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99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后悬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多用途汽车(MPV汽车)以其实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 这类汽车的后悬架系统大多采用板簧结构和多连杆结构,由于板簧结构减震性能差,不能 满足MPV乘用车的舒适性要求,而多连杆悬架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整车成本的降低, 与同类车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提高整车稳定性的具有随动 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它包括横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两 端的左、右纵臂;所述车体前端的左、右纵臂的端部倾斜对称设置有左、右衬套;在所述横 梁后部的左、右纵臂上设置有左、右后弹簧座。所述横梁的横断面为开口向前的“V”形结构。在位于所述横梁上方的左、右纵臂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当行车速度超过一定限值,本后悬架系统 可利用汽车转向时后悬架的柔性变形,使得后轮相对车架产生一定偏转且后轮只保持与前 轮同向偏转,从而实现了后悬架的随动转向功能,提高了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非常适合用于MPV汽车及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它包括横梁1,对称设 置在所述横梁1两端的左、右纵臂2、3 ;所述车体前端的左、右纵臂2、3的端部倾斜对称设 置有左、右衬套4、5 ;在所述横梁1后部的左、右纵臂2、3上设置有左、右后弹簧座6、7。所 述横梁1的横断面为开口向前的“V”形结构;在位于所述横梁1上方的左、右纵臂2、3之间 设置有横向稳定杆。横梁1为用钢板冲压成形的开口向前的V形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承载力;左、右 纵臂2、3可以选用焊接的直缝电焊钢管,且左、右纵臂2、3和横梁1之间为焊接,横向稳定 杆两端也分别焊接在左、右纵臂2、3上,在车体转向时起到抗侧倾作用。连接车体的左、右衬套4、5倾斜对称设置在左、右纵臂2、3的端部,即左、右衬套4、
35的轴线呈“八”字形布置,使得转向后左、右衬套4、5发生柔性变形,左、右后轮8、9相对车 体产生一定偏转且后轮只保持与前轮同向偏转,从而实现了后轮8、9随动转向功能。从图1 可看出,当汽车左转弯时,整车质心A点向左侧(箭头方向)行驶,地面提供给左、右后轮8、9 向左(箭头)方向的侧向力,由于后悬架左、右衬套4、5的变形,使得后悬架在B点形成了横 摆转动中心,左、右后轮8、9处的侧向力相对B点的横摆转动中心形成了向左方向的转动趋 势(如箭头所示),从而使得两后轮分别向左转动一定的角度,与汽车转向方向一致,从而实 现了随动转向功能。这种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后悬架提高了骑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 性,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用于MPV汽车及轿车的后悬架。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梁(1),对称设置在所 述横梁(1)两端的左、右纵臂(2、3);所述车体前端的左、右纵臂(2、3)的端部倾斜对称设置 有左、右衬套(4、5);在所述横梁(1)后部的左、右纵臂(2、3)上设置有左、右后弹簧座(6、 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 的横断面为开口向前的“V”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横梁(1)上方的左、右纵臂(2、3)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汽车后悬架,它包括横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两端的左、右纵臂;所述车体前端的左、右纵臂的端部倾斜对称设置有左、右衬套;在所述横梁后部的左、右纵臂上设置有左、右后弹簧座。所述横梁的横断面为开口向前的“V”形结构。在位于所述横梁上方的左、右纵臂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当行车速度超过一定限值,本后悬架系统可利用汽车转向时后悬架的柔性变形,使得后轮相对车架产生一定偏转且后轮只保持与前轮同向偏转,从而实现了后悬架的随动转向功能,提高了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非常适合用于MPV汽车及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文档编号B60G21/05GK102001270SQ20101055612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吴向杰, 周喻, 孙延伟, 张建保, 毛勇, 潘筱, 王冬成, 路向前, 高嘉 申请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