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91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碰撞传感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以及其它相关行业中经常使用到碰撞传感器,在撞车时用来触发安全气囊等安全保护装置的启动,或用于切断大功率元件的供电等。目前广泛使用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结构是有方向性的,一般为I维2向。在汽车行驶的正向、侧向等方向分别使用这样的单向碰撞传感器,一台汽车需要至少4个触发装置,并且通常不能重复使用。由此造成碰撞传感器的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万向,可循环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应用范围较广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具有如下构成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的横截面均为圆环,所述的内磁环活动设置于所述的外磁环内,并与外磁环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内磁环外侧和外磁环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均为导体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碰撞传感器,内磁环连接于碰撞传感器的正极,外磁环连接于负极,在一定的加速度的作用下,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正负极。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触发装置还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绝缘外壳,所述的绝缘外壳内嵌设有所述的外磁环,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扣合于所述的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内磁环分别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活动抵设于所述的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均为滚珠轴承。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连接于外磁环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穿设于所述的绝缘外壳中。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上轴承、下轴承、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导体,所述的连接于内磁环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连接于所述的上轴承或下轴承或上盖板或下盖板与碰撞传感器之间,并通过所连接的上轴承、下轴承、上盖板或下盖板导通所述的内磁环与碰撞传感器。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内磁环和/或外磁环的材料为磁钢。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间的磁场强度通过向内磁环和外磁环充磁进行预设。该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中,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之间各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均相同,所述的内磁环与外磁环为同心圆环且处于稳态。[0013]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由于其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且内磁环外侧和外磁环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内外磁环不接触,当获得任意方向足够大的加速度时,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正负极,触发碰撞传感器发出碰撞信号。该结构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具有能感应任意方向的碰撞,可循环使用,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在图2中B-B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包括内磁环I、外磁环2、上盖板3、下盖板4和绝缘外壳5。其中,所述的内磁环I和外磁环2的横截面均为圆环,所述的内磁环I活动设置于所述的外磁环2内,并与外磁环2间具有间距。如图3所示,所述的内磁环I的外侧和外磁环2的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所述的内磁环I和外磁环2均为导体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碰撞传感器,内磁环I连接于碰撞传感器的正极,外磁环2连接于负极。在一定的加速度的作用下,内磁环I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2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正负极。所述的外磁环2嵌设于所述的绝缘外壳5内,所述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分别扣合于所述的绝缘外壳5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内磁环I分别通过上轴承6和下轴承7活动抵设于所述的上盖板3与下盖板4之间。所述的连接于外磁环2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8穿设于所述的绝缘外壳5中。所述的上轴承6、下轴承7、上盖板3和下盖板4均为导体,所述的连接于内磁环I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于所述的上轴承6或下轴承7或上盖板3或下盖板4与碰撞传感器之间,并通过所连接的上轴承6、下轴承7、上盖板3或下盖板4导通所述的内磁环I与碰撞传感器。在一种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轴承6和下轴承7均为滚珠轴承。在另一种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磁环I和/或外磁环2的材料为磁钢。所述的内磁环I和外磁环2间的磁场强度通过向内磁环I和外磁环2充磁进行预设。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磁环I和外磁环2之间各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均相同,所述的内磁环I与外磁环2为同心圆环且处于稳态。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将内磁环I以及上下轴承6和7紧紧夹在中间,内磁环I与外磁环2都是可充磁的磁钢,如图3所示,内磁环I与外磁环2相对的一面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彼此之间承受斥力,保证内磁环I在不受到较大的源于加速度的力的情况下,不会碰到外磁环2。轴承6、7与盖板3、4之间是滚动摩擦,利用脂润滑,可大大降低机械磨损。上下盖板3和4利用螺栓固定在绝缘外壳5的两端。绝缘外壳5的材质可以是尼龙或者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给外磁环2通电的导线8穿过绝缘外壳5,并且对导线出口进行密封处理。内磁环I导电可以靠轴承6、7和上下盖板3、4直接传导,只要与外磁环2之间保持绝缘即可。或者也可以通过导线,从绝缘外壳5穿过,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不受外界电流的干扰。在发生撞车的时候,由于突然间减速得到很大的加速度,使得内磁环I与外磁环2克服斥力彼此接触,(斥力的大小根据撞车实验的加速度数据,折算为磁场强度,在给磁环I和2充磁时设定)触发碰撞信号,使安全气囊弹出,或者使大功率电子器件断电,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由于其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且内磁环外侧和外磁环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内外磁环不接触,当获得任意方向足够大的加速度时,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正负极,触发碰撞传感器发出碰撞信号。该结构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具有能感应任意方向的碰撞,可循环使用,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优点。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一种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的横截面均为圆环,所述的内磁环活动设置于所述的外磁环内,并与外磁环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内磁环外侧和外磁环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均为导体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碰撞传感器,内磁环连接于碰撞传感器的正极,外磁环连接于负极,在一定的加速度的作用下,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正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装置还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绝缘外壳,所述的绝缘外壳内嵌设有所述的外磁环,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扣合于所述的绝缘外壳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内磁环分别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活动抵设于所述的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均为滚珠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于外磁环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穿设于所述的绝缘外壳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承、下轴承、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导体,所述的连接于内磁环与碰撞传感器之间的导线连接于所述的上轴承或下轴承或上盖板或下盖板与碰撞传感器之间,并通过所连接的上轴承、下轴承、上盖板或下盖板导通所述的内磁环与碰撞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磁环和/或外磁环的材料为磁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间的磁场强度通过向内磁环和外磁环充磁进行预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磁环和外磁环之间各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均相同,所述的内磁环与外磁环为同心圆环且处于稳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其包括横截面均为圆环的内磁环和外磁环,内磁环活动设置于外磁环内,并与外磁环间具有间距,内磁环外侧和外磁环内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极性,内磁环和外磁环均为导体并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碰撞传感器,在一定的加速度的作用下,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由于其在通常情况下内外磁环不接触,而当获得任意方向足够大的加速度时,内磁环克服斥力运动,并与外磁环接触从而导通所述的碰撞传感器的两极,触发碰撞传感器发出碰撞信号,因而该结构的碰撞传感器触发装置能感应任意方向的碰撞,并可循环使用,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文档编号B60R21/01GK202703482SQ2012203641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孙江明, 罗建, 袁一卿 申请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