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53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战指挥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
T D ο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作战指挥系统领域中,将中小型雷达天线安装到车载平台上或从车载平台上拆下时,雷达天线的重量比较重,使用人工抬上、抬下很不方便,且不安全,需要专用的起吊设备进行起吊。作战指挥系统在野外,根据战地战术的需要,雷达天线需要下车、上车工作时,需要配置专用的起吊汽车。这样整个系统配置的车辆、人员增多,费用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该车载平台安装了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解决了雷达天线在野外上、下车的难题,且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平台、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和天线座;车载平台安装在汽车顶部,天线座安装在车载平台前端的中部,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安装在车载平台的边缘处;所述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包括安装在车载平台上的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该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转轴;转轴底部圆周上有限位槽;在底座上安装脚踏板,脚踏板的中段与底座上部铰接,脚踏板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在底座下部,脚踏板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插销,插销的末端接触限位槽;立柱通过转轴安装在底座上方,立柱底端和转轴中部铰接,且立柱的铰接端上方通过第一插销和转轴上部固定连接;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手动绞盘固定在立柱上;第一滑轮固定在立柱的顶端,横梁的一端与立柱铰接,横梁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滑轮,手动绞盘中的钢丝绳依次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的槽后悬挂于第二滑轮下方;横梁中段设有插销孔,摆杆的一端与立柱铰接,摆杆的另一端设有插销孔且摆杆的该端连接横梁。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所述手动绞盘上带有把手以及摇把。所述钢丝绳的末端连接有挂钩。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I)车载平台顶上同时安装了雷达天线和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通过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将雷达天线起吊,完成雷达天线上车或下车工作,无需配置专用的起吊汽车和相应人员,大大节省了费用。(2)车载平台上的雷达天线与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分别工作时,互不影响,结构紧凑。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起吊雷达天线状态示意图。图5为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上的转轴的锁紧、松开状态示意图。图7为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状态转换过程示意图。·图8为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包括车载平台21、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和天线座23 ;车载平台21安装在汽车顶部,天线座23安装在车载平台21前端的中部,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安装在车载平台21的边缘处,保证能够方便起吊天线。如图5、图6所示,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包括安装在车载平台21上的底座I、第一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架15 ;该底座I的上方安装有转轴2 ;转轴2底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限位槽20,在底座I上安装脚踏板17,脚踏板17的中段与底座I上部铰接,脚踏板17的下部通过压簧18连接在底座I下部,脚踏板17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插销19,插销19的末端接触限位槽20 ;当操作人员脚踩脚踏板17,脚踏板17转动带动插销19向外移动,与限位槽20脱开,转轴2松开此时转轴2可在底座I上转动;操作人员的脚松开脚踏板17,压簧18向外推动脚踏板17,脚踏板17转动带动插销19向内移动,插销19插入限位槽20,转轴2锁紧不能转动;转轴2上部和第一支撑架16上均设有插销孔;立柱4通过转轴2安装在底座I上方,立柱4底端和转轴2中部铰接,且立柱4的铰接端上方通过第一插销3和转轴2上部固定连接;底座I、第一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架15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手动绞盘7固定在立柱4上,手动绞盘7上带有把手6以及摇把5 ;第一滑轮8固定在立柱4的顶端,横梁10的一端与立柱4铰接,横梁10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滑轮11,手动绞盘7中的钢丝绳9依次通过第一滑轮8、第二滑轮11的槽后悬挂于第二滑轮11下方,挂钩12连接在钢丝绳9的末端;横梁10中段设有插销孔,摆杆14的一端与立柱4铰接,摆杆14的另一端设有插销孔且摆杆14的该端通过第二插销13连接横梁10。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有两种状态一种为折叠后固定到车载平台21的车顶上(如图I、图2、图3、图8中所示),另一种状态为展开起吊状态(如图4、图5中所示)。天线座23上安装雷达天线22,雷达天线22与天线座23的整体也有两种状态一种为放倒状态(如图I、图2中所示),另一种状态为竖起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雷达天线22从车载平台21上、下车的过程雷达天线22需要下车时,先将雷达天线22与天线座23—起放倒如图I状态,再将雷达天线22与天线座23之间的连接拆开;将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展开,立柱4绕底座I转动到所需位置,松开限位脚踏板17锁紧转轴2 ;将手动绞盘7内的钢丝绳9按图5所示进行绕放,钢丝绳9须通过第一滑轮8、第二滑轮11的槽内;此时用吊绳25将雷达天线22悬挂好;吊绳25的上端挂到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的挂钩12上,人工进行起吊。操作人员左手抓住把手6,右手转动摇把5将雷达天线22吊起,右脚踩脚踏板17,用右手轻轻搬动横梁10转动立柱4,让雷达天线22移出车在平台21的顶部,右脚松开脚踏板17,立柱4不能再转动;继续转动摇把5,将雷达天线22起吊到车下,取下吊绳25。如图7所示,起吊完成后将起吊机构24折叠,先将第二插销13拔出,将钢丝绳9收起,将横梁10、摆杆14,连通手摇绞盘7向下折叠到如图7所示的位置;再将第一插销3拔出,将立柱4、摆杆14和横梁10整体向下折叠为如图8所示的位置状态,然后将第一插销3、第二插销13插到如图8的位置,完成将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折叠。用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将雷达天线22吊到车载平台21顶上时,需要将折叠的手动快速起吊机构24展开,先将第一插销3、第二插销13拔出,将立柱4、摆杆14、横梁10,连同手摇绞盘7竖起来,如图7所示的位置状态,将第一插销3插上,然后将横梁10、摆 杆14抬起到如图5所示位置时,将第二插销13插上,将手动绞盘7内的钢丝绳9按图5所示进行绕放。其起吊过程与上述雷达天线22下车的过程相反。如图3所示,雷达工作时,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折叠固定,雷达天线22竖起,雷达天线旋转;此时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处于折叠状态,固定在车载平台21的顶部,不影响雷达天线的工作。在车载平台I行驶时,雷达天线22和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均不工作,雷达天线22放倒,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处于折叠状态,如图I、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平台(21)、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和天线座(23);车载平台(21)安装在汽车顶部,天线座(23)安装在车载平台(21)前端的中部,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安装在车载平台(21)的边缘处; 所述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24)包括安装在车载平台(21)上的底座(I)、第一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架(15);该底座(I)的上方安装有转轴(2);转轴(2)底部圆周上有限位槽(20);在底座(I)上安装脚踏板(17),脚踏板(17)的中段与底座(I)上部铰接,脚踏板(17)的下部通过压簧(18)连接在底座(I)下部,脚踏板(17)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插销(19),插销(19)的末端接触限位槽(20);立柱(4)通过转轴(2)安装在底座(I)上方,立柱(4)底端和转轴(2)中部铰接,且立柱(4)的铰接端上方通过第一插销(3)和转轴(2)上部固定连接;底座(I)、第一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架(15)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手动绞盘(7)固定在立柱(4)上;第一滑轮(8)固定在立柱(4)的顶端,横梁(10)的一端与立柱(4)铰接,横梁(10)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滑轮(11),手动绞盘(7)中的钢丝绳(9)依次通过第一滑轮(8)、第二滑轮(11)的槽后悬挂于第二滑轮(11)下方;横梁(10)中段设有插销孔,摆杆(14)的一端与立柱(4)铰接,摆杆(14)的另一端设有插销孔且摆杆(14)的该端连接横梁(1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绞盘上带有把手出)以及摇把(5)。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9)的末端连接有挂钩(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的车载平台,包括车载平台、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和天线座;天线座安装在车载平台前端中部,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安装在车载平台的边缘处;手动快速折叠起吊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该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转轴;转轴底部圆周上有限位槽;在底座上安装脚踏板,脚踏板的中段与底座上部铰接,脚踏板的下部通过压簧连接在底座下部,脚踏板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插销,插销的末端接触限位槽;立柱通过转轴安装在底座上方,立柱底端和转轴中部铰接,且立柱的铰接端上方通过第一插销和转轴上部固定连接;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0P1/54GK202608627SQ20122013300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民强 申请人:西安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