过管道73接至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二风口 7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只设置在前顶内或后顶内,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前顶内和后顶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只设在行李架风道仓内,也可以只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内,为了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以同时设在客车的前顶、后顶以及客车两侧的行李架风道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是针对车载特殊性空间,利用于行李架风道仓6内空间与客车前、后顶7内空间,在行李架内与前、后顶开两个与净化装置进风口尺寸大小相匹配的孔位,作为进风口,并将该装置安装在客车行李架风道内或是客车前、后顶内,并与风道口连接,独立式循环系统,利用行李架风道的出风口(即第二风口)或是开设在客车前、后顶的出风口(即第二风口),使清新空气能到达每个座位上。不占用车内可见任何空间,但其更能达到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在设计中是在高能离子发生器模块1与光催化镍基薄板22间安装了一层特定规格的紫外线灯管21,根据协同机理分析合理设计装置布置的位置及距离,组合成耦合模块,在充分发挥高能离子和光催化各自功能的同时,耦合反应会促进这两种净化技术功能的发挥,能够起到简单分步结合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综合净化效果,同时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能离子模块、镍基光催化模块、风机、 前置滤网和机箱;机箱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前置滤网装在机箱的进风口处;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机箱内设有风道,高能离子模块安装在靠近进风口的风道中,风机装在靠近出风口的的风道中,镍基光催化模块安装在风机与高能离子模块之间的风道中;所述机箱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内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分别设有能够与客车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机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基光催化模块包括光催化镍基薄板和紫外线灯管,光催化镍基薄板和紫外线灯管分别装在风道中,其中,紫外线灯管装在高能离子模块与光催化镍基薄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装在行李架风道仓内,所述第一风口开设在行李架风道仓的侧壁,所述第二风口设在行李架风道仓的底壁,所述机箱的进风口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侧壁的第一风口,所述机箱的出风口靠近行李架风道仓的底壁的第二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装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内,所述第一风口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底端处,所述第二风口开设在客车前顶或后顶壁的弯角处,所述机箱的进风口靠近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一风口,所述机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接至客车前顶或后顶的第二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箱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为二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高能离子模块、镍基光催化模块、风机、前置滤网和机箱;机箱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前置滤网装在进风口处;机箱内设有风道,高能离子模块安装在靠近进风口的风道中,风机装在靠近出风口的的风道中,镍基光催化模块安装在风机与高能离子模块之间的风道中;所述机箱装在客车的行李架风道仓内和/或客车的前、后顶壁内,所述机箱的进、出风口分别与行李架风道仓内和/或客车的前、后顶的进、出风口对应连通。该结构采用高能离子与镍基光催化耦合技术,对车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针对甲醛、苯系分子、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物)、CO等具有明显降解消除效果,同时还具杀菌、除味、吸除颗粒物等多种功能空气净化效果。
文档编号B60H3/06GK202147569SQ20112025065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赵先森, 黄树志 申请人: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