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81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窗器,属于逃生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陆地交通工具在出现意外时乘客的最佳自救途径是破窗逃生,客车上均配套有安全锤作为应急逃生时的破窗器,现有的安全锤通常具有手柄与破碎头的小型手锤,使用者握持手柄后挥动安全锤需对玻璃进行多次敲击才能将玻璃破碎,敲击的能量较小,遇到力气较小的乘客极易破窗失败。通过加大安全锤的重量与手柄可以增加破窗效率,但是公共交通工具考虑到运行时的安全无法采用,乘客即便携带此类安全锤防身也无法通过安检。而轿车通常并没有配备安全锤等破窗器,而且由于轿车内空间小,大体积的破窗器如安全锤很难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即便使用安全锤破窗,手臂运动的范围的也限制了敲击 玻璃的能量,破窗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体积小、破窗效率高的破窗器。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窗器,包括一端封闭的直管,套于直管中的内管,以及设于内管中的弹簧与撞针,内管的侧壁上铰接有卡笋,卡笋的一端与撞针的轴肩配合,卡笋的另一端与直管内壁的斜面配合。优选的,直管外连接有挂板,挂板上开有挂孔。优选的,挂板上开有通槽,通槽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刀片。优选的,直管的封闭端向外延伸有口哨。本发明的破窗器由于采用了弹簧加撞针的结构,相比现有的安全锤等破窗工具,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I、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尤其是在增设挂孔后可直接挂在钥匙上。2、依靠弹簧的弹力赋予撞针破窗的力量,破窗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不受操作者体力的限制。3、通过增设的刀片与口哨可实现割安全带与求救的功能,一物多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破窗器如图I所不,包括一端封闭的直管I,套于直管I中的内管2,以及设于内管2中的弹簧4与撞针3,内管2的侧壁上铰接有卡笋5,卡笋5的一端与撞针3的轴肩配合,卡笋5的另一端与直管I内壁的斜面6配合。使用时,如图2所不,将本实施例的破窗器的内管2开口朝向车窗玻璃,用手在破窗器的尾部挤压,使得直管I向内管2运动,直管I内壁的斜面6推动卡笋5的一端,使其绕铰轴转动,卡笋5的另一端远离撞针3的轴肩,撞针3在弹簧4的推动下向车窗玻璃运动,将车窗玻璃击碎。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破窗器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如图3所不,其改进之处在于直管I外连接有挂板7,挂板7上开有挂孔8,挂板7上还开有通槽9,通槽9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 端设有刀片10。上述改进一方面使得本实施例的破窗器便于携带,如将挂孔8挂在车钥匙上,可随时使用不易丢失。另一方面与其成一体的通槽9与刀片10可快速有效地割断安全带,实现快速逃生。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破窗器是在实施例二基础上的改进,如图4所示,其改进之处在于直管I的封闭端向外延伸有口哨11,在逃生后可用于发送呼救信号。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之上基于常规手段做出的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破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封闭的直管,套于直管中的内管,以及设于内管中的弹簧与撞针,所述内管的侧壁上铰接有卡笋,所述卡笋的一端与撞针的轴肩配合,所述卡笋的另一端与直管内壁的斜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直管外连接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开有挂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板上开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刀片。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封闭端向外延伸有口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窗器,属于逃生工具技术领域。该破窗器包括一端封闭的直管,套于直管中的内管,以及设于内管中的弹簧与撞针,内管的侧壁上铰接有卡笋,卡笋的一端与撞针的轴肩配合,卡笋的另一端与直管内壁的斜面配合。本发明的破窗器具有破窗效率高、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R21/02GK102849013SQ20121034415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开林 申请人:吴江市聚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