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95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逃生工具,具体是一种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速机车事故频发,究其相关原因,其中包含一是当前高速机车、大型客车、大型货车等驾驶员座椅距控制台很近,在紧急情况下,不利于驾驶员逃离驾驶座椅或者采取紧急操作;二是现有高速机车驾驶员座椅大多不能移动,极少数座椅采用转动模式,而且其设计结构复杂,转动不稳定,难以具有让出空间的功能,当灾难发生时,驾 驶员往往被座椅夹住而不能动弹和逃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它能够在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为驾驶员赢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实用新型也方便机车驾驶员根据个人喜好自由调节座椅的平面高度,方便驾驶员操作机车。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包括上顶板、转动块、转轴、杠杆、销轴、螺纹杆、螺纹轴、限位挡板、弹簧以及下底板,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上顶板,杠杆、销轴、螺纹杆和螺纹轴连接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同时杠杆和转动块连接,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下底板,限位挡板固定在下底板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为圆环形,螺纹杆剩余表面均为螺纹状,螺纹杆依次旋入并穿过两个螺纹轴。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为钩状,分别倾斜连接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在下底板上,紧靠杠杆和滑动块。所述螺纹轴中部有螺纹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驾驶员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底座上顶板受力,上顶板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使座椅与控制台的间距达到合适,方便驾驶员驾驶机车,与此同时底座弹簧拉伸,弹簧储备弹性势能。当灾难发生,驾驶员需要离开座椅时,驾驶员的重力被撤销,弹簧的弹性势能被释放,弹簧收缩拉回上顶板,上顶板快速回位,通过限位挡板,使上顶板在竖直方向上重新和下底板处于重合的位置,即座椅恢复到未受重力作用时的初始状态;而此时座椅与控制台的间距比驾驶员操作机车时的间距大,驾驶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站立和转身,以便驾驶员采取逃生措施。螺纹轴和螺杆组合成的螺旋副机构使杠杆收缩,以此调节座椅高度。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在于应用调节机构和弹簧的相互配合,实现底座的平移与复位,在紧急情况下为机车驾驶员让出空间;在受力时,上表面向前平动,便于驾驶员操作控制台;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具有减震功能,无需另加减震机构;通过机构间的协调组合,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利用人自身的重力为动力源,不需要另加动力装置,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完成底座的平移与复位。通过螺纹杆和螺纹轴的配合,让驾驶员自由调节座椅的平面高度,同时实现调节高度和转动上顶板的作用,方便驾驶员操作机车。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右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转轴;2.上顶板;3.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5.第三弹簧;
6.第二转轴;7.第一转动块;8.第一销轴;9.第一杠杆;10.第一螺纹杆;11.第一螺纹轴;12.第二杠杆;13.第二销轴;14.第二转动块;15.第三转轴;16.限位挡板;17.下底板;18.第四转轴;19.第三转动块;20.第三销轴;21.第三杠杆;22.第二螺纹轴;23.第二螺纹杆;24.第四杠杆;25.第四销轴;26.第四转动块;27.第五销轴;28.第六弹簧;29.第五杠杆;30.第三螺纹轴;31.第六杠杆;32.第六销轴;33.第四弹簧;34.第五弹簧;35.第八销轴;36.第八杠杆;37.第四螺纹轴;38.第七杠杆;39.第七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的具体结构为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第三弹簧5两头分别钩住上顶板2和下底板17于底座一侦1J,第四弹簧33、第五弹簧34、第六弹簧28两头分别钩住上顶板2和下底板17于底座另一侦1J,第二转轴6穿过第一转动块7,第二转轴6两侧和上顶板2过盈铆接,第一杠杆9的一端由第一销轴8铆接在第一转动块7上,第一螺纹轴11同时铆接第一杠杆9的另一端和第二杠杆12的一端,第二杠杆12的另一端由第二销轴13铆接在第二转动块14上,第五杠杆29的一端由第五销轴27铆接在第一转动块7上,第三螺纹轴30同时铆接第五杠杆29的另一端和第六杠杆31的一端,第六杠杆31的另一端由第六销轴32铆接在第二转动块14上,第三转轴15穿过第二转动块14,第三转轴15两侧和下底板17过盈铆接,限位挡板16固定在下底板17上,第一螺纹杆10依次旋入第一螺纹轴11和第三螺纹轴30中部,第四销轴25穿过第四转动块26,第四销轴25两侧和上顶板2过盈铆接,第四杠杆24的一端由第四销轴25铆接在第四转动块26上,第二螺纹轴22同时铆接第四杠杆24的另一端和第三杠杆21的一端,第三杠杆21的另一端由第三销轴20铆接在第三转动块19上,第七杠杆38的一端由第七销轴39铆接在第四转动块26上,第四螺纹轴37同时铆接第七杠杆38的另一端和第八杠杆36的一端,第八杠杆36的另一端由第八销轴35铆接在第三转动块19上,第四转轴18穿过第三转动块19,第四转轴18两侧和下底板17铆接连接,第二螺纹杆23依次旋入第二螺纹轴22和第四螺纹轴37中部。本实用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当驾驶座椅未受驾驶员的重力作用时,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第三弹簧5、第四弹簧33、第五弹簧34、第六弹簧28已处于拉伸状态,使上顶板2有向后移动的趋势,但是由第一转动块7、第一杠杆9、第二杠杆12、第五杠杆29、第六杠杆31、第二转动块14组成的第一调节机构受到限位挡板16的约束不能再向后移动,从而使上顶板2在竖直方向上和下底板17处于重合的位置,并且限位挡板16的上端限制了座椅下降的最低高度,即上顶板2和限位挡板16上端接触时的高度。同时在此状态下,座椅与控制台的间距比驾驶员操作机车时的间距大。当驾驶员坐到驾驶座椅上时,由于驾驶员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座椅底座上顶板2向前移动,也使由第一转动块7、第一杠杆9、第二杠杆12、第五杠杆29、第六杠杆31、第二转动块14组成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由第四转动块26、第四杠杆24、第三杠杆21、第七杠杆38、第八杠杆36、第三转动块19组成的第二调节机构分别向前倾斜,促使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 4、第三弹簧5、第四弹簧33、第五弹簧34、第六弹簧28分别拉长,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弹性势能。在此状态下,座椅与控制台的间距合适,方便驾驶员驾驶机车。当驾驶员离开驾驶座椅上时,由于底座没有受到驾驶员向下的重力作用,之前被拉长的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第三弹簧5、第四弹簧33、第五弹簧34、第六弹簧28在弹力的作用下收缩拉回上顶板2,使上顶板2以及由第一转动块7、第一杠杆9、第二杠杆12、第五杠杆29、第六杠杆31、第二转动块14组成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由第四转动块26、第四杠杆24、第三杠杆21、第七杠杆38、第八杠杆36、第三转动块19组成的第二调节机构整体向后移动,回到未受重力时的初始状态,即上顶板2在竖直方向上重新和下底板17处于重合的位置;此时,座椅恢复到未受重力作用时的初始状态;座椅与控制台的间距比驾驶员操作机车时的间距大,驾驶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站立和转身,以便驾驶员采取逃生措施。当驾驶员欲调节座椅高度时,采用扳手或者曲柄等驱动装置使第一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23同时或者分别转动,促使第一螺纹轴11、第三螺纹轴30和第二螺纹轴22、第四螺纹轴37之间水平方向上相互接近或者背离,以此来升降座椅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上顶板、转动块、转轴、杠杆、销轴、螺纹杆、螺纹轴、限位挡板、弹簧以及下底板,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上顶板,杠杆、销轴、螺纹杆和螺纹轴连接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同时杠杆和转动块连接,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下底板,限位挡板固定在下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为圆环形,螺纹杆剩余表面均为螺纹状,螺纹杆依次旋入并穿过两个螺纹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为钩状,分别倾斜连接上顶板和下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固定在下底板上,紧靠杠杆和滑动块。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中部有螺纹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机车驾驶座椅安全逃生底座,包括上顶板、转动块、转轴、杠杆、销轴、螺纹杆、螺纹轴、限位挡板、弹簧以及下底板,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上顶板,杠杆、销轴、螺纹杆和螺纹轴连接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同时杠杆和转动块连接,转轴连接转动块和下底板,限位挡板固定在下底板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机车驾驶员赢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文档编号B60N2/16GK202782753SQ20122051831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覃正海, 程仁庆, 韦超毅, 刘小焦, 陈家锐, 柳节, 王尚, 谢昌吉, 吴帆 申请人:广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