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916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窗逃生工具,特别是一种带有手电筒的破窗器。
背景技术
当今生活中,玻璃占据了生活中的很多部分,如车辆的玻璃窗、大楼的玻璃门窗,而且很多还是密闭的,为了在危险情况下便于逃生,一般都会配备逃生工具,如安全锤、手电筒等,以防不测。但是安全锤在使用时需要与玻璃窗拉开一定距离才能砸毁玻璃,用于力气较小的人来说还比较困难,而且安全锤体积大,不利于随身携带,平时放置在那里还存在安全隐患。现有专利号为CN200920082914.1的中国专利《一种安全破窗器》,主要由撞击件、弹簧和底座构成,撞击件通过弹簧穿套于底座通孔内,所述撞击件由撞击柄、撞击杆以及镶嵌于撞击杆底端的撞击钉组成,撞击杆中上部设有呈对称分布且大小形状相一致的两挡杆,撞击钉前端锥体突出于撞击杆底端表面;所述底座内设有两段大小形状相一致圆弧形凸台A和B,两圆弧形凸台A和B间分别设有两大小形状相一致的凹槽A和B,两圆弧形凸台A和B —端分别设有挡块A和B,所述底座底端面设有吸附装置或粘合物,以供整个安全破窗器吸附或者粘连在窗体上,所述撞击柄端面设有指示旋转方向的标识。这种结构是通过旋转使两挡杆对准凹槽A和B,给予撞击柄竖直方向的力击打撞击件,而使撞击钉弹出,使用完后还必须进行反方向旋转,虽然使用比较安全,但是结构与操作还不够简便,并且只具有破窗器的功能,没有手电筒的功能,在实用性能上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改进。另外传统的手电筒只有照明功能,没有破窗功能,也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全的破窗器,同时集手电筒的功能于一体,携带、放置均很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破窗器,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破窗器组件的内孔,所述破窗器组件包括—外端开口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置在壳体的内孔中,固定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一修正筋;一撞针,可活动地穿置在固定套筒中,撞针的头部为尖锐的钉状结构,在撞针的前端套置有一挡块,与修正筋做爬升配合;一活动套,可伸缩地限位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孔内、套置在撞针的头部外侧,其外端伸出固定套筒,并在外端面上开设有可供撞针的头部穿过的贯穿孔,活动套的里端与对应于修正筋的一侧设有开口以及与挡块相抵配合的限位面;所述撞针的长度大于固定套筒的长度,撞针上从内而外依次套置有储能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储能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挡块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活动套的里端面之间,使活动套具有始终向外弹出固定套筒的趋势。[0011]这样,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撞针在重力作用下其头部向下倾斜,所述挡块置于修正筋与活动套的限位面之间;当活动套与玻璃相抵并受外力推动时,活动套向内活动,所述挡块在活动套的推动下带动撞针向内活动,储能弹簧被压缩而进行储能,当挡块移至修正筋上,所述撞针的倾斜度缩小,挡块与活动套的限位面脱离,撞针在储能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实现破窗。作为改进,所述壳体是由筒状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对合而成,左壳体为一手电筒的筒身,内设手电筒组件,右壳体成型为一端开口的结构。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端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导向限位条,所述活动套的外端外壁上设有对应的内凹的导轨,并通过导轨的里端与导向限位条的配合进行限位。再改进,所述撞针为尾段细、头段粗的杆状结构,所述固定套筒的里端开设有一可供撞针的尾部穿过的中心孔,右壳体的里端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撞针的尾部设有一凸帽,所述撞针可活动地置于固定套筒内,并通过凸帽与中心孔相抵进行限位。进一步改进,所述修正筋的前端为便于挡块滑行的坡状结构,所述挡块为一塑料圆块,固定套置于撞针的头部钉状结构的后端。进一步改进,所述手电筒组件包括灯头、线路板、电源及控制开关,所述灯头套置在左壳体的外端固定,所述电源、线路板设于左壳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于左壳体的侧部,所述灯头内设有一 LED发光元件,所述LED发光元件与线路板、电源、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组成照明回路。作为改进,所述灯头前端设有一光学透镜,所述灯头与壳体之间通过旋转进行调光。再改进,所述右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连接部,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设有与左壳体内的电源负极相抵的负极弹簧,所述左壳体的右端设有与右壳体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作为改进,所述右壳体的开口端上螺纹连接有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底部嵌置
有一磁铁。最后,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之间、所述右壳体与保护盖之间衬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在右壳体和左壳体的外表面上成型有便于手握的网格状纹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撞针上设置挡块及储能弹簧,当活动套挤压时,储能弹簧被压缩而进行储能,同时挡块向内移至修正筋上与活动套的限位面脱离,撞针在储能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实现破窗,并且可以安全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而且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具有较好的破窗效果,可以实现安全逃生,同时集手电筒的功能于一体,可以通过底座吸附在车辆的内外壁上,携带、放置均很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窗器组件的局部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窗器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窗器在待击发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窗器在击发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窗器在击发完成后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不,一种破窗器,包括由筒状的左壳体2与右壳体I对合而成的壳体,左壳体2为一手电筒的筒身,内设有手电筒组件9,右壳体I成型为一端开口的结构,其内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破窗器组件的内孔,破窗器组件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套筒4、活动套6和撞针5、以及套置在撞针5上的储能弹簧7和复位弹簧8,右壳体I的内孔呈台阶状,固定套筒4通过尺寸配合固定套置在右壳体I的内孔中,固定套筒4的外端开口,其内成型有台阶孔41,在台阶孔41的台阶面外侧、固定套筒4的内壁上设有一修正筋42,在固定套筒4的里端开设有一可供撞针5的尾部穿过的中心孔43,右壳体I的内孔底部设有对应的可供撞针5的尾部穿过的通孔;撞针5为后段细、前段粗的杆状结构,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其长度大于固定套筒4的长度,其头部为尖锐的钉状结构,便于击碎玻璃11,在撞针5的前端、钉状结构的后部固定套置有一塑料制成的呈圆形的挡块51,撞针5的尾部设有一凸帽52,撞针5可活动地置于固定套筒4内,其尾部穿过中心孔43,并通过凸帽52与中心孔43相抵进行限位;活动套6可伸缩地限位设置在固定套筒4的台阶孔41的外孔内、套置在撞针5的头部外侧,其外端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伸出固定套筒4外,并在外端面上开设有可供撞针5的头部穿过的贯穿孔61,活动套6的长度与固定套筒4的台阶孔41的外孔长度一致,当活动套6被向内挤压时,活动套6的里端与固定套筒4的台阶面相抵配合,在活动套6对应于修正筋42的一侧位置设有开口以及与挡块51相抵配合的限位面63,修正筋42为便于挡块51滑行的坡状结构,固定套筒4的外端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导向限位条,活动套6的外端外壁上设有对应的内凹的导轨62,活动套6在外力推动下向内移动时,通过导轨62与导向限位条的配合向内滑动,并通过导轨62的里端与导向限位条的配合进行限位;撞针5上从内而外依次套置有储能弹簧7和复位弹簧8,储能弹簧7支撑在固定套筒4的台阶孔41里端与挡块51之间,复位弹簧8支撑在固定套筒4的台阶孔41里端与活动套6的端面之间,使活动套6具有始终向外弹出伸出固定套筒4的趋势;在非工作的初始状态下,如图3所示,撞针5在重力作用下其头部向下倾斜,与活动套约成6°夹角倾斜,此时挡块51置于修正筋42与活动套6的限位面63之间,储能弹簧7和复位弹簧8均处于舒张状态;当被击玻璃11与活动套6紧密接触,处于待击发状态时,如图4所示,在外力推动下,破窗器顶向玻璃11时,反作用力把活动套6沿导轨62顶入固定套筒4,挡块51在活动套6的推动下带动撞针5向内活动,使得储能弹簧7和复位弹簧8被压缩,进行储能;当击发状态时,如图5所示,挡块51沿修正筋42的坡面被顶到修正筋42上,此时撞针5与活动套成3°夹角,撞针5上的挡块51与活动套6的限位面63脱离,储能弹簧7和复位弹簧8的能量瞬间释放,撞针5沿活动套6内壁向外瞬间激发,其头部弹出活动套6外;击发完成状态,如图6所不,撞针5在瞬间弹力推动下,撞针5的头部击碎玻璃11,同时,撞针5被反作用力推回,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活动套6复位,整个系统又回到初始状态。[0031]手电筒组件9包括灯头9.1、线路板9. 4、电源9. 2及控制开关9. 3,左壳体2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灯头9.1套置在左壳体I的左端固定,电源9. 2采用一组干电池及电池架,通过电池架设置在左壳体2的内腔中,灯头9.1内设有灯座9. 5,灯座9. 5上安装有电源9. 2及线路板9. 4,灯座9. 5的内侧固定有正极弹簧9. 10,在左壳体2的腔体内还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开关9. 3的开关座,在左壳体2的侧部开有一用于安装控制开关9. 3的开口 2. 1,并在控制开关9. 3的外侧设有按钮9. 31 ;灯座9. 5内设有一 LED发光元件9. 6,LED发光元件9. 6与线路板9. 4、电源9. 2、控制开关9. 3电性连接组成照明回路;在灯头9.1上还套设有设有一透光圈9. 8,透光圈9. 8的前部设有一光学透镜9. 11,在光学透镜9. 11外侧套设有一头圈9. 7固定,并且在头圈9. 7与透光圈9. 8、透光圈9. 8与灯头9.1之间衬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灯头9.1与左壳体2连接后之间可通过旋转进行调光。右壳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连接部,右壳体I与左壳体2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设有与左壳体2内的电源负极相抵的负极弹簧1.1,左壳体2的右端设有与右壳体I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左壳体2与右壳体I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右壳体I的开口端上螺纹连接有一保护盖3,保护盖3的底部嵌置有一磁铁33,保护盖3是由封帽31和一压圈32组成,磁铁33嵌置在压圈32内固定,这样就可以将破窗器吸附在车辆的内外壁上,非常方便,特别是在汽车外面,可以利用手电筒的警示闪光功能,提醒外人;在右壳体I和左壳体2之间、右壳体I与保护盖3之间衬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10,在右壳体I和左壳体2的外表面上成型有便于手握的网格状纹理,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还印有使用说明,便于使用者操作。需要破窗时,只要将保护套3旋下,将壳体尾部的活动套6与玻璃11紧密相贴,然后用力推压,壳体内的撞针5就会瞬间释放击碎玻璃11,使用完后撞针5会自动复位,非常安全,可以重复使用;需要照明时,只要按下按钮9. 31,就可以使用,并且可通过旋转灯头9.1进行调光。本实用新型中手电筒组件的灯头部分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造型结构,在这里不再另外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破窗器,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破窗器组件的内孔,所述破窗器组件包括 一外端开口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置在壳体的内孔中,固定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一修正筋; 一撞针,可活动地穿置在固定套筒中,撞针的头部为尖锐的钉状结构,在撞针的前端套置有一挡块,与修正筋做爬升配合; 一活动套,可伸缩地限位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孔内、套置在撞针的头部外侧,其外端伸出固定套筒,并在外端面上开设有可供撞针的头部穿过的贯穿孔,活动套的里端与对应于修正筋的一侧设有开口以及与挡块相抵配合的限位面; 所述撞针的长度大于固定套筒的长度,撞针上从内而外依次套置有储能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储能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挡块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活动套的里端面之间,使活动套具有始终向外弹出固定套筒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筒状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对合而成,左壳体为一手电筒的筒身,内设手电筒组件,右壳体成型为一端开口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端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导向限位条,所述活动套的外端外壁上设有对应的内凹的导轨,并通过导轨的里端与导向限位条的配合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为尾段细、头段粗的杆状结构,所述固定套筒的里端开设有一可供撞针的尾部穿过的中心孔,右壳体的里端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撞针的尾部设有一凸帽,所述撞针可活动地置于固定套筒内,并通过凸帽与中心孔相抵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筋的前端为便于挡块滑行的坡状结构,所述挡块为一塑料圆块,固定套置于撞针的头部钉状结构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2飞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组件包括灯头、线路板、电源及控制开关,所述灯头套置在左壳体的外端固定,所述电源、线路板设于左壳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于左壳体的侧部,所述灯头内设有一 LED发光元件,所述LED发光元件与线路板、电源、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组成照明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前端设有一光学透镜,所述灯头与壳体之间通过旋转进行调光。
8.根据权利要求2飞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连接部,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设有与左壳体内的电源负极相抵的负极弹簧,所述左壳体的右端设有与右壳体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飞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的开口端上螺纹连接有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底部嵌置有一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之间、所述右壳体与保护盖之间衬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在右壳体和左壳体的外表面上成型有便于手握的网格状纹理。
专利摘要一种破窗器,其包括壳体及手电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端开口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置在壳体的内孔中,固定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一修正筋;一撞针,可活动地穿置在固定套筒中,在撞针的前端套置有一挡块;一活动套,可伸缩地限位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孔内、套置在撞针的头部外侧,其外端伸出固定套筒,并在外端面上开设有可供撞针的头部穿过的贯穿孔,活动套的里端与对应于修正筋的一侧设有开口以及与挡块相抵配合的限位面;撞针上从内而外依次套置有储能弹簧和复位弹簧,使活动套具有始终向外弹出固定套筒的趋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美观、设计巧妙、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具有较好的破窗效果,同时集手电筒的功能于一体,携带、放置均很方便。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2827448SQ20122044479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陈贤青 申请人:陈贤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