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491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驾驶室内饰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具有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及卡车驾驶室的内饰护板主要是采用按扣、卡扣、自攻螺钉加支架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采用自攻螺钉方式一般都要求金属板上有支架,而支架主要是由金属板冲压成形、折弯成形或切割成形,然后再焊接或铆接在车身钣金上。然而,现有的内饰护板安装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I、对于较小的安装空间或者较小的支架,焊接或者铆接工艺都不易实现; 2、焊接或者铆接的支架精度不高,并且不能实现多次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内饰护板安装与拆卸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用于将内饰护板安装在驾驶室内的钣金上,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包括支座本体,其第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让位通孔;夹持元件,其开设有过孔,所述夹持元件可折卸地夹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连接元件,其安装在所述通孔中,用于将所述支座本体连接于所述钣金上;及自攻元件,其穿设于所述过孔及所述让位通孔,用于将所述内饰护板安装在所述支座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本体由塑料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凹槽,所述夹持元件卡持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或相邻。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元件为簧片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元件为螺栓、螺钉。进一步地,所述自攻元件为自攻螺钉。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本体由五个侧壁共同围成,并形成一个内腔。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本体由四个侧壁依次相连接而围成。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中设有可拆卸安装在该支座本体上的夹持元件,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内饰护板的安装方式,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可将该内饰护板可拆卸地连接在该钣金上,因此便于该内饰护板的拆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设有上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由于上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I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设置于汽车、卡车等车辆的驾驶室中。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用于将内饰护板9安装在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包括支座本体I、夹持元件3、连接元件5及自攻元件7。该支座本体I为立方形或长方形框体结构,其一个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图未标),因此,由另外五个侧壁共同围成一个内腔11,该内腔11用于容置该连接元件5及部分自攻元件7。该开口便于安装人员将该连接元件5放入该内腔11中对该连接元件5进行安装。为了减小该支座本体I的重量,有利于车辆整车的轻量化及降低制造成本,该支座本体I优选采用塑料材料加工而成。该支座本体I的第一侧壁上开设一个通孔12,该通孔12用于安装该连接元件5。优选地,该通孔12为一个螺纹通孔。该支座本体I的第二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相对,该第二侧壁的外侧或内侧设有一凹槽13,因此可减小该第二侧壁的厚度,以便于该夹持元件3装夹在该第二侧壁上。另外,该夹持元件3可卡持在该凹槽13的槽壁131上,可防止该夹持元件3在该第二侧壁上转动。该凹槽13的底部开设有让位通孔14,该让位通孔14将该第二侧壁的端部贯通。该让位通孔14的作用是便于该连接元件5经过该内腔11而安装在该通孔12中。该夹持元件3包括一个弯折成U型的夹持部31,该夹持部31上开设有两个相对正的过孔32,该过孔32用于穿设该自攻元件7。该夹持元件3可拆卸地夹持在该第二侧壁上。该夹持元件3优选为簧片螺母。该夹持元件3易于拆装,因此便于内饰护板9的安装与拆卸。该连接元件5设置于该通孔12中,该连接元件5用于将该支座本体I固定在该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该连接元件5可为螺栓、螺钉等。该自攻元件7穿设于该过孔32及该让位通孔14中,该自攻元件7用于将该夹持元件3锁紧在该支座本体I的第二侧壁上并将该内饰护板9与该支座本体I相连接,从而使该内饰护板9安装在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该自攻元件7可为自攻螺钉等。当安装该内饰护板9时,首先将该连接元件5放置在该内腔11中并穿过该通孔12。然后,由该连接元件5将该支座本体I装配于该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再将该夹持元件3装夹在该支座本体I的第二侧壁上,并使该过孔32与该让位通孔14相对正。接着,将该内饰护板9放置在该夹持元件3上。最后,将该自攻元件7穿过该内饰护板9、通孔12及让位通孔14而将该内饰护板9锁紧在该支座本体I上。将该内饰护板9从该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卸下的过程与上述安装过程相反,故不赘述。[0029]可以理解,该通孔12不仅可以开设于与该第二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上,为了满足该内饰护板9的安装需要,例如,该内饰护板9需要设置在于该钣金8所在平面相垂直的面上,也可以将该通孔12开设在与该第二侧壁相邻的侧壁上。可以理解,该支座本体I不仅限于上述由五个侧壁围成的框体结构,该支座本体I还可以为由四个侧壁依次相连接而围成的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中设有可拆卸 安装在该支座本体I上的夹持元件3,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内饰护板的安装方式,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可将该内饰护板9可拆卸地连接在该钣金8上,因此便于该内饰护板9的拆装。另外,该支座本体I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因此可减轻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型化发展,同时可降低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该车辆设有上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由于上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的车辆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用于将内饰护板(9)安装在驾驶室内的钣金(8)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本体(I ),其第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2),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让位通孔(14); 夹持元件(3),其开设有过孔(32),所述夹持元件(3)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连接元件(5),其安装在所述通孔(12)中,用于将所述支座本体(I)连接于所述钣金(8)上;及 自攻元件(7),其穿设于所述过孔(12)及所述让位通孔(14),用于将所述内饰护板(9)安装在所述支座本体(I)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I)由塑料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凹槽(13),所述夹持元件(3)卡持在所述凹槽(13)的槽壁(1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或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3)为簧片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5)为螺栓、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元件(7)为自攻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I)由五个侧壁共同围成,并形成一个内腔(1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I)由四个侧壁依次相连接而围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转换支座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车辆。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包括支座本体,其第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让位通孔;夹持元件,其开设有过孔,该夹持元件可拆卸地夹持在该第二侧壁上,且该过孔与该通孔相对正;连接元件,其安装在该通孔中,用于将该支座本体连接于该钣金上;及自攻元件,其穿设于该过孔及该让位通孔,用于将该内饰护板安装在该支座本体上。安装转换支座组件中设有可拆卸安装在该支座本体上的夹持元件,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内饰护板的安装方式,该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可将该内饰护板可拆卸地连接在钣金上,因此便于内饰护板的拆装。
文档编号B60R13/00GK202703432SQ2012202909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曾钦明, 刘叶, 刘令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