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2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车支撑机构。具体说,是安装在行车四角下方的浮动式支撑轮。尤其适用于电镀车间内的工件转运。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镀行业的车间内,用来转运工件的行车四角下方均安装有一个支撑轮,该支撑轮仅由一个主轴和一个轮子构成。由于这种支撑轮仅由一个主轴和一个轮子构成,一个行车仅能安装四个轮子,同时由于加工精度不足,在用行车转运工件时,四个轮子很难落在一个平面上,往往仅有三个轮子受力较大,承载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采用这种支撑轮,可以有效提闻行车的承载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包括主轴和轮子,其特点是还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上下均漏空的长方形框架,保持架的两个长方形壁的中间均有中孔,所述主轴处于中孔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主轴两侧的保持架两个长方形壁上均有侧孔,对应的一对侧孔内均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与相应侧孔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保持架内的主轴一端固定有中齿轮,两支撑轴的相应位置上均有侧齿轮,所述两侧齿轮均与中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轮子有两个,该两个轮子分别固定在保持架内的两个支撑轴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主轴与中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状配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支撑轴与侧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状配合在一起。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是将现有行车每个支撑点的轮子由一个变更为两个,且这两个轮子具有可浮动的特点,使得行车四个支承点的受力相对均匀。同时,行车每一支撑点由原来的一点受力变更为两点受力,从而使行车的承载能力成倍增加。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的剖视图;图2是图I沿A-A方向的示意图(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包括主轴2和保持架1,所述保持架I为上下均漏空的长方形框架,保持架I的两个长方形壁的中间均有中孔,所述主轴2处于中孔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本实施例中主轴2与中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转状配合。主轴2两侧的保持架I两个长方形壁上均有侧孔,在同一长方形壁上的两个侧孔相对于中孔对称,且三者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也可根据使用状态时的需求,将两侧孔圆心的连线设于中孔圆心下方或上方。对应的一对侧孔内均有支撑轴4,支撑轴4的两端与相应侧孔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本实施例中支撑轴4与侧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转状配合。保持架I内的主轴2 —端 固定有中齿轮3,两支撑轴4的相应位置上均有侧齿轮5,所述两侧齿轮5均与中齿轮3啮合在一起。在所述保持架I内的两个支撑轴4上均固定有一个轮子
6。两个轮子6的上下端分别突出于保持架的上下端,从而可实现支撑轮与行车轨道间的滑动配合。
权利要求1.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包括主轴(2)和轮子(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架(1),所述保持架(I)为上下均漏空的长方形框架,保持架(I)的两个长方形壁的中间均有中孔,所述主轴(2)处于中孔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主轴(2)两侧的保持架(I)两个长方形壁上均有侧孔,对应的一对侧孔内均有支撑轴(4),支撑轴(4)的两端与相应侧孔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保持架(I)内的主轴(2) —端固定有中齿轮(3),两支撑轴(4)的相应位置上均有侧齿轮(5 ),所述两侧齿轮(5 )均与中齿轮(3 )啮合在一起;所述轮子(6 )有两个,该两个轮子(6)分别固定在保持架内的两个支撑轴(4)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其特征在于主轴(2)与中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状配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支撑轴(4)与侧孔间通过轴承呈可旋状配合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车用浮动式支撑轮,它包括主轴和轮子,其特点是还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上下均漏空的长方形框架,保持架的两个长方形壁的中间均有中孔,所述主轴处于中孔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主轴两侧的保持架两个长方形壁上均有侧孔,对应的一对侧孔内均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与相应侧孔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保持架内的主轴一端固定有中齿轮,两支撑轴的相应位置上均有侧齿轮,所述两侧齿轮均与中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轮子有两个,该两个轮子分别固定在保持架内的两个支撑轴上。采用这种支撑轮,使得行车四个支承点的受力相对均匀,同时使行车的承载能力得到成倍增加。
文档编号B60B17/00GK202463462SQ2012200770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5日
发明者吴铭凯, 李少杰, 杜沂霖 申请人: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