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333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汽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双后桥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该机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车架与车桥弹性地联系起来,用于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使。[0003]目前,双后桥汽车的后悬架系统通常采用平衡悬架结构,该平衡悬架能够保证中、 后桥车轮的垂直载荷相等。但是,现有的平衡悬架存在着重量重、结构复杂、装配维修困难、 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且可靠性高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并且提供一种包括该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的汽车。[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该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连接在车架总成上,并且包括中桥板簧前支架、中桥钢板弹簧、中桥吊耳、中桥摆臂、后桥板簧前支架、后桥钢板弹簧、连杆总成、后桥吊耳、后桥摆臂、以及后桥板簧后支架,其中,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后桥板簧前支架和后桥板簧后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所述中桥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中桥吊耳的一端和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上,所述中桥吊耳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桥摆臂上,所述中桥摆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上,所述后桥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后桥吊耳的一端和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上,所述后桥吊耳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摆臂上,所述后桥摆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上,所述连杆总成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桥摆臂和所述后桥摆臂上。[0006]优选地,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中桥吊耳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前支架发生干涉的前支架限位块。[0007]优选地,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后桥吊耳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后支架发生干涉的后支架限位块。[0008]优选地,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通过连接平台连接到所述车架总成上。[0009]优选地,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中桥钢板弹簧的支承筋。[0010]优选地,所述中桥吊耳和/或所述后桥吊耳包括两个吊臂以及连接在这两个吊臂之间的连接臂,并且所述中桥吊耳和/或所述后桥吊耳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吊臂之间的连接筋。[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筋相对于所述连接臂成10° -20°角。[0012]优选地,所述中桥摆臂具有三个连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中桥吊耳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杆总成的一端、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可枢转地相连。[0013]优选地,所述中桥摆臂的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0014]优选地,所述后桥摆臂具有三个连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后桥吊耳的所述另一端、 所述连杆总成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可枢转地相连。[0015]优选地,所述后桥摆臂的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0016]优选地,所述中桥钢板弹簧和/或所述后桥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0017]优选地,所述连杆总成包括连杆和位于该连杆两端的连杆支座。[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尤其适用于中重型双后桥汽车的后悬架系统中,其不仅能够实现中桥、后桥承载力的平衡,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可靠性高等优点。[00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002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2是图1中的后桥板簧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3是图1中的后前板簧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是图1中的中桥板簧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5是图1中的中桥吊耳/后桥吊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以及[0027]图6是图1中的中桥摆臂/后桥摆臂的结构示意图。[0028]附图标记说明[0029]1车架总成 2中桥板簧前支架[0030]3中桥钢板弹簧4中桥吊耳[0031]5中桥摆臂 6后桥板簧前支架[0032]7后桥钢板弹簧8连杆总成[0033]9后桥吊耳10后桥摆臂[0034]11后桥板簧后支架12前支架限位块[0035]13后支架限位块14连接平台[0036]15支承筋16吊臂[0037]17连接臂18连接筋[0038]19连杆20连杆支座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40]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均是以汽车正常停放,且车头为前、车尾为后来定义的。[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连接在汽车的车架总成1上。如图1所示,所述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包括中桥板簧前支架2、中桥钢板弹簧3、中桥吊耳4、中桥摆臂5、后桥板簧前支架6、后桥钢板弹簧7、连杆总成8、后桥吊耳9、后桥摆臂10、以及后桥板簧后支架11。[0042]其中,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1上,并且连接到汽车中桥上的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上,从而使得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能够围绕其与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3]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1上,并且所述中桥摆臂5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从而使得所述中桥摆臂5能够围绕其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的连接处枢轴转动,同时连接到汽车后桥上的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从而使得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能够围绕其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4]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1上,并且所述后桥摆臂10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上,从而使得所述后桥摆臂10能够围绕其与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5]所述中桥吊耳4的一端与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另一端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中桥吊耳4和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 所述中桥吊耳4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桥摆臂5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中桥吊耳4和所述中桥摆臂5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6]所述后桥吊耳9的一端与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的另一端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后桥吊耳9和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 所述后桥吊耳9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摆臂10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后桥吊耳9和所述后桥摆臂10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7]所述连杆总成8的一端与所述中桥摆臂5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连杆总成8和所述中桥摆臂5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所述连杆总成8 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摆臂10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连杆总成8和所述后桥摆臂10均能够围绕二者的连接处枢轴转动。[0048]通过上述结构,当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和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或汽车加速减速等原因而发生摆动时,分别与上述二者相连的所述中桥吊耳4 和所述后桥吊耳9将被带动发生摆动,于是分别与所述中桥吊耳4和所述后桥吊耳9相连的所述中桥摆臂5和所述后桥摆臂10将分别围绕此二者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和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从而将使得两端分别与所述中桥摆臂5和所述后桥摆臂10相连的所述连杆总成8随之发生摆动。[0049]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设置有前支架限位块12,从而能够防止所述中桥吊耳4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前支架6发生干涉。所述前支架限位块12沿前后方向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凸出,其位置、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满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所述中桥吊耳4的摆动进行限位以防止其摆动时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发生干涉即可。[0050]优选情况下,如图3所示,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上设置有后支架限位块13,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后桥吊耳9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发生干涉。所述后支架限位块13同样也是沿前后方向从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上凸出,其位置、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满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所述后桥吊耳9的摆动进行限位以防止其摆动时与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发生干涉即可。[0051]优选情况下,如图4所示,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通过连接平台14利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到所述车架总成1上。由于通过设置一整体的连接平台能够增大紧固件的紧固力的受力面积,因此不仅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能够起到保护车架的作用。[0052]更优选地,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一端的支承筋15,从而使得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一端能够更加可靠地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2上。所述支撑筋15的形状、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适于将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其上即可。所述支承筋15的厚度优选为 10-20mm,更优选为15mm,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承和连接。[0053]优选情况下,所述中桥吊耳4和所述后桥吊耳9的结构类似,如图5所示,均包括两个吊臂16以及连接在这两个吊臂16之间的连接臂17,并且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吊臂 16之间的连接筋18。也就是说,在所述两个吊臂16之间除了设置有一进行连接的连接臂 17之外,还另外设置有一连接筋18。这样,与仅设置一个连接臂17的情况相比,当吊耳受到侧向力等外力作用时,所述连接筋18能够分担一部分的受力,因此能够大幅减小吊耳所受到的应力,从而起到保护吊耳的作用。[0054]通常,所述连接臂17是垂直连接在所述两个吊臂16之间的,所述连接筋18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臂17平行设置。优选地,考虑到所述中桥吊耳4与所述中桥摆臂5以及所述后桥吊耳9与所述后桥摆臂10的运动关系,所述连接筋18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连接臂17成10° -20°角,更优选地可以成15°角,从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防止当摆臂和吊耳摆动时摆臂与所述连接筋18发生干涉。此外,所述连接筋18在所述吊臂16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同样保证当摆臂和吊耳摆动时摆臂不会与所述连接筋18发生干涉即可。所述连接筋18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同时满足材料利用率以及强度方面的要求。并且,所述连接筋18的厚度优选为10-20mm,更优选为15mm,以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承。[0055]优选情况下,如图6所示,所述中桥摆臂5的结构设计成具有三个连接端,以便于分别与所述中桥吊耳4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杆总成8的一端、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 可枢转地相连。更优选地,所述中桥摆臂5的三个连接端上分别设置有起衬垫作用的衬套, 以通过该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从而防止相连接的部件之间因枢转而磨损。[0056]优选情况下,所述后桥摆臂10的结构与所述中桥摆臂5的结构类似,如图6所示, 也同样具有三个连接端,以便于分别与所述后桥吊耳9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杆总成8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可枢转地相连。更优选地,所述后桥摆臂10的三个连接端上也分别设置有起衬垫作用的衬套,以通过该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从而防止相连接的部件之间因枢转而磨损。[0057]优选情况下,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和/或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的两端在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时,也可以在相连接的部件之间设置衬套,以通过衬套进行连接,从而防止相连接的部件之间因枢转而磨损。[0058]所述衬套可以采用本领域惯用的各种材料制成,如60#钢、铸铁、铸钢等等,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60#钢制造所述衬套,并经过淬火处理,以提高衬套的耐磨性和可靠性。[0059]所述连杆总成8包括连杆19和位于该连杆19两端的连杆支座20,其中,所述连杆 19可以采用本领域惯用的各种材料制成,如40Cr钢管、45#钢等,优选地采用40Cr钢管制成,所述连杆支座20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惯用的各种材料制成,如铸钢、铸铁等等,优选地采用铸钢制成,从而既保证了连接的强度及可靠性,又减轻了重量。[006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架总成、中桥、后桥以及其他构成汽车所必需的组成部件,其组成以及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该汽车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所述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 通过将所述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装配在汽车的后悬架系统中,不仅能够实现中桥、后桥承载力的平衡,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可靠性高等优点。[006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6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006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该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连接在车架总成(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包括中桥板簧前支架O)、中桥钢板弹簧(3)、中桥吊耳G)、中桥摆臂(5)、后桥板簧前支架(6)、后桥钢板弹簧(7)、连杆总成(8)、后桥吊耳(9)、后桥摆臂(10)以及后桥板簧后支架(11),其中,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O)、后桥板簧前支架(6)和后桥板簧后支架(11)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1)上,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 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中桥吊耳(4)的一端和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 上,所述中桥吊耳(4)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桥摆臂( 上,所述中桥摆臂( 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后桥吊耳(9)的一端和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上,所述后桥吊耳(9)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摆臂(10)上,所述后桥摆臂(10)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 (11)上,所述连杆总成(8)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桥摆臂( 和所述后桥摆臂(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 (6)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中桥吊耳(4)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前支架(6)发生干涉的前支架限位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后桥吊耳(9)在摆动过程中与该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发生干涉的后支架限位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 (2)通过连接平台(14)连接到所述车架总成(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板簧前支架 (2)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的支承筋(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吊耳(4)和/ 或所述后桥吊耳(9)包括两个吊臂(16)以及连接在这两个吊臂(16)之间的连接臂(17), 并且所述中桥吊耳⑷和/或所述后桥吊耳(9)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吊臂(16)之间的连接筋(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18)相对于所述连接臂(17)成10° -20°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摆臂(5)具有三个连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中桥吊耳⑷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杆总成⑶的一端、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前支架(6)可枢转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摆臂(5)的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摆臂(10)具有三个连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后桥吊耳(9)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杆总成⑶的另一端、 以及所述后桥板簧后支架(11)可枢转地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摆臂(10) 的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钢板弹簧(3)和/或所述后桥钢板弹簧(7)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与相应部件可枢转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总成(8)包括连杆(19)和位于该连杆(19)两端的连杆支座00)。
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汽车。所述机构包括中桥板簧前支架、中桥钢板弹簧、中桥吊耳、中桥摆臂、后桥板簧前支架、后桥钢板弹簧、连杆总成、后桥吊耳、后桥摆臂以及后桥板簧后支架,中桥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中桥吊耳的一端和中桥板簧前支架上,中桥吊耳的另一端连接到中桥摆臂上,中桥摆臂连接到后桥板簧前支架上,后桥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桥吊耳的一端和后桥板簧前支架上,后桥吊耳的另一端连接到后桥摆臂上,后桥摆臂连接到后桥板簧后支架上,连杆总成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中桥摆臂和后桥摆臂上。所述机构不仅能够实现中桥、后桥承载力的平衡,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可靠性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G21/045GK202294143SQ20112044873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仇韬, 唐晓旻, 李军, 熊仆, 王丽荣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